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有沉香 第36章 上善若水與政府善治
    如今,「和諧社會」是最熱門的一個詞語。作為具有普世價值的社會理想,和諧社會當然不會拒絕人類一切優秀的治理成果。

    在中國歷史上,虐紂亡於周,暴秦滅於漢,荒淫無恥的隋煬帝激起天下諸侯反叛,風雨飄搖的明王朝在農民軍的號角聲中被埋葬。世界上第一個共產黨政權——蘇聯,一夜之間轟然解體,僵化了思想,脫離了人民,滋生了特權階層是其失敗的主要原因。東歐劇變,世界上其他大黨、老黨紛紛喪失政權,問題都出在這個「處下」沒有真正做好,這個「善地」沒有「居」好,從而拱手讓出執政權力。其之初興,何不勃然;其之亡也,何不太速!

    老子在《道德經》第九章中由衷地稱讚水的美德,認為水是最好的「善」。這種善等同於「上德」,具有最為接近「道」的品質:純潔明淨、甘居幽下、變化無礙、兼容寬厚、方圓自在、動靜合時、生生不息、周流不止、滋潤萬物、利樂無爭……老子讚美水的「善」的德行,推崇它「不爭」的品質,描述它「無尤」的境界,他在這章以水來比喻執政主體,以「萬物」和「眾人」來比喻執政對象,以七個「善」來比喻執政方法,以「利物」來比喻執政宗旨,以「不爭」來比喻執政理念,以「無尤」來比喻執政目標,短短40個字,字裡行間蘊涵著精微廣大的治國執政思想,展示他高瞻遠矚的治世利民大略,體現出濃郁寬厚的仁政愛民情懷。這一章通篇閃爍著「善治」光芒,歷來為執政者所重視和借鑒。

    早在蘇維埃政權建立之初,列寧就提出:共產黨執政後如何鞏固政權地位「是新的異常困難的事業」,「這是一場嚴峻的考試」。毛澤東在延安時就告誡全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他把進北京稱之為「進京趕考」,在新中國成立前夕又告誡全黨,「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這些偉人的遠見卓識都體現了「居善地」的思想。用唐太宗的話來說:水能載舟,也能覆舟。如果執政者不去做高高在上的「龍舟」,而來傚法水的「居下」特性,做一滴融入大海的水,這樣的水才會永遠不會乾涸,其性永存,其政恆在。

    統治是國家形成史上的耗時最為漫長的一種政府執政現象,在以階級和階級鬥爭為深刻背景的國家活動中,統治是一種客觀的必要。統治權在長時間裡是不同階級拚命爭奪的對象。統治在穩定社會秩序的同時,養成並日益強化了一個被叫做統治機器的政府。政府強大了,統治力無所不及、無處不至。當然,這是有沉痛代價的。

    那什麼是善治?它包含哪些政治要素?從政治學角度講,治理和公共權威是為了實現公共利益進行的管理過程。「統治有善政與惡政,同樣治理也有善治與惡治,善治是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管理過程,善治是政府與公共社會合作的公共管理。」俞可平認為,善治需要以下幾個要素,「法治、參與、公正、透明、責任、有效、穩定、嚴謹」。

    俞可平為什麼堅持,在21世紀政治合法性的主要來源是善治?首先,他認為,「善治包含了傳統的政治理想狀態,如善政、仁政。但是它又超越了善政、仁政。」在中國文化傳統中,各級官員要像父母一樣對待自己的子民,沒有私心和偏愛,而仁政和善政主要意義在於給官員帶來清明和威嚴的公道。事實上,無論中國還是西方,古代還是當代,善政或者仁政,都是公民對政府的期望與理想,這種期望裡包含著公民希望廉潔的官員、高效的行政效率、良好的行政服務等。

    不久前,俞可平在《學習時報》上撰文《依法治國必先以法治黨》,引起各界熱議。他的善治理念,也是這些年對中國未來政治體制改革的思考之一。

    政府治理是對統治的否定,是傳統意義上的統治基礎上的一種量度和質變,治理是一種辯證的政府行政過程,它最終也要被新的否定力量突破。治理更高的一級層次是「善治」,「善治」是對治理的哲學上的否定,是政府行政發展史上的更高的境界。

    「政府善治」是國民幸福感的重要來源。「杭州是中國幸福感指數第一名城市,市民生活在杭州的感受,除可基本的安居樂業,還包括充分行使民主權力,參與城市管理。」杭州市市長蔡奇作了這樣的判斷。並且他也表示,「老百姓有權知道政府在做什麼!」杭州市政府的重要活動或全體會議今後都將進行視頻直播,杭州各區縣市也將因地制宜,通過網絡直播形成互動。

    幸福指數來自於不丹的實驗。他們設計出了GNH(國民幸福指數),用以替換單純的經濟衡量指標GDP。其中涵蓋了經濟、文化、社區、心理,還包括政府善治等多項指標。對此,國際多有認可,國內也在積極引進,只是國情不同,文化迥異,中國GNH的具體構成只能說還處於摸索階段。但是,無論如何,「政府善治」這一條,是必然應該具備的。

    不丹的「政府善治」指標有如下內容:中央政府在減少貧富差距上的表現;中央政府在反腐敗上的表現;言論自由;反對各種歧視;對中央各部門的信任;對各區統治的信任;對媒體的信任。這幾種內容的設定,對我們是有啟發的。

    人民群眾是「政府善治」最終評判者。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杭州令人欽佩,這開放了更為廣闊的公眾參與渠道——公眾「有權」知道,對應的其實是政府「有義務」讓公眾知道。然而,我們也不能忘記,還有某些地方政府對是否該公開相關信息諱莫如深,裝聾作啞,藉故推托。這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中國的「幸福指數」中,「政府善治」一定得寫入,政府保持公開透明的義務,需要明確提出。

    中國處於社會轉型期,面臨的問題紛繁複雜,也需要全民的通力合作。公眾公民意識覺醒,也有參與社會治理的期盼。這三點理由,提醒我們必須重視「政府善治」這一指標。否則,政府的強大,有可能會導致民間的壓抑,並產生政府自身的腐敗現象;政府決策過程太過自我的話,協調不同群體利益時容易遭遇來自民間的抵抗;而公眾長期處於「被決策」的地位,也會在心理上存在失落感,進而演化為對地方政府的不滿。

    追求民生幸福最大化將是執政黨永恆的價值追求,否則其政治體制和執政的合法性和生命力就會成大問題。發展好民生幸福是真正落實「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的執政理念的必要前提,是促進黨執政治國、構建和諧社會的切入點,也是提高政黨善政能力和行政效率、樹立良好作風、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基本和必然要求。抓住民生問題和民生幸福,也就是抓住了構建和諧社會的根本,政黨執政治國才有了方向和目標。帶領中國人民創造幸福生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就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

    2010.7.9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