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運 正文 段四七 正是想登基
    吳三桂的關寧軍在開封戰場被鄒維漣大軍和西虎營援軍四面圍定,全軍覆沒,吳三桂也被活捉,已經押送回了南京。

    陳圓圓要見吳三桂,就只能和趙謙去南京。趙謙答應了陳圓圓讓她見三桂,兩人便無再多的話了。

    趙謙身心疲憊,和同車的陳圓圓、千代相對而坐,趙謙疲憊地歪在座位上,馬上有些顛簸,他睡不著。

    趙謙打開車窗,一陣冷風灌了進來,車裡的三人身上都是一顫。趙謙看著外面單調的雪景,心道:我趙謙到大明朝二十年來,壞事做了不少,或者說基本都是在幹壞事……

    但是只要干對一件事,什麼罪孽都可以抵消了。

    趙謙干對的事,就是把清軍蠻夷之邦趕了出去,這絕對是天大的對事。擊破多爾袞三十萬主力,滿清還有什麼力量和明軍抗衡,收拾鋪蓋滾蛋是遲早的事。

    這麼想,趙謙的良心好受了些,既然已經干對了一件事,那麼多做幾件壞事也是無妨。一條路走到黑……他想著的是不是要過把皇帝的癮。

    冷風吹在趙謙的臉上,讓他的頭腦冷靜了些,倒是同車的陳圓圓不由自主地抱住了手臂,凍得抖。千代端坐一言不。

    現在新軍餘部的兵權仍在鄒維漣之手,西虎營和水師陸戰隊的兵權在張岱手中。趙謙想著是不是要任命張岱為新軍副總督,牽制鄒維漣的軍權。畢竟趙謙更信任的是張岱。

    但轉念一想,要是想奪取皇權,得需要不少人支持,支持的人越多越好。鄒維漣做了那麼年官,人脈是有的,趙謙肯定需要他。

    不如依舊讓鄒維漣掌兵,表示對他的信任,好爭取支持。

    而張岱手裡的軍力,需要調回南京,應對一切可能的事。趙謙想罷,對窗外喊道:「筆墨伺候。」

    有軍士拿著紙筆上了車,趙謙寫了兩道親筆信。一封給張岱,命其調西虎營及水師陸軍回南京。一封給鄒維漣,命其全權負責北部戰線事宜。

    寫罷吹乾,命人封了,寄遞衛輝府。

    趙謙辦完事,終於把車窗關上,陳圓圓鬆了一口氣。趙謙沒有管她,心裡猶自盤算著今後的路。

    其實他也不是十分想奪權做皇帝,那樣意味著要殺許多人,漢人。但是看明朝歷史上,曾經手握大權的大臣有多少善終的?特別是趙謙這樣功高震主的人,等那小皇帝羽翼豐滿之時,能給自己好果子吃嗎?

    趙謙就是不為自己打算,也得為家裡那些靠自己才能活的女人打算。還有跟著自己拼了半輩子的韓佐信張岱蘿蔔等人謀條活路。

    不得不說,趙謙的心是黑到了極點,手上沾滿了血腥,但是他對自己親近的人,卻很是掛心。比如秦湘和自己兩個結拜兄弟。就算趙謙要殺天下人,也不會拿自己兩個兄弟開刀,就算將來他們有可能是威脅自己後代的隱患。

    趙謙咬了咬牙,心道:媽的,一不做二不休,干皇帝!

    軍機處那套班子,直接就可以替換朝廷的權力中心,就像明成祖那樣幹,殺光舊臣,用新臣重建國朝!

    車隊偶爾在路上搭營休息,行走了八天,才到達南京。趙謙先回了趙府,他需要的是休息,調整了狀態,還有更大的事等著他去辦。

    韓佐信等人聽說趙謙回來,欲來拜見,皆被告知第二天再來。

    陳圓圓自然有人安排住處。隨同趙謙回來的趙逸臣私下問千代:「大人在車上可曾和陳圓圓說話?」

    千代道:「說的很少。」

    「哦。」

    在衛輝府的時候,陳圓圓在趙謙面前說願意和吳三桂一起死,趙謙臉上閃過不快。趙逸臣自然看在心裡。現在結合千代說的話,趙逸臣可以判斷,大人對陳圓圓產生了一點微妙的心理。

    衛輝府大破清軍,天下大勢基本已定,還有兩股力量,李自成和李定國,都不是明軍的對手。趙逸臣很容易就可以猜到,趙謙極可能登基開國為太祖皇帝,那麼趙謙手下這幫心腹,就是開國元勳……

    作為趙謙最重要的謀士,就是韓佐信和趙逸臣。趙逸臣心裡盤算著韓佐信自趙謙出仕起就跟在左右,必是丞相,而自己,更應該得到趙謙的信任,更應該多為趙謙作想,不然到時候被韓佐信壓的頭也抬不起來。

    趙逸臣想罷,向著陳圓圓的住處走去。敲了敲門。

    「是誰?」

    「是我,趙逸臣。」

    陳圓圓一路上已經知道趙逸臣是趙謙身邊的人,便開了門,行了禮,請趙逸臣入內。

    陳圓圓親自為趙逸臣泡茶,說道:「還請趙大人為妾身美言幾句,讓妾身最後見三桂一眼。」

    陳圓圓的打算是死在吳三桂面前,讓他心裡有個念想,反正都是死,何不淒美一些呢?

    趙逸臣喝了一口茶,沉默了片刻,說道:「大人一言九鼎,答應讓你見,就一定見得著……就在這兩天,因為吳三桂不久就會被行刑。」

    「哦。」陳圓圓的神色有些黯然。

    趙逸臣自然猜得到,陳圓圓見了吳三桂就是要去死。因為正如她自己所說,吳三桂一死,她沒有地方可去了。

    趙逸臣說道:「吳三桂做了漢奸,屠戮同族,罪大惡極,定當斬示眾。圓圓姑娘和他一起死了,只能遺臭萬年,不可能成為佳話。」

    陳圓圓道:「我沒有地方可去。」

    趙逸臣道:「南京郊外有座靜修庵,只要本官言語一聲,定會善待姑娘,何不在那裡了卻塵緣?」

    這裡是趙府的外院的倒置房,在趙府之內,耳目眾多,趙逸臣就是要讓趙謙的人知道自己勸說陳圓圓的事。

    這個邏輯很簡單:趙謙既然對陳圓圓為吳三桂說話心有不快,自然不願意看到陳圓圓為了吳三桂而死。

    趙逸臣話已說到,便起身準備告辭:「本官自會給靜修庵言語一聲,圓圓姑娘什麼時候要去,都可以。」

    卻不料這時陳圓圓突然神色一變,說道:「我不會接受你們的饋贈!」

    趙逸臣先是驚訝,轉念一想,可能是陳圓圓覺得趙謙等人是殺害她親夫的人,趙逸臣便說道:「非大人要殺吳三桂,是天下要殺吳三桂,望圓圓姑娘好自為之。」

    陳圓圓原來的名字叫羅琦,乃是長安羅財主之女,她想起趙謙當初為了自保,對自己一家人置之不顧,心中早已憤怒,怒道:「告訴你們趙大人,他就是一個沒有天地良心的小人!」

    趙逸臣大驚,忙告退而出。

    當趙謙得知了這裡生的事,心道:天下人解我者,有幾人嶼?倒是陳圓圓看到了他為人不知的一面。

    同時趙謙對趙逸臣的用心,心裡也有看法,心道:這個人倒是很合為的心意。要是身邊所有辦事的人都要韓佐信一般,趙謙活得豈不是更累?

    趙謙沒有和陳圓圓計較,並未食言,叫人安排了陳圓圓和吳三桂道別。陳圓圓帶了毒藥進去,二人雙雙死於獄中。

    後來陳圓圓的屍體被安葬了,吳三桂的屍體被掛在城中鞭屍示眾。百姓交頭贊和,大呼過癮。

    趙府的院子乃是五進大院,進了大門,過了門廳,就是外院,馬房、僕人之內的就住在外院的倒置房。然後是二進,裡面的院子基本就是趙謙白天生活辦公的地方。從長廊走過去,會客廳的旁邊就是書房,一般趙謙接待心腹,都是在書房。

    院子後面三進四進,後罩房這些地方,就不是一般人能進去的了,那是趙謙的內眷住的地方。

    趙逸臣早早地從家裡出來,到了趙府門口,坐在馬車上,並不下車,長隨不解,問道:「大人為何不進去?」

    趙逸臣笑道:「等韓佐信進去之後,出來問他便是了。」

    不一會,果然韓佐信坐嬌到了趙府門口,長隨方歎主人神機妙算。

    韓佐信走進門廳,無人阻擋,又進了二院的大門,也無人阻擋,見到僕人,問道:「大人在:「東家已在書房辦公。」

    「去稟報大人,韓佐信求見。」

    「韓先生請稍等。」

    不一會,僕人便叫韓佐信過去,韓佐信穿過長廊,走到:「東家,韓先生來了。」

    韓佐信走了進去,門邊的眾侍衛退開五十步,僕人上茶畢,也退了出來,只要有趙謙的心腹在裡面,僕人侍衛等都不敢擅自靠近。

    韓佐信走進去,便祝賀趙謙取得了對滿清的大捷,兩人說了會話,相互表示了分別那時間的想念,然後才進入主題。

    「滿清現在已不足為患,退到關外是遲早的事。」趙謙說道,「現在還有李自成和李定國兩部人馬,佐信有什麼萬全之策應對?」

    韓佐信沉聲道:「現在大人最要緊的不是對付李定國和李自成。」

    「哦?」趙謙看著韓佐信,自然知道他是說最要緊的是怎麼準備篡權登位,但趙謙卻不好明說自己要當皇帝,這種話叫韓佐信說出來比較好。

    果然韓佐信道:「自京師被賊人所破,大明實亡,今乃大人一手扶大廈之將傾,不以正乾坤,君臨天下,更待何時?」

    韓佐信說得很直白,其實就是那麼回事,古往今來,皇帝誰不是拼了命想做,現在什麼條件都有了,沒有不做皇帝的道理。

    趙謙想起歷史上趙匡胤想當皇帝,但都是靡下的將領強迫將龍袍批在他的身上,「勉為其難」才當的,建立的宋朝。心道自己是不是也要做個姿態拒絕一番呢?

    後來一想,反正這裡沒外人,自己說不做皇帝,將韓佐信等人的前途置於何地?趙謙想罷乾脆直白地說道:「登基還得等李自成和李定國滅了之後,再無大軍威脅,方可謀事。」

    意思就是說,老子正準備怎麼當皇帝呢。

    韓佐信聽罷很高興,說道:「大人所言極是。但得早做打算,將局布好了。」

    趙謙道:「這種事,把軍權牢牢握在手裡便行。朝中大臣,先查清楚陣營,不服者全部殺掉,然後叫朱慈炯禪讓帝位。」

    韓佐信聽罷趙謙這麼乾脆直接,深得人心,幹大事就要這般干,早已心花怒放,韓佐信好像已經看到,史書裡重重地給自己作了傳,當然是正面的,史書不就是人寫的麼,韓佐信身為趙謙心腹,翰林院還敢亂寫不成?然後就是韓家子孫將自己的牌位高高掛起,列代膜拜……

    韓佐信道:「大人在西虎營和水師中多有親信死士,統率乃是張岱,這股軍力定然沒有問題。屆時入京師,先讓鄒維漣出關追擊滿清餘孽,調離京師,然後大事方成。」

    「佐信與我不謀而合。」趙謙笑道。

    韓佐信心情很好,思路清晰,又說道:「現在暫時可令鄒維漣駐紮在衛輝府按兵不動,定有收穫。」

    趙謙道:「佐信請講。」

    「時李自成早已北上窺欲京師……李定國在山東,錦衣衛查探到,李定國已獲得朱由榔,私藏於軍中,定然有所圖。朱由榔的作用無非就是讓李定國擁立為帝,他既然有此想法,就得占一塊地方,只有佔了京師等地,才有氣象……於是李自成和李定國必有一戰,咱們等在南邊,收拾殘局便是。」

    「好,我一會便傳令鄒維漣按兵不動。」

    兩人商議畢,韓佐信出,正遇上趙逸臣,二人在同一個屋簷下幹事,相互拱手執禮問好。趙逸臣低聲道:「大人有何打算?」

    韓佐信這個時候心情很好,再說趙逸臣也是經常在趙府出入的人,韓佐信也沒必要賣關子平白得罪一次,便說道:「你我怎麼想,大人便怎麼想。」

    趙逸臣笑道:「多謝佐信兄提點。」

    趙逸臣告別韓佐信,也不進趙府了,而是直接到趙府旁邊的院子裡找孟凡。這個偏遠駐紮著趙謙的心腹衛隊,隨時保證趙府的安全。孟凡便是這裡的負責人。

    孟凡聽說趙逸臣來訪,親自迎出門外,將趙逸臣迎入院中。

    二人進了北邊的屋子,趙逸臣走到門口時,回頭看了一眼院子裡的軍士。作為趙謙的心腹謀士,無事不登三寶殿,定有什麼事找孟凡,孟凡會意,下令道:「五十步之內,不准任何人靠近。」

    「是,大人。」

    因為趙逸臣在軍機處,而孟凡直屬趙謙,這兩個地方,在朝廷裡都沒有官職,難以分高下,所以彼此謙讓了一番,才分賓主而坐,孟凡坐了上。

    孟凡客氣道:「不知先生今日來有何指點?」

    趙逸臣沉聲道:「大人已在籌備大事……」

    孟凡又驚又喜,因為趙謙如果做了皇帝,下邊這些跟著打天下的,就是封王封侯的時候了。

    不管以後趙謙老了怎麼為後代掃清道路,那時候,大伙榮華富貴都享受得差不多了,就算權力沒了,甚至性命沒了,趙謙念在這些人的功勞上,肯定會給這些人的子孫富貴。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留名青史。

    所以孟凡和趙逸臣等人一般的心情。

    趙逸臣又加了一句:「這種事,孟兄應該清楚,只能我們這幾個人知道。」

    孟凡忙道:「我按照大人的意思,整合青幫為眼線,如何不懂這些道理,逸臣兄請放心。」

    孟凡已經猜到,趙逸臣此次來就是為了情報而來的,所以先就提出了青幫。

    趙逸臣心道,和孟凡說話當真暢快,也就不拐彎抹角,低聲道:「現在錦衣衛是高啟潛在掌管,高啟潛以前和大人的關係……」

    雖然以前崇禎在的時候趙謙情急之下要稱高啟潛為乾爹這樣的窘事,趙逸臣不清楚,但是趙逸臣可以想像得到,當初趙謙肯定對高啟潛百般奉承,對於一個要當皇帝的人,以後會留高啟潛在身邊繼續做太監嗎?

    趙逸臣繼續道:「……錦衣衛報給大人的情報,從現在起不可完全相信,你們得在高啟潛身上多下點功夫,摸清他什麼時候在幹什麼,明白嗎?」

    孟凡沉聲道:「宮裡邊咱們也有人,逸臣兄交代的事,我一定照辦。」

    這個時候的南京紫禁城,可謂幾家歡喜幾家愁。趙謙破清軍主力,一般的人看得比較淺的人,當然感覺是為漢人出了一口惡氣,興高采烈。不過也有些人,預見到了什麼,心裡堵著一塊大石頭。

    這些人,就包括高啟潛。

    高啟潛作為一個太監,以前在崇禎手下還混得不錯,後來崇禎死了,基本沒有盼頭了,這個時候趙謙佔了南京,又有人做了皇帝。憑著和趙謙的交情,高啟潛再次混得人模人樣。

    現在清軍被大破之,高啟潛意識到,主宰天下最可能的人,是趙謙。

    皇帝又得換,這回要真是換了皇帝,那就是趙謙本人坐上去了。高啟潛在心裡想著,要是趙謙做了皇帝,自己還能在宮裡侍候麼?

    高啟潛的頭也有些花白了,看著富麗堂皇的宮殿,一時感概良多。

    (我承認,這本書我寫了一大幫壞人,下本我想寫一幫壞人,還有一幫好人。)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