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歲月 第三卷 《淨土》 後記
    *

    我想寫一種極致的復仇。

    2

    我記性不好,這是我用「備忘錄」作網名的原因。我常常丟三落四,所以喜歡結交心思細膩的朋友,以保證我忘了我的東西在哪裡時他能告訴我在哪裡。

    記性不好的好處是在於你可以忘掉許許多多的不幸,記憶是痛苦的根源——即便是美好的記憶。忘不掉痛苦是一種痛苦,忘不掉美好則是更深層次的痛苦,尤其是在你不幸時回憶曾幾何時的美好時光,那種感覺是錐心的。

    哪吒無法忘卻的東西太多,楊戩更甚,也無法想像積了成百上千年的仇恨具體會是什麼樣子。

    我是從《火線救援》裡喜歡上丹澤爾—華盛頓的,和《基督山伯爵》一樣,《火線救援》說的也是一種極致的復仇,可是作為旁觀者,我們很難體會這種極致復仇的後面埋藏的仇恨給主人公帶來的痛苦。

    3

    這個故事斷斷續續寫了近一年,為時太久,幸好從未想過放棄。這年頭,一年可以改變很多東西,超級女生一年就火了,阿杜一年就過氣了。這是個物慾橫流的時代,你所需要和想要的,這個世界都能給你,無論是什麼。所以這也是個善變的時代,人很善變,我身邊不止一個朋友曾經因為失戀而信誓旦旦說一生不忘或終身不娶結果不出幾天又有了新戀人。我們常常說要做很多事結果沒去做,或者常常做著某些事而最後不再繼續做。漸漸你會懷疑執著是否依然那麼重要。

    曾經看過一則新聞,說的是一個打工青年每一期都買同一數字的彩票,風雨不改,如是堅持數年竟然中了五百萬。其實人生也好比買彩票,大部分人一生都在不斷改變自己的數字,所以大部分人最後什麼也沒得到。我們從小就知道猴子撿西瓜丟桃子最後又因為追兔子而丟了西瓜的故事,可是我們似乎什麼都沒學到。

    執著是一種信念。《南轅北轍》裡那個向北走的人告訴大家雖然我的目標在南邊,可是我的車快,向北走也能到達。這句話被人笑了上千年,然而這句話真的那麼可笑嗎?那個人一直向北走,繞地球一圈之後不就到了南邊目的地了嗎?我們摧毀了一個人的信念同時扼殺了最早的地圓說,卻還洋洋得意極盡嘲笑,想來可悲。我覺得小學教科書應該把這則所謂的寓言刪去或者賦予正解,否則我們幾千年的愚蠢會在我們的子孫後代身上一直延續下去。

    喜歡《東邪西毒》的那段話每個人都會堅持自己的信念,在別人看來,是浪費時間,他卻覺得很重要。

    《西遊記》告訴我們的不僅僅是一種降妖伏魔懲惡鋤奸的精神,更重要的是一種不斷向前永不退縮的信念。

    可是,幾人讀懂?

    4

    老早就有人問過我關於寫小說的問題,我的一貫說法是寫小說容易,但寫完一部小說很難。好比說謊,說謊誰都會,但是圓一個謊是最難的。這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邏輯問題,因為寫小說就是講故事,講故事不能沒有邏輯。

    談到邏輯,我想起當年高三高考衝刺,我們學校掛出一絕對曠古的橫幅「奮鬥一百天,享福一輩子;中山大學我不讀,誰讀?」事實證明這幾句話完全不成因果的,尤其是最後那句「中山大學我不讀誰讀」,說得好像中山大學就是我家辦的或者專門為我而辦的,如果沒有我它就會關門倒閉,可結果我沒讀中山大學還是有很多人讀。

    孔慶東在《口號萬歲》裡詰問口號的「邏輯問題」,譬如「一人結紮,全家光榮」是不是一個人結紮之後就掛個「我結紮了」的牌子和全家大小一同遊街示眾?

    小說和口號的區別在於小說需要嚴謹合理的邏輯,你不能無緣無故讓一個人出現也不能無緣無故讓一個人消失。打個比方,張飛和呂布打,關羽想上去幫忙,他必須騎著赤兔拿著青龍偃月刀,如果關羽開著奧迪8扛著鋤頭上陣或者上去幫忙的不是關羽而是史泰龍,那就不符合邏輯了。

    所以如果你寫小說,書裡的人物越來越多都不知道怎麼安排結局了,那麼最好來一場地震或慧星撞地球,所有人一下子全滅了,故事也就完了,並且富有科學邏輯。

    5

    哪吒最後自殺了。這又回到了因果報應的問題上。我們都是所謂的唯物主義者,所以因果報應一說應該不存在。因果不是絕對的,好像一個流氓欺負了你,一轉身他卻被狗咬了,這是偶然,不是果報。

    《聖女貞德》裡,黑袍老人告訴貞德,她看到的那把劍是她想看到的。同樣,哪吒的死也是大家想看到的。不是果報。

    如果真的存在報應,死的就不僅僅是哪吒了。

    西遊寫了近三年,三年時間寫六十萬字,不多。

    這三年發生了很多事,很多人變了,很多事變了,曾經有這麼一個想法,希望把西遊一直寫下去,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只要我還活著,到時我老了,西遊的讀者也老了,大家定期聚聚,談談自己的人生,聊聊別人的故事——這是我想過最美好的事情之一。

    然而夢想夢想,始終是夢中所想,所以夢想要比理想更加虛無飄渺。「夢想成往事了,它們不再美好了」——馬伊俐的《走了》——這是我這兩年一直在聽的歌。

    「三」一直以來者個是很好的數字,三年,三個故事,三部曲。《淨土》也是個很完美的結局,該說的都說了,該交待的都交待了,似乎已經了無牽掛,我以為完成之後會如釋重負,但是寫完西遊那一刻卻非常難受,彷彿一下子失去了很多東西,後來才明白是無法割捨的東西太多了。

    7

    我喜歡邊聽音樂邊寫東西,音樂代表一種情緒,寫作也是一種情緒,兩者如果合為一體,將是非常完美的。

    寫《淨土》結局時我反覆聽著《墨西哥往事》的那首SalmaHaye唱的「SieteMimor」,我心中的那支隊伍在這傷感的吉他聲中,越走越遠直至消失,感覺就像《大話西遊》裡看到那幾個人在黃沙萬里的沙漠裡越走越遠時響起盧冠廷的《一生所愛》。

    那是一種帶有幾分失落的感傷。

    故事已經結束,故事才剛剛開始。——這是句很值得玩味的話。

    8

    這三年因為有《西遊》,所以有你們;因為有你們,所以有《西遊》。親愛的讀者,謝謝你們一支以來執著的。也謝謝我自己一直以來的堅持和努力。祝福你們!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