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一顆健康的心 第22章 積極進取篇:轉過彎去還有路可走 (2)
    老總還當場做了一個實驗,問他能做多少個俯臥撐。在老總面前,他費盡全力做了28個。這時老總對他說:「做工作就和做俯臥撐一樣,只要長期堅持,每天進步一點點,那麼,要不了多長時間,你做俯臥撐的數量會和你的工作能力一樣讓自己覺得不可思議。」

    在以後的工作中,黃先生時刻謹記老總的教誨—在各項工作中每天進步一點點,並堅持每天做俯臥撐。

    就這樣,在不到3年的時間裡,他能完成的俯臥撐從原來的28個增加到600個;他由一名對自己工作能力一點信心都沒有的市場部經理,成長為一名工作起來游刃有餘的市場總監;他們公司在「每天進步一點點」的指導思想下,從原來年銷售額不足300萬元的小企業成長為年銷售額達2億元的禮品企業裡的領頭羊。

    精神健康之道

    每天勤奮一點點、每天完美一點點、每天主動一點點、每天學習一點點、每天創造一點點…只要每天進步一點點,並堅持不懈,那麼,有一天你就會驚奇地發現,在不知不覺中,你已經取得了驚人的進步,具備了承擔各種艱巨任務的能力。

    松下與一位下屬的對話

    日本著名的企業家松下幸之助問一位員工:「你會在週末的時間思考突破的方式嗎?」他搖頭說不會。松下再問他:「那會在平常下班後的時間思考嗎?」他也說不會。

    這是松下與一位已經在公司任職四年的中階主管間的對話。這段對話起因於,這位員工向松下說,已有好長一段時間了,他無法突破工作上的瓶頸;他說,如果再這樣下去,他希望能轉調職務,因為他想在事業上有所成就。

    松下進一步請教他想轉調的真正原因。員工說,他已經連續好幾個月沒有達成公司給他的工作目標。雖然這期間他已絞盡所有腦汁,嘗試過各種努力,但仍然無法突破現狀,因而才想換一個新環境。

    松下對他所說的「他已絞盡所有腦汁」的境界感興趣;也好奇他所謂的「嘗試過各種努力」,到底是到什麼樣的程度?因為從他的口氣聽來,他好像已對自己鞠躬盡瘁。所以,松下問他,他都是用什麼時間去思考突破的方式?因為假設他已毫無保留地付出,但仍然無法突破,那麼經營階層就要介入了。

    但從上述簡單的對話上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就是這位主管所謂的「絞盡所有腦汁」與「嘗試過各種努力」都只發生在上班的時間。

    在瞭解到他對於「完全付出」的定義之後,松下請他陪自己玩一個「停止呼吸」的遊戲。松下請他試試看,如果要暫時屏著呼吸的話,他最長可以忍耐多久?他十分納悶地照松下的意思做,他深吸一口氣,然後閉氣,但是到了57秒的時候,他就受不了了。

    松下告訴他,根據醫學統計,人的腦子如果缺氧超過2分鐘,就有可能變成植物人。換句話說,2分鐘應該是人體的極限了。接著,松下請他猜猜看,人類暫時屏著呼吸的世界紀錄會是多長?這位同事可能因為聽了松下之前提及的醫學論點,因此他猜測:「應該不會超過兩分鐘吧?」松下搖搖頭,說不止。他再猜:3分鐘?松下說不是。他繼續猜4分鐘、5分鐘、6分鐘、一直到7分鐘的時候,松下稍微點了頭:全世界屏著呼吸最長的紀錄是7分45秒。

    他搖搖頭說,不可能,「因為如果人缺氧2分鐘就會成為植物人;那麼,要屏氣7分45秒,怎麼可能?」松下向他說明,不是只有他認為不可能,事實上,連科學家也不相信,因此有一組科學家還特別對這位紀錄保持人進行醫學檢驗,試圖證明他的心肺構造是否天生異常,但是令科學家訝異的是,他的心肺構造和常人完全一樣!這位同事半信半疑,於是,松下說出那人辦

    到的秘訣,純粹只是因為他在工作上不服輸。

    這位紀錄保持者其實是一個40歲的平凡法國人,他的工作是在地中海教遊客浮潛,在過去的20年中,每一次在他帶遊客從海裡浮出水面時,這位教練都會要求自己,要比上次浮潛的時間多待在水中1秒鐘,就是這樣,經過20年的練習,他從原本在水中待不了超過1分鐘的狀態,竟然達到7分45秒的世界紀錄。

    松下對這位員工說:「你跟這位法國人相同的地方是,都想超越自己;但你跟法國人不一樣的是,當你面臨無法突破的痛苦時,卻可以在下班後將痛苦完全拋得開,似乎你的痛苦還沒痛到讓你必須全力以赴才足以應付!你若真心想突破自己,請把自己與痛苦緊緊綁在一起,任它折磨你到找出答案為止。」

    精神健康之道

    要想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要想超越平庸,超越自我,不斷取得進步,就要找準目標,全力以赴,持續不斷地去努力,並且堅忍不拔,在任何困難和障礙面前也不低頭,不退縮,只有這樣才能不斷突破現狀,創造奇跡。

    一切皆緣於心態的不同

    高中畢業參加高考時,阿偉原以為自己能考上名牌大學。然而命運不濟,他臨場發揮不好,只上了個三流大學。理想和現實的巨大落差,讓他跌倒在失意的泥潭裡,過著渾渾噩噩的日子。就在他心灰意冷、準備靠混過日子的時候,家鄉的啟蒙老師給他寫了一封信,信中引用了一則故事,勸他振作起來。

    故事說的是,有兩個人拉了一車花盆,不經意間摔破了兩個。一個惋惜

    地說:「一大清早起來真倒霉,摔破了兩個花盆。」另一個人則欣慰地說:「還好,只摔破了兩個。」

    老師在信中說,面對兩個不小心摔破的花盆,不同的人就有著不同的心態。現實生活中,那些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不看大局只被眼前的挫折所壓倒的人不少,就像故事中的第一個人。而故事中的第二個人,不計較失去的,著眼於自己擁有的,這種人豁達並且有哲人的樂觀,在面對挫折時能看到光明,使自己有信心,這樣的人才會擁有光明的前途。

    一席鼓勵的話撥亮了阿偉心中迷離的燈。

    以後的日子裡,老師的話時常在他的耳際迴旋。他想:「是啊,沒考上名牌大學有什麼了不起,我可以在以後的學習和工作中靠著自己的努力取得比名牌大學畢業生更高的成就。人生在世,有得就有失,我為什麼要為了一次小小的挫折而自暴自棄呢?」

    想通後,他重新振作起來,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了緊張的學習中。工夫不負有心人,大學畢業後,他考取了省內一所名牌大學的研究生,與那些名牌大學的學子們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走上工作崗位多年後,回過頭來仔細想想,自己得到的和失去的,一切皆緣於心態的不同。

    精神健康之道

    面對人生,我們時常有得有失。我們不必對失去的耿耿於懷,若苦苦追尋失去的,總是為自己得不到而失意彷徨,只能陡增傷感,並且還會使人喪失進取心和拚搏心,離成功的道路越來越遠。保持一顆平常心,珍惜你已擁有的,積極地去面對未來,你才能獲得意外的成功。

    一次失敗而收穫頗豐的應聘

    史蒂文斯失業了,一切來得那麼突然。一個程序員,在軟件公司干了8

    年,他一直以為將在這裡做到退休,然後拿著優厚的退休金頤養天年。然而,這一年公司不幸倒閉了。

    史蒂文斯的第三個兒子剛剛降生,他感謝上帝的恩賜,同時意識到,重新工作迫在眉睫。作為丈夫和父親,自己存在的最大意義,就是讓妻子和孩子們過得更好。

    他的生活開始凌亂不堪,每天的工作就是找工作。一個月過去了,他沒找到工作。除了編程,他一無所長。

    終於,他在報上看到一家軟件公司要招聘程序員,待遇不錯。史蒂文斯揣著資料,滿懷希望地趕到公司。應聘的人數超乎想像,很明顯,競爭將會異常激烈。經過簡單交談,公司通知他一個星期後參加筆試。

    憑著過硬的專業知識,筆試中,史蒂文斯輕鬆過關,兩天後面試。他對自己8年的工作經驗無比自信,堅信面試不會有太大的麻煩。然而,考官的問題是關於軟件業未來的發展方向,這些問題,他竟從未認真思考過。

    史蒂文斯覺得公司對軟件業的理解,令他耳目一新,雖然應聘失敗,可他感覺收穫不小,有必要給公司寫封信,以表感謝之情。於是,他立即提筆寫道:「貴公司花費人力、物力,為我提供了筆試、面試的機會。雖然落聘,但通過應聘使我大長見識,獲益匪淺。感謝你們為之付出的勞動,謝謝!」

    這是一封與眾不同的信,落聘的人沒有不滿,毫無怨言,竟然還給公司寫來感謝信,真是聞所未聞。這封信被層層上遞,最後送到總裁的辦公室。總裁看了信後,一言不發,把它鎖進抽屜。

    3個月後,新年來臨,史蒂文斯收到一張精美的新年賀卡,上面寫著:「尊敬的史蒂文斯先生,如果您願意,請和我們共度新年。」

    賀卡是他上次應聘的公司寄來的。原來,公司出現空缺,他們想到了史蒂文斯。

    這家公司是美國微軟公司,現在聞名世界。十幾年後,憑著出色的業績,史蒂文斯一直做到了副總裁。

    精神健康之道

    美國成功學大師拿破侖·希爾說:「對於那些有積極心態的人來說,每一種逆境都含有等量或更大利益的種子。有時,那些似乎是逆境的東西,其實是隱藏的良機。」一旦學會了以積極和感恩的心態面對一切,包括失敗,你會發現,人生中到處都有自我發展的機會。

    可以使人擺脫絕望的問題

    有個年輕人去採訪朱利葉斯·法蘭克博士。法蘭克博士是市立大學的心理學教授,雖然已經70高齡了,卻保有相當年輕的體態。

    「我在好多好多年前遇到過一個中國老人,」法蘭克博士解釋道,「那是二次大戰期間,我在遠東地區的俘虜集中營裡。那裡的情況很糟,簡直無法忍受,食物短缺,沒有乾淨的水,放眼所及全是患痢疾、瘧疾等疾病的人。有些戰俘在烈日下無法忍受身體和心理上的折磨,對他們來說,死已經變成最好的解脫,我自己也想過一死了之。但是有一天,一個人的出現扭轉了我的求生意念—一個中國老人。」

    年輕人非常專注地聽著法蘭克博士訴說那天的遭遇。

    「那天我坐在囚犯放風的廣場上,身心俱疲。我心裡正想著,要爬上通了電的圍籬自殺是多麼容易的事。一會兒之後,我發現身旁坐了個中國老人,我因為太虛弱了,還恍惚地以為是自己的幻覺。畢竟,在日本的戰俘營區裡,怎麼可能突然出現一個中國人?他轉過頭來問了我一個問題,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卻救了我的命。」

    年輕人馬上提出自己的疑惑:「是什麼樣的問題可以救人一命呢?」

    「他問的問題是,」法蘭克博士繼續說,「『你從這裡出去之後,第一件想做的事情是什麼?』這是我從來沒想過的問題,我從來不敢想。但是我心裡

    卻有答案:我要再看看我的太太和孩子們。突然間,我認為自己必須活下去,那件事情值得我活著回去做。那個問題救了我一命,因為它給我某個我已經失去的東西—活下去的理由!從那時起,活下去變得不再那麼困難了,因為我知道,我每多活一天,就離戰爭結束近一點,也離我的夢想近一點。中國老人的問題不只救了我的命,它還教了我從來沒學過,卻是最重要的一課。」

    「是什麼?」年輕人問。

    「目標的力量。」

    「目標?」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