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運 正文 段二七 等的非寂寞
    趙謙率軍進入天津地界的一個村子,這村子風水很好,村口是條河,後村有座山,可謂有山有水,正合風水,也不愁水源。

    時三月間,萬物復甦,枯木逢春,百花待放。趙謙看著這村莊河蟹的美景,感歎一聲:「這樣的地方哪裡找去?傳令全軍,就地駐紮,不得滋擾百姓。」

    「得令。」

    這地方確實好,好不在風水與美景也,好在西臨京杭大運河不遠,東臨渤海亦很近,渤海灣深處,幾隻巨型戰列艦已經在那裡游曳,萬一不對勁,趙謙可以直接上船逃之。這裡又是個不顯眼的小村莊,這個時候各方勢力都忙得不可開交,誰管他去?

    趙謙將軍隊駐紮在這裡,是在等,等的不是寂寞,是機會。

    因為趙謙知道,李自成攻陷了京師,不是就這樣萬事大吉了,遼東還有數萬關寧鐵騎,更北方還有滿清八旗。吳三桂會不會投降清軍,暫時趙謙還不敢斷定,但是反正京師也破了,皇上也死了,情勢已成定局,趙謙暫時沒什麼急事,等等看也無妨。

    不然大老遠跑來,看一眼就回去,白跑路,心裡覺得虧。

    在京師喜滋滋的李自成完全沒有注意到趙謙,一支萬餘人的地方軍,他還沒看上眼,何況他還根本不知道趙謙的存在。李自成的注意力在遼東,進城當日,就逮捕了吳三桂的老爸吳襄。

    一支失去後方給養的軍隊,只有投降。李自成覺得吳三桂除了投降自己好像沒有什麼路可走。他不覺得吳三桂作為漢臣會投降滿清。

    崇禎自殺殉國,李自成下令予以「禮葬」,在東華門外設廠公祭,後移入佛寺。二十七日,葬於田貴妃墓中。李自成入住紫禁城,封宮女竇美儀為妃。

    李自成坐在太極殿的龍椅上面,這個位置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位置啊!李自成心道,老子南征北戰,不就是為了今天麼。

    「哈哈……」李自成打心眼裡高興,開懷大笑。

    「哈哈……」大殿上的部將也開懷大笑,心裡想著闖王做了皇上,那咱們怎麼也得封個什麼王什麼侯享福吧。

    農民劉宗敏更過分,居然嚷嚷道:「闖王,讓俺也過過癮,那把椅子真這麼舒服?」說罷就要走上去。

    剛剛還十分開懷的眾將立刻安靜下來,氣氛十分詭異,劉宗敏很快注意到氣氛不對勁,腳下停了下來,摘掉頭上大沿農民帽,沒好氣地說:「幹啥?老子不就是說說嗎?」

    「哈哈……」李自成突然一聲大笑,「劉宗敏這次打京師為我前部,功勞甚大,我……朕絕不會虧待功臣,劉愛卿別往心裡想,啊。」

    李自成稱孤稱朕,部將十分配合,忙伏拜與地,高呼道:「皇上英明。」

    老大做了皇帝,做小弟的好處也不會小,部將是打心眼裡認李自成這個皇帝。

    劉宗敏見大伙都跪拜,自己一個人站著不好看,才一起跪倒,高呼萬歲。不過他的心裡總覺得哪裡不對勁,不舒服,還是叫闖王順口些。

    李自成隨後下令不准隨便搶劫殺人,不能失了民心。

    李自成布命令之初,京師秩序尚好,店舖營業如常。但從二十七日起,大順軍耐不住,按照以往打倒貪官地主,讓貧苦百姓翻身的習慣,開始拷掠明官,四處抄家,規定助餉額為「中堂十萬,部院京堂錦衣七萬或五萬三萬,道科吏部五萬三萬,翰林三萬二萬一萬,部屬而下則各以千計」。

    劉宗敏製作了五千具夾棍,木皆生稜,用釘相連,以夾人無不骨碎。城中恐怖氣氛逐漸凝重,人心惶惶,凡拷夾百官,大抵家資萬金者,過逼二三萬,數稍不滿,再行嚴比,夾打*炮烙,備極慘毒,不死不休,死者有16oo餘人。

    李自成手下士卒見到京師的繁華,日漸變質,開始搶掠,臣將驕奢,殺人無虛日.

    劉宗敏搶錢的空檔,便四處尋找女人玩弄,剛開始什麼女人他都玩。管你是官宦家的,還是平頭百姓,老子手裡有武器,隨便玩。但畢竟人的體力是有限的,劉宗敏玩著玩著,便開始挑選好看的,方不浪費體力。

    部將忽報紗帽胡同住著一個色藝雙絕的女子,叫陳圓圓,劉宗敏大喜,便叫人拿來。

    劉宗敏一看到抱著琵琶的陳圓圓,就呆起來,眼睛簡直沒辦法移開。那嬌嫩的肌膚,秀氣的臉龐,如水的青絲,還有玲瓏的身,令劉宗敏腹下一陣漲。

    這時劉宗敏才現一起來的,居然還有一個老頭,見罷皺了眉頭,正想叫人推出去斬了。但是轉念之間他突然很想討好這個陳圓圓,不僅只是想玩玩她了事。陳圓圓的模樣兒看起來太可人疼了。

    部將在劉宗敏耳邊說道:「那老頭是高啟潛,宮裡的太監,是陳圓圓的義父,給了錢買命的。」

    劉宗敏聽罷揮了揮手,對高啟潛說道:「沒你的事了,滾蛋吧。」

    高啟潛也不生氣,他犯不著和一個只知道殺人和種地的人,反而能屈能伸,躬身道:「奴婢跟著來,是為劉將軍著想。」

    劉宗敏聽罷笑了,說道:「你一個太監如何為老子著想?」

    高啟潛不慌不忙地說道:「小女陳圓圓已經許配給遼東總兵吳三桂……」

    本來高啟潛以為你只會打仗種田,這點道理是打仗的道理,應該想得明白吧?

    沒想到劉宗敏瞪著眼睛罵道:「老子管她許配給了誰?吳三桂算老幾,叫他來京師和老子搶啊!」

    高啟潛遂不再開口和劉宗敏說話,只看著陳圓圓歎了一口氣,輕聲道:「圓圓保重,老夫只能做到這樣了。」

    陳圓圓的眼角滑過兩行,點點頭:「義父不必掛心女兒,您老一定要活著。」

    高啟潛用袖子抹了一把眼淚,轉身頭也不回地走了。陳圓圓淚流滿面,在後面喊道:「要是有來世,圓圓一定做您的親女兒。」

    高啟潛的腳下停了片刻,依舊沒有回頭,逕直走了。

    劉宗敏對於高啟潛的行為十分不滿,嘀咕著說:「不是看在他是圓圓姑娘義父的份上,老子……」

    陳圓圓忙說道:「將軍不要傷害義父,他是好人。將軍要什麼,妾身一切都依將軍。」

    「真的?」劉宗敏喜道,「那你可願意跟俺過日子?」

    陳圓圓心道,你把我搶了來,還有我願不願意這一說麼?除非是自盡,否則沒有任何辦法。而陳圓圓早已不再是清白之身,要是會為了這個自盡,她早自盡了,也不必等到今日。

    想罷,陳圓圓點點頭。

    劉宗敏大喜過望,對陳圓圓很好,叫人搬了許多金的銀的飾過來送給她。只是陳圓圓都看不上眼,都是金子做的,品味檔次也有很大的區別。陳圓圓只得強作高興喜歡。畢竟這男人對自己好,會少受許多折磨。

    陳圓圓為了討好劉宗敏,特地給他彈了一曲子,劉宗敏呵呵地直說真他娘的好聽。

    「要是仗打完了,將軍準備做什麼?」陳圓圓怯生生地問道。

    劉宗敏摸了摸腦袋,想了許久,才說道:「買地,收租子。娘的,以前都是老子給地主幹活,他們吃白飯,以後老子要叫收了老子租子的人,都給老子幹活。」

    陳圓圓聽罷悄悄歎了一氣。

    崇禎死、明廷亡,吳三桂和所有明廷故臣一樣都在尋找出路。而一條最簡捷的出路就是投降大順。這並不違反禮教。改朝換代,自古亦然。既然明太祖貧僧一名竟是真命天子,那麼李自成這個驛卒又為什麼不能做皇帝呢?

    吳三桂雖然對李自成沒有任何好感,直覺上沒有好感,根本原因就是他一個地主對於出身農民的李自成打心眼了瞧不起。但吳三桂處於夾縫之中,選擇實在不多。

    李自成遣使名曰黃玉,往使三桂,給予其四個月軍糧及白銀四萬兩,並聲明「俟立功日昇賞」。這對於已缺餉一年多的吳軍確實是雪中送炭。吳三桂已有降意。

    這個時候,吳三桂又收到了清朝孝莊皇太后的書信。(皇太極已暴死,故佈木布泰稱太后。)

    孝莊太后的書信寫得是入情入理,吳三桂看後,對於投降大順的主意再次搖擺不定。

    孝莊太后在書信中稱,吳三桂將軍,大清朝自太祖以來,一直希望得到大明的承認與尊重,卻始終沒有如願。現在大明不復存在,我們決定入關。我們要把被闖敵佔據的京師奪回來,我們決定入主中原一統天下。

    我們的理想,是建立一個各族一體的大清朝。我們會把你們的祖廟,當作我們共同的祖廟。會把你們的書院,當成我們共同的書院。會把你們的三皇五帝,孔聖,關公,尊為我們共同的聖人。

    吳三桂將軍,大清朝皇太后請求你順清。

    注意,不是降清,是順清。這個點子還是投降了清朝的洪承疇出的。其中奧妙,諸位可以體會一番。

    遼東軍實際上已經是一個利益與同的利益集團,上下的命運升息相關,吳三桂沒有隱瞞清朝的書信,傳視諸將,帳下皆盡默然。

    吳三桂也是猶豫不決。

    這個時候,京師來了密信,信使對吳三桂說,你的父親被劉宗敏抓捕追髒,遭到嚴刑拷打。其父已湊白銀五萬兩,但離劉宗敏所索二十萬兩甚遠。

    吳三桂不以為然,道:「吾去京師,李自成自然會放了家父。」

    過了兩天,京師又來了密信,稱吳三桂的愛妾陳園園被劉宗敏霸佔。吳三桂聞訊大怒。

    三十二歲血氣方剛的吳三桂,認為這是奇恥大辱,非男人可以忍受。

    父親被打了,只是皮肉傷,養養就好了。老婆被人佔了,就算搶回來也不是原汁原味了……

    吳三桂拔劍斬案、升帳演兵場,斬來使黃玉,將另一名割去雙耳,令其傳言李自成:「李賊自送頭來。」同時,起兵回師擊敗唐通,奪回山海關。

    大順朝中引起軒然大波。一派意見是立即予以征討。另一派意見是暫時放置。

    持後一種意見的原因有二:一是劉宗敏、李過等已沉醉在勝利的歡樂中。拷掠故明髒官、坐擁聲色美姬實在是不亦樂乎。不想立即再去冒死作戰。二是李巖、牛金星、宋獻策等基於策略的考慮,認為暫不宜大舉征伐。因為「新得京師,人心震迭」,而且吳軍以「素能戰」聞名,不可輕視。他們認為還是暫時維持現狀,繼續招降為上。但李自成力排眾議,下令親征。

    四月,李自成剛享受當皇帝的滋味不過一個月,便親率主力出京師,往擊吳三桂。

    這個消息,趙謙自然是知道了,他等的就是這個機會。

    吳三桂不出意外地投降了滿清,趙謙覺得偶然的原因或許不是根本原因,一定有什麼必然原因,只是他來不及去想這些。

    趙謙沒有直接去京師,而是先去了天津港口,在那裡,停泊著幾艘大船,將幾門巨型紅夷大炮卸下船來。

    趙謙回頭對部將說道:「有了這幾門炮,抵住城門轟,有什麼城門轟不開的?」

    時京師尚有大順守軍三四萬。趙謙是以少數兵力攻多數兵力守備的城池,難度比較大,必須最大地依靠裝備。而趙謙陸軍配置的火炮都是弗朗機,這種輕型車炮要轟開城門恐非易事。

    趙謙只有一萬多人,用梯子攻城的傷亡他負擔不起。

    正在趙謙窺欲京師的時候,李自成軍已薄山海關。

    清軍聞訊日夜兼程二百里,於二十一日傍晚抵達關外。

    二十一日白天,大順軍與吳軍已有交戰。吳軍幾不支。吳三桂再度遣使到清營,急催清軍加入戰鬥。此時明瞭情況的多爾袞再不以吳三桂所言「不唯財帛,將裂地以酬」為滿足,他的志向是入主中原,故改而堅持吳三桂必須剃以降方出兵相助。

    此時,吳三桂已別無選擇。若明日單獨與大順軍交鋒,必將不敵,身家性命必毀於一旦。於是只得依多爾袞所示,親往清營,剃跪拜。

    次日,山海關大戰展開。

    差不多同時,趙謙率軍趁虛而入,抵達京師城下。

    守城大順軍與京師民眾俱沒有想到這時候還有大明軍隊敢打京師。在大順軍的眼裡,明朝已經滅亡,這些明朝將官,應該在考慮投降誰的問題。打京師圖什麼?沒有人看得懂。

    打京師圖什麼,只有趙謙知道。

    北京城,這個無數個朝代的都,在華北平原的邊緣,一出京師,不遠就是蒙古、女真的地盤,京師承載著許多漢族皇帝「天子守國門」的承諾。

    北風烈烈,趙謙軍在永定門外列成方陣,劍鋒直指京師大門。

    「皇上為我大明朝嘔心瀝血,駕崩殉國。天子仙歸,但我大明朝沒有亡!」趙謙坐在馬上搖劍大呼。

    長期被將領洗腦的眾軍士被煽動,舉槍大呼:「大明不會亡,大明萬歲……」

    「天子尚不惜命,況我等臣民乎?我等本應自裁殉國,但國仇家恨未報,死不瞑目!今臥薪嘗膽,誓曰終有一天,以雪前恥!」

    這天天氣不好,頭上烏雲密佈,太陽躲在雲層裡露出詭異的黃光,讓雲朵交接之處露出金絲線一般的光芒,壓在京師城頭,好似要塌下來了一般。

    風吹起雲層變化莫測,古城彷彿在嘲笑這些所有的凡人。

    「擊鼓鳴號,全軍進攻!」

    「萬歲……萬歲……」

    京師城頭,一門門大炮,一排排弓箭對準了城下的軍隊。

    趙謙軍緩緩推進,這個時候,城頭大炮開火,炮彈呼嘯著砸向趙謙陣營。人仰馬嘶中,死了幾十個人。防城炮台在城頭列成一排,賊軍顯然不懂得覆蓋火力的手,轟轟亂放,雖造成了殺傷,但無法遏制趙謙軍進軍。

    趙謙軍攻到離城兩百餘步,開始用火槍輪射,賊軍弓箭無法射到兩百餘步,只得用大炮還擊。賊軍被密集彈丸覆蓋,紛紛掉下城頭。

    這時弗朗機輕炮已推近,組成炮陣,炮口斜向天空。

    「點火!」

    城頭賊軍遭受了炮火和火槍的雙重火力覆蓋,死傷慘重。

    趙謙見火力壓制達到目的,對蘿蔔喊道:「三弟,立刻攻到城下,掩護紅夷大炮推進!」

    「明白!」蘿蔔甩了甩馬韁,從背上拔出大砍刀,指著前方大吼一聲:「殺!」

    黑甲騎兵蜂擁向前,過火槍隊,直撲城下,賊軍見著這陣仗,以為這些騎兵想直接撞塌城牆似的。

    「轟!」

    突然一聲巨響,趙謙一個不留神,摔下馬來。城頭的大炮打得很遠,一枚炮直接打到了後方,砸在趙謙身邊不遠處。

    一門車炮正好被命中,砸成了碎片,旁邊的幾個炮手全部死掉。

    「大人,大人!」眾軍急忙來救趙謙。

    趙謙身披重甲,被摔下馬來,摔得渾身疼痛,卻並未受傷,盔甲沉重,在軍士的幫扶下,趙謙才爬了起來,吐了一口泥土,大罵了一句***。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