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光熹 第四卷 翱翔 兩百一十七章 楊奉之決絕
    靈州城頭上,稀落的燈光下,兩人一崗的士兵們不斷的巡視著。城樓旁邊,兩名戍卒一邊交談一邊不斷瞭望黑魆魆一片的大草原。

    「徐二哥你說匈奴人集結軍隊打并州,校尉為啥還要讓咱們加強警備?」

    「用兵這種事可不是咱們這些大頭兵管得了的,反正上邊讓咱們咋辦咱就咋辦總沒錯。」

    「徐二哥!俺聽說前晚上校尉上城巡夜,一下子斬殺了好幾人?」

    「聲音小的!千萬不要驚動了別人,要是讓校尉知道咱倆在這聊天也會處罰咱倆的。」被稱作徐二哥的老兵壓低聲音教訓一個新兵蛋子。

    新兵嘿嘿一笑,小聲說道:「徐二哥你就給俺說道說道嘛。」

    徐二哥瞟了一眼黑黢黢的城樓,壓著嗓子道:「校尉最近再三申明軍令,讓夜間站崗的士卒小心警備北邊,從中可見校尉對這件事的重視。可是有些人就是記不到心裡,仗著跟隨校尉時間長,輪到他們站夜崗時就躲在城樓裡睡覺。

    平時這些事大家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瞞過上司們就能平安無事。要說也該他們倒霉,昨天校尉從郡治所富平到這裡視察,當著大家面剛剛再次申明軍紀,夜裡他們在城樓裡睡覺,恰巧就被校尉逮個正著。校尉為了讓大家記牢軍紀,就借用他們的人頭殺雞駭猴了。」

    「哦,原來是這樣子。不過俺還是不明白,校尉既然這樣重視靈州城,為啥今天又匆匆的回到了富平?」

    「呵呵!」徐二哥對著這個本地的孩子笑了笑,有點賣弄他的見識之意道:「你可知道校尉現在是誰的人?」

    「誰的人?這還用問,當然是董卓將軍的人啦!」

    「呵呵!不是。好好,別催了,我告訴你校尉他現在可是驃騎將軍的人,這下你該明白校尉為啥急著回到富平了。」

    「啊!那校尉不是很危險了!怎麼了徐二哥?」

    徐二哥揮下手示意新兵不要說話,側耳聽了一會問道:「你可能到北方有馬蹄聲向我們接近?」

    新兵認真聽了一會,點點頭道:「前邊是一匹馬,後邊有二十幾匹。」

    「哈哈哈哈!果然是從小生長在馬背上的人,判斷力就是出眾。」一個身披輕甲之人說話間從黑暗中走出來,邊走邊和氣的問道:「簡卡!做了漢人後感覺好不好?」

    簡卡見此人問話,立即挺胸收腹行禮道:「回軍司馬大人,俺們部落歸附校尉大人後再也沒人忍饑挨餓,都挺好。」

    「好好幹,以後你將會大有前途。」

    「諾!」

    軍司馬又和倆位士卒聊了幾句,就來到城垛邊向北方的夜色中眺望,兩位士卒見軍司馬沒有責罰他們,連忙跟隨著軍司馬一起來到城垛邊。軍司馬皺眉深思片刻,就讓簡卡代他傳下準備迎敵的軍令。

    「咦!」

    「哎呦!」

    當戰馬逐漸靠近城邊時,軍司馬和徐二哥人禁不住都驚呼出聲,他們兩人的驚呼驚動了更多值夜崗的士兵。大家來到城邊,見到不遠處的大路上,一人整個身子掛在戰馬一側,奔馳中竟然沒有掉下來,也感到非常驚訝。

    待那人來到城下,他們才發現那人左臂好像受傷了,耷拉在身體下邊。那人是用牙齒咬著馬鬃,以右手和腳尖勾著馬鞍騎乘的,就更加對這個匈奴人好奇了。

    那人到了城門之前,砰地一聲摔到了地上。這時,後邊的二十幾個匈奴人漸漸來到了漢軍的視野之中。

    那人大叫一聲猛地站了起來,站起身時,他踉踉蹌蹌的身形使城頭的漢軍以為他肯定要倒下去。可是他沒有倒下去,在大幅度的蹣跚中他從懷中摸出一面令牌,仰起蒼白的臉厲聲喝道:「我乃驃騎將軍手下暫住匈奴特使江達!有要事求見楊校尉!」

    「可是江伯暢乎!」

    江達定睛一看,面呈喜色高呼道:「正是,城上可是楊校尉的兄弟楊軍司馬,快快打開城門!我有緊急公文要送到三輔!」

    「在下正是楊文,一個月前我們曾在我大哥哪裡見過一面。傳令!打開城門迎敵!」

    在漢軍震碎夜空的戰鼓聲中,二十多名匈奴人不甘心的消失在夜色中,江達在漢軍的照顧下進入了靈州城。到了城中,江達將實情簡略的對楊文說了一遍,楊文立刻讓人去幾十里外的富平去請楊奉。

    不到一個時辰,江達剛剛被醫匠包紮完畢,一頓熱飯還沒有吃完,楊奉就風塵僕僕的趕到了靈州。楊奉向江達詳細詢問一遍後,天色已經發明,楊奉深思片刻之後,命令楊文帶著徐二和簡卡陪同江達上路,盡快將情報送到暫時駐紮在陳倉的劉謙那裡。

    別人沒有發現楊奉今日的異常,搞諜報工作出身,以不放過細節而聞名暗隼衛的江達卻看出了楊奉此刻的死志。他試圖以敵我兵力懸殊為由,勸說楊奉帶著大軍後退保存實力,可是遭到了楊奉斷然決絕。

    江達見楊奉心意已決,莊重的代表天下人給楊奉行大禮,表示會將楊奉今日之壯舉傳達到劉謙那裡,來日若劉謙成功一定會善加對待楊家後代。江達作為這個時代本生本土之人,他理解楊奉此刻的難處,也理解楊奉捨己身保全家族的不得已。

    要知道楊奉在這次大戰中,劉謙一直很照顧他,給他的任務無非是防守匈奴人的侵襲,這讓楊奉心中感到很對不起劉謙。幾十年來,匈奴人一般以進攻河東并州這些富庶之地為主要目標,對於貧窮落後的涼州基本上沒有多大興趣,從來沒有一萬人以上的大規模侵襲。而萬人以下的進攻,對於憑借擁有漫長長城守護的北地郡而言,完全算不得什麼大事,以往郡守經常以數千人就能保住北地郡的平安。

    而這次匈奴人二十萬的大規模進攻,絕對是劉謙和楊奉都想不到的,這樣一來,原來最輕的任務變成了致命任務,這也把楊奉逼入了絕地。逃跑是可以的,可是如果逃跑丟失失地,他們楊家所有的付出全都付諸東流,事後軍令嚴峻的劉謙估計還不會放過他。如果想讓楊家以後更上一層樓,今天楊奉就要準備以生命換取楊家忠孝的聲名,為楊家後代鋪一條光輝坦途。

    除了家族利益之外,楊奉也是一名軍人,是一名深受歷代包圍邊疆軍人榮譽的軍人,他也有保家衛國這個最樸素的想法,在這兩種情緒影響下,他最終選擇了戰鬥。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