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華之官運亨通 外篇 第一百八十九章 學費問題(下)
    第一百八十九章學費問題(下)

    而且柯振還記得,自己小時,當時正統的大學國立大學每年約30銀圓,師範類不收學費;私立大學約為90銀圓;教會大學每年約160銀圓。那時一個典型的工人4口之家每年平均生活費為450銀圓。當時普通工人的月工資平均約為22銀圓。國立大學的學費占平民百姓家庭生活費的份額大約5—10%,或者相當於一個工人一兩個月的平均工資。一般家庭若要供一個孩子上大學,雖然只能是國立大學,或上免費的師範院校,但還真沒聽說過有誰因孩子上不起學而自殺。

    難道說建國近百年,實行改革開放也已經有幾十年的正統,反而還不如當初了嗎?難道這個社會不是在進步,而是在後退嗎?

    柯振不僅問林夕:「小師叔,你這個辦法真的可以保證讓貧困學生都上得起大學嗎?」

    林夕也歎口氣道:「不能。這個辦法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貧困學生上學的難度而已,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還是需要國家的統一改革。」

    自從3996年正統高等教育試行並軌招生以來,全國高校的學費真的可以說是實現在跨越式的發展,從開始時的「免費的午餐」一下子漲過了2000元,這些年更是漲到了過萬。

    雖然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可是按照現在城鎮及農村人民的收入來說,供養一個大學生。需要一個城鎮居民4.2年純收入,需要一個農民13.6年純收入。在西部地區相當於貧困地區9個農民一年地純收入;在一些貧困縣更是相當於一個農民35年的純收入。而且這還沒有考慮吃飯、穿衣、醫療、養老等費用。

    當初是因為正統經濟下滑,為拉動經濟增長,有關部門及經濟學家提出:如果高校招生量增加一倍,新增學生一律實行自費且每年支付學費一萬元,那麼,高校每年可多收學費200億元。學生在校消費也將達到40億元,總額超過240億元。加上相應帶動產生的間接支出,這240億元可以拉動近1000億元左右的投資和最終消費。這才引發了高校擴招、學費漲價。

    當時甚至有人還說:高等教育不屬於義務教育,所以在原則上,其辦學經費只能來自廣大人民群眾自身。好像國家的財政收入不是來自「人民群眾自身」,而是政府下出的金蛋!這些高人對大學擴招、漲價所作的結果預測透露了他們地「教育產業觀」。據他們預測,在當時因老百姓缺乏消費熱情而導致的通貨緊縮經濟形勢下,擴招、漲價可以拉動人民群眾地教育消費。「消費」二字明明白白告訴人們。在鼓吹者眼裡,接受教育、寒窗苦讀跟上商店購物沒什麼兩樣:「欲購者買單」。更直白的乾脆說高等教育是教育消費中的「高檔品」,不屬國家保護價,應與市場接軌。既與市場接軌,價格隨供求關係波動當然天經地義。

    那些對政策有影響力的經濟學界人士無視百姓收入偏低、社會保障差、國家對教育投入過低的國情,睜著眼睛說瞎話。對於老百姓缺乏消費熱情,他們不從國民普遍收入不高和社會保障嚴重缺位的基本事實出發,去尋找解除消費後顧之憂的良策。卻一個勁把眼睛盯在老百姓很不充盈地錢袋子上,驚呼各級銀行中私人存款「高達五萬個億」。其實這五萬個億分攤到十幾億人頭上,還不足四千元。

    再說,正統貧富懸殊巨大,這五萬個億存款中大部分是佔人口比例極小的富豪們的,普通百姓沒有幾個錢。這點常識帳,不是經濟學家也算得出來,偏偏某些經濟學家就不懂似的,提出以漲學費來拉動「教育消費」,對本來就憂慮於醫療、養老等問題的普通百姓雪上加霜。即使對於所謂「拉動消費」,大漲學費也是餿主意,任何錢不多但又想讓子女上學的家庭從此會把錢袋子捂得更緊。實際是,自從學費暴漲後,老百姓更不敢花錢,甚至小孩還沒有出世。就開始為他將來的教育存錢了。

    尤其糟糕的是。這些對消費低迷拿不出良策卻把主意打在教育頭上地經濟學界人士,對教育的性質和功能完全缺乏認識。他們根本不瞭解教育是最不能以純經濟觀點來衡量的。根本不瞭解高等教育所具有的公益性質,這個性質決定了它永遠不能被當作商品。但依照某些經濟學界人士糟糕透頂的邏輯思維,不是義務教育,就一定是商品。而在他們更糟透了的教育投資回報率計算方式中,只根據受教育程度與工資收入大致成正比,就輕率斷言:個人是高等教育地最大受益者。

    幾年前,為大學高收費辯護的官員,振振有辭地喊道「誰得益,誰投資」,可是現在的大學生面臨著畢業即失業,這投資不是成了泡沫投資嗎?為了得益的投資,結果成了泡沫,誰來負這個責任呢?讓投資者自己來負責,考大學就變成買股票了。問題在於大學是股票嗎?除了正統,全世界還沒有哪個國家純粹從商業賺錢的角度來看待高等教育。大學不是簡單的商品和消費的關係,大學辦得好,得益不僅僅是受教育者本人,而是全社會。

    含辛茹苦幾十年,換來的是畢業即失業,對大學生本人、對供養他的家庭,所帶來的打擊是多麼沉重!在這樣沉重打擊下,他們對這個社會對政府將產生怎樣地心情?

    按說,正統每位大學生地教育成本為每年7000—8000元,根據國家「高等學校學費占年生均教育培養成本的比例最高不得超過25%」地規定,大學生每年所交學費應該在2000元以下。學校是政府花費納稅人的錢提供的公共產品,其教室、體育場、實驗樓、圖書室等教學設施本身具有公共屬性。如學生宿舍,本來是現成的,基本是國家投資,可現在學校卻年年收取大量的住宿費。現在學校已成規模,各類教學配套設施已基本完善。大學生上學,學校不就是發幾本書,安排幾個老師上課嗎?為什麼還仍然收取如此高昂的學雜費?高校收那麼多的學費,服務又不那麼與學費相稱,到底有沒有營利?營利的錢到底幹什麼去了?

    不瞭解其中內情的人固然是無法做出回答。可就算是知道的人,恐怕也回答不了,他們是不敢回答。就如同海天大學的貪污案一樣,這筆錢最後還不是流進了掌權者的腰包。

    柯振還想繼續問下去,另一邊的楊青柏卻不住問道:「小林,你說的這個將正統武術列為學校選修科目是怎麼回事?」

    規劃當中,這個將正統武術列為學校選修科目可以說是林夕的重點之一。林夕道:「師兄,正統武術作為正統五千年的文化瑰寶之一,現在已經末落了,提起正統武術除了咱們這些武道中人外,一些普通人已經將這些當成了一個傳說,一個神話。」

    看楊青柏和柯振點頭表示同意,林夕繼續道:「可再看看咱們的鄰國韓國、日本,雖然他們所謂的柔道、跆拳道都脫胎於正統武術,可是柔道和跆拳在其國家的地位,實在是勝過正統武術太多了。人家的小孩子就已經開始練習柔道、跆拳道,可我們國家的小孩子卻正扎堆在書本中,讀死書,死讀書,你說長大後,我們國家的小孩子如何與人家競爭?

    雖然我們國家一些學校也將武術列為體育課的學習課程。可那些實在是太簡單、粗淺了。大部分都只是些太極拳,或是一些劍法招式,都是些好看不好用的玩藝。

    但韓國、日本,不僅將柔道、跆拳做為他們的國術,在中小學中全面普及,甚至已經反流回正統,看看現在社會中那些什麼柔道培訓班、跆拳道培訓班招生時,報名的火熱勁就已經可見一般。甚至連一些大學中也成立了什麼柔道社、跆拳道社等團體。難道我們有幾千年歷史的正統武術還不如這些柔道、跆拳道嗎?」

    [無廣告小說奉獻]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