進退博弈 第14章 尷尬中的強者對峙 (4)
    白登之敗後,劉邦認識到,天下剛平,國力疲憊,無法支撐與匈奴的大規模戰爭。他採用了和親的政策,將公主嫁給匈奴單于,贈送絲綢、糧食等物品,並與冒頓約為兄弟,暫時緩解了匈奴的威脅。

    漢王朝是中國歷史中的第二帝國。這個帝國創生於農民起義。其創業君主劉邦是一個出身草莽行跡近乎無賴與遊俠(黑社會領袖)之間的邊緣人物。由於一種政治和階級的包容性,他的集團具有較為寬泛的社會基礎,乘動亂紛爭之際,終於取得全國政權。

    但這個新皇朝幾乎不具有法理和意識形態的任何正統性。因此這個帝國在開創之初就陷入了極端不穩定之中。自高帝、呂後至文景的五十年間,內部變亂不斷。外部則匈奴交侵,社會深隱危機之中。直到漢武帝登基,這位班固稱之為「雄才大略」的人物,才為這個皇朝開闢了嶄新的局面。

    漢武帝塑造主流政治意識形態,規劃制度,招攬人才,改革內政,建立幣制與財政,決戰匈奴,拓展外交,不僅重新奠定了漢帝國的制度基礎,而且其宏謀遠慮為此後直到清皇朝兩千年間的中國君主立憲制度提供了一整套相當穩定而成熟的模型和範式。

    然而漢武帝是一個極其複雜的歷史人物。敘述評價他的一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漢武帝是一位承前啟後而又開天闢地的真正偉大的君王。在他之前的歷史上,他所建樹的文治武功無人可及。他的風流倜儻超群絕倫。他的想像力和巧妙手法使政治鬥爭成為藝術。他的權變和機謀令同時代的智者形同愚人。他胸懷寬廣,既有容人之量又有鑒人之明。他開創制度,樹立規模,推崇學術,酷愛文學才藝。他倡導以德立國,以法治國。平生知過而改,從善如流,為百代帝王樹立了楷模。在後來的魏武帝、唐太宗、明太祖、努爾哈赤、康熙皇帝的行藏中,多少似乎都可以看到漢武帝的影子。

    漢武帝具有超越歷史的雄才大略,是一位戰略和外交設計的奇才。這種天才使他能運籌帷幄而決勝萬里,處廟堂之上,而其武功成就,則足以使西方漢尼拔、亞歷山大、拿破侖等馳騁於疆場的將帥闇然失色。但是,漢武帝絕不是一個超俗絕世的聖者。他好色、驕傲、虛榮、自私、迷信、奢侈享受、行事偏執,普通人性所具有的一切弱點他幾乎都具有。但是,儘管如此,即使他不是作為一個君王,而僅僅是作為一個普通凡人,那麼以其一生的心智和行為,他仍然應被認為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一個機智超群的智者,一個勇武剛毅的戰士,一個文采煥然的詩人,一個想像力浪漫奇異的藝術家,以及一個令無數妙女傷魂斷魄的蕩子,最壞又最好的情人。漢武帝改變了漢初以來對匈奴的和親政策,採取積極進攻的戰略。

    漢武帝是一個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不滿足於王朝貴族故步自封的做法,希望能有大的作為。漢武帝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他在政治上銳意改革,加強了中央集權。實行「推恩令」,削弱了諸侯勢力;在經濟上徵收車船稅,實行鹽鐵官營的政策,將天下財源收歸中央政府;在軍事上健全軍制,大養戰馬,加強騎兵隊伍建設,選拔有才華的年輕將領作統帥。漢武帝認識到,要想徹底摧毀匈奴,解除邊患,戰爭極可能持續幾十年。為了一雪前朝之恥,徹底解決北方之患,他苦心經營,從各方面做好了戰略反擊匈奴的準備。

    公元前133年,漢武帝終於下定決心與匈奴開戰。鑒於初次作戰,不能冒然北進,他計劃誘敵深入。漢武帝選擇了與匈奴有商業往來的馬邑作戰場,派大將王恢統軍30萬,埋伏在馬邑左右山谷之中。然後派間諜去向匈奴人告密,說馬邑太守已被人殺死,請匈奴乘虛進擊。匈奴軍臣單于信以為真,親自率領10萬騎兵,奔馬邑而來。在距馬邑已不到100公里時,軍臣單于只見牛羊遍野,不見牧人,感覺到有點異樣。於是命人去俘虜了一個漢軍士卒來審問,結果問出了全部機密。軍臣單于大驚,急令撤退。漢軍馬邑之謀遂告落空。

    馬邑事件後,漢匈之間維持了60多年的邦交破裂,匈奴汗國又恢復從前那種大規模的侵略行動。不過,漢朝再也不會消極防禦了。漢武帝決定,漢軍進行全面反擊,將戰爭引向敵國土地。

    公元前127年,匈奴攻入上谷、漁陽,殺死太守,擄掠百姓。漢武帝當即命大將軍衛青率軍5萬從雲中沿黃河北岸迅速向西北挺進,意在乘匈奴注意力在東北方,一舉收復河南地。河南地也就是河套地區,是大漠以南的黃河南岸氣候最為溫和,水草最為豐美的地區。它楔入長城,直接威脅漢朝都城長安,既是匈奴重要的經濟基地,又是進攻中原的跳板。衛青出身於養馬奴隸,後因姐姐嫁給漢武帝而一躍成為國舅。不過他可不是酒囊飯袋之輩,此人胸有韜略,是個難得的將才。衛青率軍日夜兼程急進,在匈奴毫無察覺的情況下一舉攻佔軍事要塞高闕,切斷了佔據河南地的匈奴白羊王、樓煩王所部與匈奴王庭間的聯繫。隨後,衛青又沿黃河西進,直下隴西,完成了對白羊王、樓煩王的戰略包圍。匈奴二王極為驚慌,放棄河南地,率殘部逃出塞外。漢武帝隨即在河南地設置了朔方、五原二郡,修築城堡,並從內地移民10多萬在這裡屯田戍邊,從此河套地區併入中國內地。漢武帝收復河南地成功,抽掉了匈奴進犯中原的跳板,解除了對長安的威脅,並為漢軍建立了一個北伐大漠的進攻基地。

    匈奴失掉了河南地,從戰略態勢上已處於不利地位。此時軍臣單于已死,伊稚邪繼承匈奴大單于之位。他派遣軍隊連連進犯朔方郡,希望能奪回河南地。為進一步打擊匈奴,公元前124年,漢武帝再遣衛青率軍出擊,向北進入漠南,打擊匈奴右賢王。在此之前,還沒有過中原軍隊向北深入過沙漠,匈奴軍毫無防備。衛青在做了充分準備後,北出邊塞六七百里,長途奔襲,打了右賢王一個措手不及,俘虜匈奴小王10餘人,男女15000人,牛羊數近100萬頭。右賢王狼狽逃往北方。漠南之戰的勝利,鞏固了河南地的防衛,切斷了伊稚邪單于主力和佔據河西地區的匈奴休屠王、渾邪王所部的聯繫。

    公元前123年,衛青再度出定襄向北進擊,殲滅匈奴匈奴軍隊1萬多人,迫使匈奴主力退卻至漠北一帶,遠離漢境。不過漢軍這一次損失也很大,大將蘇建所率領的3000騎兵全部覆沒。另一大將趙信於兵敗後投降匈奴,因趙信深知中國內情,伊稚邪單于像寶貝一樣看待他,特地為他修築了一座趙信城。

    公元前121年,漢武帝命驃騎將軍霍去病出擊河西地匈奴。河西地即現在的甘肅武威、張掖、酒泉等地,又稱河西走廊,是連接中國內地和西域新疆地區的戰略要地。當時河西地區還未屬於中國,是在匈奴人控制之下。霍去病當年才19歲,在此之前並無戰功,只因是皇后衛子夫的外甥,才當上了將軍。不過也是天祐漢武帝,這個小皇親竟也是個戰爭天才,甚至比他舅舅衛青還要厲害。

    霍去病率騎兵數萬人從隴西出發,越過烏鞘嶺,突然出現在匈奴人面前,發動了猛烈攻擊。匈奴軍被這迅雷不及掩耳的攻擊打懵了,立時全面潰敗。霍去病一路連破匈奴,翻越焉支山(今甘肅山丹東南),向西直進了1000多里,又大敗匈奴休屠王、渾邪王於皋蘭山下,殺敵9000餘人,俘虜渾邪王子及大臣,繳獲休屠王祭天金人。霍去病一戰成名,率軍凱旋。

    同年夏天,霍去病奉漢武帝之命從北地郡再次出擊。他率軍過居延海,翻越祁連山,深入匈奴後方2000多里,在黑河流域大破匈奴主力,斬殺32000餘人,俘虜匈奴貴族59人,官吏63人,收降匈奴渾邪王部眾4萬人,全部佔領河西地區。漢武帝在那裡設置了武威、酒泉、張掖、敦煌4郡,從此河西歸於中原王朝。焉支山所產的紅色染料,可作為婦女的化妝品,中國「胭脂」一詞,即由此而來。

    河西之戰的勝利,斬斷了匈奴進犯中原的右臂,沉重打擊了匈奴勢力,並為漢朝向西域擴展打通了道路。

    這一仗是中國古代罕見的千里奔襲之戰,漢軍全以輕騎作戰,每人2匹馬至3匹馬,所過之處如秋風勁掃,讓人想起了2000多年後納粹軍隊的閃電戰。霍去病謀勇兼備,堪稱一代天驕。他的指揮風格也與舅父衛青不同,因是公子哥出身,並不體恤將士,也不顧及士兵傷亡。他在遠征中還帶了許多廚子,專為他烹製精美的肉食。大漠苦寒,士兵們常見飢渴。霍去病總是獨自享用這些肉食,有時吃不完爛掉了,卻也不肯給那些隨他征戰的兵士吃。霍去病先後6次出擊匈奴,屢建奇功,封為冠軍侯,日後「冠軍」一詞由此而來。漢武帝對他極為器重,要為他修建宅第,霍去病謝絕道:「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公元前117年,這位功勳卓著的青年將領不幸病逝,年僅24歲。

    漠北之戰是漢朝對匈奴汗國最重要的一戰,漢軍雖然付出了很大代價,出征將士十損七、八,但摧毀性地打擊了匈奴勢力,使其再也無力大舉南下。從此,匈奴遠遠北逃,瀚海沙漠以南再沒有王庭,漢武帝反擊匈奴之戰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漢武帝對匈奴的戰爭持續了40多年,從根本上摧毀了匈奴的軍事和經濟基礎,使這個龐大的汗國走向了衰落。後世漢朝皇帝也一直堅持對匈奴的打擊方針,200年後,匈奴殘部在漠北不能立足,只得向西流亡。公元四世紀時,終於侵入黑海北岸,引起推骨牌式的民族大遷移。原住在黑海北岸的西哥特部落,向西侵入多瑙河上游;原住在多瑙河上游的汪達爾部落,向西侵入羅馬帝國。羅馬帝國面對這些排山倒海而來的野蠻民族,無法抵禦,而終於淪亡。

    漢武帝對匈奴戰爭的勝利,不但解除了漢王朝的邊患,也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使漢朝先進的農業,手工業和文化成就向四方傳播,促進了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也推動了東西方間的文化交流。著名的「絲綢之路」從此通向遠方。

    這場戰爭同時又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極大的騎兵作戰,對後世的軍事實踐有著巨大的影響。衛青,霍去病二員名將從此名垂青史,成為漢民族的驕傲。

    英雄造就了時勢,時勢也成就了英雄。一方面,漢武帝時代,漢朝確實具備了主動出擊的經濟實力。漢高祖時期,天子的車都湊不齊四匹一樣顏色的馬,將相外出乘牛車。漢朝屢屢受害於匈奴,卻只能選擇和親。經過「文景之治」,漢武帝的政策已經具備了多種選擇的條件。另一方面,漢武帝的決策無不帶有強烈的個性色彩。相同的外部條件,換一個皇帝,決策也許就完全不同於漢武帝。除性格原因以外,公羊學對漢武帝的影響也很大。公羊學是儒家中與法家結合得比較緊的學派,它講究的是「大一統」、「尊王」,還有就是「大復仇」。所謂「大復仇」,就是後代對於先輩的恥辱,一定要通過各種手段實現復仇。

    黃樸民認為,漢武帝時代,是中國的少年時代,漢朝的盛大,不僅表現在物質文明上,更表現在精神狀態上。不要說張騫、衛青、霍去病等將軍,就連社會底層也不乏郭解這樣的「豪俠」,連司馬遷這種黃老出身的文人,也胸懷天下,銳氣逼人。那是中國人精神鋒芒外露的年代,是野性昭彰的年代,是英雄輩出的年代,天下絕不僅有漢武帝一個英雄——彼時英雄如潮,漢武帝是浪尖上最炫目的一朵浪花。漢武帝是具有世界情懷的中國人,所以他才得以從文化心理上、從基本疆土上確立了中國人是中國人。後來歷史滄桑,我們的民族性中,野性成分越來越少了。撇開道德判斷而言,一個民族畢竟是需要積極進取精神的。

    鬥雞博弈中的公雞有兩個行動選擇:一是退下來,一是進攻。如果一方退下來,而對方沒有退下來,對方獲得勝利,這只公雞則很丟面子;如果對方也退下來雙方則打個平手;如果自己沒退下來,而對方退下來,自己則勝利,對方則失敗;如果兩隻公雞都前進,那麼則兩敗俱傷。因此,對每隻公雞來說,最好的結果是,對方退下來,而自己不退,但是此時面臨著兩敗俱傷的結果。不妨假設兩隻公雞如果均選擇「前進」,結果是兩敗俱傷,兩者的收益是-2個單位,也就是損失為2個單位;如果一方「前進」,另外一方「後退」,前進的公雞獲得1個單位的收益,贏得了面子,而後退的公雞獲得-l的收益或損失1個單位,輸掉了面子,但沒有兩者均「前進」受到的損失大;兩者均「後退」,兩者均輸掉了面子獲得-1的收益或1個單位的損失。當然這些數字只是相對的值。

    鬥雞博弈中,如果對手知道你的策略,並且你的策略是強硬的男子漢策略,那麼你就會成為贏家。所以在鬥雞博弈中,間諜會成為受歡迎的對象。商業公司花天價作廣告可以看作是鬥雞博弈的一種例子,可以說是用燒錢取勝。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