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家庭面面觀 第七章 普通家庭與子女教育 第二節 獨生子女的多元化教育
    當今城市的家庭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目前在一些發達城市,獨生子女比例已經佔到90%。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由於備受寵愛,甚至溺愛,心理較脆弱,很難承受職場挫折與失敗帶來的壓力。長期以自我為中心,使他們難以客觀地認清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與他人的交往中,往往表現得過於敏感或處理不當。當他們走出「象牙塔」,準備獨立面對社會的時候;當他們需要對自己的未來人生做出選擇的時候,工作對他們而言,才像是真正告別青春期,是*「*世界」的宣言。他們的出現也給企業管理者帶來一些難題,如不願意接受公司紀律和體制的約束、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工作、沒有組織和集體的觀念,嬌氣、不願意接受批評等。如何管理他們?如何培養他們成為企業的骨幹力量?成為企業管理者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使家庭的規模在縮小,多生子女家庭教育向獨生子女家庭教育轉變,這給中國的家庭教育帶來三大變化:一是家長的心態變了,獨生子女的唯一性,使家長對孩子的培養表現出「四過」:過高的期望、過份的關心、過多的呵護、過份的保護。二是孩子成長的環境變了,由「兒童世界」*為「*世界」,家長對子女的壓力在加大,子女對家長的依賴心理在加重,同時子女與家長之間的錯位可能性也在增大。三是孩子的生活內容變了。今天的孩子是在電視機前長大的孩子,被稱之為「電視兒童」。住房面積大了,子女與父母溝通的時間卻越來越少,甚至於子女向家長關閉了心靈的大門,形成不健康的心理。這些變化使家庭教育出現了諸多誤區,如不進行矯治,將影響到21世紀人材的培養,影響到中國的命運。公路、交通、通信等等現在都多元化了,我們教育也應該多元化,尤其對中國現在家庭獨生子女居多的情況下。

    「獨生子女」時代的到來對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提出了新的課題。因為他們從小就是小皇帝、小公主,從小就處在大人們太多的呵護與關愛之中,從小就被「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望所包圍,使得獨生子女產生了明顯的人格傾向。太看重自己而忽略他人,太注重得到而忽略付出,太注重眼前而忽略將來。主觀上他們感到自己是*,有能力、有氣魄,迫切希望擺脫家長的監護,渴望被人理解,有強烈的求知慾和自尊心;客觀上,世界觀尚未定型,辨別是非的能力不夠強,缺乏自制力。

    家庭教育在方式上存在著簡單粗暴現象,主要表現為四種類型:

    1、嬌寵型。這種教育方式主要導源於父母溺愛子女,將孩子捧在手裡,含在口中,以免外來的侵害;對子女的要求有求必應,要什麼就給什麼,不讓子女受一點委屈,久而久之,就會大大助長子女的貪慾。

    2、*型。該教育方式則導源於父母的自私或自以為是的心理。家長視子女為私有財產,愛怎樣就怎樣,信奉「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古訓,嚴加管制,強迫教育,動轍就體罰子女,諷刺、挖苦、毆打、斷食,不擇部位,不擇手段,不僅傷害子女的自尊心,還容易致傷、致殘、致死。3、放任型。這種教育方式表現為家長對子女放任自流,不管不問,有些家長甚至常常拿自己的童年與子女的現在作比較,其實,過度的放任與嬌寵沒有什麼兩樣。4、攀比型。作為家長不顧自己孩子的特點和實際情況,盲目地和人家的孩子攀比,當著自己孩子的面,專挑自己孩子的「缺點」比別人孩子的「優點」,其結果是過多的埋怨、批評、侮辱、體罰,子女的自尊心和上進心在家長簡單的「攀比型」教育中喪失殆盡,造成家長與子女的關係不和,壓抑子女的個性和聰明才智,產生嚴重的逆反心理。家長對子女過愛、過嚴都不利於子女的成材。家長對子女教育真正作用的是愛嚴結合的「鼓勵式」。心理學研究揭示了人的行為基本遵循這樣一個規律:需要一動機一行為一目標,然後再產生新的需要如此循環,不斷提高。鼓勵是解決子女行為的心理動力,改變子女的行為方式最大限度地調動子女的積極性;鼓勵是建立在相信子女、尊重子女的基礎上的,它能使子女產生新的更高的成就動機,對子女的學習具有激活特性和始動機能。當今社會競爭的高強度競爭環境,要求孩子能力是多元化的。

    可以說,各位的子女正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處在關鍵時期。家庭應該有一種理性之愛,應該加強「責任意識」的培養教育,讓他們在擁有一個健康、健全的人格基礎上*、成功、成才,而絕不可疏忽大意,放任自流。對青少年的教育培養,學校、社會、家庭三者不能看作簡單的加法,而應是乘法的聯繫。若有一方為零,滿盤皆輸,全功盡棄。最典型的如馬加爵案。我國的獨生子女群體是80年代初形成的,目前陸續*了人力資本積累的增量期和結婚生育期,開始向家庭和國家作出回報。在21世紀,我國龐大的獨生子女群體將支撐起中國現代化建設,承擔起迎接未來挑戰的重擔,他們是中國未來希望的寄托。獨生子女教育,不僅對發揮好獨生子女群體的作用具有現實意義,同時對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也具有深遠的意義。總的來說,獨生子女顯得比較嬌氣、任性、勞動觀念差且「獨生子比獨生女問題多,年齡小的比年齡大的問題多。」當前獨生子女自私、意志薄弱、獨立性差等個性特點漸成公認。面對傳統教育模式難以解決,眾多家長手足無措帶來的尷尬與無奈,怎樣弱化這個個性鮮明的群體將給未來中國帶來的負面影響,獨生子女的健康品格怎樣才能煉成?答案的追尋已變得現實而又迫切。我國獨生子女群體是在特殊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有其特殊的成長過程和心理過程。這一特殊群體的成長過程勢必在未來經濟社會活動中表現出與多子女家庭孩子的不同特點,因此,研究其成長規律,對豐富培養和教育孩子的基礎理論,填補人力資本研究的空白和指導孩子培養和實踐活動都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育發展到今天,我們應該重新審視選擇教育的功能和價值。教育最重要的功能是陶冶人性,鑄造健康飽滿人格。教育最根本的任務是讓學生回答好兩個問題:一是人類應當怎樣存在,二是人生應當怎樣度過,也就是說教會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人是立身之本,學習知識、掌握知識只是服務社會的手段。前者的學習是根本性的,後者的學習是工具性的。如果重智輕德,忽視思想品德塑造,必然導致學生片面發展,培養出來的學生可能就是有智商,但沒有智慧,有知識但沒有文化,有文化但沒有教養,有**但沒有理想,有目標但沒有信仰,最終是有青春沒熱血,這將是十分危險的。道德教育的缺失必然導致功利主義的人生態度。這種人生態度的主導傾向是:重視現實,輕視理想;熱衷功利,漠視義理;珍視個人,忽視社會;關注物質,鄙視精神。現在出問題的學生,很多不是因為智力因素,而是因為非智力因素。將來學生到社會上能不能成功,能不能成才,固然有能力不夠的問題,但相當一部分歸因於思想品德問題,社會上的急功近利,教育上的重智輕德,獨生子女的先天缺陷,使有些學生智商很高,情商很低;獨處是天才,社交中是白癡;學業上很聰明,待人處事很無能。他們缺乏對社會的基本瞭解,缺乏對社會生活的積極參與,缺乏人際交往的基本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講,教育的概念首先是一個道德教育的概念,教育事業首先是一項傑出的道德養成事業。道德人格、思想品質比專業知識的學習、競爭能力的培養和謀生手段的鍛煉更難、更根本、更重要。學問不應成為一種滿足個人功名利祿的工具,做學問的目的在於成事*。要把修煉學問與修煉人品結合起來。道德、人品、文章只有成一體了,才能產生一種真實的力量。一個堂堂正正的人,會做好任何一件事,一個工具化的人只能機械地完成一件事。「人品第一,學問第二;人品第一,文章第二」。有德無才要誤事,有才無德要壞事。要成才先*,不*寧無才。現在獨生子女多,他們一般獨立性強,活潑好動,知識面廣,智力水平較高。但易形成自私、任性、驕嬌二氣等不良個性。再者,現在是市場經濟時代,社會變革加速,信息流通快。孩子思想活躍,心理早熟,商品意識強,重視自我。家長可以依孩子的這些時代特徵,策劃家庭德育,做到胸有成竹,深謀遠慮。而如今獨生子女多,大多數孩子在較優越的環境中,享受著別人為自己服務,很少有機會去為他人做些什麼。作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集體這塊沃土,培養孩子良好的情感,運用集體的魅力感染孩子們,使他們關心的重點由「自我」轉變到「他人」和「社會」。

    多樣化。多樣化教育思想主要包括辦學主體的多樣化、投資渠道的多樣化、教育類型的多樣化、教育層次的多樣化、培養目標的多樣化、專業設置的多樣化、辦學形式的多樣化等,我國的高等教育必須以其多樣化發展來不斷適應和滿足國民經濟建設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高等教育需求。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