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家庭面面觀 第七章 普通家庭與子女教育 第一節 「社會晴雨表」的家庭教育
    合抱之木,生於毫木;九層之台,始於壘土,在人才培養的系統工程中,家庭教育是基礎。教育不僅僅是父母給予子女的愛,更應該成為人文教育的盟芽和家庭教育的覺醒。家庭教育,是要用理性和愛去灌溉子女的美好未來,為孩子心靈開闢出更有意義的智慧空間。

    家庭教育,是家庭承擔社會責任中最重要的一種功能。每一個人的社會化,不僅需要家庭的哺育,更需要家庭的教養。人們都是在家庭中學會走路,學會說話,學會行為規範,學會生活自立的;在家庭中獲得身體的發育,心理的發展,個性的形成,社會生活基本技能的掌握。遊戲、學習、勞動是人的社會活動三種主要形式。未成年人一般主要從事遊戲和學習,隨著年齡增長,才逐步過渡到獨立參加以勞動為主的社會實踐活動。家庭不僅為兒童提供了人生最初的遊戲和學習場所,而且引導他們從遊戲過渡到學習,再從學習過渡到勞動。這種引導,就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對人一生所產生的作用,是其他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所無法替代的。同時,家庭教育對社會所產生的效用(如為學校輸送合格的生源、培養合格的公民和勞動者等),也是其他教育力所不能及的。因此,一個社會的國民教育,僅有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是不夠的,必須是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三者並舉,才是完整的國民教育。而家庭教育則是提高全體國民素質的基礎。中國的家庭教育,從上世紀80年代起由家庭的重視到社會的重視,進而引起國家政府的高度重視,這是一個了不起的飛躍。新世紀家庭教育也應有一個新的發展,但加深家庭教育對人對家庭對社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認識,仍然是不為過時的。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榜樣。通常優秀孩子成長為優秀人才的背後,總能找到溫馨和諧家庭的影子。同樣,一個人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也可以從其家庭中找到充滿衝突和矛盾的因素。很多父母常常忽略了自己的教育職責。由於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是學校教育,父母更多的考慮也是學校教育,忽視了他們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礎,才是決定孩子命運的關鍵。俗話說:三歲看老。兒童對世界的最初認識源於父母,家庭教育的影響對人刻骨銘心。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是建築人格長城。可生活中看人常常是一俊遮百丑。有了高分數、好成績就被看作好孩子。事實上,影響終生發展的因素中,分數並不是最重要的,起著制約作用的是品德、品格,是做人的快樂,是受人歡迎、尊重,而不是知識學問。

    不得不承認,中國的父母大多沒受過專門訓練。無論是小時候,還是長大戀愛成家,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很少有人說怎麼做父母。即使有人說過,也許會是如「棒頭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等觀念,而這些觀念對不對則需要反思。我們都知道,要想駕駛車輛,尚需要到駕校學習三個月並經過嚴格的測試才能拿到執照;而要做人父母,「駕駛」著家庭之舟遠航恐怕不是三個月能學會的。何況連婚檢都懶得做的現代人,根本沒有可能去進行三個月的專業培訓,便糊里糊塗地做了父母,似乎全然不顧自己的語言、行為、教育會在孩子的身上留下什麼樣的烙印。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好學校是學生永遠嚮往的地方,它並不在於樓房高不高,房子漂不漂亮,而在於校風好,教師的教學水平相當出色。同樣的,圓滿的家庭都是家庭和睦,父母相敬相愛,子女成才聽話。孝心教育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民族文化的精華。一個人連對自己的父母都沒有孝心,就很難對自己的國家、民族有深厚的情感,也不會愛社會、愛其他的人。歷史上許多偉人如岳飛等,首先是一名孝子。現在的董永故里孝感市孝南區每年評出「十大孝子」,對於促進家庭倫理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維護社會穩定都有作用所以說,會生活的人注重裝修婚姻,不會生活的人只裝修房子,忽視真正的家庭生活質量。父母的言行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心理、個性以至思想品德。在家庭教育上,父母應經常鼓勵孩子學會和同學、鄰里、朋友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體驗交往的樂趣;幫助孩子樹立愛心、信心,理解他人的情緒、感情,學會情緒的自我調節控制,使他們的情緒穩定在安祥、平靜的心境中,教育他們學會克服困難,正視失敗和挫折,學會從沮喪、低落的情緒中走出來,培養起他們健康的人格和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未成年人教育是一項長期性的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只有把宏觀與微觀緊密結合起來,從自己做起,身邊的事做起,注意一言一行,這樣才能使未成年人教育結出豐碩的果實。

    青少年時期是人一生道德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道德教育是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教育職責的漠視,必然導致家庭教育出現問題。每個孩子可以有不同的成長道路,讓他喜歡一樣,會影響孩子一生的生活質量。一個人的精神生活是否快樂,這很重要。

    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礎,是青少年教育鏈中最重要的一環,家長的道德觀念、言談舉止對子女具有引導和示範作用,父母要維護自身良好形象,以德教子(朱德《母親的回憶》),從自身做起。

    對任何人而言,工作都只是退休前的經營;唯有家庭才是真正一生的事業。有這樣的說法:幸福人生三要素:生長在和平年代;生長在溫暖家庭;受良好的教育。競爭時代的社會生活節奏加快,家長成天為工作、為生活奔波,學校裡一天到晚上課抓學習,學生中出現了一些思想問題,有時無處傾訴,無人知曉,甚至無人化解,使問題*隱蔽,越積越多。大多數家長雖有教子之心,但對未成年人心理研究不夠,往往用老標準要求,用老辦法教育,這就如同看病拿錯了脈,開錯了方。當今社會人們對物質利益過分追求,對精神層面需求冷漠,社會責任感的弱化,已經成為某些領域和人群的普遍社會心理;社會處在轉型時期,造成了人們的心理壓力失衡、個人的不健康心理。有一項調查顯示,中國的父母易發怒的程度要比美國父母的高出30%,嚴厲程度超出50%,這是不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不利於家庭教育的教育。

    可以說,每一個有成就者的身後都有一個偉大的父母,每一個「問題青少年」的後面都有一個不負責任的父母。父母教育子女一定要從大處著眼,以德為先,切記:成才先*,無德不成才,只就學習抓學習是不行的,因為任何良好的成績都離不開良好的心理品質、習慣和方法。航天英雄楊利偉的母親談到兒子成長的經歷,有五個重要因素:1立志報國,對理想執著追求;2事業心強,肯吃苦,做事有股子韌勁;3勇敢創新,勇於向新事物挑戰;4自信,這是關鍵所在;5責任心強、集體感強,樂於助人。有的家長教育孩子不能抓住本質,往往只盯住分數,只做「衣食父母」,關注孩子的物質層面。其實,有求必應是最可怕的禮物,對孩子驕生慣養,什麼事情都順著他,只會增加負面影響。

    當今社會形態多元,對人的誘惑很多。有的家長對婚姻不嚴肅,對家庭缺少責任感,造成很多家庭結構殘缺,破損家庭形成隔代撫養,致使青少年成長的環境先天不良。因為缺少溫暖,缺少關愛,造成性格異化,出現孤僻、內向、逆反、走極端。因為在一個家庭陷入情感危機,父母都在為各自今後的出路費盡心思,其情感已經轉移,其情緒極不穩定,而父母爭吵中任意一句噎人的話、任何一個否定的眼神、一頓不分清紅皂白的批評,都可能導致孩子對生命意義的懷疑:我是否成了多餘的人?我人生的價值何在?這就嚴重影響一個原本純潔、稚嫩的孩子的心靈,使之蒙上陰影。

    有這樣的實際例子:一名男生在學校談朋友,父母知道後並不急於批評或*,一家人很友好地對話交流。父親問:她看上你了嗎?「看上了」。這說明你很優秀。你看上他嗎?「看上了」,這說明你很開闊。母親說:但是看你定位在哪裡發展。如在縣裡發展,你就跟她保持這種關係;如果在省裡發展,你就到省裡去解決這個問題;如果在世界上發展,你就到國外去解決這個問題。話不多,但由於父母把兒子當成夥伴關係,尊重他的人格,平等的交流對話,讓兒子明理、服氣,問題得以妥善解決。

    再如家長和子女間長期積累怨恨或誤區,平時沒有消化與溝通,遇到一個矛盾時,便一觸即發,一談就崩,一說就翻,丟了子女面子、失了家長風度。或者是老師奈不何、父母管不了,談話不起作用,一副破罐破摔架式,或者是「非暴力不合作」,任怎麼批評,不爭不辯,不理不辦。平時不要嘮叨,喋喋不休,小毛病馬虎點,大問題不放過;幫助時先任由其發洩完畢,*之時冷處理,鬧完之後再教育,以柔克剛,先打後摸,要面子、要餘地、要台階。

    我們再從大學生來看家庭教育對社會價值的體現。有人說:「80年代的大學生搞政治崇拜,90年代的大學生搞商業崇拜,到了21世紀,大學生則把政治與經濟統一起來取捨所需。」這對近20年來大學生的主導價值觀是一個比較準確的概括。20世紀80年代,政治型價值觀是大學生的主導價值觀,他們關心國家與民族發展,以振興中華為己任。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不斷加快,市場經濟體制讓大學生嘗到了甜頭,他們重視實用性,講究經濟效益,追求財富積累,大學生的價值觀也呈現出了功利化的趨勢。到了21世紀,大學生不僅僅狹隘地追逐經濟利益,他們尋求的是自身的發展,不管是政治還是經濟,只要是有利於自身發展的,就給予關注;他們也並不是盲目地一味追求自身發展,他們還時刻不忘回報、奉獻社會,他們明白只有人和社會和諧相處,才能真正地達到自我實現的境界。*21世紀,大學生以是否能獲得經濟效益、是否有利於個人生存與工作作為事物價值的評定準則,因此實用型價值觀的主導地位一直延續至今。現在,實用型價值觀在大學生中有新趨勢:當代的大學生不再單純關注眼前的經濟利益和看得見的實惠和名利了,他們更關注自身的發展空間和生活質量。當代的大學生崇尚獨立,希望充分發揮自身的個性和創造性,以追求個人價值的最大實現。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演變是歷史的、有規律的。大學生價值觀作為社會意識形態的一部分,其變化發展既有其自身的歷史邏輯性,又是隨社會的變化而變化的。中國社會近十年來的翻天覆地變化,社會轉型對人們的價值觀念帶來了巨大的衝擊都敏銳地反映在了大學生價值觀念的演變中。

    一個普遍的事實是,正因為父母覺得自己不是天才,所以,特別期望自己的孩子是天才。一個命題肯定是正確的,只要父母們與孩子一起成長,儘管我們不是天才,但我們完全可以成為天才的父母。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