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運 第五折 金戈鐵馬入夢來 段一 樹上的人頭
    (ps:因上傳新的分卷,一次更新兩章,計約一萬字。)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李自成對於大明皇朝來說,就像蝗蟲對於農民。從陝西起兵時,李自成帶了數萬人馬,等進了安徽,一路凱歌,隊伍已經展到了二十萬。

    照現在的進軍度,再過三天就能兵臨鳳陽城下。朝廷也是慌了神,四處調兵向安徽進,但效率極低,是遠水救不了近火了。

    趙謙記得朱家的祖墳被挖,也就是朱由檢第一次下罪己詔的時候,應該是崇禎八年。這一次李自成攻打中都,應該不會出事吧?但是,誰知道呢?

    這次進京,趙謙自覺凶多吉少,鳳陽遇到的這事,說不準是個保命的好機會,於是在高傑和周遇吉的盛情挽留下,趙謙有了想留下建功立業的打算。

    吳宗達見情勢緊急,催促趙謙道:「趙大人身為浙直總督,又是奉旨進京,何苦來攪混水?聽老夫一句勸,還是趕緊回京復旨是正事。」

    窗外的街面上,又乾又冷,而且冷清,這個時候,整座城池已是人心惶惶。

    趙謙撩開紗簾看了一會街道上的情景,然後看了吳宗達一眼:「趙某有兵部右尚書銜,今中都告急,理應為皇上盡忠。吳大人可先回京師,稟報皇上,待臣擊退闖賊進攻,再回京請罪。」

    「哎呀……」吳宗達急道,「廷益怎生還沒看明白呢?那高傑和周遇吉留住廷益,就是看中了廷益是兵部尚書,想到時候找個遮擋的。」

    趙謙道:「這個我知道,我還知道,他們也看中了我在軍中的聲望,欲借此鼓舞士氣。」

    吳宗達鬱悶了:「廷益即知如此,還留在這裡作甚?闖賊二十萬大軍直撲而來,中都已經完了,咱們還是趁早離開此是非之地為上。」

    趙謙搖搖頭,說道:「李自成手下慣戰之輩,最多不過一兩萬人馬,其他的嘍囉,一個月前,還在地裡種地,壓根和軍隊沒有半點關係。這等烏合之眾,只要數萬精兵,便可正面大破之。今中都衛所軍士雖多老弱,但只要安排妥當,仍然有戰勝機會。何以吳大人如此肯定中都完了?」

    「闖賊三日之後便會兵臨城下,廷益在此地沒有舊部,如何安排妥當?老夫雖不善兵事,但見得多了,中都已經沒救了!」

    趙謙沉吟許久,鄭重道:「中都乃我大明源之地,如被賊寇攻破,對天下時局影響之深,不可估量。我還是想試上一試。」

    吳宗達聽罷長歎了一聲氣,這一聲氣裡,包含了太多有心無力。大概那些投了異族做了漢奸的人,也是以「大勢所趨,天命所在」為借口的吧。而那所謂的大勢,不就是像中都戰局一般的事件構成的麼?

    「吳大人,且聽趙某一言。饒是如此,還是有機會的,高傑和周遇吉身負中都安危之重任,絕不願意看著中都陷落,只要說通二人聽趙某佈局迎戰,下邊的將士,由高傑周遇吉二人調度,戰勝絕不是沒有可能。」

    吳宗達神色複雜道:「老夫聞廷益大小經歷十數戰事,未有敗績,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今天老夫倒想看看,廷益是如何只手挽中都之將傾。」

    「吳老請。」趙謙不敢耽擱,當即就和吳宗達去了指揮使司。

    指揮使司內,官員將帥來往不息,正在佈置城池防禦。

    趙謙入,見了高傑周遇吉,二人執禮甚躬,一面叫人上茶,一面請趙謙指教。

    「高將軍、周將軍,不知現在在安排何事?」趙謙表情沉重道,他來的時候,見中都已經戒嚴,城樓上下,調集了重兵把守。

    「回趙大人,下官自然是在部署防禦。」

    趙謙道:「闖賊乃烏合之眾,動輒蜂擁而至,靡下大部非經訓練,一遇挫敗,便軍心渙散。況離此尚有三日路程,你等現在即可調集軍隊,沿途伏擊襲擾,延緩其行動,打擊闖賊士氣。再從鄉里說服大戶,調派私兵到城中駐防,方是上策。」

    高傑和周遇吉聽罷趙謙的話,面面相覷,高傑小心說道:「大人,闖賊聚眾二十萬,我中都城中不過數萬兵馬,半數是老弱,聽您的口氣,不守反攻,這……雞蛋碰石頭的事,我等……」

    趙謙聽罷大為失望,對於高傑等二人的指揮才能,立即打了個一折,「本官身為兵部尚書,時不我待,你等只需照本官說的去做便是,如本官導致中都陷落,願以項上人頭,謝列祖列宗!」

    高傑和周遇吉沉默不語,心道你還自稱什麼兵部尚書,這會回京師,是死是活還不知道,老子們打仗需要你教麼,不過就是想借你個名頭而已,給點顏色就要開染坊了。

    趙謙看向吳宗達,吳宗達沉默不語。趙謙歎了一氣道:「中都北屏淮河,南有一處高地,此乃絕好的崎角之勢,為何高地上未駐兵馬?」

    高傑道:「兵力不足。」

    「闖賊自西而來,可將火炮重點置放於西城門與南門高地,形成交叉火力,中都固若金湯。你等派人協助本官,即可去鄉里召集人馬,屆時在外圍襲擾賊軍,待闖賊軍心渙散,毫無戰心之時,便可驅輕騎逐之,一幫農夫組成的烏合之眾便會作鳥獸散。」

    趙謙見他們沒有膽量主動出擊,便退了一步,提出了更積極的防禦策略。高傑周遇吉只點頭稱是。

    說了一陣,毫無共同語言,趙謙和吳宗達只得走出了指揮使司。吳宗達拱手道:「今見廷益妙策連珠,方知畢閣老當初贊廷益之才,非虛言也。」

    趙謙搖搖頭道:「趙某是不敢當此殊榮,今亦無用武之地啊。」

    吳宗達看了看西沉的太陽,說道:「那咱們明日便啟程吧。」

    趙謙用悲傷的眼神環視了一番偌大的中都城,真是只有眼睜睜看著這裡變成血火之地了。

    這時一個將領走了過來,拜道:「末將拜見尚書大人,御史大人。末將奉指揮使大人之命,協助大人在左近各戶挑選壯丁。」

    「好。」趙謙看向吳宗達,「吳大人說的那件事,我想等等再看。」

    臨近中都的地主大戶,因懼怕李自成,和官府利益同生,願意調派家丁私兵協助守城。那些地主人可以跑,但產下的土地可跑不了,他們是不希望李自成佔領這地方的。

    僅一天時間,趙謙便聚集到了幾千人馬。卻沒想到,都被高傑派來的那個將領帶到城裡去了。

    趙謙爬上城樓,看著南門高地上光禿禿的一片,毫無設防跡象,火器都被調撥到城牆上去了。趙謙這才和吳宗達說道:「咱們即可動身,這地兒,不能再呆了。」

    指揮慣了西虎營,習慣了令行禁止的軍隊,突然面對這些將帥軍士,趙謙十分失落,甚至絕望,當天就離開了鳳陽。

    還好走得及時,出城不久,西面已經傳來了轟轟的炮聲。趙謙一行人過了淮河,晚上也不住驛站,連夜趕路北上。

    官道上不很太平,趙謙等人只得棄了馬車,乘馬走小路。李自成一夥人攻城掠地的慣用招數,便是大軍剛到,小股軍隊便衝入鄉鎮各地劫掠地主財主,以充軍餉,補充物資。

    一行人走到一處關隘,關隘名叫青石寨,因為這處關隘是一座名叫青石鎮的小城鎮入口。侍衛報,青石寨已被闖賊控制。

    趙謙等人窘急之下,在百姓家買了幾身皺巴巴的布衣,推了幾輛板車,喬裝成小販,想矇混過關。

    「將刀劍火器,全部扔了。」趙謙道,「還有銀票,一併燒掉。」

    一名侍衛見著那些大面額的銀票,十分心疼,說道:「大人,還不如將這些銀票送人得了,白白便宜了錢莊。」

    真金白銀存在錢莊裡面,以銀票為證,如果燒了,取不出來,金銀自然是錢莊的了。所以有些有錢人,沒事拿人民幣當紙燒著玩的,間接為國家開的銀行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燒了再印便是。

    「好意送錢給別人,別人要是沒見過這麼多銀子,覺著害怕,去舉報咱們,可得節外生枝。」

    趙謙等人喬裝打扮完畢,就小心地向著青石寨走去。年長的吳宗達裝成掌櫃的,穿了一身破舊的長袍。最大的漏洞,應該就是趙謙等人的手,完全是沒有做個體力活的手,抹了黑泥也能辨認出來。

    守門的一群流賊軍士裝備很是簡陋,有的戴著氈帽,還有的甚至帶著草帽,只有手上拿著的長矛,才說明這些人就是軍隊。

    軍士見趙謙一行人都是推板車的貧困戶,不會有油水,都懶洋洋地沒有搭理他們。

    幾個人低著頭,加快了腳步,正要通過關隘時,突然一個人叫道:「站住!」

    孟凡立刻掃視了那人一眼,先看到的就是那軍士腰上掛著的腰刀,心道一會要是露餡,得先弄把武器。

    那說話的軍士走了過來,胸前掛著一塊貌似盔甲形狀的東西,就近看了,才知道是竹片連成的,除了好看,沒別的用處。

    「竹片」拔出腰刀,孟凡屏住呼吸,盯著「竹片」的肩膀,只要他稍有異動,孟凡就會出手奪刀。趙謙身邊的其他侍衛,見孟凡沒有動手,他們也不敢輕易動手。

    「竹片」用腰刀捅了一刀車上的麻線口袋,打量了一番孟凡等幾人,說道:「哥幾個身強力壯的,跟不跟闖王?這世道,可比幹你們這行活得快活。」

    吳宗達忙低聲下氣地說道:「軍爺,咱們都是本分人,只想混口飯吃,李闖王的名頭咱們可聽說過,卻是咱們窮人的救世主哩……」

    趙謙聽罷,心道這道貌岸然的夫子,到了窘急的時候,照樣能裝孫子嘛。

    這時,關隘裡面的一棟木樓子上,突然傳來一陣女人的哭嚎,趙謙等人不禁抬頭看去,只見一個光著身體的女人,雙臂抱在胸前,邊上還有幾個衣冠不整的男人一步步靠近。那女子突然向下縱身一跳……

    「竹片」也看見了那一幕,回頭說道:「地主豪強家的妻女,咋樣?闖王說了,打了勝仗,攻進鳳陽城,一人分兩個細皮嫩肉的富家小姐。」

    趙謙臉上變色,吳宗達急忙道:「哎喲,我的娘哦,咱們膽兒小,軍爺,您就高抬貴手,把咱當一個屁,放了吧。老朽跪下求您了。」

    「竹片」忙扶住吳宗達:「這麼大歲數的人了,俺們要是受了,可得折壽。得了,走吧。闖王可不是強拉壯丁的主。」

    「是,是……」

    趙謙等人終於過了關隘,進去便是青石鎮,城樓門口,正聚積了密密麻麻一大片百姓,多數是衣衫襤褸之人,等著領倉糧。

    幾個人低著頭,逕直往前走,只求度通過青石鎮。

    一個領糧的老太婆得了一斗麥子,高興得露出掉了門牙的嘴,合不攏來,正在那念叨:「李闖王真是活菩薩下凡,救苦救難那……」

    走進城裡,卻見街道兩邊的樹上都掛著人頭,長亂的頭,被當成繩子繫在樹枝上,說不出的恐怖,空氣中瀰漫著一股惡臭。

    趙謙低聲道:「李自成不是咱們的救世主,要是讓他坐了天下,樹上那些人頭,便是我們的榜樣。」

    「匡匡……」一陣鑼鼓響,只見菜市口又聚集了一大堆人。一個闖軍軍士敲著鑼鼓大聲道:「地主豪強,貪官污吏,欺壓百姓,闖王的人馬,替天行道羅……」

    趙謙等人打這裡路過,無疑間聽到一人低聲道:「梁大人也不算壞官,上個月因為天干,還親自去蹬了抽水車。聽說闖王的人在他家裡什麼也沒收到……」

    另一個人「噓」了一聲:「你活膩了不是?」

    菜市口那邊,躺了一地的屍體,好像是那個梁大人全家加上沾親帶故的人的屍體。

    幸好城裡亂成一團,闖軍只顧著照顧家境殷實的人家去了,趙謙等人才得已順利通過了青石鎮。

    剛出青石鎮,吳宗達便扶在一顆歪脖子樹上,「嘔嘔……」吐個不停,趙謙和孟凡等人見慣了血腥,倒也無恙。

    今年這一幕,讓趙謙開始理解起遺臭萬年的大漢奸吳三桂來了。很簡單,讓東夷入主中原,起碼可以做亡國奴,讓李自成坐天下,吳三桂這樣的將門世家,欲做奴隸而不得。於是,一大批人在「亡國與亡天下」的爭論中,投向了東夷的懷抱。

    趙謙等人連夜趕路,出了安微,到驛站休息換馬,便往京師而去。而此時的中都鳳陽城,大明朝的龍興之地,已成孤城,城破只是時間的問題。

    李自成兵臨鳳陽城下,第一時間佔領了被高傑等人棄守的城南高地,然後架上火炮,直接向城中炮擊。

    高傑周遇吉等人此時方知,趙謙所言極是也,但悔之晚矣。他們看著城下如蟻窩一般的人流,早已嚇得臉色蒼白。

    鳳陽被圍了個水洩不通,外無援軍和牽制,闖軍晝夜攻城,毫不休息。

    一群瘋狂的人,在「進城隨便搶」,「進城分銀子,女人」的號召下,前仆後繼。鳳陽城猶如狂風巨浪中的小舟,如同要被這似浪潮一般的人流淹沒了一般。

    高傑仰天長歎,心知大勢已去。周遇吉最為直接,拔出佩劍便抹了脖子。

    高傑看著城樓上成堆的官軍屍體,失魂落魄地回到家中,先斬了妻子女兒,以免受辱,然後放火**。

    四月,鳳陽城破。

    李自成掘了朱家的祖墳,並將黃陵一把火焚之,熊熊大火和彌天煙霧持續了數日之久。

    塘報八百里遞傳京師,朱由檢聞罷暈厥於地,醒來失聲痛哭。

    殿外的風吹進宮殿,讓幔維隨風飄揚,朱由檢只覺得連整座宮殿都在飄蕩似的。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