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運 正文 段四五 鐵騎不過萬
    (新書正在加工中,還是穿越歷史的,下一本,無論在人物性格,故事構造,還是趣味性上,都有所突破。功力總是需要修煉,只會越來越好,希望大家繼續支持西風呀。)

    天地上光線仍暗,東邊的天幕上泛白,太陽正在孕育著破土而出。軍營裡號角嗚咽,那些值晚班的軍士從塔樓上走下來,下面一列軍士剛起床,準備換上去了。

    趙謙從帳篷裡走出來,千代拿著毛皮大衣批在他的身上。

    張岱也從另外的帳篷裡穿好衣服走了出來,看了一眼千代,她是個女人,在這軍營中不由得引起人注意,好在她身穿戎裝,腰挎長刀,很明顯是趙謙的侍衛。

    「扼守開封府一線,大軍利用車陣組成密集展現向西壓制,與滿清決戰。」趙謙見到張岱說道。

    時清軍退到了鄭州周圍的地方,明代的鄭州和現在的鄭州有點偏差,但不大,在開封府西邊。開封府已被明軍攻破,明軍主力正佈置在開封府西面一線,與清軍相對。

    開封府北面就是衛輝府,衛輝府再北是彰德府,京師在二府東北方向。時開封府已在明軍之手,輕重騎兵可以從開封府北進,從結冰的黃河上直接進擊襲擾衛輝府,衛輝府是清軍重要的補給線,因為開封的陷落,補給線受到了極大的威脅。

    所以現在的局勢對明朝十分有利。

    明朝後勤糧道是從南直隸到宿州運河,這一基本沒有什麼危險。因為宿州北部水域大量結冰,無法通行船隻,從宿州到開封,路經歸德府到開封,這一線有明軍駐守,北部各鎮也有預警,也算比較安全。宿州到開封補給線的北邊,是徐州、山東等地,這一帶沒有滿清重兵,李定國又在山東,滿清無法調集兵馬襲擾糧道。

    趙謙和張岱商量著怎麼擊敗滿清,這個時候,一隊騎兵從平原上向軍營奔來過來,看衣甲是明朝官兵。

    趙謙等都看向那隊騎兵,當頭的將領走進軍營,單膝跪倒:「稟報大人,鄒大人急報。」

    趙謙接過軍報,打開一看完,回頭遞給張岱道:「李自成向北邊去了。」

    「趙逸臣呢?」趙謙問道。

    這時趙逸臣才從帳篷裡走出來,面有病色,趙謙問道:「逸臣兄怎麼了?」

    「天氣太冷,偶然風寒,不打緊,昨晚郎中已經給開了藥,喝了兩碗,已經好多了。」

    「逸臣要好生將息身體。」趙謙把軍報遞了過去,「你先看看。」

    趙逸臣看完,說道:「李自成以前就想漁翁得利,現在彰德府安陽林縣駐守了滿清大軍,他沒有機會,這會兒想趁虛奪了京師,也算是漁翁得利吧。」

    張岱拱手道:「逸臣兄一眼看破玄機,當真了得。」

    趙逸臣笑道:「李自成北去,只有這個目的。他打不破防備他的彰德府清軍,正好到北邊去。這下可好,咱們在這裡血戰,他去佔地盤了。」

    趙謙看著東邊越來越亮的天空,說道:「清軍現在糧道在我們的攻擊範圍之內,李自成又打他後方去了,我看清軍沒有多少再想與我們決戰的想法了。」

    張岱點點頭:「清軍八旗多是騎兵,要跑的話,咱們的車兵也追不上,這仗好像沒法再打了。」

    趙逸臣回顧四周,侍衛見趙謙等幾個大員在那裡說話,都自覺地將周圍五十步範圍戒嚴,沒有外人靠近。趙逸臣這才低聲道:「仗還有得打,既然咱們猜到清軍要走,何不在沿途設伏?」

    趙謙恍然大悟,踱了幾步,說道:「滿清如果要撤軍,多半有所防備。」

    趙逸臣胸有成竹道:「滿清要走,肯定是從衛輝府退走,新鄉!這個地方是必經之路,無論有沒有伏兵,滿清都得打這裡過。」

    趙謙忙命令斥候營派出斥候打探新鄉近左的地形。

    新鄉地處河南省北部衛輝府境內,南臨黃河,與鄭州、古都開封隔河相望;北依太行,與鶴壁、安陽毗鄰,乃南北交通要道,大軍必經之地。

    早有斥候化妝為平民,將新鄉地形報了上來,趙謙和趙逸臣張岱等人熬了一個通宵,篩選出了設伏之地,乃是官道旁邊的山脈,原計劃只要讓士兵外面穿一層白布衣服,便能隱藏在山坡雪地上不易被現。

    開封西面的明軍主力調回了大部,剩下的人用戰車排開,虛做聲勢。有將領不解,進諫道:「沒有縱深,恐易被擊破。」

    趙謙不予採納。因為他根本沒想在那地方和清軍決戰。

    此時明朝主力,包括西虎營水師陸戰隊全部已經在夜晚行軍,秘密調入了衛輝府。新鄉離開封很近,一個夜晚便到了設伏地點,趙謙看著這地方,十分滿意。

    當下有一條結冰的小河,已經凍硬,可行車馬。時大雪下了幾天,路面河面上都堆了厚厚的一層積雪。趙謙命人在冰中鑿洞,賣了許多火藥桶,只待清軍一到便將河炸開,清軍前無去路,再從側翼伏擊掩殺,可破清軍也。

    全軍藏於山後,身著白衣,在積雪中,根本看不清楚有人。

    準備妥當,天已大亮。這時有軍士爬上山來稟報道:「清軍猛攻開封。」

    趙逸臣馬上說道:「清軍必欲撤退,攻擊開封府,乃是想迷惑我們。」

    趙謙點點頭:「清軍如欲與我等決戰,必先攻取開封,解除衛輝府糧道的威脅,方是上策。故攻開封,是想讓我們覺得他們是要決戰。」

    「萬一開封真被攻破……」趙逸臣有些憂慮。

    要是開封府真被攻破,那麼明軍主力無糧無帳篷,這大冷天的蹲在這裡,被人斷了後路,情況可是不妙。就算打得過能突圍出去,人總是要吃飯,要保暖吧?

    趙謙神色凝重道:「在開封主持大局的是鄒維漣,我相信鄒維漣不會讓我失望。」

    開封府下邊,清軍已經圍住攻打了半日,天色漸漸變暗,冬日的日長短。清軍暫時退兵。

    鄒維漣一邊下令修繕城牆,一邊叫人在牆上潑水,明日一早便能結成冰塊,讓城牆又凍又滑。

    幕僚道:「明天清軍要是運來紅夷大炮,咱們這牆上修了也無用。」

    鄒維漣道:「修好牆垛,明日可以抵擋一陣弓箭,總比沒有強。」

    次日清晨,清軍在城下佈陣,過來運來了紅夷大炮,在一里之外便向著城池猛轟,剛剛修好的牆垛頃刻間就土崩瓦解,城牆上站著的軍士成了弓箭的活靶子,死傷慘重。

    「大人,照這樣下去,咱們都得死完了。」

    鄒維漣拿著望遠鏡,站在城門上的城樓上,看著清軍的炮擊和騎射,說道:「打到最後一個人,都要給我守住!」

    「大人……」

    鄒維漣見攻城的滿漢全軍最多二三萬人,顯然正如趙謙所說,主力都不在這裡。但鄒維漣手下能戰的軍隊一部分在西邊的車陣中虛張聲勢,一部分已經被趙謙帶走了,城中也就一兩萬兵馬,且是步軍,只好守城。

    「集合兵馬,隨我出城迎戰!」鄒維漣握緊劍柄喊道。

    「大……大人……咱們都是步軍,如何與鐵騎對陣?」手下的將領頓時面無血色。

    「步軍不是人嗎?」鄒維漣瞪圓了雙目,「與其在這裡挨打,不如衝出去,把那一排紅夷大炮給炸了!」

    「得令!」

    一炷香功夫之後,開封城的城門大開,連清軍都大吃了一驚,以為明軍要投降了。

    不料這個時候,城中的號角突然嗚咽鳴起。

    鄒維漣抽出長劍,大喊道:「給我殺!」

    一支騎兵在中間,向前衝去,步軍跟在後面靠著雙腿跟著衝了上去。

    「刷刷……」空中佈滿了箭羽,像雨點一般對著明軍傾斜而下。中箭者不計其數,人馬走過之後,地上躺滿了屍體,大地上密密麻麻地插著箭,猶如長滿了荊棘。

    幾輪覆蓋箭雨,明軍傷亡甚眾,清軍騎兵提著刀槍,迎面撲了上來,將紅夷大炮護在軍後。

    轉瞬之間兩軍短兵相接。明軍步兵常常打的都是騎兵,拿著砍刀專砍馬腿,清軍摔下馬者,提著刀與明軍步兵「叮噹」火拚。又有清軍騎兵來回衝突,冷不丁俯身對著明軍士兵就是一刀。

    鄒維漣身邊十幾騎親兵將其護在中心,拚死血戰。見明軍死傷慘重,顯然不敵,大呼道:「大人快退回城中主持守城,我等與滿清同歸於盡!」

    鄒維漣提著劍,帶著親兵來回衝殺,吼道:「城中自有將領守城,老夫今日以死不負朝廷重托。」

    清軍有紅夷大炮攻城,明軍軍力又不如清軍,破城遲早的事,鄒維漣是不想城池在自己手裡丟了獲罪,不如戰死。

    正當這個時候,突然一支騎兵從滿清後翼呼嘯而來,明軍士兵高呼道:「咱們的騎兵!」

    鄒維漣手下的將領也十分興奮,說道:「元輔心裡還念著大人,那是西虎營的重騎兵。」

    「老夫愧對元輔……」鄒維漣長歎一聲。

    屬下寬慰道:「大人身先士卒,盡忠國家,手裡只有這點人馬,怪不得大人。」

    援救鄒維漣的重騎兵正是蘿蔔統率,蘿蔔沖在第一個,猛不可擋,捲入清軍陣營,便大開殺戒,重騎兵殺得滿清步步後退,一排攻城的紅夷大炮也被搗毀。

    清軍被兩廂夾擊,死傷不算,向北邊殺邊退,帳篷雲梯輜重丟棄無數。

    時多爾袞正率軍向北撤退,完全在趙謙的意料之內。

    忽報攻擊開封府的清軍被西虎營騎兵擊退,眾軍紛紛小聲議論,大概是對西虎營板甲騎兵戰力的驚歎。

    範文程為了在多爾袞面前體現出自己穩定軍心的能力,拱手說道:「明軍西虎營出現在開封府,正說明他們已經相信咱們回奪取開封,與之決戰。攝政王只要率軍北去,便能金蟬脫殼……」

    範文程因為上次那個內策外策的失敗,在多爾袞面前的地位已大不如前,多爾袞聽罷範文程一番高論,皺眉回頭看著自己身後連綿不絕的軍隊,明軍要是還沒打探到,是不可能的。

    多爾袞道:「現在明軍估計也知道咱們已經到衛輝府,要是那支重騎兵衝上來,難道要我八旗軍幾條命換他們一條命才抵擋得住麼?」

    這時一個綠營將領長身而起,拱手道:「稟攝政王,對付重甲騎兵有一種東西很有效果。」

    「什麼?」

    「火器。」

    多爾袞心道簡直是廢話,現在這麼短時間到哪裡找那麼多火器營?

    清軍行到衛輝府新鄉縣地界,忽報明軍重騎兵追了上來,多爾袞命大阿哥豪格率兩黃旗抵擋。

    豪格心中不滿,但不敢違抗軍令,只得接了命令。

    在後面抵擋明軍,不說打那種重騎兵要付出很大的代價,要是多爾袞北遁之後,自己被咬住,兩黃旗真的要實力大傷,這樣吃力不討好的苦差,豪格當然心存不滿。

    兩黃旗數萬騎兵調轉馬頭,排成了騎兵陣法。以前有句老話叫:女真不過萬,滿萬不可敵。雖然有吹捧的嫌疑,但是清軍騎兵的野戰能力還是十分強大的。但是現在要面對的只是明朝西虎營八千餘鐵騎,卻也頭疼了。

    主要是西虎營騎兵那種板甲,乃是精鋼打造,不是一般的財政能力可以負擔得起的,趙謙的嫡系精銳充分利用的武器裝備的先進。

    蘿蔔率領的騎兵打仗,根本不講究戰略計謀,他也不會那東西。蘿蔔打仗的秘訣就兩個字:猛衝。

    只見他叫得是鬼哭狼嚎,身在馬隊的最前面,提著大砍刀,如一團黑鐵一般就捲了進去,頓時將八旗軍的中間撕開了一個口子。

    五十多歲的豪格也是弓馬精湛,見罷大怒,拍馬提到就迎上蘿蔔,兩人的兵器「噹」地一聲交鋒,豪格刀法嫻熟,還沒等蘿蔔使出第二刀,便向下一滑,直砍蘿蔔握住大刀的手。

    蘿蔔身上披著百多斤重的鐵甲,行動自然沒有輕裝的時候敏捷,砍刀被他綁在手上,想丟已經來不及了,蘿蔔大急,要是手被廢了,老子還怎麼殺敵?

    說是遲那是快,蘿蔔突然將刀口向前一送,「嘩」地一聲,豪格反應敏捷,身體一偏,那砍刀將他的衣服劃開了一個大口子。

    同是豪格的刀口也滑了下去,蘿蔔的手已經送了出去,豪格的刀鋒砍在了他的小手臂上。

    蘿蔔的小手臂上照樣裹著精鋼黑甲,「噹」地一聲,火花閃亮,上面只留下一道鐵痕。

    豪格罵道:「操你媽,有種那身上的鐵皮脫了和老子打。」

    「腦子有毛病!」蘿蔔回罵了一聲,提著砍刀就迎頭砍了上去,豪格架住。此時蘿蔔的親兵跟了上來,夾擊豪格,豪格策馬便跑,周圍的親兵抵住,刀砍在明軍的鐵甲上叮噹作響,而明軍砍過去就是噗哧肉響鮮血亂飛。

    滿地的鮮血和屍體,證明了生產力在戰爭中的強大,滿清這種野蠻民族在面對精良鐵甲騎兵的時候,並未吹噓的那般無敵,刀子割在肉上,照樣會流血。

    豪格旁邊的人砍不進去,射也射不動,破口大罵,對豪格說道:「咱們沒事砍鐵塊幹嘛,我看還是退吧。」

    豪格道:「媽的,不就萬人騎兵麼,咱們幾個打一個,沒有打不過的道路,給我弄下馬來踩!」

    這時候,多爾袞已經到了新鄉地界,趙謙設伏的山系已經看得見了。下了大雪,天地銀裝素裹,趙謙軍用白色偽裝,多爾袞也沒有望遠鏡,他們滿清不興用有科技含量的東西,只迷信弓馬騎射。

    故多爾袞就算盯著那山看,也看不清楚,空中還下著雪,朦朦朧朧的,更影響了視線。再說那山在平時也不是設伏好地方,光禿禿的,也沒有引起人的警覺。

    清軍大軍前面後面都有斥候,但還是沒有現趙謙主力,誰沒事冒著雪一座座山坡挨著搜查呢?斥候不過四處遊蕩,注意大股人馬而已。

    滿清軍像那條小河推進,官道上因為大量馬匹的踐踏,已經踩出了冰末子。

    正走著,有斥候營的軍士衝進了路邊的一個村子,抓了幾個百姓問話,這鄉下地方,百姓哪會說官話,說了幾句土話,滿清聽不太懂,便將別人的房子點了。

    茅草房的屋簷下堆著柴火稻草,百姓的燃料都是收的禾稈,和在山上打的柴,堆在屋簷下過冬,被火把一點就著,燃氣了熊熊大火。百姓從家裡衝出來救火,滿清騎兵便拿著弓箭對著百姓當靶子射。

    大軍從村口的官道上經過,對於這種遊戲見慣不怪,根本沒有將官管這股亂兵。

    村民中有年輕些的姑娘婆媳,被清軍軍士捉了脫光,赤身露體地圍在雪地裡,清兵騎著馬揚著馬鞭,辟里啪啦地打在那些女人的裸體上,女人們痛哭尖叫,清軍哈哈大笑以此作樂。

    那些女人被打得在地上打滾,地上是冰冷的積雪,身上凍得通紅,又有一道道被馬鞭打出來的血痕,慘不忍睹。

    眾軍高興過後,便抓著那些女人在火邊**。有家人前來討饒要回女人者,都被射殺。

    滿清大部繼續前進,有熟悉這地方地形者,稟報多爾袞前面是一條河。多爾袞問道:「可行軍馬?」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