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之王 第三部 第三部 第八章 火力Ⅰ
    午毒辣的陽光曬得人昏昏欲睡,孟洪軒剛剛處理完手乘著中午的空餘時間他匆匆在食堂吃了中飯。雖然過了吃飯時間,參謀部七處的大食堂依然有相當多的人進餐,和參謀部其他的食堂一樣,為了給這些不分晝夜工作的軍官們提供方便,這些大食堂內幾乎都有一兩個小食堂是全天營業的。參謀部加班是最常見不過的事情,尤其是戰時,很少有人能夠按時吃飯,所以在食堂就餐最正常的反而是負責警戒的警衛部隊。

    孟洪軒吃飯的時候還在想著下午的安排,審批部門剛剛批准了他們新一輪的實驗計劃,再過一會部隊方面派過來協調的人就到了。看了看表,時間差不多快到了,下午日程安排非常緊張,還是要加緊時間把各個部隊上報的情報再仔細研究一下。他很清楚自己所做的工作是直接為野戰部隊服務的,所以部隊的實戰需要是他們工作考量的最為關鍵的環節。部隊的實戰需要又涉及到方方面面,所以他們格外重視從部隊傳過來的報告。

    剛剛吃完,在返回辦公室的路上卻碰到了在軍校認識的一個老朋友。「哈哈,老孟,是你?老夥計,可是好久不見了!」孟洪軒看清楚來人,也熱情的給對方一個擁抱。「老梁,不,是梁中校,幾年不見,你是越來越意氣風發啊!看你這行頭,滋,還真有那麼點味道,混不錯吧?畢業後有幾年沒見了,前幾年前聽說你隨第一批進疆部隊。調到了新疆去了。那之後就沒了音訊。現在看你小子笑鳥樣,就知道這幾年沒有白混,官也升了。身上也有那麼點殺伐之氣了,不錯!」

    梁亮瞇著眼睛,苦笑著說,「甭提了,你他奶奶的是沒有去過那狗日的地方,老子也不是不能吃苦地主。可到了新疆硬是把老子折騰夠嗆。先不說那刮個不停地黃沙,就光是在那裡駐紮下來就不簡單,一年四季也難得吃上兩回新鮮菜,要不是後來調撥了一批蔬菜罐頭,他媽的都不知道菜味了。這還算是小事,老子還算幸運的,那些邊境守衛隊更慘,風雪倒是可以克服。駐守地幾千米海拔的高原簡直要了人命,雖然沒有戰鬥,但是為了守衛邊境線,幾乎每年都有人在那裡犧牲。

    惡劣的自然環境。變化極大的溫差、肆虐的風沙、一望無際的荒原和沙漠、一年四季不化地雪山,只有在那裡生存的人才能體會到那種辛苦。媽的。在那裡呆上幾個月都要變成野人,老子在那裡曾經三個月沒有洗澡,身上都可以搓出一層污垢來。後來洗澡的時候還是用肥皂水,拿硬刷把全身刷了兩遍,全身都刷通紅了才弄乾淨。在那裡,我們可是一滴水都不敢浪費,那可是比金子還寶貴的東西……」

    孟洪軒對他的經歷也是絮絮不已,這些事情也只是聽說過,遠遠沒有親眼見過,親身體驗來得強烈,對這個老朋友在沒有參加戰鬥的情況下,快速提升也不那麼驚奇了。他拍拍梁亮的肩膀,「老夥計,也不要再叫苦叫累了,這不都過來了麼?現在不都挺好,要是環境不艱苦,你能有這麼快提升?要知道那裡自古以來都是西垂邊疆、流放之地,環境怎麼可能不艱苦,但是古人都可以在那裡堅守邊疆,難道我們現在反而不如古人?在邊陲駐守日子雖然艱苦,但是何嘗不是對自己地歷練,艱苦的環境更能鍛造一支優秀的軍隊!」

    聽了這話,梁亮也樂呵呵的回答,「我說,老孟啊,在機關呆了兩年,思想覺悟不錯嘛,這會都開始給我上起課來了!」孟洪軒一聽也樂了,「老梁啊,老梁,你他娘地還是和在軍校時候一個樣。」「那可不?在那個芶不拉屎的地方,得學會自個找樂子,不然悶也得把人悶死。不過我也很贊同你說地話,越是艱苦的地方,越能鍛煉人的意志,更能錘煉出一支優秀的軍隊出來。這次我們部隊奉命開拔出來,老子全團上下都憋著一口氣,就拿那狗日的小鬼子的人頭來祭棋,讓那些狗日的看到老子崑崙團的軍旗就望風而逃!」

    說起他的軍隊的時候,一直笑瞇瞇的梁亮眼睛突然散發出攝人的神采,整個人也由此突然顯得格外的意氣風發。在他一旁的孟洪軒心中也是暗自稱讚,在邊疆的幾年艱苦生活,把他整個人都錘煉了出來,原來稍有懶散的軍官變得更加堅強、幹練。他心裡也為這個老同學感到高興,這幾年苦沒有白吃,只要他能在戰鬥中倖存下來,前途不可限量。想到這裡,孟洪軒也微微一笑。

    梁亮看見他嘴角的笑容,誤解了他的意思,以為他不信自己說的話,立刻接著說下來,「老孟,你別以為我在吹牛皮。我梁某人可能自己大大咧咧,有時候管不住嘴巴,可是對我這支部隊,我姓梁的沒說的,怎麼說都不過分。別的不說,就舉個例子吧,老子有個營就駐紮在戈壁灘,那是什麼天氣,白天熱死人,晚上蓋棉被,方圓上百里除了有幾個本地人,連個毛都看不見一個。

    除了定期送的報紙和書,基本上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打發時間。士兵都是年輕小伙子,最是躁動的時候,沒有什麼事情可幹遲早要出事。我們幾個一琢磨,這樣可不行,可是又沒有事情可幹,怎麼辦?最後大伙就琢磨出,既然沒事幹,咱們就給他們找點事,所有的訓練大綱都被加了量,一點點加到那些小子整天訓練下來,全身沒有一點力氣,訓練完了什麼都不能幹,只想倒頭大睡為止。我這不是吹牛,謝司令到我的部隊參觀,看了我們的部隊後就讚不絕口,對我們的訓練計劃從物資上給予了大力。我地兵雖然趕不上一師,但也不是沒有一戰之力。要是有機會。讓你親眼看看就知道了,我老梁是不是在吹牛皮!」

    孟洪軒對梁亮地話深信不疑,不僅是從他談起自己部隊。就如同談起自己有出息的兒子一樣神采飛揚的臉上,更是從他地話中聯想到,在戈壁灘中,一群著上身、袒胸露背、頂著被驕陽曬得油光可鑒得腦殼,在軍官們的大聲叱喝聲中,被艱苦的訓練耗盡最後一絲力氣的軍人。當他們灑下無數汗水。剛剛適應了艱苦的訓練的時候,卻發覺訓練地目標和範圍又一次被提高。在一次次付出無數汗水後,他們發覺,雖然訓練依然艱苦,標準也一再的提高,身體也依然疲憊不堪,但是卻沒有像往常一樣體

    種難以忍受得艱苦。這些東西比任何東西都要寶貴,的意志變得剛強。讓他們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更加堅強。

    在相互詢問了對方現在的情況後,得知現在他現在的部隊正駐紮在哈爾濱市郊。談了老半天,因為意外相逢而感到激動的兩人,這才感受到陽光的炙熱。孟洪軒猛然想起,呆會約定地人就要到了。看到他好像有事的樣子。梁亮那裡不知道他還有事,正好自己也有事情要辦,孟洪軒問清楚了他駐紮的地方後,在兩個人簡單握手告別時候,他歉意的說,「最近工作實在繁忙,沒有辦法作陪。這不,剛剛吃飯,和你還沒有聊兩句,又要去工作,下午部隊方面要來人,這事是我負責地。不過老梁你放心,只要你還在這裡,忙完這幾天我立刻去登門拜訪向你賠罪!」

    梁亮笑了笑,「你和我還談這些,你們的事情我也有所耳聞,聽說開戰了參謀部幾乎所有地參謀都把辦公室當成自己家了,忙得暈頭轉向,不然你不說,我也得拉你好好聊聊。再說了,今天我也是過來有事的,他們到接待處去了,我一看你挺面熟的,就一個人走過來了,沒想到還真是你。聽說部隊還會在這裡駐紮幾天,具體情況不清楚,你老兄要來可得乘早,不然我們又不知道開拔到那了!」

    孟洪軒剛剛走到辦公大樓前,警衛處就告訴他,剛剛接待處打來電話。從部隊來的人到了,正趕過來呢。他聽了,也不急於回辦公室了,就在門口等。還沒過兩三分鐘,他就看到了幾個身著作戰服的軍官在接待處軍官的陪同下走了過來。他剛剛迎上去,卻愕然發現,梁亮也在這群人中,從梁亮一連驚訝神情的臉上,可以很明顯看出,他也對這麼快又看到了孟洪軒感到驚愕,顯然他不是專門來找自己的,只是碰巧而已。

    —

    在一剎那驚愕過後,兩個人立刻就明白是怎麼回事,相視一笑,雙手又握到了一起,這個時候接待處的中尉也開始介紹雙方起來。孟洪軒和他們打過招呼後,走到梁亮身邊,「老梁啊,想不到我要等的人是你們,這下正好。我也不用專門往你那跑了,我這幾天估計都得呆在你們那裡了,上了你的地盤,就該你負責了。」梁亮哈哈一笑,「求之不得!」

    兩個人邊交談,邊往辦公室走去,還沒有進門就聽見辦公室內一片喧嚷。孟洪軒在門口看了一眼,對這種場面習以為常的他,倒也沒有多大驚奇,僅僅問了問身邊的同事,「怎麼,我才出去吃口飯的功夫,他們又爭論了起來?」「可不是麼,這會有得他們爭吵的了,老趙他們今天吃了飯回來不知道突然想起來了什麼,又開始為那個爭論起來了。」孟洪軒看了一眼正爭得面紅耳赤的那幾個人,打掉了去勸說的念頭,「真是件麻煩的事情,今天又別想安寧了。」

    轉過頭來,卻看見和梁亮一起過來的幾個軍官,都饒有興趣的看著辦公室內熱火朝天的論戰,就看見滿屋的校官爭論不休,幾個激動起來的人,口水沫子滿天飛。梁亮一臉壞笑的看著孟洪軒,眼睛彷彿在說,這難道就是你們參謀部的工作?孟洪軒被看得有些不好意思,「我們因為工作需要,負責方向不同,分歧很大,所以經常會有很多意見相左的想法,因此對於爭論倒也不禁止,反而鼓勵多加討論。有時候激動了。就難以克制情緒。變成爭論!」

    「……你的想法雖然是正確地,但是你想過沒有,縱觀世界各國地步兵班。以我軍效仿的德軍為例。步兵班編製為十人,一名士官,九名士兵。從一戰後,德軍就形成了以建立以機槍為中心的步兵戰術。他們認為一挺機槍地火力要大於步兵一班十二人步槍的全部火力。在德軍步兵班中,進攻時,首先由三名機槍手和副機槍手組成的機槍組鎖定目標並發起進攻後。其他步兵才發起進攻;而防禦時,全班的步槍手的主要任務也是掩護機槍組,並為其搜索目標。

    至今為止,我們的常規師,大部分步兵班仍然借鑒地是德軍,除了班長和副班長的步槍改為衝鋒鎗,攜帶的彈藥比德軍要多外,其餘基本大同小異。從當初的照搬日軍編制。到現在的借鑒德軍編制,可以看出其中的差異。日軍很強調步槍的作用,每個步槍手都訓練有素,當然他們也很重視機槍的使用。但是由於他們自身十一式班用機槍自身地缺點,故障過多。裝彈較費力,固難以承擔起來進攻或防禦的主要任務,他們步兵小隊(排)裝備的三個獨特擲彈筒卻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一缺憾,當然有些加強班中也會有一個五十毫米的擲彈筒……」

    「我明白你地意思,我同樣贊同你所說的,以機槍為中心地步兵戰術。但事實情況是,德軍的這一戰術思想是建立在他們性能優秀的機槍上。一戰後,鑒於德軍的水冷重機槍給協約國帶來了巨大傷亡,協約國禁止德軍擁有威力強大的水冷重機槍。而德軍經過潛心研究,藝術般終於製造出了風冷的經典G-34槍。有輕重兩種機槍的特性,使用兩腳架可以當作輕機槍使用,使用三腳架時候又可以當作重機槍使用。而持續高速射擊導致的槍管發熱的問題也使用了可更換的備用槍管加以解決。

    這款槍無論是射速、精確度還是重量,都基本滿足了德軍火力至上的戰術需要,事實上在中國戰場這款機槍表現出來的優良性能也深受部隊的喜愛。但是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這款槍的比較嬌貴,在惡劣的環境中,使用起來品質大為下降,尤其是異物和油污都會對槍造成相當大的麻煩。這點我們部隊在使用中遇到過很多次,為此,我們正在針對這些毛病對這款機槍加以改良。當然這些瑕癬掩蓋不了這款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機槍的優點。這也是為什麼這款槍有這些缺點,卻依然深受部隊歡迎的原因。

    但是我要說的是,拋開這些缺點不說,就只論這款機槍極其複雜結構導致的製造工藝的複雜,使得製造過程耗費更多的工時和材料,從而最後導致造價十分高昂。無論是製造工藝還是造價,都讓我們吃盡了苦頭,雖然部隊對這款機槍極為歡迎,但是我們依然無法大量裝備的主要原因。我們現在的改良不僅是要針對這款槍的缺點,最重要的是不影響

    條件下減少加工工藝,降低成本,這款槍的價格實在

    繁雜的製造工藝,高昂的製造價格,使得這款機槍僅僅在一部分的部隊中大量裝備,其餘部隊,以及在那些環境惡劣的地區,步兵班的主要武器仍然是和一樣的捷克式輕機槍。從這點來看,以G-做為班級主要火力的做法並不能適用全軍。而我軍大部分部隊並沒有和日軍一樣使用擲彈筒的習慣,所以在面對日軍班級和排級火力的時候,很難佔據火力上的優勢……」

    聽完他的解釋,梁亮也沒有再取笑他,再仔細聽他們爭論的內容的時候,他的臉色變得沉重起來。辦公室內舌槍論戰,絲毫沒有停止下來的意思,梁亮剛剛聽了兩句,就被他們的爭論的內容給吸引住了。而且雙方說法都很有道理,就連他自己這個多年的老兵也無法找到他們話中的漏洞,而爭論的雙方卻信手拈來,對自己觀點的優點和對方的缺點說起來滔滔不絕,聽著他們的爭論,梁亮心裡也癢癢的,恨不得自己也加入論戰的人群中,大有一吐為快的想法。

    對於他們說地東西,都是最為基本地。但是就是這些最基本的東西。卻最能勾人心懸。對他們爭論的內容也深表贊同,尤其是G-34槍,性能地確是沒有話說。但是如果能夠改良那些缺點的話,那就堪稱完美了。本來部隊中也有裝備G-34槍,但是到了新疆氣候惡劣地區後,很多機槍在射擊時,便出現了各種故障,導致有的步兵班中擔任進攻和防禦主力的機槍組居然無槍可用。最後還是後勤部門緊急調運了一批捷克輕機槍換掉了不適合在沙漠、戈壁這種滿天風沙惡劣環境下使用的G-34機槍才算解決掉這個

    可是對於那些使用習慣了G-34槍的射手。捷克輕機槍地時候,總感覺有些彆扭。捷克輕機槍也是一款十分優良、可靠的輕機槍,但是與G-34機槍相比>:.並不強,根本無法保證和G-34槍一樣持續有力的射擊。以梁亮他們這些人對G-34機槍機槍是槍做為班用機槍。同樣,梁亮很清楚。在缺少了G-34機槍做為支撐火力後,班級火力對抗日軍班級火力中並不佔任何優勢。

    日軍裝備的問題百處的十一式輕機槍性能不能和捷克式相比,但日軍步兵長期以來由於其陸軍根深蒂固的思想,步槍手射擊極為精準。加之其步兵班人數達到十三名,所以火力並不比日軍佔優勢。步兵排人數和日軍步兵小隊人數相仿。從火力上來看,自己步兵排擁有四挺機槍比日軍步兵小隊多一挺,但是日軍卻多出了三門擲彈筒,機槍配合日軍使用極為精湛的擲彈筒,在排對抗中,日軍火力上卻勝一籌。

    倘若步兵班使用的是類似G-34:;=這些機槍形成火力網的時候,敵人就很難逃脫。而裝備G-34槍的時候,排長訓練中,最重要的一環訓練就是要求發揮出機槍火力,使敵人難逃機槍火力網。因此訓練中,對如何選擇和佈置機槍陣地,都有非常嚴格地要求,目的就在於給予敵人最大地打擊,並保證機槍陣地的安全。擁有G-34機槍的步兵排在對抗日軍步兵小隊戰鬥中,通非常優異的戰果,交叉而密集的機槍火力完全可以壓制住日軍火力。

    梁亮還在思考的時候,最開始說話的那個年紀大的上校又開始說了起來,「所以我建議是部隊大量裝備G-34槍做為步兵班的主要火力。而且我得到消息,軍工廠已經對G-34機槍加工工藝進行良,雖然性能會有一點影響,而且製造也略顯粗糙,但是已經可以在惡劣的條件使用。唯一讓人頭疼的是,加工工藝還是無法簡化,價格還是無法降下來,這也是導致我們無法大批量裝備的制約因素,這的確是非常頭疼……」

    剛剛講到這裡,就聽見和他爭論的那個年輕少校打斷了他的話,「高昂的成本僅僅是制約我們大批量裝備的一個原因。如果僅僅因為這個,即便是付出些代價也是值得的。但事實上完全不是這樣,即便是在工業發達的德國,即便是所有的工廠全部開足馬力,也沒有辦法滿足前線部隊的需要。實戰中部隊是需要一種可以大量製造和裝備的機槍,而我們恰恰無法保證這一點。

    目前德國自己軍隊尚且難以供應,更不要說提供給我們了。他們在佔領捷克後,也從捷克獲得了大量的輕重機槍補充到軍隊中應急。以我們尚且薄弱的軍事工業,由於複雜的加工工藝,目前維持這種產量已屬難得,更不要說製造這種機槍所造成的巨大浪費。據軍工廠的報告,生產這種機槍,優質鋼材的使用率僅為百分之二十五,所形成的浪費是驚人的。尤其是這種生產武器所使用的,極為珍貴的優質鋼材。如果不是這種槍支極受各個部隊追捧和喜愛,剛剛生產出來就會被裝運上火車運送到前線,軍工廠方面早就停止生產這種極為浪費資源和設備的武器了……」

    以前梁亮很早就知道這槍很貴,但是也沒有想到,竟然達到了這種地步。經濟強大。工業發達的德國尚且無法滿足自己部隊需要。面對中國同樣龐大的軍隊數量,在看看中國那原本就不是很先進地軍事工業,要大批量生產談何容易!本來他還以為槍貴點也不是太大地問題。現在才知道,就是有錢也難在短期內解決掉大批量生產問題,要大量裝備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了。

    其實他心中也有點小算盤,原來駐紮在新疆那環境惡劣的地方,使用G-34機槍機槍容易出故障~|出來了。直希望能把捷克式換成G-34。畢竟這次是去打鬼子,目前鬼子盤踞的:34機槍只要稍加注意,都能正常使用。如果把捷克式換成G-火力提升不是一兩點。他之所以會這樣想,是因為部隊接到調令後,從新疆到綏遠,然後通過新建地包-滿鐵路,從滿州里順著鐵路抵達哈爾濱。

    按照原計劃。沿途本來不會停下來,直接路過哈爾濱被調遣上前線的。但是在抵達哈爾濱前,突然接

    部命令,停在了哈爾濱市郊。準備接受短暫的整訓參謀部甚至表示部隊加以一定幅度的改裝。參謀部並沒有明確告訴他們到底接受怎樣的整訓。到底怎麼樣改裝,只是讓他們派遣軍官到參謀七處配合他們工作。聽到改裝,原本迫切希望上戰場的官兵們地不滿迅速被平息了,軍官們都在想,要改裝總不成把這支主力部隊改成守備隊吧,改裝肯定是加強火力,最差也會配備G-34槍吧!

    在沒有動員前,G-34機[).後,部隊大量擴充,G-34機=濱和佳木斯這兩個地方肯定不會沒有剩餘。這兩個地方,即使是武器生產中心,軍工企業雲集的軍事工業中心在地的佳木斯沒有剩餘,哈爾濱軍需倉庫中也決不會缺少武器。在他們心裡總是在想,不吃肉,喝兩口湯總該可以了吧?哪知道現在聽他們這樣一說,心涼一截,估計要換G-34機槍是沒戲了。

    好在這些年過來了,心理素質還算不錯,也沒有把這些放在心上,這次改裝肯定要有些新玩意出來,實在不行,加強一下火力配置也不虛此行。他剛剛平靜下來,就被那個年紀大些的上校說的話嚇了一跳,「……哎,我也不是不知道它難以生產。如果要是能夠大批量生產的話,每個班裝備一挺這種通用機槍,然後裝備一挺捷克式輕機槍,配以步槍和半自動或自動火力,這樣班級火力就差不多算是比較完美了……」

    ……

    奶奶的,一挺火力兇猛的G-34槍機槍加上一挺捷克式,配上步槍和其他火力,這樣地步兵班,誰遇上誰倒霉。不過想想都是不可能,除非誰槍多了沒地方放,現在步兵中,他們感覺理想的配置是每個班有一挺捷克式就滿足了。甚至聽說淞滬會戰的時候,川軍一個師都沒有一挺機槍,就連步槍都是老套筒,有的步槍槍管甚至要用繩子固定在上面,即使稍好點地漢陽造線膛也磨損不成樣子。不僅僅在中國,就是放眼世界,無論是美國、蘇聯還是德國、英國、法國,都沒有聽說過一個步兵班裝備兩挺機槍的事情來。

    這個時候,梁亮不由對這個掛著上校軍銜地老小子感到好奇起來,這種異想天開的主意,可不是一般的人想得出來的,尤其是在他們這些專門研究這些問題的人中就更顯得「難能可貴」了!然而梁亮沒有想到的是,他還是小看這夥人腦子裡的瘋狂,他們是看見了有外人在場,有意克制了爭論內容。但是連那個上校自己也沒有想到,自己今天無意間發牢騷般說出的話,竟然和步兵輕武器發展趨勢相吻合,幾十年後,步兵武器小型化、班用機槍單人可以使用的時候,相當多的國家,在步兵班中配備了兩挺機槍。一挺單人操作的班用機槍和一挺兩人操作的通用機槍。

    當他聽得津津有味的時候,一旁的孟洪軒推了推他,他才發現,自己已經不知不覺的走進了辦公室內,再看看和自己同來的幾個人,同樣也被這場爭論吸引住了。從辦公室拿了文件出來的孟洪軒似乎已經等了半天了,看了梁亮的神情,也只是輕輕一笑,「我們呆會再去會議室那邊吧,他們一時半會也爭論不出結果來的。不過他們說的事情和我們要談的有點關係,所以讓你們聽聽他們說的也好。」

    孟洪軒把梁亮他們一行介紹給了辦公室的同事後,梁亮才知道那個年紀稍大的上校叫做吳先貴,而與他爭論最凶的那個少校叫做沈自強,他還注意到了在辦公室西面的那個戴眼鏡的少校,語雖不多,但是從剛剛他說的幾句話就能看出此人也絕非等閒。在得知梁亮他們接到的命令後,立刻明白了他們接下來的任務。這些人的爭論停止了下來,但是他們並沒有因此而停止討論,甚至在看梁亮的眼神也顯得神秘起來。

    孟洪軒給梁亮他們一行人每個人都發了一些文件,「這就是各位今天到我們這裡來的目的,上面的東西很重要,事實上我們部隊的火力將會得到極大的提高。這次你們將裝備一些新的武器裝備,就如同這個自動步槍,將很大程度上提升部隊的火力。但是這些武器也並非完美無缺的,而且要在短時間內熟練掌握這種槍的性能也並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所以給我們留下的時間不多了。」

    孟洪軒的話讓還沒有從剛剛看的那些文件中回味過來的軍官們心裡猛的一緊,梁亮卻在心裡感歎,「奶奶的,這可是個大手筆,說是小範圍的改裝,老子看是整個步兵班的火力配置幾乎都被改了,步兵武器大部分都要更換。」他自己對於參謀部所說的時間限制並不以為然,他也有這個自信,在他的團裡,都是經過嚴格訓練的士兵,每個士兵都對各種輕重武器操作十分嫻熟,更是十分相信他們接受能力,這點他對自己的士兵很有信心。

    他這才猛然明白,為什麼那麼多部隊中,參謀部偏偏把自己這支部隊留了下來,參謀部顯然對這支部隊的瞭解也非常深入,對他們的特點瞭如指掌,如果要在短期內接受改裝完畢並能投入戰鬥,用實戰檢驗出效果來的話,自己這支部隊無疑是最合適不過了。士兵技能全面,除了對新裝備的自動步槍不熟悉外,其餘換裝的槍支,使用起來都不存在任何的問題。

    新的改裝計劃並不是簡簡單單的讓部隊換裝了事,而且有非常詳盡的計劃安排,在新的計劃中,步兵班將擁有一個G-34槍組,四支全新的自動步槍和三支步槍。而且如果是在執行進攻任務,步兵班的武器更可以將三支步槍中兩支更換為衝鋒鎗或者自動步槍來加強火力。雖然火力得到了加強,但是對於梁亮老兵來說,他們看了一下文件說明後,都很明白,頭上的擔子反而更重了。

    姑且不說別的,單單就是這些武器的彈藥消耗就足以讓人頭疼不已。對於部隊中裝備有衝鋒鎗的他們來說,很明白,這個自動步槍也是個耗費彈藥的主。看了這款槍的介紹,然後簡單詢問了一下,就弄清楚了,如果在連射狀態,這款槍能和衝鋒鎗一樣,在一剎那間把幾十發子彈發射乾淨,原本步槍可以堅持使用很久的彈藥,在他們手中極短時間內就能被消耗乾淨。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