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王李自成新傳 第八卷 一統中原 第四十七章 安慶府
    安慶位於長江中下游北岸,皖鄂贛三省交界處,東與安徽省池州市、銅陵市隔江相望,南以長江和江西省九江市相連,西界湖北省黃梅、薪春、英山三縣,北接安徽省六安、巢湖。

    安慶古名「盛唐,「見於文獻記載最早為漢武帝於元封五年(公元前峨年)南巡至此,「作盛唐樅陽之歌「。今安慶城區登雲坡即為盛唐山故址所在,山下臨江為盛唐灣古渡口。相傳東晉詩人、堪輿家郭璞登盛唐山有「此地宜城」語,故安慶別名「宜城「。

    安慶之名始於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改德慶軍為安慶軍「作軍號名稱出現,由「同安郡「(今桐城)和「德慶軍「(今潛山古皖城)各取一字而命名,含「平安吉慶「意。到慶元元年(1195)「升舒州為安慶府」又作府名。

    由於安慶地處要津,明末以來的巡撫亦持節鎮守於此,安慶巡撫宣佈向唐軍投降,本來是看準了新朝鼎立已不可更改,在新朝能佔有一席之地,沒想到張獻忠的大昌軍會突然向安慶進攻,措不及防下,安慶一天也沒有守住,巡撫全家死於非命,應了那句禍福相依的俗話。

    此時的安慶空負這個名稱,毫無一點平安吉慶之意,十幾萬唐軍將安慶三面圍了個水洩不通,連南面的長江也被唐軍的水師阻斷。

    唐軍的水師還是次參戰。直到李鴻基稱王后,唐軍都沒有水師,長江。黃河上地防衛全靠修築的炮台防衛,李鴻基自然知道水師的重要性,無奈沒有一個地方可以作為水師地基地。只能徒呼奈何。

    直到唐軍攻下湖廣後。李鴻基才抽調唐軍中的精銳力量。由郝搖旗,馬守應作為水師正副統領,在洞庭湖修建了一個水師基地,投下數百萬兩白銀,日夜不停的打造船隻,訓練水兵。如今唐軍地這支水師兵員已有一萬二千餘人,大小船隻數百艘,比起弘光朝來,雖然遠遠不如。比張獻忠地水師卻要強不少。

    有了八百里洞庭湖,唐軍水師地訓練並不差,只是訓練再好也比不上實際參戰,這次攻打安慶,剛好用得上水師,唐軍出動了六千餘人,由水師統領郝搖旗親自帶隊,從武漢順江直下,將張獻忠僅有的水師打得落花流水,片板不留,若不是張獻忠跑得快,他的大軍也會被截斷在長江北邊。

    唐軍的水師雖然弱小,但每條船上都裝有數門大炮,最大的是郝搖旗的旗艦,這艘船加上桅桿高達十六米,寬十一米,長達四十一米,吃水深三米六,分成三層,可載士兵一千五百餘人,雖然比不上明軍地海船,但在長江上卻無疑是巨無霸,上面光火炮就裝載了三十六門,這一條船上的火炮就比張獻忠整個水師還要多。

    張獻忠的水師還停留在運送兵員,糧草,若是兩軍相交,則盡量靠近敵艦,用強弓硬弩或者兩方接弦戰,直接跳上對方船隻的水平上,自然不會是唐軍地對手,唐軍以三條船受損,死一百二十餘人的代價,將張獻忠水師的一萬多人全都殲滅,整個長江漂了一層屍體。

    郝搖旗被派去造船,本來很不樂意,他雖然不是旱鴨子,卻也只會一點狗刨式,只是唐軍火槍部隊的戰法並不適合他,加上唐王的命令不能違背,只得勉強到了洞庭湖,才發現水師遠比陸軍複雜得多,逐漸產生了興趣,這次一戰而殲滅了張獻忠的全部水師,讓他更是痛快淋漓。

    安慶的守將為張獻忠的義子劉文秀,共有五萬大軍,劉文秀文武雙全,對張獻忠也是忠心耿耿,他見唐軍跟在後面席捲而來,擔心大昌軍即使返回南昌,如果丟了江北之地,也會被唐軍三面困死,自請為後路,在安慶擋住唐軍。

    劉文秀在安慶北面佈置了三道防線,只抵擋了唐軍二天時間不到,外面的防線就紛紛被唐軍突破,只得縮回城中。據城死守。

    唐軍已在城下進攻了五天,安慶雖然城高牆厚,也架不住唐軍的大炮猛轟,現在整個城牆已是破破爛爛,到處是缺口,劉文秀雖然一直帶著人搶修城牆,也彌補不了城牆損壞的速度,若不是唐軍不想傷亡太大,安慶早就被攻破。

    此時安慶三面都充滿了槍炮聲,唐軍就像黑色的浪潮一波波一樣向安慶的城頭湧去,城亙上到處佈滿了屍體,有唐軍的,有大昌軍的,當然多數是大昌軍的屍體。

    劉文秀站在離安慶北面城牆二百餘米處,用望遠鏡注視著唐軍的進攻,這裡是唐軍的主攻方向,前幾天多次被唐軍突破,若不是反應快,安慶已經破了,他只好把僅有的預備隊全部放在這裡。

    劉文秀身後是狄三品、楊威、賀天雲等幾員大將和五千名士卒,他手下的大將王復臣、張先壁、狄三升等人已親自上陣,與唐軍在城頭上拚殺,用血肉之軀抵擋著唐軍火槍中射出來的子彈。

    僅僅五天,城中的五萬大軍只剩下三萬餘人,如今除了這五千人,大昌軍已全部上了城牆。這五千人身上也到處是硝煙,許多人已上過數次城牆,他們白天要應對唐軍的進攻,晚上要抓緊時間修補城牆,已是疲憊不堪。卻只能強撐著,哪裡出現了險情,還需要他們填補。

    安慶本來進可攻,退可守,就是守不住也可以從長江上撤走,劉文秀對守住安慶是信心百倍,哪知唐軍的水師會突然出現,安慶的守軍看著已方的水師被對方炮擊的片甲不留,士氣大落,唐軍又藉機攻城,若不是手裡有火槍隊,天安慶就會被唐軍攻破。

    大昌軍中地火槍還都是從唐軍處購得。總共有二萬多支,為了這些火槍,張獻忠幾乎用光了從各地搜刮的銀子。劉文秀軍中的火槍隊有三千人,可是火槍隊已在幾天前和唐軍地交鋒中拼光了,就是還有一些火槍可用。子彈也已經沒有了。僅有的十幾門大炮不是被唐軍的炮火摧毀。就是已經炸膛,只能全靠弓箭、大刀、長矛來守城。

    劉文秀放下了望遠鏡,有點不忍目睹,前方地大昌軍死傷慘重,儘管士兵很拚命,但武器地巨大差距還是彌補不了。大昌軍作為守城一方,往往要付出四五倍地人命才能殺死一名唐軍。

    這個望遠鏡也是從唐軍處買來的,以前沒有和唐軍作大規模交手,大昌軍上下雖然知道唐軍很強。但唐軍到底強到什麼地步卻不清楚,沒想到一接戰,雙方的差距會如此之大,這支部隊已是精兵了,若是平地交戰,恐怕十比一也未必能勝得了唐軍。

    一個傳令兵飛馬跑過來,打斷了劉文秀的思緒:「大帥,西門王將軍求援,快守不住了。」

    劉文秀大聲喝道:「告訴王復臣,他就是死也要給我頂住,我這裡沒有援兵。」

    傳令兵囁嚅道:「大帥,西門的唐軍攻得很猛,兄弟們死傷慘重,王將軍已親自上陣,身上的鮮血都染紅了半邊,再不派援軍,恐怕王將軍真地……」

    楊威走了上去:「大帥,北門暫無危險,讓末將增援一下王將軍吧。」

    劉文秀重新看了看岌岌可危的城頭,歎了一口氣,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誰能想到,小小的安慶留了五萬人馬防守,才幾天功夫就會陷入無人可用的境地,想起王復臣那邊若不是實在危險,恐怕不會派人求援,點了點頭:「好,我給你一千人馬,給我穩住西門防線。」

    「是,大帥,若是末將沒死,定不會讓西門有失。」楊威得到劉文秀地命令,馬上帶著一千人馬向西門趕去。

    楊威剛走不久,唐軍在北門又發出了一輪新的進攻高潮,黑衣黑甲的唐軍象浪潮一樣向城牆一波一波衝來,密聚的子彈將守城的大昌軍壓得抬不起頭來,到了近前,卻一個個把槍向背上一掛,抽出腰上的長刀,向躲在城牆,亂石後面的大昌軍砍去。

    每名唐軍都有三樣武器,燧發槍,大刀,匕首,燧發槍用來遠攻,到了近處則改用大刀,若是和敵人糾纏在一起時,則用匕首,這種裝備讓大昌軍吃盡了苦頭,許多大昌軍以為只要衝近了唐軍,他們的火槍就無用時,卻被唐軍用大刀砍下了腦袋。

    唐軍這次換上來的全是生力軍,被這批人一衝,本來岌岌可危的防線更是馬上就要崩潰,劉文秀看得臉色一變,看了看身後的狄三品、賀天雲兩人:「全部壓上!」

    賀天雲愣了一下:「大帥,全部壓上我軍就沒有預備隊了。」

    劉文秀心中發急:「快去,守住今天再說。」

    隨著賀天雲,狄三品的四千人加入,總算將唐軍的進攻勢頭遏住,雙方數萬人在城上捨生忘死的拚殺,太陽也彷彿不忍見到這樣的慘景,拚命的往下沉去,當夕陽的最後一點餘輝落下去時,唐軍陣內終於響起了鳴金的聲音,剛才還拚命向城內衝鋒的唐軍士兵開始徐徐後退,所有的大昌軍都鬆了一口氣,今天終於又守住了。

    沒有人去追殺,見到唐軍後退,士兵們都累得躺在地上不動,軍官的吆喝聲一陣陣傳來:「快,把屍體向下抬,抓緊時間修補城牆。」

    大昌軍的士兵們默默起身,現在已快到七月,天氣正是最熱的時候,若不清理,明天城牆上就會臭氣沖天,一不小心城中就要瘟役橫行,誰也不敢大意。城牆也必須修理,否則明天唐軍一衝就可以進城。

    李鴻基的中軍大帳就安排在安慶北門五里處,安慶外圍有十五萬唐軍的正規軍,加上十萬民夫,共二十五萬人,開始李鴻基還以為安慶和其他地方一樣,最多攻上一天就能拿下來,哪知城內守軍頑強無比,在城外就利用陷阱,騷擾,拖了唐軍二天,而被唐軍圍住後,唐軍的大炮,火槍一起上,攻了五天愣是沒有攻下來,反而在天就讓唐軍折損了二千多人。

    雖然後面唐軍折損的越來越少,但憑著兵力,武器上的絕對優勢,五天還沒有拿下安慶,讓李鴻基覺得面上無光,當然,如果能不計傷亡強攻的話,或許兩三天就可以拿下,李鴻基卻沒有如此做,士兵的重命最寶貴,唐軍不缺時間,不缺物質,大可以慢慢收張獻忠。

    只是沒有拿下安慶這個釘子,唐軍卻不能渡江去追剿張獻忠,唐軍的水師雖然擊潰張獻忠的水師不費吹灰之力,但和弘光朝的水師相比卻相差太遠,唐軍若急匆匆渡江,一旦弘光朝的水師來援,唐軍這點可憐的水師不想覆滅的話,恐怕只有迴避,到時安慶就會由孤城變成唐軍的心腹之患,唐軍沒必要冒這個險。

    一隊隊唐軍從前方撤了下來,唐軍中的軍醫忙碌了起來,給受傷的士兵包紮傷口,傷重的士兵馬上送到後方的縣城裡,那裡能夠得到更好的照顧,五天攻擊下來,唐軍的傷員已有一萬多人,他們中的八成傷好後會重新上戰場,還有二成會落下殘疾或死去,落下殘疾的士兵會發給生活補貼,安排退出軍隊。死去的士兵會給他們的家人一筆撫恤金。

    天沒有拿下安慶,李鴻基幹脆拿安慶當成了練兵之所,十五萬大軍分成三撥,每天只出動五萬人,輪流對城頭攻擊,到了明天剛好輪滿第二輪。

    唐軍的將領心中都有數,從今天的情況來看,安慶恐怕很難挨過明天的攻擊了,這次出兵以來,安慶還是唐軍碰到的個硬核桃,如今這個硬核桃的殼已砸爛,只等明天就可以嘗到勝利的果實。

    對於城內守軍的頑強,唐軍的將領也是佩服萬分,若是雙方武器,兵力對換,唐軍的將領恐怕沒有誰敢打包票可以守五天。

    隨著天色暗了下來,唐軍的營地裡升起了一支支火把,將整個安慶的效外照得星星點點,唐軍做飯的炊煙也已升起,站在城頭上看,完全是一幅美麗的風景,只是城頭上的大昌軍卻沒有一個士兵懂得欣賞,一個個彎腰搬著一塊塊磚石往城頭上填,誰也不知明天還能不能守住,只是多往城頭上放一塊磚石,守住的可能就能多一分。

    已快到一百五十萬字了,越到後面越難寫,以後會保證每天一更,如果寫的順暢,那就會有二更。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