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妨惆悵是清狂 第14章 當夢想照進現實 (2)
    如果這些不確定性、不可言說的迷惘,真的只是因為無法確定對自己工作、生活地點和愛情的選擇,或者如果可以認識到是因為什麼而困惑、迷惘,那我們也可以確定自己到底需要什麼,也就可以找到對症下藥的方法。但人生與眾生的問題似乎並沒有這麼簡單,這一切都是表面的,最直觀的現象。

    這種由於無法把握和掌控而產生的懸空和荒誕感,就像一個巨大的黑洞吸走了所有的光,我們無法描述出這種每一個人都感同身受卻同樣無法言說的感覺。

    當一切都不可捉摸,不可確定,不可言說,當只有身體的感覺才能讓人感到自己確實存在時,這該是一種多麼可怕的孤獨!

    我們猶如落葉任秋風帶到任何角落,還故作清高。日月如梭,生命只有一次,時光稍縱即逝,因此,我們珍惜生命,就要珍惜現實的人生,思考現實的人生,享受現實的人生。

    「我的生命緣於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尋求,以及對人類苦難生活的憐憫。」

    ——羅素

    人生如一艘在水流中航行的船,過了這道風景線,接下來是迎來下一道風景線,日新月異,現實的景觀也是一去不復返。所以說,現實是人生的起點,願望是人生的目標,實現了一個目標,又在現實中起步,嚮往新的目標,這就是現實的人生與願望的內涵。人生不能脫離現實,更不能夠沒有願望。今時今日的現實,其實就是昨日的願望,在今日現實的人生,又產生了明日新的希望,再讓自己走向人生新的希望。現實的人生,就是要如此不斷地往復,人生才會變得充實,變得有意義,變得有價值。

    人生有悔,所以,請保持理智,不要將你的生命浪費在讓你後悔的事情上;人生不悔,因為生活還要繼續,所以不如放開心懷,把握當下的每一個機遇,過好人生的每一天。

    人的生活變得越來越現代,鄉土就變得越來越具有象徵性,她使我們重新審視正在失去的東西,如自然的清新、身心的自由、人倫的溫馨、道德的純樸等等。當我們熱切地呼喚這些審美化的東西時,與其說是冷靜的批判,不如說是熱烈的情感的宣洩;與其說是警醒世人,不如說是安妥自己的靈魂。親近自然,過一種簡單的生活,你將獲得自由和快樂!無論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雄奇壯闊的景象,還是「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細緻入微的自然物態,人的閒適,帶來了心境的平和;心境的平和便能細緻入微地覺察到身體以外的物。

    真正美好的事物,看著、聽著、聞著,要比實際的觸著、吃著更合宜,天地間的精華,原是待心靈的細緻感應來領略的,一旦為實際所應用,也就因為受到粗糙的對待而糟蹋了。

    在這個追求實用、慾望氾濫、過度放縱的世界上,像這樣一種順乎自然、超功利的審美態度實在彌足珍貴。不知從何時起,人類已經變得漸漸遲鈍,忘記了對於自然的無目的的欣賞。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王維《山居秋暝》

    在田園裡,人和物畢竟是一氣共流轉,顯現著和諧的步調,這和諧的步調不就叫做自然嗎?這是生命的感覺,在自然裡或田園裡待過一段時間後,這是一種極親切的感覺,何等的和諧啊!儒家的「泛愛眾」與老莊的「靜泊」、「逍遙」交融於一體,共同構建了一種和美的人生意境。

    我們生活在大自然中,感悟大自然,它與人生是一種奇妙的契合。自然是人生,人生也是自然。不輕為、不擅為、不強求、不妄求,心靜怡然、能為則為、可求則求,猶如順江小舟,順勢而行,自然會行得更遠,達其目的。

    上善若水正是水能避阻處下、若清若濁、不爭不奪、至柔至弱,卻至剛至強。人性若能似水,則游刃有餘、無私無畏、坦蕩無慮、萬事昌順。物慾橫流的當今,能否心性若水自然愜意,能否有一種超然的心態,也實屬不宜,人非神仙,誰又能不食人間煙火。人性的貪婪又往往使人心靈迷茫身不由己,生存的現實不由得人要在世間你爭我奪,摩擦牴觸,甚至導致大禍。在爭取生存價值的同時,能否偶爾自醒自悟地抽身事外自省逍遙一番。不要斤斤計較患得患失,能否享受一下現實的擁有、清晰的快樂。體味一下暢然遐思心馳神往的美好境界。大自然的無言無私,便有了生生不息乃至永恆的安逸。用一顆善良純樸的心,用謹慎感恩的情,來回報自然、社會、生命賦予我們的一切幸福。以非清非濁大智若愚的心性接人待物。坦坦蕩蕩、瀟瀟灑灑,盡享自然人生的快樂!

    大自然的一切都是那樣清寂、靜謐,既生滅無常,但又充滿生機,無牽無掛,無縛無礙,一任自然,自由興作,王維正是通過這種即自然之真,悟自然之性理來回歸自然。在與大自然的契合之中,他感到了愉悅,也得到了解脫。然而,沉浸在那由彩翠、白雲、青林、紅萼組成的大自然境界中時,美的快感變油然而生了。不知大自然紛繁變幻的妙有之美,便不可能悟得世界萬物虛幻無常的真空之理,當他徜徉在大自然境界中時,自己那「寂而常照,照而常寂」,虛空寂靜而自由自在的空性便與「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的自然山水有了親密的契合,就在這朗然見物之性與物之境的同時,也見出了我之性與我之境。去除了一切來自世俗浮華的遮蔽,朗然澄澈如天地之鑒,一切萬物可以在此光明晶潔的虛空中自由來往,萬物得以歷歷朗現,它們變幻無時但又生生不息,雖虛空無常但又一任自然,他在清晰地感受著它們的同時,也在清晰地感受著自己。

    19世紀中葉,美國思想家梭羅為了體驗自己真實無誤的生命,曾告別城市,來到森林湖畔,尋求與大自然最親密的結合。他認為人應該回歸大自然,才是最高的善與美。我們認為,人的生命源泉就是來自大自然的生命,人雖然是天地的精華,萬物的靈長,但人也畢竟是大自然的產物,和大自然中所有的生命一樣,在本體上是相同的。即無論天地也好,自然也好,人類也好,「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蘇軾《前赤壁賦》)生生不息,週而復始,不斷變化而又實無有變,這就是宇宙自然中一切事物的法則。因此,人要體驗自己的生命本真,必須與大自然有最深層的和諧契合。

    是風,就會有停下來的時候;是雲就有化作雨的時候;是水就有一天要流入大海的時候;停下來不是永久,化作不是結束,融入不是終結。

    為自己要做的事情感到的無力就是不自由,所以對於自己不要做的事情而非要去做也還是不自由。但有時,自由在自己腦海裡已經很自由了。

    當身邊的人舉杯

    我在熟睡

    遇見你沉默的花蕾

    花蕾的夢想好像

    褪去的潮水

    等著他天真的呀回答

    ……

    今夜害羞的燭光

    幸福的微弱

    被浮躁的空氣放大了

    它說過盛開只為我

    我怕熱情醒來得遲啦

    我們會用心的守著它

    聽不到夢醒來時的繁華

    那時夢開的花會高興嗎

    再不要枯萎啦

    ——徐靜蕾《夢想照進現實》

    人生不是戲劇的表演,而是我們生命的真實展現。現實的人生,就要讓自己在現實中,不斷地釋放自己,舒展自己,完善自己。要度過如此真實的人生過程,必然有喜有憂,有苦有樂,有成有敗,有起有伏,這樣現實的人生,才會體現出生命的作用,意義與價值。為其如此,現實的人生,才會變得更加豐富,更加精彩,更加閃光,更加快樂,才能夠更深刻地感悟到人生的內涵。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