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萊太史慈 正文 第二部第四卷第十二章暗湧(上)
    待眾人商議過大計後,早已經是晚上。

    這時,被趙雲派出去分散到各地的特種精英小隊已經陸陸續續回到了營地,當眾人知道太史慈和史阿已經被找回後,各個欣喜若狂。自也不必多言。

    太史慈招攬李嚴的行動出乎意料的順利。

    倒是太史慈把掩護趙雲的任務交給他時,李嚴感動的眼圈都紅了,那當然是因為太史慈對他的信任。

    這時代的人最看重名譽,太史慈這般對他,把手下最心愛的大將交給了李嚴,李嚴當然誓死以報。

    隨即,太史慈的計劃全面展開。

    李嚴帶著趙雲回荊州,然後就是聯繫賈詡和張繡通知諸般任務,而許褚則帶著特種精英繼續著尋找漢獻帝和太史慈的任務。

    隨後史阿回青州向管寧稟告這裡發生的一切,同時太史慈下出密令,要郭嘉和魯肅按照原計劃進行對外擴張的計謀,不過太史慈要求郭嘉要表現的野心勃勃的樣子,並且要對外顯示謀奪徐州乃是郭嘉自己的主意,以便繼續加深袁紹以為太史慈和郭嘉兩人之間不和的印象。

    幾天後,董卓身死、漢獻帝不見的消息不脛而走。這當然是太史刺肆意散播的結果。為的是要領王允在一段時間內控制不住局面,這樣之後,王允才會真正的考慮管寧的書信。

    太史慈這謠言最令王允難受的事情是把漢獻帝的消失和王允消滅董卓的事情連在了一起說,結果就給人了一種錯覺,那即是說,如果王允不貿然行動消滅董卓的話,漢獻帝就不會消失。

    這個說法令王允百口莫辯,因為事情從某種角度上看的確如此。

    一時間天下嘩然。皇帝不見了,這可是天下間的大事。

    不過正如太史慈所料想的一樣,大家的反應雖然熱烈,但是卻沒有什麼過激的行為,因為這些年來,大漢的皇帝在人們心中地位是在低得可以,雖然大家都知道國不可一日無君,但是這幾年大漢的皇帝實在是聲名掃地,漢靈帝算是死在女人的肚皮上,名正言順的繼承人少帝是被董卓弄死的,漢獻帝倒是皇帝,可是承認他的人太少,本來太史慈等人已經承認了漢獻帝,結果現在卻弄丟了,在人們心中自然沒有什麼地位,劉虞倒是眾望所歸,但是劉虞卻死活不想當皇帝。

    如此一來,這大漢的皇帝凡是成了可以隨意廢立和丟棄的物件。

    人們覺得,皇帝是一定要有的,但是暫時消失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大不了在立一個新皇帝,反正都是大臣們說了算。

    這種想法對王允十分不利。沒有了皇帝他還有什麼權力可言?

    王允原本想要暗中把這件事情擺平,悄無聲息地漢獻帝找回來,誰知道竟然是這等結果。

    不過局面並不糟糕,因為傳言中說,王允已經有了漢獻帝的線索,不日就可找回。

    王允氣得七竅生煙,卻沒有辦法站出來說話,不管怎麼說,這傳言還有一些對他有利的東西。

    王允不是傻子,心知肚明這消息乃是青州方面散播的。看樣子青州已經準備把皇帝丟失的事情賴在他王允的身上。

    但是令王允大惑不解的事情是,為何青州會散播自己即將要找到漢獻帝的假消息,這對王允實在是很有利。

    賈詡這時站了出來,向王允提醒說,青州如此做定有所圖,要王允靜觀其變。但是賈詡卻在暗示王允,這大概是青州不想兩敗俱傷的信號。

    王允此時當然視太史慈和青州為仇敵,但是賈詡的話卻讓王允不得不深思,因為王允知道即便是搬倒青州,因為現在沒有皇帝在手,自己也不會有半點利益。所以唯有苦忍著默認了這個傳言。

    王允一對傳言諱莫如深,天下間就越發肯定這傳言的真實性。

    當然,人們也相信皇帝很快就會找回來。

    不久之後,馬騰回到了西涼,曹操則返回廣陵,這本就在太史慈的意料中,畢竟廣陵才是曹操的根本,而且曹操已經知道自己在長安是撈不到任何利益的。

    現在漢獻帝不見了,長安暗流湧動,曹操可不想置身其中,退走是很正常的。

    不過令王允安心的事情是,呂布和張繡這個掌握長安城兵權的人對他是十分的,槍桿子裡面出政權,有這兩人在,就算是不能找回漢獻帝,王允也是割據一方的諸侯。

    更何況還有楊彪這等經學大家的。

    賈詡也在為他出謀劃策,這令王允心安不少。

    尤其是張繡主動請纓要出城去尋找漢獻帝的行為令王允無比的感動,更有視張秀和賈詡為心腹的意思。

    太史慈卻在心中偷笑,因為早晚有一日,張繡和賈詡會掏空王允的政治根本和權力。

    到那時,他就可以兵不血刃的獲得長安。

    只有一件事情出乎太史慈的意料之外,那就是劉備居然沒有回幽州,而是跟著張任直奔益州,投奔益州劉焉去也。至於劉虞的兒子劉和則跑回了幽州。

    原本太史慈已經準備好在攻佔幽州的時候一併把劉備滅了,這下倒好,劉備算是潛龍升天,鹹魚翻身了。

    只是沒想到劉備最後還是走上了入蜀這條道路。

    不過這是好事情,劉備入蜀,劉焉年老體衰,命不久矣,劉備和劉璋之間可是有一番龍爭虎鬥了。

    劉璋是正統,劉備是人望。而且劉備是隨張任入蜀,可是劉璋現在還和自己的兩個兄弟滯留長安,,就像劉虞把兒子劉和留在長安是一樣的。

    不過劉焉還有一個兒子劉瑁在西蜀,就算是沒有劉璋,劉備要走的路還是很長。

    看看誰能獲勝吧。

    對於太史慈來說,益州當然越亂越好,這樣比較方便賈詡對益州下手。

    坐山觀虎鬥的道理賈詡這三國第一投機者自然能明白吧?

    就在這個時候,漢獻帝被張繡找了回來。

    太史慈大喜,親自去迎接。

    其實這件事情早在太史慈的意料中。

    漢獻帝單槍匹馬,又能跑到哪裡去?

    此時人人都知道漢獻帝要去的地方是幽州,故此在通往幽州的各條道路上都佈滿了尋找漢獻帝的埋伏。

    張繡的西涼騎兵、李?郭汜的飛熊軍、袁敏的長刀手,許褚的特種精英,漢獻帝若是在這種情況下依然能夠逃到劉虞的地界,那他可真是天下第一逃跑專家了。

    漢獻帝被張繡抓住更是一個必然。

    要知道袁敏乃是袁紹暗地裡派出尋找漢獻帝的人,哪裡敢明目張膽的去搜查?而且袁敏很快就發現了一件事情,自己的行蹤完全被監視起來了。似乎自己不管到哪裡,張繡的軍隊總是適時出現,屢試不爽。

    這事情當然要歸功於許褚的特種精英,領先於這個時代的反偵察能力令袁敏的部隊無處遁形,故此,袁敏找到漢獻帝的可能性及基本排除了。

    李?和郭汜的飛熊軍因為過於向北,所以也失去了找到漢獻帝的機會,除非漢獻帝能夠奇跡地穿越張繡和許褚的重重封鎖。

    當太史慈看到漢獻帝的時候,儘管此時已經知道漢獻帝跟隨自己是心不甘情不願的,但還是流露出一絲憐憫。

    就這麼幾天的工夫,這個漢獻帝也混得太慘了。

    簡直就跟叫化子沒有什麼兩樣。

    但是可令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這個漢獻帝見到太史慈沒有像一般孩子那般失聲痛哭又或者對太史慈這居心叵測者不屑一顧,而是露出了十分歡喜的神情,看得太史慈心中一寒。

    這個漢獻帝哪裡還是個小孩子?

    太史慈懶得和他廢話,直接就派人秘密把漢獻帝送回了青州。

    太史慈對「護送」漢獻帝的特種精英下了嚴令,沿途不得和漢獻帝有任何交談,漢獻帝無論幹什麼都必須有人陪同。

    相同的錯誤太史慈不想犯第二次。

    又過了幾天,太史慈散播漢獻帝不見的效果漸漸彰顯出來。

    先是劉焉,這老傢伙惡人先告狀,指斥王允辦事不力,報皇帝弄丟了。然後劉焉任命漢中的張魯為督義司馬,擺出進攻長安的意思。

    同時,劉焉又向自己的好友西涼韓遂和馬超寫信,希望他同自己一起譴責王允,結果引起了韓隨和馬騰的爭吵。

    太史慈當然知道劉焉這是虛張聲勢,而且韓遂和馬騰的關係在歷史上的確複雜,但是有一段時間他們乃是過命的朋友,在自己所處的這個三國裡,一直到現在,兩者還是好朋友,而馬騰又是王允方面的人,對漢室忠心耿耿,可定會勸阻韓遂的。

    至於張魯,他和劉焉不過是相互利用,當然不會聽劉焉的命令。

    如果說,劉焉爭霸天下憑借的是皇族的地位,那麼張魯憑借的則是宗教的力量。誰也不會服誰的。

    劉焉這麼做不過是為自己製造聲望罷了。

    不過劉焉的用心並非只有太史慈能看出來,幾乎在劉焉指斥王允的同時,劉表也向天下宣佈了劉焉的一項大不敬之罪。

    劉表上書說劉焉有不臣之心,私自「造作乘輿車具千餘乘」,並且說劉焉「有似子夏在西河疑聖人之論」,說現在的劉焉就像當年孔子的弟子子夏在西河教書時一樣,被人當作聖人孔子了,實際上就是指劉焉圖謀不軌。

    這件事情一傳出來,立時令劉焉有點焦頭爛額。

    太史慈卻知道,這是光武遺命令劉焉有點迫不及待了。

    但是只此一件事情,劉備就知道劉表也早就惦記著益州了,否則劉焉在益州做什麼,劉表怎麼知道的這麼清楚?

    緊接著就是牛輔等人。

    原本牛輔、李?和郭汜已經知道了董卓身死的消息,大為慌張,原本想要投降,誰知道王允被太史慈氣得沖昏了頭腦,一腔怒火無處發洩,居然下令拒不接受投降。

    這一點太史慈早就知道,因為在歷史上王允就是這般做事情不分輕重。若是王允不那麼固執己見,他早就成了大漢的中興之臣了。

    牛輔三人萬般無奈,開始厲兵秣馬,準備和王允開戰。

    王允哪裡想得到這三隻喪家之犬居然會向自己宣戰,大為震怒,就要開戰。

    有趣的事情是雙方的名義都是討伐逆賊。

    王允說三人乃是董卓的餘黨,而三人卻說王允把皇帝弄丟了。是大逆不道。

    再如其他諸侯劉虞等人也因為各種原因開始冷淡長安的王允等人。王允現在唯一一個令天下人承認的就是消滅了董卓,而且「漢獻帝可以被找回來」的這個謠言。

    不過王允卻在發愁,自己到底還可以支撐多長的時間。

    如此一來,王允真的變成了熱鍋上的螞蟻。

    不久之後,管寧的一封信穿越了萬里關山,飛到了長安。進到了司徒王允的府邸中……

    王允聽說青州的大儒管寧有信給自己,大出意料之外,想起賈詡的話,馬上明白這是青州避免兩敗俱傷的合作書,自然輕視不得,連忙召集文武大臣到自己的家中相聚。

    一時間,王侯公卿來了無數,王允的府邸倒是變成了小朝廷。

    王允當眾把管寧的信打開,並把管寧書信的內容念了出來。

    登時,眾人大為驚訝。

    王允亦是錯愕非常,實在沒有想到管寧會提出要他效仿周公,攝政天下的主意,尤其是管寧主動提出要幫助他消滅李?郭汜的條件更是令王允如墜夢中,不敢相信這是真的,不由得把自己的目光投向了現在已經被他視為心腹賈詡。

    眾人也是如此,經過一段時間的出色表現,賈詡已經贏得了長安文武百官的信任和認可,公認他乃是長安第一智者。

    賈詡此時卻在心中暗笑,因為他知道太史慈的計劃終於到了全盤啟動的時候了。

    坦白而言,太史慈這一次制定的計劃非常對賈詡的脾氣,因為賈詡本身就是他一個無孔不入的投機者,他最願意幹的事情就是混水摸魚,太史慈現在做的這許多事情其實就是在攪亂整個天下,賈詡當然覺得非常有趣了。

    組織了一下思路,賈詡清了清嗓子,對王允道:「大人,難道看不出嗎?這其實是管寧給大人的合作書,由管寧的這封信我們就可以看出太史慈現在依然下落不明。」

    眾人不由得如墜霧中。

    賈詡哈哈笑道:「大家有沒有想過,請司徒大人攝政這種事情何等的重大?若是太史慈在青州,哪裡論得到管寧說話?」

    眾人恍然。

    賈詡對王允道:「如此妙想天開的主意一定是郭嘉出的,此時對大人非常有利,因為這可令我們立於不敗之地。有了我大漢最強大的三個州的,看誰人敢反對大人?」

    王允當然是心動非常,只是這麼做就等於放過了太史慈,一旦和青州合作,太史慈做過的以往種種,王允將不能再做任何計較,王允本是心胸狹窄之人,只要一想到這一點,心中十分不甘。

    賈詡彷彿看穿了王允的心思,陰惻惻地笑了一下道:「司徒大人勿憂,我們和青州合作並不等於我們就要放過太史慈。」

    王允精神一振,看向賈詡,後者陰冷道:「天下間想要除掉太史慈的人數不勝數,而且從太史慈逃走的方向上看,太史慈一定是想要繞道江南,然後到揚州去,從揚州刺史劉繇那裡回青州,雖然長路漫漫,但是卻十分的安全。畢竟太史慈乃是劉繇最大的靠山,我們不妨通知袁術和劉表,太史慈會出現在他的勢力範圍內,袁術本就想要消滅揚州,一定對這個消息很感興趣,劉表對太史慈倡導朝見皇帝的事情也是十分不滿,兩人一定會全力追殺太史慈的。」

    王允眼前一亮,喃喃道:「借刀殺人?」

    賈詡點頭道:「正是如此。如此一來,我們可以兩面討好,更有青州軍隊幫我們收拾牛輔等人,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王允此時心情大佳,這許多天來,只有今日讓他十分的開心。

    賈詡心中冷笑,表面上卻肅容道:「還有,司徒大人,我們應該趁著三周擁立大人為攝政的同時準備出兵討伐益州的劉焉,此時居心叵測,而且漢中和益州靠近長安,是在我們的心腹大患,不可不除!現在荊州刺史劉表已經有證據表明劉焉的不臣之心,討伐劉焉,正其時也。」

    王允原本就對劉焉十分的不滿,聞言大喜,問道:「文和此言深得我心,為之誰人可代朝廷征討?」

    張繡此時閃身而出道:「司徒大人,末將願往!」

    王允大喜,連忙同意。

    賈詡心中暗喜。

    太史慈的計劃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