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來的天才 第6章 你有多聰明? (1)
    智力和記憶力在高成就上的真正作用

    1978年7月11日,在匹茲堡的卡內基·梅隆大學的心理實驗室裡,一名代號為SF的大學生坐在那裡試圖記住一列隨機數字,他或許會在科學資料中變得盡人皆知。他是一項試驗的受試者,這個試驗由心理學方面著名的研究者威廉·蔡斯(WilliamChase)教授和一位名叫安德斯·埃裡克森(AndersEricsson)的博士後主持。他們對SF和其他人進行標準記憶測試,這個測試被稱做數字廣度測驗:一個研究者以每秒1個字的速度隨機讀出一組數字,之後停頓20秒,然後受試者重複自己聽到的數字。心理學家的這個測試已經進行很多年。SF之所以讓人感興趣,是因為他是個很特別的人,他能夠回憶那些數字。

    如果你和大多數人一樣,那麼你在數字廣度測驗中的最高分大概是7個數字。你也有可能會得到9個,但是得到更多的人很少。(它的難度高於記電話號碼,你可以試試。)蔡斯和埃裡克森的另一個受試者是每天測試一個小時,分九天完成,但受試者的分數從沒有高於9個數字;不過這位受試者已經放棄了這項測試,認為即使堅持下去也不會取得更大的進步。在早前的研究測試中,兩個受試者在測試數小時之後設法將他們的數字廣度增加到14。但是今天,SF被要求回憶出22個數字,這是一個新的紀錄,他身上承受的壓力是很大的。

    「好,好,好。」在埃裡克森給他讀了單子之後他小聲嘀咕。「好,好。老天……」他大聲地拍手三次,然後變得很安靜,似乎要更加集中注意力。「好,好……4-13-點-1!」他叫喊著。呼吸沉重。「70-780-4!」他幾乎在尖叫。「噢,6!噢,3!」現在他尖叫起來:「4-9-4,8-7-噢!」中止。「9-40-6!」又開始尖叫。還剩一個數字了,但是沒出來。「9-40-6點……噢,9-40-6點……」他絕望地尖叫起來。最終,他用嘶啞到近乎窒息的聲音喊道:「2!」

    他做到了。當埃裡克斯和蔡斯核對結果的時候,門鈴響了幾聲。原來是校內的警察,他們被告知,有人聽到在實驗室的區域有人尖叫。

    SF開始於什麼

    SF的成就在以下幾個方面的意義很重大。22個數字的紀錄並沒有維持很長時間,他不斷地刷新紀錄(很快沒有尖叫)。直到最終,在大約兩年的時間用了250個小時的訓練之後,他能夠回憶起82個數字。為了說明這意味著什麼,我們可以想像一下某人讓你以每秒1個的速度讀下面單子中的數字:

    8372689278627925089836840804262891999639277821343171896518246575291445264378535087

    要想聽一遍就在腦海裡記下這些數字非常難。在開始這個心理實驗之前,SF的記憶力經測試只是普通水平,雖然他的成績非常好,但他的智力通過標準化測試證明也只是普通水平。沒有任何事情表明他會在記憶力方面獲得令人驚異的成就。

    另外,當他記住這82個數字並停止訓練時,整個過程中並沒有任何跡象顯示他已經達到極限。事實上,蔡斯和埃裡克森的一位朋友,在測試中記住了102個數字,也沒有任何跡象顯示這位受試者已經達到極限。蔡斯和埃裡克森總結道:「很明顯,通過練習,記憶力水平的提高似乎沒有極限。」

    這是SF第一個意義重大的方面:一個能力一般的普通人能夠將某些能力延展到不可想像的水平。他是如何實現這一點的呢?正如我們將要看到的那樣,知道他如何實現這個問題非常重要。

    第二個意義重大的方面是:這個實驗促使安德斯·埃裡克森在腦子裡埋下了要在研究偉大成就這一領域成為卓越研究者這一想法。他認為,SF的例子證明:「『普通』年輕人的不尋常的潛能通過訓練可以變成令人驚訝的能力。」這是他過去30年來的研究主題。他花費的工夫遠超過他對記憶力的研究,但這恰恰是它開始的地方,因為記憶力和一般智力一樣,被普遍地認為是成就偉大業績的一種關鍵能力。

    「聰明」意味著什麼?

    這種說法在商業中特別準確。例如,通用電氣公司前首席執行官傑克·韋爾奇能夠記住世界上某個最大或最複雜的企業的一切,這個傢伙能夠在經營審查期間,在一份經濟報表中找出26條矛盾之處,而這件事卻會使普通人眼睛呆滯。這種故事在傑出的主管之間相當普遍。較早前的那一代主管中,美國國際電話與電報公司的哈羅德·吉寧具有同樣神話般的能力。

    除了驚人的記憶力之外,高成就的商人經常看起來有很高的智商。沃倫·巴菲特以能做複雜的數學題而聞名,但他聲稱自己並非是個計算器。基於他誠實的聲譽,我們沒有理由懷疑他。史蒂夫·羅斯在併購時代公司之前建立了華納通信帝國,他以分析複雜的事情為人所知,這種能力被認為是一個人的競爭優勢。但他說,「我討厭計算器,它們是均衡器。」因特網公司偉大的前期執行總裁安迪·葛洛夫,以富有智慧和給員工較少的休息時間而聞名。同樣巴裡·迪勒也是如此,他在電視、電影和網絡上創造了無以倫比的成功。

    某些人伴隨著能從事商業的特殊天賦來到這個世界,即使我們已經事先就對這個概念充滿了懷疑,但大多人仍然假定這些成功者擁有較高的能力,特別是智力和記憶力。我們看到韋爾奇、巴菲特和其他許多人以及足夠多的例子似乎都證明了這一點。華爾街最受關注的公司之一高盛公司,長期以來以僱用最頂尖學校的最聰明畢業生而知名。咨詢公司的王者麥肯錫公司,通常僱用獲得過貝克學者獎的人,這些人都是哈佛商學院最出色的學生。微軟和谷歌則是以刁鑽的應聘淘汰那些心存僥倖的人而著名。在每一個地方,我們都能看到,最成功的企業幾乎都僱用那些在標準成績考試中獲得高分的人們。

    這一點很讓人驚訝,至少剛聽起來是這樣,因為很多的研究表明那些天生的才能——區別於如SF那樣可發展的記憶力——並不是取得偉大成就必不可少的能力。實際上,在包括商業在內的廣泛領域裡,天生的智慧和特殊能力的聯繫是非常微弱的,而且在多數時刻顯然並不存在。就記憶力而言,有關很強記憶力的概念是有疑問的,因為前面已證明,記憶力顯然是被開發出來的而不是天生的。

    雖然大多數成功人士在商業或其他領域有一些特別之處,但是這些特別之處又是什麼呢?在成本會計或者寫軟件或者在可可粉交易上具備天生能力這一想法看起來不能被支持,更難相信它們是天生的認知能力。這就是研究結果要告訴我們的東西,由於它是違反直覺的,因此需要不斷做出解釋。

    我們先深入探究一下有關智力的觀念,這些觀念非常普遍而且相當深刻。當我們說某人很聰明時,我們究竟要表達怎樣的意思?這是我們直觀地理解這些觀念的一種形式,雖然之後,我們可能會認真思考並認識到這是如此的複雜。有些人看起來對數字很靈敏,有些人對文字很有感受力,有些人對抽像的概念理解深刻,還有些人則是對具體的知識非常在行,怎樣將這些聰明的種類結合在一起?如果我們坐下來繼續思考,大多數人拿出的是一個對聰明的基本定義,這個定義與IQ(智商)的概念緊密相連。

    在幾個世紀之前發展起來的IQ測試實際上由十個子測驗組成,試圖包含智力的不同方面(子測驗涵蓋了信息、算術、詞彙、理解、圖像完成、分組設計、物體裝配、譯碼、圖像排列和類比)。在對數百萬人進行這些測驗之後,研究人員發現,人們在子測驗上的成績是有相互關係的,也就是說,在某一個子測驗中表現良好的人趨向於在所有的方面表現都很好。為什麼呢?研究者假定這裡肯定有一些一般的因素影響能所有子測驗的成績,他們認為這個因素就是天生的智慧。這就是IQ測試需要進行的。

    數10年裡,各類專業學者和非專業人士都被IQ擊敗,很大程度上,是因為IQ測試並不能測試或者無從解釋這些人的能力,所以大多數對IQ測試的批評也是公正的。例如,批評性思維在真實世界中非常重要,但是IQ測試無法測定它。我們重視並想更好地理解與上文提到的社會技能:忠誠、忍耐力、智慧和其他特徵,但這些特徵都沒有在IQ測試內容中。作為回應,一些作家和研究者數年內提出了許多新的概念,他們稱之為其他類型的智力新概念。最著名的是哈佛大學的教授霍華德·伽德納,他提出的多重智能理論(語言學的、音樂的、視覺的、空間的,至少五種形式)具有較高的影響力。丹尼爾·戈爾曼寫了一本關於EQ(情感智商)的暢銷書籍,EQ中的許多因素(自我控制、熱誠、堅持以及其他)看起來能夠概括從婚姻到工作場所這個真實世界中的所有關係。雖然由於以上因素會將智力的概念變得模糊,也許它們不能被稱之為智力的類型,但這些因素卻非常有用。最著名的智力研究者之一的亞瑟·詹森說EQ看起來就像把象棋稱為一種運動技能。我們當然希望學習象棋,但是這種歸類方式只會減緩我們對運動技能來源的瞭解。

    我們目前是用IQ測試來表示天生智力這個概念。這種測試有著優秀的表現,且能較準確地預測(儘管遠達不到完美)人們在學校裡的表現。詹姆斯·河弗林教授是一名傑出的智力研究專家,他公開承認自由職業者、管理者、技術工人IQ值都在平均線以上。所有工作人員的平均IQ水平都隨著工作複雜性的增加而提高,這看起來完全合理。正如我們大多數人料想的那樣:人越聰明,做得越好。研究表明,聰明的人能做更加嚴苛的工作並能成就更高的社會經濟地位。一般而言,我們判斷智力的方式都是老式的和學院式的。我們總認為粒子物理學家比牙醫聰明,牙醫比裝配線上的工人聰明。而大量的證據似乎也強化了這個觀點,即使世界上那些成就非凡的人士並沒有擁有特別明顯的天賦,但他們仍然具有許多不同於普通人的那種天生優勢,這些優勢大多數都可能是出眾的智力。

    當我們探究那些在平均水平之下的智商時,問題出現了。想想那些你熟悉的人,然後再想想那些商界的成功人士。事實上你是被動地認識那些商界成功人士的,他們的智商其實在任何方面都沒有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我們通常會這樣解釋這種現象,要麼他們人品高尚要麼他們工作極端刻苦,又或者他們待人真誠。這些因素或許和伽德納提出的多重的「智能」或戈爾曼的EQ聯繫在了一起,但關鍵的一點卻是,無論這些人屬於哪一種,都明顯不同於一般智力——就如我們開始所說的那樣,IQ即使不能解釋所有的偉大成就,但我們也總猜測它也許能夠做到這一點。

    這些證據遠比我們隨意性較大的經驗更加客觀。大範圍的研究表明,IQ和偉大成就之間的關係並不像數據表現那樣聯繫緊密,在許多實例中,幾乎完全看不到它們之間的聯繫。

    我們以一個售貨員的研究為例。這是一個所謂的後設分析,其最大的特點是收集了無數個以前的研究,數目幾乎達到46000個個體。在現實社會中研究商人非常困難,因為你一般難以控制環境,所以結果常常不夠清晰,或許在數年內也難以知道他們某個決策的好壞。售貨員成為對研究人員具有吸引力的主題是因為至少他們所做的某些事情能夠量化,這就是銷售額。雖然在研究中仍然會有無數的干擾,售貨員也難免會對他們的老闆陽奉陰違,但經過足夠長的時間以及數量巨大的測試,這些影響準確性的因素都可以被忽略。

    在這份分析報告中,研究者們發現,如果讓老闆給售貨員分級,老闆一般會把等級級別和智力掛鉤,老闆們認為越聰明的售貨員越好。但是當研究人員比較了智力和實際銷售額之後,他們並什麼特殊發現。事實上,智力對預測售貨員的銷售額不起任何作用。那麼,什麼能夠稱作銷售的王牌?看起來應該是除了智力之外的其他東西。

    這些結果令人吃驚的原因在於,這表明銷售主管被他們自身的錯覺所迷惑。很多人認為他們有足夠多的因素來評價下屬的客觀成績,並能在這個基礎上劃分等級,但事實顯然不是這樣。這個發現至少在另一項大型的後設分析中獲得支持。由此可見,高智商必定能造就更好成就這一觀點是如此深入人心,以致蒙蔽了我們對真實情況的認識。

    另外一項研究更加詳細真實,這是一項集中了商業活動許多共同點的研究:賭馬。你總是先研究實際情況,評估成敗的可能性,然後決定把錢壓在哪匹馬上;這跟管理沒有什麼不同。研究者們跟蹤並召集了一組人,根據他們預測賠率的能力,把這些人分為專家組和非專家組。專家組在這一任務上完成得比較好,但除了這點不同之外,這兩組在許多方面並沒有明顯的不同:賽道上數年的經驗、受正規教育的時間長短、職業的聲望分數和IQ。兩隊的IQ平均數和差異性完全相同,和普通人沒多大區別。老練的預報員並沒有比非專家或一般人更加聰明。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