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名人的那些事兒 正文 第二十五章 羅蒙諾索夫
    米哈伊爾·瓦西裡耶維奇·羅蒙諾索夫(1711.11.19-1765.4.15),*科學家、語言學家、哲學家和詩人。出生於阿爾漢格爾斯卡亞省傑尼索夫卡村一個漁民家庭。1730年到莫斯科考入斯拉夫-希臘-拉丁學院。1735年轉入聖彼得堡科學院附屬大學學習。1736年又被送到德國留學。1741年回聖彼得堡科學院,任物理學副教授。1745年8月成為聖彼得堡科學院院士和化學教授。1748年秋他按照自己的計劃創建了*第一個化學實驗室。1755年創辦了莫斯科大學。1760年他當選為瑞典科學院院士,17*年當選為意大利波倫亞科學院院士。1765年4月15日卒於聖彼得堡。

    羅蒙諾索夫生平

    1711年11月19日,羅蒙諾索夫誕生於*阿爾漢格爾斯克省霍爾莫果爾附近的一個小村莊裡,父親是個富裕的漁民。阿爾漢格爾斯克是當時*最大的海港城市,英、荷等國的商船經常來往於此,這種環境對他從小的興趣和志向頗有影響。他從10歲起就協助父親捕魚,與狂風惡浪搏鬥鍛煉了他堅韌不拔的性格,美妙幻化的自然景色開闊了他的視野。羅蒙諾索夫從小就有強烈的求知慾,但是目不識丁的父親不能給他以任何幫助。他只能向鄰居學習識字,如饑似渴地閱讀所能得到的一切書籍。

    1730年,年青的羅蒙諾索夫到莫斯科冒充貴族子弟考入斯拉夫-希臘-拉丁學院,他不顧生活條件的艱苦,無視貴族子弟的歧視,發憤學習,不久成為該學院成績最優異的學生。1735年,他被保送到聖彼得堡科學院讀書。1736年秋天被學院派往德意志學習礦業,先入馬爾堡大學學習物理學和化學等,後到弗賴堡學習礦業和冶金學。1741年,羅蒙諾索夫回到彼得堡科學院,從此,他在這裡開始了他的卓有成效的科學研究工作和社會活動。1745年8月成為聖彼得堡科學院院士和化學教授。1748年秋他按照自己的計劃創建了*第一個化學實驗室。1755年創辦了莫斯科大學。1760年他當選為瑞典科學院院士,17*年當選為意大利波倫亞科學院院士。

    羅蒙諾索夫對祖國有著深切的愛。他畢生的活動就是為了改變*的落後面貌。當時,在彼得堡科學院的一些外國人,看不起科學文化落後的*。羅蒙諾索夫從工作的第一天起,就立志要為*科學文化的獨立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他曾在一首詩中寫道:

    「俄羅斯大地能夠誕生自己的柏拉圖和智力靈敏的牛頓。」

    他不僅用這詩來激勵別人,也用來激勵自己。

    他只活了54歲,1765年4月15日逝世,只工作了24年,但他把每一分鐘都獻給了祖國。他對物理、化學都有傑出的貢獻,對語言學、文學和哲學都有所建樹,對歷史、天文、地質、礦物、航海都有所研究。為後人留下很多重要著作,給俄羅斯文化增添了光彩。

    羅蒙諾索夫的主要事跡

    一愛刨根問底的孩子

    1711年的一天,瀕臨白海的傑尼索夫卡村村邊的小木房傳出了嬰兒墜地的第一聲啼哭,那響亮得幾乎驚天動地的哭聲。瓦西裡·多羅費依奇·羅蒙諾索夫聽著兒子的哭聲,激動得跺腳,過道的地板被踩得咯吱直響。阿蓮娜·伊萬諾芙娜聽見了剛剛降生的兒子的啼哭,她忘記了疼痛,她愛憐地看了兒子一會兒,含著幸福的微笑睡著了。

    好消息很快在附近傳開了,全村的人紛紛向瓦西裡·多羅費依奇·羅蒙諾索夫夫婦祝福。祝賀他們喜得貴子,祝福阿蓮娜·伊萬諾芙娜母子健康平安。該給孩子起名字了,瓦西裡·多羅費依奇夫婦給兒子取名為:米哈伊爾·瓦西裡耶維奇·羅蒙諾索夫。阿蓮娜·伊萬諾芙娜則疼愛地稱呼兒子為米舒特卡或米申卡。

    羅蒙諾索夫的父母是一對恩愛夫妻。父親是一個能幹的漁民,身材高大,寬寬的肩膀,粗壯的胳膊,一雙有力的大手。他不識字,是個大老粗,為人嚴厲,性格剛毅,但做事精明,具有勤勞的美德。他有很強的家庭責任感,疼妻愛子,對妻子的請求總是讓她滿意。他反對兒子讀書,但由於妻子堅持,他就不反對;他不識字,常說:「我是大老粗,這不,也活到今天了。」但妻子要他給買一本《聖經》,他親自跑到阿爾漢格爾斯克大街去訂書。他疼愛兒子,每次回到家裡,第一件事就是跑到搖籃邊,用那只飽經海風吹打,海水浸泡而變得粗糙的手*著孩子綢緞般的軟發。兒子漸漸長大,他看到兒子天資聰慧,自豪地向妻子誇讚兒子:「準是個機靈鬼。」他希望兒子長大後能像他一樣挑家過日子,繼承下他的家業,成為一個出眾的漁民。

    因為沒有文化,羅蒙諾索夫的父親眼光短淺,甚至有些愚昧。他反對兒子讀書,認為讀書識字沒啥用處。他寧願花很多的錢給兒子買鹿皮襖穿,也不給兒子買喜歡的書。他要求兒子聽他的話,依照他的心意做事,兒子的請求不合他的意願就是說上一百次他也不答應。每當他對像他一樣倔強而任性的兒子大發雷霆的時候,只有羅蒙諾索夫的母親能設法平息他的怒火。羅蒙諾索夫走上科學之路的奠基人是生他愛他撫育他的母親——阿蓮娜·伊萬諾芙娜。

    阿蓮娜·伊萬諾芙娜是賢妻良母型的女人。她生在一個神職人員家裡,她跟父親學會了識字。她性格溫柔,聰穎賢淑。她嫁給羅蒙諾索夫的父親後,用她的一顆溫柔的心創建了一個溫馨的家。她愛自己的丈夫,以女性的溫柔撫慰丈夫的身心。丈夫在家的日子,她每天都要做好可口的飯菜,丈夫出海打漁去了,她每天為他祈禱,企盼他平安歸來。她把家裡收拾得井井有條;她同村裡的姑娘、媳婦們相處得如同姐妹。她虔誠地信仰*,把家中的神龕聖像揩擦得一塵不染。她干家務活利索,比如,洗衣,做飯,做針線,補漁網……還能把兒子照看好。每天晚上忙完家務,她的功課就是小心翼翼地把《聖經》放在乾淨的桌子上,撥亮燈,屏住氣靜心地閱讀起來。

    羅蒙諾索夫*著母親的*長大,他躺在搖籃裡,眨著一雙黑亮亮的眼睛看著母親的微笑,聽母親和他說話,聽母親為他唱歌。阿蓮娜·伊萬諾芙娜覺得她說的所有的話,兒子都能聽懂,她唱的每一支歌,兒子都欣賞得了。事實上,這正是無意識的對羅蒙諾索夫的早期智力開發。

    羅蒙諾索夫從母親那裡接受了學前教育。羅蒙諾索夫一歲的時候開始咿呀學話,他不要呆在搖籃裡,他喜歡在地板上爬,地板上走。地板上堆著他愛玩的小圓木塊和父親匆匆忙忙給他做的小木船。母親看著羅蒙諾索夫的那股倔強勁和一身的靈氣,心中十分歡喜。一天傍晚,母親撥亮了燈,小心翼翼地把那本《聖經》放在桌子上,打開扣環。就在這一剎那,兒子的小手抓住了母親的手,兩隻眼睛好奇地盯著這件新鮮玩藝兒:亮晶晶的扣環和一條藍瑩瑩的書頁帶。母親笑了,「你呀,真是個小機靈鬼。」母親邊說邊拿書給兒子看。「你要什麼呀?是扣環?看吧!喏,就是這樣的!」但是羅蒙諾索夫覺得光看還不夠,就使勁一拉,把書拖到了地板上。母親悄悄地把書從他手上奪了過來,他竟放聲大哭起來。母親只好把他抱起來放在膝蓋上,把書打開給他看;他仍然哭個不停,怎麼哄也不行,直到母親一面用嚴峻的目光看著他,一面貼近他的耳朵小聲地說:「你要是不哭,老實地坐著,我就把這本書裡敘述的故事講給你聽。」果然靈驗,羅蒙諾索夫不哭了,他的那雙烏亮的眼睛睜得圓圓的,屏住氣,聽媽媽講諾亞方舟的故事。

    夜深了,北極星照耀著羅蒙諾索夫家的小木屋。母親本以為講完諾亞方舟的故事,兒子就睡著了,可是,羅蒙諾索夫不但毫無倦意,而且纏著母親問個沒完沒了:方舟是怎麼漂流的?方舟是什麼樣子的?像一隻大船嗎?鴿子叼著什麼樹枝?橄欖樹是什麼樣的樹……母親一一回答兒子的提問。她對兒子刨根問底的追問感到驚奇。她講啊講……一直到她的米申卡閉上眼睛睡著了。

    從此以後,羅蒙諾索夫只要一看見母親不再忙家務活,而是安靜地坐著幹點別的什麼時,他就拽著媽*衣角,拉她到放《聖經》的神龕旁邊,他一個勁兒地說:「讀一讀吧……」母親總是依從了他,拿起書,跟他一起緊挨著燈坐下來讀。羅蒙諾索夫一動不動地坐著,即便總是聽重複的故事,也從來不覺得厭煩。使他驚奇的是,一頁頁書中那些黑糊糊的花紋在母親的口裡竟能變成這麼多驚奇動人的故事,可當他看著書上那些花紋時,它們卻是個不會說話的啞巴!於是,他久久地看著這些黑色符號,從側面看看,又從下面看看,再從母親的手縫裡看看;他總想看出個什麼名堂來。

    母親對他的好奇心感到好笑。有一次,她用紅筆圈上字母「A」指著給兒子看:「看吧!你這個愛刨根問底的小傢伙。看見了嗎,這就是俄文字母『A』,它是33個字母中的第一個字母。」

    「A」,羅蒙諾索夫跟隨母親毫不猶豫地大聲念著,一面用兩隻小手輕輕拉著桌面。

    「念對了,兒子。」母親鼓勵他。而這時從旁邊走過去的父親卻對兒子說:

    「啊哈,你這個唸書人,一塊到馬棚去給咱家的高頭老馬添點草料吧。」羅蒙諾索夫似乎沒有聽見父親說什麼,他一動不動地在看書裡的字母。他在書頁上找啊找,一直找到他認識的這個字母,他用手指頭準確無誤地指著它,口裡不停地重複念著「A」。他稍稍長大以後,他求母親把書頁上的所有的新字母都指給他看。那本母親看的聖經,對他的吸引力越來越大。他什麼都想知道。母親發現兒子有時竟半天半天都在看書裡的字母。母親意識到自己的兒子長大了,該讓他去學校唸書了。這一年的秋天,阿蓮娜·伊萬諾芙娜說服了丈夫,把兒子送到教堂去讀書。羅蒙諾索夫的嬰幼兒時期,在父母親的關心和養育*心得到健康發展。他的母親給予他的不僅是生活上的關懷和照料,還有母親的歌,母親講述的驚奇動人的故事,這些無疑是最好的學前教育,培養了羅蒙諾索夫的想像力,訓練了羅蒙諾索夫的認知能力。羅蒙諾索夫是從母親的搖籃中飛出的一隻雄健的雛鷹。他到底能飛多遠,能飛多高呢?母親期望著他。

    二古老的歌謠引起的遐想

    羅蒙諾索夫8歲那年,母親把他送到教堂職員尼基蒂奇那裡唸書。秋天的一個星期四,尼基蒂奇為一切科學的保護神——聖納姆祈禱之後,在兩張巨幅聖像下面坐下,他面前的桌子上放著一本識字課本和一根教鞭。他讓羅蒙諾索夫坐在對面的凳子上,看著羅蒙諾索夫全神貫注地盯著他的那雙眼睛,他說:

    「喂,小傢伙,現在我們要走一條求知之路。在這條道路上,既有艱難險阻,又充滿著無限樂趣。要求得知識並無捷徑可走,必須付出極大的努力,兢兢業業,沿著知識的階梯,一點兒一點兒地攀登,這就要求付出巨大的勞動。」

    尼基蒂奇把識字課本拿到跟前,繼續說道:「你著,識字課本就是攀登這個階梯的第一步,你認識了這些字母,你就學會把它們拼在一起,這叫音節;這是學習的第二步。第三步,我們就不再學音節了,而是單詞,也就是說要學上帝的話。掌握了單詞,你就可以在學習中幹一番大事了……」

    從這一天開始,羅蒙諾索夫走上攀登知識階梯的第一步。羅蒙諾索夫求知若渴,他跟尼基蒂奇走上了一條求知之路。但是尼基蒂奇老師年事已高,身體虛弱,剛教羅蒙諾索夫學到字母「M」時,就病倒了。

    羅蒙諾索夫很著急,為了不停止攀登的腳步,他自己去找鄰居伊萬·阿法納西耶維奇·舒伯內,請求這位鄰居叔叔教他學文化。「舒伯內叔叔,尼基蒂奇教我學到字母『M』,就病倒了,我要學習,可我現在沒法跟別人學。教我吧,舒伯內叔叔!」

    伊萬·阿法納西耶維奇·舒伯內是村裡拔尖的文化人,無論讀、寫、算,樣樣都行。他還沒有娶妻,家務由老姑母料理。這一年的聖誕節前夕,他一直有空呆在家裡。他看到羅蒙諾索夫誠懇迫切的求學心情,終於答應了羅蒙諾索夫的請求。等尼基蒂奇的病康復後,羅蒙諾索夫不僅學會了全部字母,而且還學會了音節。他勝利地跨過了厄基蒂奇所說的通往智慧大門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此後,他又跟尼基蒂奇學習了日課經。開始邁出了在學習中幹一番大事業的第三步。

    羅蒙諾索夫有極強的求知慾,什麼事情都想弄個清楚。母親和村裡的姑娘們織漁網時唱的那首古老的歌中的一大串為什麼在他的頭腦中埋下一個又一個的疑團。

    這裡的白晝為什麼又來臨?這裡的月牙為什麼這般明?這裡的星兒為什麼這般密?這裡的風兒為什麼這般疾?還有關於冬天……關於夜天……哪裡是大地的盡頭,星星為什麼不會掉下來……還有……還有……羅蒙諾索夫小小年紀,可是滿腦子都裝的是為什麼。他帶著為什麼問母親,母親的回答只是嫣然一笑。他去問尼基蒂奇,而得到的是嚴厲的責罵。他又去問鄰居舒伯內叔叔,引起的是舒伯內不可名狀的滿足。他在舒伯內叔叔家的牆壁上第一次看到了彼得·阿列克謝耶維奇大帝的肖像,那副肖像畫上的人的炯炯有神的一雙眼睛總是一個勁地盯著他,就像活人的眼睛一樣跟著他轉。他看著彼得大帝那副令人驚奇的面孔:烏黑的頭髮微微蓋在高高的前額上,長著一雙令人生畏但放出炯炯光芒的兩眼,留著一抹小黑鬍子。他突然想起了父親曾對母親說:「沙皇彼得來過阿爾漢格爾斯克港,他到過老薩瓦季伊奇的旅店,他在旅店避雨時,把薩瓦季伊奇的全部家什都看了,所有的房間也都看了。他拍著掌櫃的肩膀誇獎旅店生意興隆!還說:『每個人都應該熱愛自己的事業!』沙皇彼得非同凡人,簡直是一團火。」

    這就是父親說過的沙皇彼得?羅蒙諾索夫走近畫像,仔細看了又看。他忽然想:彼得什麼都知道嗎?我要做一個不平凡的人。我要努力地學習文化,在學習中幹出一番大事業。此時的羅蒙諾索夫是個剛啟蒙的學童,他在老師尼基蒂奇的誘導下,初步樹立起了要學有所成的雄心壯志。尼基蒂奇的啟蒙第一課對羅蒙諾索夫的影響很大,老師的話,已經銘刻在羅蒙諾索夫幼小的心靈裡。

    羅蒙諾索夫踏上了學習之路就絕不停步,無論遇到什麼困難,他都迎難而上,他要弄明白那許許多多的為什麼,他要找到那解答千萬個為什麼的、什麼知識都有的一本大書——一本劃時代的百科全書。為了找到這部書,上學的第一天,他就受到了尼基蒂奇老師的責罵;為了尋找那許許多多為什麼的答案,他常常獨自迎著海風,遙望著北極光苦思冥想;為了能走進知識的海洋,他刻苦地學字母,記音節,背單詞,把一本日課經記得滾瓜爛熟。

    正當羅蒙諾索夫學習奮進的時候,羅蒙諾索夫的母親去世了,安葬母親那天,天氣晴朗,陽光和煦,微風吹得墓地上的小白樺樹沙沙作響。這天,米哈伊爾·瓦西裡耶維奇·羅蒙諾索夫感到渾身冰冷,他哭得沒有力氣再哭了,他不相信母親已不在人世。他仰望天空,看到白雲在蒼天飄蕩;他俯看墓地,樹間潭潭積水閃閃發光。他覺得母親像空中的風,像蘭天的雲,像暖洋洋的太陽,與他同在。他失去了母愛,沒有親人再關心他的學習,然而母親的一切都是活生生的,親切慈祥的母愛依然留在他的記憶中。他知道,是母親堅持送他到尼基蒂奇那裡讀書,母親曾對父親說,「讀書是有用的」。他要照母親說的去做,讀書——讀書——再讀書,不管遇到什麼困難,也不能終止學習。

    羅蒙諾索夫10歲時候,父親又娶了一個妻子。繼母是個攬權好勢的人,也非常能幹,她從早到晚衝著羅蒙諾索夫喊叫,只要一看見羅蒙諾索夫手裡拿著書,她就說該幹活啦!不是讓他去擔水,就是讓他去劈柴。她不准羅蒙諾夫讀書了。她對丈夫說:「你看呀,瓦西裡·多羅費依奇,你兒子越長越結實,光唸書,懶得什麼活也不幹。帶他出海去當個勤雜工吧。」於是,瓦西裡·多羅費依奇心底深處忽然閃出一個念頭:「要是*還活著,一定不會讓孩子去的,出海實在太遠了。」但是他想了想,還是決定帶兒子出海。

    羅蒙諾索夫被繼母連人帶書一起趕出了暖和的書房:「啃你的書去吧!等著瞧吧,我看你書啃夠了,人也變成傻瓜了。你給我滾出去!」羅蒙諾索夫帶上了從尼基蒂奇老師那借來的書走出了屋子,躲開了繼母的喊叫,他獨自躲在房後空地上的小木棚裡,專心致志地讀起來。

    「把他置於星星之上,把他置於太陽腳下……」這些話他根本讀不懂:高於星星的可能是什麼呀,星星不是才能剛剛看得見嗎……羅蒙諾索夫被一串為什麼迷住了,他如饑似渴地埋頭看著從尼基蒂奇那借來的那本破舊的讚美詩集,一心要弄懂書中所寫的一切。

    羅蒙諾索夫跟父親出海了,他隨身帶著那本書——他最忠實的夥伴。他站在船舷邊,看海鳥掠著浪峰飛翔,海風呼嘯,「海鷗號」在一望無際的喧囂翻騰的大海上破浪前進。他遙望海天相接的遠方,他喃喃自語,「大海的那邊有什麼?哪是大地的邊?到哪才能把所有的東西都學懂……」這次出海,他聽老船工講了許多他不曾聽到過的事情,他似懂非懂,在隱約可見的海岸線那邊有許多大城市和人所不知的國家。返航了,他的求知的目光依然凝視著大海。

    出海歸來的第二天,羅蒙諾索夫就開始讀起書來。但是繼母又很快叫罵起來:「米哈伊爾,你又看書,懶骨頭!快把大木桶給我搬過來,沒看見我挪不動它嗎。」這種生活真叫他煩透了。他想安靜地讀書,他要上學!在日復一日地繁忙的勞作中,羅蒙諾索夫卻懷著另一種理想:從家裡逃出去,尋求學習的機會,把這個豐富多采的世界弄個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三莫斯科的誘惑

    瓦西裡·多羅費依奇悶坐桌旁,面色煞白,喘著粗氣,看著桌上的粗紙片。他的兒子,唯一的兒子,未來的家業繼承人,為了學習,為了去莫斯科求學,扔下自己的家走了。米哈伊爾·瓦西裡耶夫·羅蒙諾索夫於1730年12月7日動身前往莫斯科求學,這一年他19週歲。事前,父親已給他訂下一門親事,為了讓兒子早點繼承家業,拴住兒子那顆不安分的心,他粗暴地拒絕了兒子外出求學的請求。羅蒙諾索夫無可奈何,經過長期準備,終於給父親留了個字條後出走了。臨行前,他向鄰居福馬·舒伯內伊要了一件短外套,借了3個盧布,沒和家裡辭別就上路了。

    經過長途跋涉,羅蒙諾索夫隻身來到了莫斯科。他走在這座城市的大街上,好奇地四周環顧:一排排敞亮的木房子,一座座高樓大廈,寬闊的廣場上旗幟林立,克林姆林宮宮殿的頂部莊嚴地刺向蒼穹。一隊列兵沿街巡邏,到處都是教堂,大街上人來人往,顯得有些喧鬧……他看著這曾日夜嚮往的莫斯科,完全忘記了旅途的疲勞。他雖然有些飢餓,但是為了能在莫斯科落腳之前多剩一點錢,他忍饑挨餓。他沿街尋找學校,當看見一座大建築物前掛著塊牌子,於是他急忙走上前去,他仔細一看,原來上面寫的是「救主學校」,他稍加思索,就推門走了進去。

    「救主學校」就是莫斯科的「斯拉夫-希臘-拉丁學校」,是第一所莫斯科國立高等宗教學校,這所學校的高年級學生可學到一些基本的(自然是古舊的)心理學和自然科學的常識。就是這所學校曾培育出了一批學識博深的*科學家。按照規定,這所學校只招收貴族子弟,羅蒙諾索夫是普通漁民的兒子,出身貧寒,根本沒有資格在這所學校裡讀書。聰明的羅蒙諾索夫為了能*這裡讀書動了一點腦筋,面對校長的考問,他說:我從霍爾莫戈爾來。父親是貴族他終於被學校收了下來。

    米哈伊爾·瓦西裡耶夫·羅蒙諾索夫找到了夢中的樂園。學校有座大圖書館,羅蒙諾索夫把自己的業餘時間幾乎都投放在這裡了。他在這裡讀了不少書。幾年功夫他就掌握了拉丁文、俄文和數學,學習成績超過了班裡的高材生,成為老師們最寵愛的學生。大家都為他的知識淵博感到驚異。此時,有人向學校揭發了羅蒙諾索夫的出身。羅蒙諾索夫居然弄虛作假,冒充貴族,這個消息一傳開,震驚了學校的所有人。按校規,羅蒙諾索夫不得再留校上學,但大家一致公認他一貫努力學習,是學生們的榜樣,為此全校教師通過決議,破例允許羅蒙諾索夫繼續學習,直到畢業。從此,他更加勤奮地學習,五年中,他學完了很多門功課。他一心要研究自然科學,去掌握能為人類造福的各種知識。同時他對語言學和詩歌、繪畫也抱有相當的興趣。

    即將畢業了。秋風習習,羅蒙諾索夫在公園小路上徘徊,林蔭道上,他思考著自己的前途。他再不想回到家鄉的小木屋去了。下一步怎麼走?應當從哪裡入手?他思索著幹一番大事業,用學得的知識為人民造福。然而,他又覺得依然雙手空空,他對神學的興趣不大,他對實用科學又知之甚少,在學校的圖書館裡,他讀了許多書,但是他蘊藏在內心深處的眾多「為什麼」,始終沒有找到滿意的答案。他渴望得到繼續深造的機會。

    四彼得堡的召喚

    羅蒙諾索夫經過深思熟慮決定了下一步前進方向——繼續尋找自己所需要的知識。他把這個決定告訴了家鄉來的人。他從老鄉那兒瞭解了父親和家人的情況,知道了未婚妻已經出嫁。但是,他不改變繼續學習的主意。

    羅蒙諾索夫酷愛學習的品格和優異的學習成績在「救主學校」是人人皆知。校長對他更是格外重視,關於羅蒙諾索夫畢業後的去向,在校長的腦子中佔有一席之地。自古伯樂識千里馬,當聖彼得堡科學院院長科爾夫男爵寫信來招攬人才時,校長見信後最先想到的就是推薦羅蒙諾索夫。校長找來羅蒙諾索夫把科爾夫院長的親筆信讀給他聽。校長若有所思地凝視著羅蒙諾索夫,鄭重地說:「我們準備推薦您,羅蒙諾索夫。您可以談談自己的意見嗎?」羅蒙諾索夫激動不已,他向校長深鞠一躬,說:「您太好了!真是感激不盡,讓我吻您的手吧!您對我的照顧比父親對兒子還要周到。我簡直無法表達對您的衷心感謝。」校長被深深感動了;他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斷力,並說:「羅蒙諾索夫,您的表現證明您具有繼續深造的才能,還說明您已經熱衷於科學。不管發生什麼情況,我肯定推薦您了……」

    1736年1月,羅蒙諾索夫被保送入聖彼得堡科學院。在科學院代表來莫斯科的斯拉夫-希臘-拉丁學院接學子的那一天,竟出現了一場意外的風波,一個叫杜季科夫的人向科學院代表揭發羅蒙諾索夫的出身,那人說:「羅蒙諾索夫詭稱自己是貴族子弟,以欺騙手段混進了這所學校。他不是貴族子弟,而是一個普通漁民的兒子。這個叫羅蒙諾索夫的學生不僅不配作彼得堡科學院的學生,而且也不配留在這個學校,因為他是個冒牌貨。」「你這個無恥小人!」羅蒙諾索夫站在那兒,氣得面色煞白,拳頭攥得咯咯響。他沒有想到杜季科夫會用如此卑鄙的手段打碎他的彼得堡之夢。他手足無措,大腦一片空白。他聽到校長在叫他的名字。當他走到學術委員會的桌子跟前時,他看到聖彼得堡科學院的代表先生向前探著身子,仔細地審視他蒼白的臉和他那雙烏黑的眼睛。他鎮靜下來了,他聽到了代表先生的問話。

    「羅蒙諾索夫,告訴我們,你從小最喜愛什麼?」科學院的代表先生慢條斯理地說。

    「學習,從幼時至今,也就是說從那些年一直到現在。」羅蒙諾索夫用有力的聲音回答。「除此之外,我別無所好。」他的聲音更加響亮。聖彼得堡科學院的代表先生用驚奇的目光審視著這張果敢的面孔,屏住氣聽他說話。「我從遙遠的邊區來到這兒,一路上全是走來的。學術委員會的先生們!為了學習,我不僅放棄了家中優裕的生活,而且就連我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因為不學習,生與死對我來說都沒有什麼意義。至於其他的一切,對我來說並不可怕。我是漁家孩子,我身強力壯。我的故鄉是個嚴寒的邊區,酷寒和冬天的暴風雪,我小時候就習慣了,並沒有什麼可懼怕的。現在我擔心的並非一般生活的嚴酷無情,而是那種失掉認識世界上所有一切事物的人生。」他的聲音洪亮,鏗鏘有力。他不出聲了,等候著裁決。

    整個學術委員會大廳以及走廊裡鴉雀無聲。聖彼得堡科學院的代表先生站起來,高昂著頭,開口講話了。他的聲音清晰地傳進所有的人耳中,一字一頓,讓走廊裡的人們也聽得清清楚楚。

    「學術委員會的先生們!聖彼得堡科學院優先錄取的第一名學生就是米哈伊爾·瓦西裡耶維奇·羅蒙諾索夫!」

    五朝著唯一的目標前進

    羅蒙諾索夫跨進了聖彼得堡科學院的大門。命運中這個令人興奮的轉折點給他帶來了好運氣。幾個月後,科學院決定派遣3名優秀大學生前往德國進修,學習物理學、化學、機械學、礦物學和博物學,為*培養一批急需的採礦專家和化學專家。這個消息一傳開,羅蒙諾索夫激動得幾乎喘不上氣來了。「物理……化學……」他重複著,他直感地意識到:實現自己理想的機會來了。

    因為羅蒙諾索夫品學兼優,是科學院中天字第一號優秀生,所以他榮幸地當上了留學生。科學院決定:選派學生列依澤爾、維諾格拉多夫和羅蒙諾索夫出國留學,首先要學習博物學,然後學習冶金學、採礦學,回國後他們應成為礦物物理學家和採礦專家。科學院要求他們必須掌握拉丁語和德語,德才兼備,能夠獨立工作,並能在各方面嚴於律己。

    羅蒙諾索夫三人帶著科學院的指令前往德國。1736年春天,三名留學生乘船來到漢堡,他們第一次離開祖國踏上了異國他鄉的土地。此時,他們深深體會到了祖國的含義。羅蒙諾索夫一路上很少說話,他一直站在甲板上,默默地注視著祖國的方向。當祖國的海岸線消失在蒼茫煙霧中的時候,羅蒙諾索夫想起了養育他的父母和家鄉的小村莊,生母的墳墓在他眼前閃現,他似乎聽到母親的呼喚;他再次看見了母親欣慰的微笑;他看見了父*漸衰老的面容,心裡有些內疚。然而,他的情緒很快激昂了。他敞開胸膛,揚起頭,迎著清新的海風,他想起了祖國賦予他的使命,祖國的人民,祖國的大自然,以及祖國正萌芽的科學事業。他意識到自己的根在*。在走下客船登上漢堡土地的一刻,一個信念銘刻在羅蒙諾索夫的心中:努力學習,將來把豐富的知識和力量貢獻給自己的祖國,自己的人民。

    1736年秋,羅蒙諾索夫一行從漢堡動身趕往阿爾堡去。阿爾堡熱情歡迎三位*留學生的到來。史裡斯琴·沃爾夫教授的秘書約翰·普菲爾碩士領他們拜見了沃爾夫教授。克裡斯琴·沃爾夫是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德國和整個歐洲的著名學者,他負責教化學、礦業、自然史、物理學、幾何、三角、力學、水利學和水利工程。沃爾夫教授主張科學研究必須以實驗為基礎。他習慣於在自己的實驗室裡給學生上課,向學生講授他的最新研究成果,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羅蒙諾索夫很喜歡聽沃爾夫教授講課,他從沃爾夫教授的課裡,第一次接觸到物理學和化學的現代理論。他從沃爾夫那裡懂得了什麼是微粒論,還在書裡讀到了波義耳和伽利略的發現,瞭解到沃爾夫本人的新理論。但是,儘管羅蒙諾索夫十分欽佩沃爾夫教授,但是沃爾夫的名氣並沒有妨礙他用批判的態度去看待這位教授的許多見解。他認為沃爾夫關於沒有重量的液體的說法純屬虛構。他苦苦思索,總想找到所有這些問題的答案。他孜孜追求,力爭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他力求提出自己的科學見解。為了實現心中的目標,羅蒙諾索夫開始了偉大的探索。

    在沃爾夫教授的實驗室裡,羅蒙諾索夫好奇地盯著那些物理儀器。這是他平生見到的第一個實驗室,他彷彿插上了在科學王國裡飛行的翅膀。他特別喜歡物理實驗課,他一面仔細地觀看各種光學儀器,一面仔細地聽著老師的講解。對老師的提問,羅蒙諾索夫敢於回答,大膽地表述自己的見解。一些德國學生對羅蒙諾索夫看不順眼,沃爾夫教授的助理福赫特則從內心深處看不起*留學生,認為科學在俄羅斯很不發達,*學生對物理科學缺乏基本知識及其應有的理解力。面對德國人的藐視和嘲弄,羅蒙諾索夫鎮定自若地進行反擊,以維護祖國的尊嚴和*留學生的人格。一次,針對德國學生帶有侮辱性的挑釁,羅蒙諾索夫儘管語氣平和,但綿裡藏針,非常自信地說道:「數學是一切事物的真正尺度,而且我認為物理定義沒有數學的幫助是難以掌握的。」

    他的這一見解得到了沃爾夫教授的讚賞。沃爾夫教授誇獎羅蒙諾索夫「說得太對了」。他訓導德國學生說:「羅蒙諾索夫——這個*青年可以教你們很多東西。」羅蒙諾索夫又遇到了一位良師益友,他在沃爾夫教授的理解、支持和幫助下,如魚得水,一心沉浸於自己的思考、疑問與幻想之中。在沃爾夫教授的實驗室裡,他難以滿足的求知慾,終於得到滿足了。

    北極光、萬有引力定律、冷和熱、地球內部與天體結構、關於物質結構和物質本質……這一切在理性和正確認識的光輝照耀下,終於把其奧秘展現在他面前。羅蒙諾索夫被小小實驗室展示的世界迷住了,他身在教室,心連宇宙,那些困擾他的一連串的為什麼,在這裡突然有機地聯繫成一個整體,那合乎邏輯的結論,彷彿是對他長期忍受痛苦的一種報償。現在,羅蒙諾索夫在沃爾夫教授親自指導下進行學習和實驗,沃爾夫教授耐心地回答他提出的一切問題。雖然教授的回答還不能完全令他信服,但教授那淵博的知識已使他驚歎不已。

    於是,羅蒙諾索夫心中充滿了無比的歡樂。在沃爾夫教授的實驗室裡,在德國的大學校園裡,他終於能夠去探索宇宙的全部隱秘的規律,去追趕自己心中的太陽——取來科學知識的聖火,驅逐愚昧和迷信的陰雲,讓科技之光照亮一個嶄新的時代。

    六德國並非樂土

    羅蒙諾索夫如饑似渴地讀書和思考,通過實驗來證明自己的研究結論,學業日進,取得了重要的科研成果。他堅信自己的研究結論是正確的,不惜頂住德國人的嘲諷和壓力堅持自己的主張。他將自己的論文送到校刊《德國科學》雜誌發表。他針對沃爾夫教授的燃素說熱素說提出質疑。

    據資料記載:沃爾夫教授是燃素說的擁護者。所謂燃素說,按德國化學家約翰·約欽姆·貝歇爾(1635-1682)的觀點,凡是能燃燒的物質,都會有某種特殊成分。他把這種成分稱作「油土」。斯塔爾則把這種可燃成分稱作「燃素」。在斯塔爾看來,一切可燃物質都會有燃素、燃燒時燃素逸出。金屬也含燃素,因為他們在鍛燒後會變成金屬灰。可是,如果把金屬灰與炭混合燃燒,金屬灰就會和炭中的燃素結合,又變成金屬。斯塔爾的理論雖然可以解釋很多現象,卻回答不了這樣一個問題:既然金屬在鍛燒時會失去部分燃素,為什麼金屬灰比原來的金屬還要重呢?當時贊成斯塔爾的人提出一項推測:燃素是具有負重量的物質。這純粹是無稽之談。怎麼可以設想會存在什麼具有負重量的物質呢?

    羅蒙諾索夫發現了燃素說的無可解釋的矛盾,運用與教授不同的更為完善的流體力學原理說明冶金過程。他認為,關於物質運動問題,猶如溪水奔流,這種運動既沒有開始,也沒有終結。他固執地認為構成一切物體的是不可見的分子。他的這些科學思想的萌芽儘管稚嫩,但是有著極強的生命力,是投向偽科學的匕首。因此,遭到熱衷燃素說的一些德國學者的反對和攻擊。一些德國學生視羅蒙諾索夫是不自量力的狂人,因為羅蒙諾索夫反駁了他們崇拜的教授,他們幾乎視他是亂臣賊子,大有不誅不快之意。

    真正能理解羅蒙諾索夫的人是沃爾夫教授。沃爾夫教授沒有因為羅蒙諾索夫不同意自己的一些學術觀點而惱怒,他胸襟大度,表現出了一個偉大學者的風度。他耐心地聽羅蒙諾索夫陳述自己的見解,平心靜氣地說:「在世界觀方面我們儘管存在著分歧,但我完全能夠理解您的思路,並且十分欣賞您的獨立見解。您在科學上可以大展宏圖。」

    跟隨沃爾夫教授學習的日子就要結束了。羅蒙諾索夫順利通過了物理、化學和力學考試,馬爾堡的學習已近尾聲。弗賴堡在等待*的留學生們。在那裡,他們將向亨克爾教授學習,同礦業打交道,並且要直接下礦場。此時,羅蒙諾索夫有點想家了,他夢見了父親,也依稀聽到了祖國的召喚。他想盡快完成學業,返回聖彼得堡科學院。

    沃爾夫教授接到聖彼得堡寄來的指示:在教授規定的所有課程通過考試之後,所有的學生將被派往弗賴堡,到礦務顧問亨克爾先生那裡學習礦業。沃爾夫教授著手準備為羅蒙諾索夫等三名*留學生送行了。他意識到,隨著他們的離去,他的實驗室將要變得空虛而冷清。

    離別的日子終於來到了,臨行前的那天晚上,羅蒙諾索夫跟沃爾夫教授告別。沃爾夫教授鼓勵他說:「您在這兒獲得了特別牢固的基礎知識;我相信,為了科學,您是能夠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的。」羅蒙諾索夫真想擁抱自己的老師,但沃爾夫教授揮揮手,阻止了他。

    第二天清晨,沃爾夫教授親自送羅蒙諾索夫一行三人上路,他光著頭站在那裡,身體筆直,神態從容,目光敏銳。羅蒙諾索夫按照*北方的方式向他三次施禮告別。儘管羅蒙諾索夫不同意沃爾夫教授的燃素理論和「先定和諧V論」,但是他非常佩服沃爾夫教授的淵博的知識和嚴謹的治學精神,沃爾夫教授是他最密切最親近的人,是他走上科學之路的導師。

    弗賴堡市迎來了三位*留學生。著名的亨克爾教授早已接到*科學院的報告。他是羅蒙諾索夫的導師。他負責管理羅蒙諾索夫等三名*學生的生活,並傳授礦業專門知識。他採集收藏了大量的礦物標本和金屬模型。他有自己的實驗室。他是一位書齋學者,對物理學化學的知識遠不如沃爾夫教授,他感興趣的問題是礦場的結構和礦層的深度。他教授冶金課。

    羅蒙諾索夫對亨克爾教授的授課很有看法,他對亨克爾講課時引用的那些早已過時的理論十分膩煩。他和亨克爾教授發生了爭論。有一次,羅蒙諾索夫運用與教授不同的、更為完善的力學和流體力學原理來說明冶金過程,亨克爾粗暴地打斷他,訓斥他說:「我活了幾十個年頭,只有在童話裡聽到過無形的鬼胎,但不是什麼看不見的物質!笛卡爾的學說的論點是科學上的一種惡毒的學說。」

    羅蒙諾索夫對亨克爾攻擊笛卡爾學說的言論很惱火,他針鋒相對地進行了反駁,說完就退出課堂,決心不再回到大學裡來。他忿忿不已,沿著弗賴堡市大街信步走去,心中的怒火久久不能平息。他想沒有必要回到亨克爾的課堂裡去了,這個熱衷於燃素說的守舊的人根本不懂得法國物理學家笛卡爾的學說。笛卡爾說到運動守恆律時,曾斷言,世界上沒有完全靜止不動的點。他所揭示的宇宙的秘密是實實在在的真知,這個亨克爾,還有容克爾教授竟全然不知,更缺乏起碼的理解力。他們只要尊嚴,不要科學,他們和沃爾夫教授不是一類人,他們不能容忍自己,同他們在一起,跟隨他們學習簡直白白浪費時間。羅蒙諾索夫毅然決定,走自己的路,離開弗賴堡,回到祖國去。

    七陷於困境的日子

    羅蒙諾索夫找到亨克爾先生,他申請離開弗賴堡回國;亨克爾以課業沒有學完為由不予批准。羅蒙諾索夫的強脾氣發作了,他背對亨克爾先生,用俄語說道:

    「如果有誰認為沒有他的准許,我就不能返回祖國,我將對這種權利嗤之以鼻。」

    他轉身走了出去,把門砰的一聲關上。他開始作動身上路的準備。但是出乎羅蒙諾索夫意料的事發生了。他被告知,對擅自離開學校的人是不能資助路費的。羅蒙諾索夫身無分文,他的同學也是一文不名。在異國他鄉,誰能資助他回國的路費呢。面對壓力,羅蒙諾索夫沒有屈服,他告別同學,毅然上路了。他準備找*外交公使愷捷林男爵,求他幫助自己返回祖國。

    但是*公使竟拒絕了羅蒙諾索夫的求見,他被*公使的僕人禮貌地攆出了大門。從此時起,羅蒙諾索夫像出海的漁船遇到了風暴一樣,他被弄得蒙頭轉向,他無依無靠,兩手空空,身無分文,他陷入了難言的困境,感覺到心裡一種極度的孤寂。他懷著最後的希望來到*駐海牙的公使館,遞交了請見書,請求庇護。但是公使先生叫秘書轉告他:公使先生感到非常遺憾的是,他無能為力,因為公使先生認為不便介入大學生羅蒙諾索夫和*科學院的關係。

    羅蒙諾索夫只有靠自己掙扎了。他賣掉了自己最後的一件長衫。他決定返回馬爾堡,找沃爾夫教授和麗茲白特。麗茲白特是羅蒙諾索夫的女朋友。他在馬爾堡跟隨沃爾夫教授學習期間,住在麗茲白特家裡。麗茲白特的母親齊爾赫夫人看中了羅蒙諾索夫的才華和前程,鼓勵女兒接近羅蒙諾索夫。麗茲白特早已在心中喜歡上了這個*留學生。她同羅蒙諾索夫悄悄地相愛了。夏季的一天傍晚,在落日的餘輝下,羅蒙諾索夫和麗茲白特訂了終身。儘管二人分別已經一年多了,但是羅蒙諾索夫一直珍藏著熱戀中那股真摯的柔情。在最困難的時候,他想起了自己的戀人和自己的摯友、老師。他感到他需要他們,需要麗茲白特的愛撫,需要沃爾夫教授的鼓勵。這裡太冷酷了,他要盡快回到馬爾堡這個溫馨的港灣稍微休息一下。

    羅蒙諾索夫滿懷信心地奔向馬爾堡。也許是命運偏要捉弄敢於抗爭的人們吧,他被普魯士軍官用綁架的方法抓去當兵了。這個流浪異鄉的*大學生,一夜之間徹底變成了普魯士皇家軍的一個驃騎兵。他想反抗但無濟於事。他冷靜下來,按要求進行*練,參加軍事演習,卻在暗中準備逃跑。他借伴隨軍官出去偵察的機會,熟悉了四周的地形。一天晚上,他乘哨兵酣睡,悄悄地逃出了兵營,穿過普魯士國境線的樹林,到了維斯特伐利亞的國土上。他自由了,他又有了返回*的希望。

    羅蒙諾索夫終於返回了馬爾堡。當他猶如從天而降般地突然出現在麗茲白特的小屋裡時,麗茲白特的焦躁的心找到了歸宿。他倆決定:馬上結婚。第二天早晨,羅蒙諾索夫和麗茲白特在特克牧師主持下舉行了婚禮。麗茲白特已經是麗莎維塔·羅蒙諾索娃了。他們沉浸在新婚的幸福中。羅蒙諾索夫覺得,他終於找到一個棲身之所,可以稍事休息了。

    無憂無慮的安靜日子並不長久。羅蒙諾索夫看到岳母——齊爾赫夫人怒而不言的臉色,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油然而生。他知道,因為自己經濟上的貧困,這位夫人一直沒有把他以姑爺相待。他只好深居簡出,埋頭進行科學研究。麗茲白特則充滿了幸福和愉快,她每天愉快地把羅蒙諾索夫寫的東西整理好。但是,生活畢竟是嚴峻的,一天,她終於婉轉地對丈夫說:「我們要想辦法解決吃飯問題了,我的母親堅決不讓我們吃飯了。」

    於是羅蒙諾索夫不得不去找沃爾夫教授。這對於他來說,那是一種令人心情最沉重、最痛苦的求生方式。貧困在折磨著他的心靈。他從家裡出來,他心裡感到寬慰的是:沃爾夫教授兩天前去赫爾市了,臨行前給他留下一張告別的便條。他不想馬上回家,他實在不願看齊爾赫夫人陰沉沉的臉色。他無所事事,在市內到處閒逛了一陣子。當他往家裡走的時候,已是萬家燈火了。

    他回到自己的屋裡,他看見自己的桌子上有一個大信封,信封上蓋的是聖彼得堡科學院的印章。他急切地抓過信封,撥亮燈,拆開信封。他看到了科學院院長舒馬赫爾的簽名。信中命令他迅速返回彼得堡;並寄來了路費,安排了回國路線。羅蒙諾索夫疲憊的心跳動得很快。回祖國,回祖國!越快越好!他的心飛向了彼得堡。

    八物理學副教授

    1741年6月的一個傍晚,羅蒙諾索夫乘坐的巨型海船駛進了聖彼得堡港。在德國飽受艱辛的學子回來了。一踏上這片故土,羅蒙諾索夫忘記了旅途的疲勞。他竟接過擺渡船的雙槳飛快地劃了起來。回國後的當天夜裡,他久久不能入睡,他躺在床上思考著如何向舒馬赫爾先生和教授們匯報自己在德國的學習和生活情況。他思考著就要開始的新生活,他清晰地描繪著自己工作的藍圖。

    聖彼得堡科學院會議廳座無虛席,等著羅蒙諾索夫到來,聽他匯報在德留學期間的學習和生活情況。羅蒙諾索夫在舒馬赫爾和教授們面前坦率地承認了在德國學習期間的缺點和失誤,特別是擅自從弗賴堡出走的錯誤。他向學術委員會表示懺悔,並請求原諒。他重點匯報了自己的學習成果和今後的設想幾個方面:

    ——我化學學得不壞,通過道津教授的考試。後來又通過了亨克爾教授關於鹽類學說的考試;

    ——在馬爾堡,我極其認真地學完了力學方面的許多課程;

    ——對我自己來說,最主要的就是物理和化學這兩門科學,它們彼此密不可分。關於這方面的結論,可以在我的學位論文中看到。這是我在4年之內完成的著作,我準備面對科學院全體成員宣讀。而同時要用自己祖國的語言為高等軍事學校的研究生們作報告;

    ——我正在進行用俄語闡述科學思想的工作,我已經翻譯了沃爾夫教授的《實驗物理學》的第一章,並把它作為我的學位論文的附錄;

    ——我從總體上提出了粒子理論,換言之,就是構成物質的看不見的微粒說。這些粒子構成了可見世界。這些粒子是永恆運動著的。關於這一點,我指望將來能夠通過實驗來加以證實。

    ——我提出了關於熱能和空氣彈力的理論。

    ——在和沃爾夫教授一起進行有關金屬冶煉時,我得出了有關可燃物質的新論斷;

    ——我經過仔細觀察礦場的礦藏情況和弗賴堡周圍的高地之後,以及在回來的路上又仔細考察了津根斯基和格辛斯基礦場之後,制定出了冶金工作計劃;

    ——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用數學方法講解化學,並且希望能盡快地收到成效;

    ——我打算辦一個培養教授的工廠。鑒於格麥林教授已去西伯利亞考察,科學院的化學教研室的工作無人主持,我懇求學術委員會諸君派我到這個教研室去,因為我有長時間的準備。

    羅蒙諾索夫說到這裡時微微有些激動,當他結束自己的匯報時,他發現教授先生們的表情有些異樣,都看著舒馬赫爾院長。此時舒馬赫爾院長看了看教授先生們,彷彿是代替大家似地說道:

    「大學生先生,您還有機會去領導一個教研室的工作。教授的稱號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到手的。我們將要對您的工作情況進行瞭解。您暫時先做阿曼教授的助手。」

    為羅蒙諾索夫安排的赴德學習匯報會結束了。羅蒙諾索夫被聖彼得堡科學院接受了下來,但是他沒有如願以償,他被分配給阿曼教授當助手,具體工作是在科學院的礦物陳列室抄寫收藏品目錄。此外,還要負責《聖彼得堡公報》的翻譯任務,完成皇宮的命題頌詩。這些工作耗去了他大量的時間,他已經不可能完全從事真正的科研。羅蒙諾索夫感到了一種莫名其妙的壓抑,壓得叫人喘不過氣來。他構思的事業的藍圖:翻譯沃爾夫的《實驗物理學》,著手進行有關礦場內部氣流的論文,進行電力實驗,還有光學定律的研究……建立化學實驗室,建立一家工廠……這些何日才能實現?他發現科學院根本沒有給予考慮。他被科學院教授們的冷漠搞得心神不寧,他產生了進行新的鬥爭的*。他堅信*將會有自己的科學。他要完成為此所應完成的一切。

    目標已定,羅蒙諾索夫的心情平靜下來了,他克服了客觀上的種種困難,潛心研究準備著未來的日子。他學會了為實現目標一步一步前進,他堅信祖國需要科學。

    1742年1月8日,這是羅蒙諾索夫的學位論文被學術委員會會議通過後的一個重要日子,他被接受為彼得堡科學院成員,並授予物理學副教授職稱。當然,這還不是教授職務,但這已經是個有決定性意義的勝利了。這意味著他在*科學院站住了腳,有了一席之地。這使他第一次感到真正的快慰。從此之後,羅蒙諾索夫著手實現他的下一個目標了——請求學術委員會幫助他建立*第一個化學實驗室。

    九百折不撓

    羅蒙諾索夫獲得了第一個學術職稱,但這只是個物理學副教授的榮譽性稱號,客觀上則標誌了相應的學術水平。他初出茅廬,很想大幹一番。在學術委員會宣佈他的晉陞命令的大會上,他發言說:

    「由於我如此熱愛我們的科學事業,對於這個稱號我想我是當之無愧的。我認為在這門學科裡必須進行不是一項,而是很多項實驗,並且要在各個領域進行。為此,我堅決請求學術委員會幫我建立我國第一個化學實驗室……」

    他的請求使與會者感到震驚。會議主持人文斯蓋姆先生當即給羅蒙諾索夫一瓢冷水。

    「我認為,到目前為止,這種建議是多餘的。再說,也很難辦到,要科學院出錢是不可能的。舒馬赫爾先生對於這件事,除了完全反對,不會有別的意見。」文斯蓋姆望著自己的同事們說。

    「我們連燒柴和蠟燭都沒有,哪還說得上什麼實驗室!」有人氣憤地隨聲附和。

    羅蒙諾索夫出師不利,他被任命為副教授的愉快心情全消散了。他沮喪地走出會議大廳。他路過走廊時,利赫曼教授追上了他。

    「副教授先生,如果您想在這件事上獲得成功,您就得去找比科學院更高的當局。為了便於進行工作,不要馬上行動,而要一步一步來。至於我,我一定要盡可能地幫助您。」利赫曼教授親切地注視著羅蒙諾索夫。

    「我非常感謝您!」羅敦諾索夫緊緊握住利赫曼的手愉快地回答說。此時,一股熱流通遍他的全身。他注視著利赫曼投來的溫柔的目光,他感到一種親密的友誼,從這一天起,在科學院,他有了唯一的朋友——利赫曼,他再不會感到孤單了。

    羅蒙諾索夫與喬治·威廉·利赫曼的真摯友誼與日俱增。利赫曼是*的物理學家,1741年後任聖彼得堡科學院院士,寫了電和熱學理論的大量論著。他注重用科學實驗的方法發現科學真理,驗證研究的結論。羅蒙諾索夫和利赫曼一起進行了大氣放電現象的研究工作。1753年7月26日利赫曼在家裡研究大氣放電現象時死去,羅蒙諾索夫獲悉利赫曼逝世的噩耗後,當天就寫信給科學院名譽院士,政治家伊萬·伊萬諾維奇·舒瓦洛夫。他在信中讚揚了利赫曼的勇敢無畏,獻身科學的精神,並請求發給利赫曼家屬撫恤金。這些事足以顯示出二人在為祖國科學事業奮鬥過程中結成的偉大友誼。

    利赫曼支持羅蒙諾索夫創建*第一個化學實驗室的構想,幫助他策劃實現目的的辦法和途徑。羅蒙諾索夫關於建立實驗室的請求呈送*女皇,他期待著被批准。但是,女皇把這件事顯然丟到腦後去了。在科學院裡,德國教授派把持大權,*籍教授受到壓制和排擠。羅蒙諾索夫向舒馬赫爾院長遞上了第四次關於建立實驗室的申請,但是他遭到了第四次拒絕。這個俄羅斯平民出身的副教授每走一步,他們都企圖把他推倒在地。對此利赫曼教授也沒有什麼更好的主意了。

    羅蒙諾索夫和以舒馬赫爾院長為首的德國籍教授們的關係一天比一天緊張,在科學院開會時往往爭論得不可開交。羅蒙諾索夫一提出什麼建議,德國學者就拒絕接受;德國學者一發表科學主張,*人就立即把他們駁得體無完膚。學者們彼此不和,互相傾軋,嚴重影響了科研工作。他們把打擊的重點對準了羅蒙諾索夫。他有一年多的時間沒有領到薪水,只領到了一些書作為薪水。他只有將領到的書賣掉,才可以獲得生活費用。面對困難和壓力,羅蒙諾索夫沒有退縮,他以自己特有的倔強迎接挑戰。他對朋友說:「我非常需要教研室和化學實驗室。沒有這些任何工作都無法進行。我已經遞過四次申請,舒馬赫爾四次拒絕了我,但達不到目的,我決不罷休!」他一面多方爭取支持,一面像一頭憤怒了的獅子,兇猛地對舒馬赫爾等人進攻。他痛罵了他們。他大鬧科學院。他的言行冒犯了眾怒,挨了罵的院士們紛紛申訴。他煩惱,煩透了,竟拒絕在派定的審訊委員會面前回答院士們的申訴。其結果,他被軟禁了,在哨兵的監視下,他失去了自由,受到了三項處罰:

    ——不許他再講授化學和自然史課程;

    ——不准許志願者去聽他的課;

    ——不准撥給他科學院的儀器,取消他使用科學院文獻資料的權利。羅蒙諾索夫遭此挫折,他沉默了,無事可做,想做事而不能做,這比什麼都令人難以忍受!他向上級遞交了一份呈文。他想只要在自己家,條件又允許,他就盡快結束沃爾夫的《物理學》的翻譯,以及寫作《冶金學》一書。他還要致力於他的著名的科學原理的研究,還要探討作詩方法的問題。他要完善實驗室的設計和實驗的十年規劃。有了這些打算,他的精神好起來了。在孤獨的歲月裡,來看望羅蒙諾索夫的唯一的朋友就是利赫曼教授。利赫曼身上有一種獨特的,正直的東西,他對科學的那種真正的強烈的愛好,大膽的假設,以及善於激發別人的設計才能,所有這一切把羅蒙諾索夫的憂煩驅散得一乾二淨。利赫曼來看望他,並答應給他弄一些書來,這對於他來說,真是一種難得的幸福了。他對利赫曼教授暢說自己的思想:研究物質的純化學分析,換一句話說,任何物質都有守恆的性能;掌握預報天氣的技能,進行氣象觀測和記錄,為此需要特製自動記錄儀來記載高空大氣層的變化;進行有關電的研究實驗,以便確知飽和雷雨的陰雲是否有這種電,而天空的閃電是否和它具有同一個性質。

    十退一步進兩步

    在被監禁的日子裡,羅蒙諾索夫依靠朋友們的關懷幫助頑強地支撐著。他繼續翻譯沃爾夫的《物理學》,他認真地寫作《冶金學》一書。他懇求朋友設法弄到牛頓的《物理學》和《通用算術》。他思索著他感興趣的一切問題。但是,嚴酷的現實境遇是不會讓他逍遙自在的。科學院有權有勢的老爺們不給羅蒙諾索夫發薪水。彼得堡的秋天寒氣逼人,羅蒙諾索夫陷入了飢寒交迫的境地。他有時被凍得渾身發抖,餓得眼冒金花。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他提起筆來給科學院的掌權人寫了一封信:

    「鄙人已有年餘未曾得到科學院的一文薪金,我因而處於極端困苦之中。現在鄙人身患重病,不僅無錢買藥,就連每天起碼的生活費用都無著落。」

    利赫曼帶回來了科學院的覆信:「鑒於羅蒙諾索夫無錢使用,准予給他5個盧布。」

    他看了這個由舒馬赫爾簽名的紙條,禁不住冷笑了一下。他已經習慣了他們的冷酷無情。他很想知道科學院最近發生的事情。利赫曼告訴他,舒馬赫爾官復原職了,納爾托夫又去主持原來的工作,最近發佈了有關您的一個命令。他將這份命令遞給他:鑒於羅蒙諾索夫副教授所獲得的良好教育,茲對他免予懲處,並予以釋放。但在宣佈其過分無禮的行為的同時,要求他向教授們賠禮道歉;由於他在委員會和學術會議上幹出的那些*無恥的勾當,決定將其薪俸扣發一半;羅蒙諾索夫還必須對樞密院辦公廳立下保證:「下不違例,如若再犯,甘願受罰。」

    羅蒙諾索夫讀完後,倔強地昂著頭,呼吸急促,臉漲得通紅,眼睛裡迸射出憤怒的光。利赫曼悄悄地說:「請想想吧,捨此就沒有您的實驗室,也不會有教授職稱。您如果不承認所犯的過錯,您將依然會受到監視。」他碰了一下羅蒙諾索夫的手,微笑著看著他。「認錯吧,羅蒙諾索夫先生我受委託轉告您,在學術會議上您應該怎麼做。您要按照所有的格式寫好致歉書,就像教授老爺們要求的那樣。」說完,他期待著羅蒙諾索夫的回答。羅蒙諾索夫的大腦急速地分析著眼前的局勢,他明白了利赫曼的良苦用意。他眼前呈現出了他夢寐以求的實驗室。多少個不眠之夜,一直到微小的細節都仔細考慮過的實驗室,如今又有了希望。這時,他揮手一抓,像是一把要抓住實驗室的形象,然後,迅速坐到自己的桌旁,抓起筆,鋪開紙,一字不改地用非常漂亮的拉丁文寫出了「保證書」。

    利赫曼教授會心地笑著,他為自己的朋友的執著精神而感動,更為自己的朋友懂得了以退為進的策略而慶幸。

    1744年1月27日,羅蒙諾索夫在科學院會議上當眾宣讀了「保證書。」會後,他得到了獲釋的命令,長時間的家庭監禁解除了。他重新獲得了自由。他很快又寫了一份關於建立化學實驗室的請示,隨即遞交科學院辦公室。儘管這個獲釋第一天的行動又惹怒了科學院舒馬赫爾院長,書面批復:「遞交該呈文的羅蒙諾索夫副教授,任何事情也不准許他做。」但是該請示顯示了他為*科學事業鬥爭到底的決心。

    羅蒙諾索夫從未在任何困難面前低過頭,而且從不忘記他既定的目標。他從抵制繼母對學習的干擾,到反抗父親對他的外出求學的阻撓;從突破出身貧寒的障礙,擠進莫斯科的救主學校,到被破格保送到聖彼得堡科學院;從憑借品學兼優獲取留學德國的機會,到戰勝在弗賴堡的挫折歷盡艱辛返回祖國;從在聖彼得堡科學院當雜差,到獲取了物理學副教授的職稱……他的人生的足跡總是向著一個終極延伸。當他向那些鄙視他的漁民出身的人懺悔和公開認罪的同時,實際上卻感到與建立*科學體系,以及在*提倡人民教育的目標,更接近了一步。他沒有自己的庇護人,他從大海邊走來,一身海腥味,一副破舊的行裝標識了他的社會地位和現實生活狀況,但是他豐富的知識,超凡的智慧,好學不倦的精神給他帶來了福音。他相信科學是不可戰勝的力量,歷史的車輪永遠向前。

    也許是苦盡甜來吧。1744年春天取代了寒冬,羅蒙諾索夫的命運出現了轉機。這一年的初夏,他的妻子麗茲白特帶著女兒凱金卡來到*科學院。夫妻兩地分居三年後一朝團圓,這是多麼幸福的時刻啊,活潑可愛的女兒怯生生地看著從沒有見過面的父親,使羅蒙諾索夫感到對妻子和女兒欠帳太多了。自從回國後,他因為連自己的生活都很難保障,連給妻子寫信的勇氣也沒有,三年光陰,妻子思念他的心與日俱增,竟通過*駐德大使館找到了他。他多少有點內疚。麗茲白特理解丈夫的處境,她依然深深地愛他,用她的溫柔撫慰他的時而焦燥,時而憂慮的心。

    科學院對麗茲白特的到來表示了特別的關照,專門為羅蒙諾索夫安排家室撥了一套住宅。羅蒙諾索夫搬進了分給他的新住宅,他在麗茲白特信賴的目光下,心情好極了。就在這種好心情裡,羅蒙諾索夫接到通知:實驗室批准了。這個好消息帶給他大展宏圖的希望。

    一年之後,1745年7月1日頒發了諭旨:化學實驗室將由女皇陛下辦公廳負擔建造費用。使他的構想得以變成現實。他親自監造,督促工程的進度。這座不大的建築物——長14米,寬10.5米,坐落在科學院的花園裡,在他家的旁邊。經過了3個年頭,實驗室峻工,並交付使用了。從這一天開始,羅蒙諾索夫開始留在實驗室過夜了。

    應當慶賀的第二個勝利是,1745年8月,羅蒙諾索夫被授予化學教授職稱,他榮幸地成為科學院院士。從此他以和別人同等權力的院士身份,有生以來第一次參加了代表會議。他終於牢牢地站穩了腳根,他意識到,他的祖國需要他,世界上任何力量也剝奪不了他追求科學的權利。他熾烈地、大公無私地獻身科學的精神得到了應有的回報。

    十一永不滿足的人

    羅蒙諾索夫的面前總是待解的未知數,他自幼形成的愛刨根問底的性格,使他成為一個永不滿足現有結論的人。探索物質微粒的強烈願望主宰著他,他為此而苦苦思索。他執迷於物理學,他沉溺於用實驗證實那些困擾著人們的為什麼。他認為物理學的實質就是研究物質的結構,也即是研究圍繞著我們的可見的自然界的結構問題;而自然界,或是我們所見的一切物質,都是由被稱為「原子」的不可見的微粒組成的。而所有這些原子——自然界的元素,則具有延伸性,非滲透性,此外,還有能量和運動的特性。

    他提出了物質和運動守恆的概念,並進行了物質在化學反應時的質量守恆實驗。他用明晰的語言闡釋了他的偉大發現:

    物質守恆定律與運動守恆定律是不可分離的。一切物質經過各種化學變化都是不變的。如果取少量的銀,通過硝酸使其與鹽化合,然後再從那個鹽裡把鹽取出來,銀的重量依然不變。在我看來,從這一法則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會無影無蹤地消逝,而且在整個自然界,什麼東西也不會消滅,只不過是從一種形態轉變為另一種形態而已。自然界發生的一切變動總是這樣的:一個物體失去多少,另一個物體就會得到多少。因此,如果哪裡損失一些物質,那麼另一個地方一定會增添一些物質。你熬多少小時夜,就損失多少小時睡眠。這個普遍的自然法則也可以推廣到運動定理上去;由於一個物體總是用自己的力量推動別的物體,它自己失去多少力,受它推動的另一個物體就接受多少力。這就是不可動搖的一條宇宙法則。

    羅蒙諾索夫的偉大發現震動了整個歐洲。在聖彼得堡科學院,那些囿於陳舊學說的教授先生們對這個偉大發現極力詆毀,但是沒有人能夠阻撓科學真理的光輝。羅蒙諾索夫勇敢地前進,他高舉*科學的旗幟,在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冶金學、地質學、語言學及詩歌和繪畫藝術等眾多的領域拓荒,他勇敢地*了人類創造的一切知識領域,憑借他的勤奮和才華創造了*科學的嶄新時代。羅蒙諾夫具有下列成就:

    ——1750年《論熱與冷的起因》問世。這部重要著作全面闡述了不斷發展的熱的分子動力論。

    ——1751年9月發表《論化學的用途》,文章的全名是「米哈伊爾·羅蒙諾索夫1751年9月6日在帝國科學院公開學術會議上論述化學用途的演講」。他在該文中全面闡述了自己對化學的任務、化學在工業生產發展中的意義、*發展化學的途徑等問題的觀點。

    ——1752年《論玻璃用途的一封信》表達了他對技術和自然科學所持的進步觀點。這封散文體的書信採用了詩歌的形式。這是羅蒙諾索夫最感人的詩篇之一。

    ——1753年末《米哈伊爾·羅蒙諾索夫論電的作用引起的大氣現象》一書。書中載有羅蒙諾索夫收集的實驗數據。他在1752年的一份報告書中提到過這類實驗:「曾就大氣放電現象進行觀測,危險殊多。」這些實驗證明了天空閃電和電火花的性質完全相同。

    ——1754年開始寫作《俄語語法》一書,次年完成。該書第一版於1757年問世。

    ——1760年完成《論北極海冰的成因》的論文。這一年4月30日,瑞典科學院選舉羅蒙諾索夫為名譽院士。瑞典科學院稱讚他「學識宏大博深,功績卓著,於學術界久負盛名,當前致力於各門科學,尤其是物理學之改進與闡述,治學勤奮,成績斐然,瑞典皇家科學院得與此稀世奇才合作共事,親密無間,深感榮幸之至,受益匪淺……」

    除上述成就之外,羅蒙諾索夫致力於發展*的科學教育事業。他從1746年首次改用俄語講課,以利他的學生學會和更好地掌握各種知識。這在*的教育史上被稱為「大膽創舉」。繼此之後,他在長期教學生涯中,總是把傳授知識同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結合起來。他不止一次大聲疾呼:人類對宇宙的認識是無限的。這種認識越是無比深奧,我們越要專心致志地索它。這和無底夜空的深淵有著共同之點。

    為了使*的科學事業人才興旺,後繼有人,他提出了創建莫斯科大學的構想,並努力實現這一構想。他說:「我首先考慮的是我們的教育事業,為了不使我們落在其他文明民族的後邊,必須指出這樣的前進道路。」他多次發表意見,說明很有必要開辦一所新的大學,他還草擬出一份教學大綱,破例廢除了神學課。他寫道:「神學毫無用處,誰也不需要它。」在羅蒙諾索夫的倡導和直接參與下,莫斯科大學建立起來了。1755年莫斯科大學正式開學上課。這所大學採取了比彼得堡大學*得多的辦學方式,顯示出了誘人的生氣。

    羅蒙諾索夫對繪畫藝術充滿興趣。他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見到了威尼斯玻璃工藝品和羅馬的鑲嵌工藝品。他被光彩奪目的鑲嵌工藝品迷住了,簡直神出九天之外。從這一時刻起,他醉心於鑲嵌畫的創作了。他把花園深處的那座小房子闢為畫室了。他用玻璃片在畫板上鑲嵌人物形象和自然背景,創作了組畫——《彼得大帝》。為創作出真正的藝術作品,羅蒙諾索夫進行了2184次試驗,研究鑲嵌工藝品的結構,最後,他創作出了足以流芳百世的作品——巨幅繪畫《波爾塔瓦戰役》。由於他在鑲嵌工藝方面所建立的功績,17*年,意大利波倫亞科學院授予米哈伊爾·羅蒙諾索夫名譽院士稱號。

    十二不朽的人生

    1765年4月4日,羅蒙諾索夫與世長辭了,享年54歲。他的逝世使*科學蒙受了不可彌補的損失。他才華橫溢,正值飽學年華,*的科學和教育事業正需要他推進,但是他無可奈何地撒手了。在死神面前,他既不感到害怕,也不覺得傷心。實現他自己喜愛的賀拉斯的格言——我為自己建造了一種不朽的標誌。

    初春4月,冰雪消融,莫斯科大學志哀的旗幟隨風飄動。在大禮堂內,羅蒙諾索夫的巨幅遺像懸掛在靈堂正中,挽帶低垂、鮮花緊簇。人們舉行隆重的儀式,悼念這位把自己畢生精力獻給爭取科學為全體人民服務的已故的大學創立者。這一天,所有登台講話的人,為了體現羅蒙諾索夫的熱切心願,一律都用死者的母語——俄語。人們用發自內心的樸素語言,讚頌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建樹的功勳,緬懷他的偉大的人格。

    米哈伊爾·羅蒙諾索夫的一生是堅持不懈地為*科學奮鬥的一生。天資聰穎,勤奮好學;他志向宏遠,百折不撓;他性格倔強,不懼權勢;他博學多思,心向真理;他熱愛人民,心繫祖國。他從白海岸邊走向莫斯科,開始邁出攀登科學高峰的腳步,不管遇到什麼樣的艱難險阻,他從不回頭。他面對宗教神學的強大勢力,毅然高舉科學的火炬前進。他擁護哥白尼的學說,反對教權專橫,痛斥神甫的愚昧無知。他不能容忍偽科學的氾濫,針鋒相對地駁斥居於統治地位的「燃素說」,促進了科學的進步,表現了依靠真理的力量向權威挑戰的勇氣。他提出了物質和運動守恆的概念,並進行了物質在化學反應時質量守恆的實驗來驗證物質和運動不滅這個普遍的自然規律。他創立了物理化學這門新學科。在地理地質學方面,他認識到地球、地層和礦物質的形成,是自然界長期發展過程的產物。在天文學和大氣電方面,發現了金星外圍的大氣,並對大氣雷電和北極光等自然現象作出了正確解釋,還設計了避雷針。他對於科學的貢獻不僅是*的,而且是世界的。米哈伊爾·羅蒙諾索夫對人類創造的一切知識領域廣泛涉足,但決不淺嘗輒止。他在哲學、文學、語言學、歷史學等社會科學領域的造詣堪稱一流。他是*唯物主義哲學家,在認識論上,反對把分析和綜合、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對立起來,並強調感性認識所取得的經驗的重要性。他是偉大的詩人,他的優美的頌詩證明了俄羅斯語言的豐富的表現力。他對祖國語言情有獨鍾,將研究成果寫成《俄語語法》一書,對俄語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他諳熟歷史,對繪畫藝術也頗有成就。

    米哈伊爾·羅蒙諾索夫一生坎坷,他雖然有自己的性格弱點,但是他所受的屈辱和忍受的貧困是*那個時代造成的。貴族階級對於平民的鄙視,沙皇政府對於科學和教育的吝嗇,使他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壓力和生活壓力。他超負荷地學習和工作,休息和繁重的勞動失衡;體力、腦力的付出和營養、保健失衡;因此,他的健康難以維持太久,以致積勞成疾,驟然早夭。這是令人難以忍受的悲哀。

    莫斯科大學的追悼會固然給羅蒙諾索夫的一生打上了不該畫上的句號,然而他的英靈卻永久地縈迴俄羅斯大地。他的科學思想也飛進了時空的無限深邃之中,與日月星辰一樣閃爍著不息的光輝。在羅蒙諾索夫的家鄉,在莫斯科和列寧格勒(今彼得堡),至今矗立著羅蒙諾索夫的塑像和紀念碑。*莫斯科大學已被人們稱為「國立莫斯科羅蒙諾索夫大學」。我們——還有全世界熱愛科學的人們覺得:羅蒙諾索夫依然活著。米哈伊爾·瓦西裡耶維奇·羅蒙諾索夫永垂不朽!

    羅蒙諾索夫的貢獻與成就

    一教育貢獻

    從一個沒有文化的漁民之子成長為*第一所大學的創辦人——這是*科學家和文豪米哈伊爾·瓦西裡耶維奇·羅蒙諾索夫的事跡。他是睿智的理論家和學者,同時又是「文藝復興式人物」,其知識之廣博簡直了無邊際。他是科學發展史上的一位偉大的人物。在彼得一世和葉卡捷琳娜二世年間,他是唯一的一位獨樹一幟的提倡教育的鬥士。他創辦了第一所大學。不過,說他本人就是*第一所大學恐怕還更恰當一些。

    二化學成就

    他反對當時盛行的熱素說,最早提出熱只是物質微粒運動的結果。羅蒙諾索夫積極探索燃燒奧秘。用實驗證明金屬在密閉容器內加熱,質量不會增加,而放在空氣裡加熱,質量就會增加。這為後來拉瓦錫*燃素說,建立氧化學說,打下良好的基礎。借助於實驗,羅蒙諾索夫*了1703年施塔爾提出的「燃素」學說。羅蒙諾索夫準備了專用的玻璃容器,分別放入鉛屑、銅屑和鐵屑,將容器口封死,而後加熱,最後鉛屑溶化了,光閃閃的銀白色容器鍍上了一層灰黃色;紅色的銅屑變成了暗褐色粉末;鐵屑變黑了。「燃素」是否*了容器?它是否同金屬化合了?如果它*了容器,那麼容器的重量就應該增加,但稱重結果表明,這些容器的重量都沒有變化!而金屬灰卻比原來重了。據此,羅蒙諾索夫得到了這樣一個結論:「金屬沒有與」燃素「化合!因為所有的容器重量都沒有變化,這是無可辯駁的事實。」然而容器內部有一定數量的空氣,肯定是金屬與空氣的微粒化合了!因此重量增加了,有多少空氣與金屬化合,金屬就應該增重多少!

    羅蒙諾索夫用實驗證明化學反應前後物質的質量相等,這一發現比拉瓦錫發現物質不滅定律早18年。羅蒙諾索夫是最早應用天平來測量化學反應重量關係的化學家。經過大量的實驗之後,1756年,羅蒙諾索夫得到了這樣一個結論:「參加反應的全部物質的重量,等於全部反應產物的重量。」這就是今天我們所熟知的,作為化學科學基石的質量守恆定律。實際上,早在1748年2月16日,在羅蒙諾索夫寫給彼得堡科學院院士列昂納德,歐拉的信中就曾經寫道:「自然界所發生的一切變化,都是這樣的:一種東西失去多少,另一種東西就獲得多少。因此,如果某個物體增加了若干物質,另一物體必然有若干物質消失。我在夢中消耗了多少小時,那麼我必然失眠多少小時,如此等等。因為這是一條具有普遍意義的規律,所以它也應推廣適應運動的諸法則:一個物體如果靠本身的動力,引起另一物體產生運動,那麼前者由於推動而失去的動量,必然等於後者受推動時獲得的動量。」應該說,這種觀點是質量守恆定律和能量守恆定律的雛形。

    在應用化學方面,羅蒙諾索夫曾研究過彩色玻璃製造和植物營養等,很有成效。

    三物理學成就

    在物理學方面,羅蒙諾索夫創立了熱的動力學說,指出熱是物質本身內部的運動,從本質上解釋了熱的現象。

    羅蒙諾索夫提出了氣體分子運動論,認為空氣微粒對容器器壁的撞擊是空氣產生壓力的結果。同時,他對氣體壓強給以正確解釋,即是空氣質點對器壁撞擊的結果。

    1741年,他創立了物質結構的原子一分子學說,認為微粒(分子)由極小的粒子(原子)所組成,如果物質是由同一種粒子組成的,它便是單質;如果物質是由幾種不同粒子組成的,它們便是化合物,物質的性質並不是偶然形成的,它取決於組成物體微粒的性質……。

    這些理論為*的物理化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物質不滅定律、對氣體壓強給以正確解釋、彩色玻璃製造、植物營養、熱動力學說、發現金星存有大氣、利用天平來測量化學反應重量關係、水銀凝結現象、創立俄語新詩的基礎。

    四守恆定律

    羅蒙諾索夫在自然科學方面的貢獻範圍非常廣泛,涉及化學,天文學,物理學,地質學等。他第一個記錄了水銀的凝結現象。1761年5月26日他在觀測金星凌日時第一個發現了金星上存在著大氣。羅蒙諾索夫對熱的動力學說和物質結構的原子-分子學說也有相當貢獻。羅蒙諾索夫也是一個出色的人文學者,在歷史學、語言學、哲學方面都有研究。他也被譽為俄羅斯現代語言之父。

    借助於實驗,羅蒙諾索夫*了1703年施塔爾提出的「燃素」學說。羅蒙諾索夫準備了專用的玻璃容器,分別放入鉛屑、銅屑和鐵屑,將容器口封死,而後加熱,最後鉛屑溶化了,光閃閃的銀白色容器鍍上了一層灰黃色;紅色的銅屑變成了暗褐色粉末;鐵屑變黑了。「燃素」是否*了容器?它是否同金屬化合了?如果它*了容器,那麼容器的重量就應該增加,但稱重結果表明,這些容器的重量都沒有變化!而金屬灰卻比原來重了。據此,羅蒙諾索夫得到了這樣一個結論:「金屬沒有與」燃素「化合!因為所有的容器重量都沒有變化,這是無可辯駁的事實。」然而容器內部有一定數量的空氣,肯定是金屬與空氣的微粒化合了!因此重量增加了,有多少空氣與金屬化合,金屬就應該增重多少!羅蒙諾索夫是最早應用天平來測量化學反應重量關係的化學家,經過大量的實驗之後,1756年,羅蒙諾索夫得到了這樣一個結論:參加反應的全部物質的重量,等於全部反應產物的重量。這就是今天我們所熟知的,作為化學科學基石的質量守恆定律。實際上,早在1748年2月16日,在羅蒙諾索夫寫給彼得堡科學院院士列昂納德,歐拉的信中就曾經寫道:自然界所發生的一切變化,都是這樣的:一種東西失去多少,另一種東西就獲得多少。因此,如果某個物體增加了若干物質,另一物體必然有若干物質消失。我在夢中消耗了多少小時,那麼我必然失眠多少小時,如此等等。因為這是一條具有普遍意義的規律,所以它也應推廣適應運動的諸法則:一個物體如果靠本身的動力,引起另一物體產生運動,那麼前者由於推動而失去的動量,必然等於後者受推動時獲得的動量。應該說,這種觀點是質量守恆定律和能量守恆定律的雛形。

    羅蒙諾索夫所獲榮譽

    羅蒙諾索夫在自然科學方面的貢獻範圍非常廣泛,涉及化學,天文學,物理學,地質學等。他第一個記錄了水銀的凝結現象。1761年5月26日他在觀測金星凌日時第一個發現了金星上存在著大氣。羅蒙諾索夫對熱的動力學說和物質結構的原子-分子學說也有相當貢獻。

    羅蒙諾索夫也是一個出色的人文學者,他在歷史學、語言學、哲學方面都有研究,被譽為俄羅斯現代語言之父。

    由於他在*科學史上的諸多貢獻,特別是質量守恆定律和對俄羅斯語法的系統,被譽為「*科學史上的彼得大帝」。

    偉大的俄羅斯民族詩人普希金曾,這樣評價他的這位百科全書式的同胞是一位思想遠遠走在自己時代前面的人。的確,羅蒙諾索夫的科學發現和著作不僅在*,而且在世界的科學文化發展史上也是劃時代的。他在*的地位,有如伽利略在意大利、牛頓在英國、笛卡兒在法國、萊布尼茲在德國和富蘭克林在美國的地位。

    由於羅蒙諾索夫的學識非常淵博,俄羅斯詩人普希金曾把他比作「俄羅斯的第一所大學」,說「他是歷史學家、修辭學家、機械學家、化學家、礦物學家、藝術家和詩人,他對一切都曾親身體驗過並深入地研究過」。

    第五章羅蒙諾索夫的主要著作及名言

    一著作

    《關於冷和熱的原因的探討》

    《試論空氣的彈力》

    《論化學的效用》

    《真實物體化學概論》

    《論地層》

    《數理化學原理》

    《佔領霍亭》——*新文學史上第一首新體長詩

    《俄語修辭學》

    《俄語語法》

    《波爾塔瓦戰役》——美術作品

    二名言

    沒有疑問,哲學與科學在許多方面是互相促進的。

    攻克科學堡壘,就像打仗一樣,總會有人犧牲,有人受傷,我要為科學而獻身。

    科學給青年以營養,給老人以慰藉;她讓幸福的生活錦上添花,她在你不幸的時刻保護著你。

    現在,我怕的並不是那艱苦嚴峻的生活,而是不能再學習和認識我迫切想瞭解的世界。

    對我來說,不學習,毋寧死。

    那一個大學生學習愈好,他就愈應受人尊敬,至於他是什麼人的兒子,那是不必過問的。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