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陷阱 第四章 狼的法則 1 福特革命
    ——無國界的就業危機和新的跨國公司

    如果取消關稅而支持自由貿易,那麼,我國每一經濟部門的工人便將和歐洲工人一樣,降低到農奴和貧民的水平。」

    ——阿伯拉罕·林肯,美利堅合眾國第十六屆總統

    (1861-1865年)

    在美國密執安州的迪爾伯恩,世界第二大汽車製造商福特公司的一些最有價值的工程師們,正坐在數目可觀的計算機屏幕前工作著。他們不知疲倦地演示著人和機器的共生現象。一位汽車車身設計師手執一支電子筆,在一張桌子上的電磁繪圖盤上描畫著。他在一處迅速接了一下,在另一處畫了一條直線,一輛汽車車身的輪廓便出現在監視器上。很可能,這一設計作為一部最新的福特車型旋即陳列在全世界各處的展覽大廳中,博得購買者的青睞。突然,從監視器旁一個並不顯眼的揚聲器中傳出一個深沉的聲音:「我非常喜歡它!」這位無名氏又補了一句:「我們這樣改一下,好不好?」就好像有一雙神奇的手在進行操作一樣,屏幕上的車型發生了變化,車身上部稍許加強了流線型的線條,兩側更加挺括。

    這位共同參加繪圖的幽靈式的人物坐鎮科隆——福特公司的歐洲營業中心。德國的一些新產品研製者們同他們的迪爾伯恩同行們正在探討同樣的課題,有時他們是同時進行工作,有時採取換班制的方式。他們把歐洲人的、美國人的、甚至日本人的各種思路和設想彙集起來。單晶硅模擬計算機到處顯威風,遍佈各大洲的五所新產品研製試驗室形成一個全球統一的汽車設計中心。每一次碰撞試驗,每一車型的每一空氣動力計算,都要由這個中心通過一系列共同的試驗來完成。

    跨越各大洋和越過時間界限,通過視屏和計算機網絡進行設計,這是福特公司迄今為止實行的最徹底的改革的一個步驟。從1995年年初開始,每一地區性子公司不再獨立研製自己的車型,不再對接近新車型的某個部件的現成設計進行修改來使之適合於新的車型。為了取代過去的辦法,福特公司的主管人阿列克塞·特羅特曼命令將過去的地區性公司合併為兩個大的單位,分別服務於歐美市場和亞洲與拉美市場。應用最現代的信息技術為建立全球一體化的經營機器撞開了大門,而在不久以前,利用這種信息似乎還是一種十分笨拙和麻煩的事情。研製、採購、銷售,這一切福特公司在全世界範圍內都力求做得盡善盡美,避免任何重複的勞動,直到最偏僻的地區分公司都是如此。其成果就是製成了各種「全球性汽車」,通過這些汽車,福特公司再一次樹立了一個全球性的標準,表明汽車的製造竟可以怎樣達到盡可能最大的效益。所進行的改造節省了高達數十億美元的開支,並可望削減成千上萬個高技能的報或優厚的工作崗位,它們原屬於那些經理們、工程師們和推銷人員。為了定型最終暢銷全世界市場的車型「蒙德奧」,福特公司的設計師們曾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召開了20次國際性工作會議,才完成了研製計劃,而為了推出最新的車型「金牛座」,只用了15個工作日召開了三次檢定會議,董事會便為生產打開綠燈,結果效益一下子提高一倍多。

    這體『福特革命」,正如經濟雜誌《經濟學家》所指出的,決不是迫於財務危機的壓力才進行的。1994年,該公司獲得利潤達60億美元以上。特羅特曼和他的領導班子完成的,只不過是他們靠利用最現代的全球信息網絡技術可以做到的事情,至於其他一切事情,都會隨之解決,而且不只是在製造汽車方面。

    一種革命正在逐個部門和逐個行業地使勞工界經歷根本性的變革。幾乎沒有人不受到傷害。政治家和經濟學家們徒勞地尋找替代那些已失去的藍領工作崗位的辦法,原來這樣的工作崗位在武爾坎造船廠。達塞飛機製造廠或者在大眾汽車製造廠的流水線旁已經消失了。在職能部門也早已充滿對喪失工作崗位的恐懼,連昔日最保險的各種經濟單位也未能倖免。丟掉工作後。只能靠做臨時工來度命;昨天還從事著頗有前途的工作的人們,很可能在一夜之間其工作本領就變成毫無價值的東西。

    有將近一百萬在銀行和保險公司供職的人員就是這樣一下子就陷入了黑暗時代。自從世界級的金融企業相繼登場以來,無窮的競爭使這些人員遭到了從前只有紡織業從業者才會遭到的殘酷命運。隨著自動付款機和銀行信用卡的出現,厄運到來了。美國和日本的銀行、保險公司和投資基金公司湧向歐洲,特別是湧向德國的借貸市場。例如,美國的快江公司從1995年起就開始推出電子郵政通兌儲蓄,這種儲戶不規定解約通知期限,比儲蓄存折付給更高的利息。一天24小時用戶可以隨時通過電話或微電腦委託提出要求,在幾分鐘內就可以十分省時地辦理好高息投資,甚至可以讓人把現金送到家裡。同樣,忠誠投資公司,即總部設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的全世界最大的基金公司,通過該公司在盧森堡的分公司,可以通過電話在整個歐洲聯盟的範圍內出售自己的有價證券。這一市場戰略把傳統的銀行業務結構打得落花流水。稠密的分支網由於接近用戶,在以前曾具有很大優勢,現在卻成了昂貴的奢侈設施而在競爭中十分不利。現在德國所有大的銀行,連同它們的許多獨立的分行如「24小時」銀行或信貸銀行(它們的靠山是德意志銀行和聯合銀行),都改歷經營遠距離業務。這一改革啟動後,在未來幾年裡銀行分支網將被大力稀疏化。

    本來,銀行職員過去應具備高級中學以上的學歷,應當有學識,要受過高級的頗為花錢的企業管理教育,相應地薪金也較為豐富,現在,只有少數這樣的人還被僱傭著。相鄰國家的那些美好的、收入優厚的銀行職員的傳統職業教育,在德國已經所剩木多。例如,在聯合銀行的對話記錄中,巴伐利亞聯合銀行的直屬分行已不再同工會訂立工資協定。供職人員每小時的報或過去通常是23至30馬克,現在只有如馬克,略高於清掃行業的一般工資。慕尼黑的大銀行在招收新的工作人員時不再支付休假津貼,同樣還節省下了聖誕節津貼。此外,這些人員必須在一天24小時隨時聽候調遣,甚至週末也是如此,而且不付給任何附加報酬。甚至負責接待各種富有的當事人和公司客戶的具有高級專業知識的專家,日子也不好過,而對於通過電子技術組建的世界金融市場上的幾十萬青年人來說,命運也好不了多少。德國已有五家大型金融機構出資參與倫敦投資銀行,並在當地把它們的大客戶業務集中起來加以辦理。就設在德累斯頓的克萊因沃特·本松公司和設在德國的摩根·格倫費爾公司而言,德國人中的求職者,哪怕他們來自當地,也是很少能在那裡找到機會的。這些公司的老闆寧肯招募盎格魯一撒克遜語族的人才。

    華盛頓和紐約的美國財界人士總是嘲笑他們稱之為過時的、低效的和盈利極差的歐洲銀行體系。華爾街一位著名的財界鉅子曾經這樣說:「瑞士的大宗錢財的管理者們,都是在另一個世界長大的。既然在我們這裡投資者們可以獲得30%的年利潤,而瑞士銀行卻只能提供也許2%到3%的這樣的利潤,那麼,瑞士人全都會坐失良機。」沒有幾年的工夫,許多美國大投機家們便都深信不疑,他們利用手中的數十億美元,同樣可以引誘一向謹小慎微的德國人、瑞士人和奧地利人作為存戶被納入美國人的風險基金系統中來。「首先,我們在蘇黎世的火車站前大街開設了一家引人注目的分號。瑞士的客戶們皺起他們的眉頭,對我們表示不信任。可是,當他們當中某個膽大的街坊到我們這裡存了款,不幾年便賺了一輛『波爾捨』兜起風來,這時,情況立時就會大變。」一個圈裡人曾這樣十分形象地闡述他們的戰略。

    結果是十分殘酷的。德意志銀行董事會成員烏爾裡希·卡特利裡預言「銀行將成為如年代的鋼鐵工業」。據庫琅一萊勃蘭德經營咨詢公司的市場研究家們確證,以上的說法並非言過其實。有一項關於全世界50家主要銀行的業務計劃的研究報告也預言,就銀行業來說,在未來十年內將有一半的在職人員會失去他們的工作。按此計算,這意味著在德國金融部門中將有50萬人丟掉他們的報酬優厚的工作崗位。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