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行天下 第39章 同進共退,王者風範 (4)
    秦主政八年(前239年),嬴政二十一歲了,按照秦國慣例,明年就要舉行冠禮,開始親自執政了。如前所述呂不韋不早不晚,就在這一年,把早已開始編纂的《呂氏春秋》拋出來了。很明顯,這是做給秦王政看的;是要借此表明自己是秦國真正的理論權威,要秦王政親政後,能按照他制定的施政方針行事。但是秦王政卻偏偏不是呂不韋所希望的那樣順從的君主。他生性專斷驕橫又雄才大略,根本不會聽從呂不韋的擺佈,也絕不會容忍呂不韋的權勢。

    隨著秦國統一戰爭的不斷勝利,呂不韋的權勢也日益擴大,取得的封地也越來越多。他最初「食藍田十二縣」,後來又「食河南、洛陽十萬戶」,接著燕國又送他河間十城作為封邑。呂不韋這樣擁有三大食邑和「家僮萬人」,是秦國以來相邦所未有的。呂不韋預期的「無數之利」似乎是全部兌現了。

    作為一個商人入仕,呂不韋可謂得心應手,他將經營中的某些策略,化為政治權術,在仕途中曾一帆風順,成為秦王朝大權在握的人物。在秦莊襄王時期和秦王政的前幾年,呂不韋抱著「欲以並天下」的心願,為秦的統一事業做出了貢獻。在秦始皇親政之後,這位暴君對呂不韋便不買賬了,尤其是秦始皇信奉有神論,主張縱慾,重迷信,相信人間有長生不老藥,而呂不韋則是無神論者,而且提倡官天下、民本思想,而且還堅持君主要任賢、重農業等秦始皇不喜歡的思想。但是呂不韋是:—個外來的客卿,現在權勢如此大,財富如此多,不能不引起秦王室的忌恨。於是秦王政與呂不韋為爭奪最高政治權力的鬥爭就不可避免了,當然,呂不韋的末日就不遠了,他的失寵是順理成章的事。

    呂不韋和秦王政都主張統一,這使他們都成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人物,但是在哲學觀點、政治學說和其它政治傾向上兩人是有不同的。秦王政十分信仰法家韓非的政治學說,這與呂不韋的政治學說不少地方是針鋒相對的。韓非反對「太臣專權」,認為這會造成「主失勢而臣得國」。而呂不韋正是個專,權的大臣。韓非反對講「仁義」,主張「以法為教」,「以吏為師」,「以斬首為勇」。而呂不韋是主張講仁義、講義兵、反對只講嚴刑峻法、反對殺無罪之民的。呂不韋主張國君要「處虛」不必過問具體政務,而秦王政卻主張所有國家大事,包括一切刑事案件,都要由他專斷。權力的爭奪、政見的分歧,看來是無法彌合的。

    而這一衝突的爆發,其導火線卻是「嫪毐事件」。事情是這樣的:據說呂不韋早就和秦王政的母親私通,後來秦王政長大了,呂不韋怕秦王政發覺,就讓自己的門客「大陰人」嫪毐假充宦官,混入宮內,代替自己,與太后私通。嫪毐和太后生了兩個私生子,很得太后寵幸。甚至封為長信侯,得到山陽和河西、太原兩郡作封地。他還和太后密謀:嬴政一死,就把私生子立為繼承人。

    秦王政九年(前238年)秦王政到秦故都雍誠蘄年宮舉行冠禮,嫪毐乘此偷了秦王的御璽和太后的璽印發兵作亂。早有戒備的秦王政即令呂不韋、昌平君、昌文君等率軍反擊叛軍,咸陽一戰,叛軍潰敗,嫪毐倉皇而逃。後被捕車裂,滅其三族。一年後秦王政借口呂不韋與政變有牽連,罷了他的相位。歲末,各諸侯國的使者及賓客相望於道,謁見呂不韋。秦王恐他謀反,便賜信給他說:「先生您對秦有什麼功勞?秦封您於河南,食俸十萬戶。先生您和秦有何親緣?而號稱仲父。於是命呂不韋和其家屬遷居蜀地.」呂不韋想,照此日奪月銷,恐最後被誅,於是就飲鴆自殺了。呂不韋死後,他的門客偷偷埋葬了他。嬴政知道後,又分別對他們作了處罰。這場鬥爭以秦王政的勝利而告結束。

    秦王政似乎是取得了全勝,親自掌權後更是把《呂氏春秋》拋在腦後。他遵循法家韓非的思想,固然讓他加速了統一的步伐,立下了不朽的功勳,但是他濫用民力,強徵賦役,嚴刑峻法,濫殺百姓,又很快加劇了國內的階級矛盾,以致於秦始皇死後不久,秦朝就滅亡了。這當然又是秦始皇始料所不及的。有的史學家認為,如果秦始皇採用《呂氏春秋》作為他的施政方針,秦王朝或許會長治久安的。西漢初年鑒於秦王朝速亡的教訓,統治者不得不採用「清靜無為,與民休息」的黃老之說,使漢初的政治安定、經濟恢復。這也可以證明《呂氏春秋》的政治學說在封建大一統的各色理論中,並非一無可取。

    仰視呂不韋,是因為他知道什麼為輕什麼為重,輕重緩急中怎麼緩解扼殺性情所帶來的困煩。比如他處置自己和趙姬的感情糾葛以及安撫趙姬身體需要上的果敢、及時。

    總起來看,呂不韋作為戰國後期由分裂走向統一這一歷史轉變時期的封建地主階級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的歷史地位和歷史功績是不容抹殺的。他兩任秦國相邦,主持朝政,在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方面為秦統一準備了有利條件,打下了基礎。他主持編寫的《呂氏春秋》為封建大一統的理論作了新的探索。儘管他和秦始皇政見有所不同,又發生了激烈的權力衝突,但是事實說明秦始皇的統一與呂不韋的功業有不可分割的聯繫。呂不韋作為一名由商人躍上政治舞台的政治家,固然表現了唯利是圖、貪求權勢的特點。但總其一生,他對秦統一事業的貢獻是巨大的,他不愧為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

    蘇秦(六國興亡事系君)

    一頭狼在荒原中跋涉,從一個狼群輾轉到另一個狼群,憑借自己的智慧與能力獲得新族群的信任,得以與它們分享獵物,同進共退。然而,鋒芒太過耀眼,勢必會讓族群的頭領感到不安。於是,被排擠與放逐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

    蘇秦,字季子,東周(公元前317年前)洛陽軒裡人(今洛陽東郊太平莊一帶),是戰國時期與張儀齊名的縱橫家,可謂「一怒而天下懼,安居而天下熄」。他的一生縱橫江湖,周遊列國,為了燕國的強大而進行頻繁的外交活動,在公元前三世紀初的歷史舞台上,他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他一生同時又大大影響齊、趙、魏等國的政治決策,為燕伐齊做了準備。

    他取法諸百家的學說加以融匯,遊說諸侯國君,講究機謀權變。他擅長戰略謀劃、長篇遊說和辯論,所解決的問題都是當時國際上的首要問題或者一個國家的核心問題。他遊說時善於抓住要害和本質問題,單刀直入、鞭辟入裡,富有邏輯性,說理清楚、極具信服力。他也是最講究語言修辭的說客,他的辭藻華麗、排比氣勢如虹、比喻誇張隨手拈來,各種修辭手段應有盡有,可以說他是戰國時代說客、謀士中的集大成者。他的一生頗具傳奇,但也不乏悲壯。

    蘇秦自幼家境貧寒,溫飽難繼,讀書自然是很奢侈的事。為了維持生計和讀書,他不得不時常賣自己的頭髮,幫別人打短工,後又離鄉背境到了齊國拜師求學,跟鬼谷子學縱橫之術,為出人頭地,他飽讀兵書戰冊。《史記》說蘇秦「畢業」之後,「出遊數歲,大困而歸」。大概基本功沒打紮實,沒一個「招聘單位」把他相中。《戰國策》點明了這個「招聘者」是秦惠王。秦惠王此時繼位不久,他接見了蘇秦。見面後,蘇秦滔滔不絕,口若懸河,點明天下大勢,極力慫恿秦王憑借秦國強大的力量和優越的地理條件,發動戰爭統一天下。然而,秦惠王對蘇秦的設想並不心動,他婉言回絕了蘇秦的空頭理論,認為秦國談統一天下為時尚早。

    應該說,惠王婉言拒絕了蘇秦的建議,也給了蘇秦一個台階。可蘇秦愣是引經據典,大肆宣揚古代帝王的戰功,還深入剖析了各國的現狀和不願意兵戈的心理,可在他力陳己見的時候,顯然看出惠王是真的不耐煩了,也知道惠王不會按照他的話去做。然而,他蘇秦不能就這麼白來一趟,為了讓秦王瞭解他的才幹,蘇秦又先後十次上書秦王大談強大武力是通向和平道路的基礎。只是秦惠王絲毫不為所動,他只是把蘇秦視為只會高談闊論、華而不實的小人物。蘇秦只好打道回府。

    外出遊歷多年,弄得窮困潦倒,狼狽地回到家裡。雖然當時沒有先進的通訊工具,蘇秦不能把他失意的情況提前通知給家人,但看到他的破落相,家人全明白了。於是,可怕的場景出現了,老婆依然在織布,嫂子不給作飯,父母也不理他。似乎根本沒有他的存在一樣。

    說來蘇秦也是個大材料,得到如此待遇卻並未心灰意冷,於困頓時刻想起鬼谷子之臨別贈言:「若遊說失意,只須熟玩《陰符》一書,自有進益。」於是也顧不得吃飯,更顧不得睡覺了,當天夜裡就把埋頭苦讀,認真揣摩。此後他每天研讀至深夜,有時候不知不覺伏在書案上就睡著了。每次醒來都懊悔不已,痛罵自己無用,但又沒有什麼辦法不讓自己睡著。有一天,讀著讀著實在倦困難當,不由自主便撲倒在書案上,但他猛然驚醒——手臂被什麼東西刺了一下。一看是書案上放著一把錐子,他馬上想出了制止打瞌睡的辦法:錐刺股(大腿)。以後每當要打瞌睡時,就用錐子扎自己的大腿一下,讓自己猛然「痛醒」,保持苦讀狀態。他的大腿因此常常是鮮血淋淋,目不忍賭。他還把頭髮用帶子繫起來拴到房樑上,一打瞌睡,頭向下栽,揪得頭皮疼,他就清醒過來了。這就是後來人們說的「頭懸樑,錐刺股」,用來表示讀書刻苦的精神。

    經過「血淋淋」的一年「痛」讀蘇秦很有心得,寫出「揣」、」摩「二篇。又對當時各國的具體形勢作了充分的研究和分析。當時,列國之中,齊、楚、燕、韓、趙、魏、秦最為強盛,而七國之中又首推秦國最強。於是,蘇秦經過反覆思考,初步形成了一個促成六國結盟以共同對抗秦國的戰略思想,即「合縱」。這時,他充滿自信地說:「用這套理化和方法,可以說服許多國君了。」出於對自己新戰略思想的自信,蘇秦再次離開家鄉,到各國遊說。誰知他這一去,使中國歷史上多了個「縱橫家」一說,而且改變了歷史。

    狼的韌性和堅忍是它們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世代繁衍、生存的不可缺少的條件。如果蘇秦不具備這樣的堅忍,受到打擊後就此消沉萎靡,也不會有後來的合縱抗秦。

    這次他跑到北方弱小的燕國,針對時弊向燕文侯提出了使燕國強大的方針政策,同時強調只有齊楚燕韓趙魏六國合縱聯手,才能夠解除強大秦國的威脅。燕文侯很讚賞蘇秦的觀點,資助他車輛與金帛前去遊說趙國,在趙國,蘇秦的一番理論使趙王茅塞頓開,大喜過望,他馬上封蘇秦為武安君,給他100輛豪華車輛、白璧百雙、黃金萬鎰及數不清的綾羅綢緞,讓他帶著去向其他的國家宣揚「合縱術」,一起聯合起來抗擊秦國。

    蘇秦終於成功了,這成功的原因,少不了在秦國的失意,少不了家人的冷落,也少不了他的自強不息。這三者之中,對他刺激最大的當是家人了,這也是他生發無限感慨的根由。

    當他要去遊說楚王,路過洛陽老家時,最戲劇性的一件事情發生了,蘇秦已不是上次回家那種可憐兮兮的模樣了,他以六國宰相之尊,鮮衣怒馬,隨從如雲,他的祖國同胞真是又敬又羨。那位使他挨餓的嫂嫂,也匍匐路旁。連頭都不敢抬。蘇秦問她:「你從前怎麼那樣輕視我?而今天又怎麼如此恭敬?」那位嫂嫂老老實實說:「只因為你今天位尊而多金。」這位嫂嫂在紀元前四世紀就一語道破一個屬於人性上的秘密,想得到別人的尊敬;尤其是想得到這種嫂嫂型勢利眼的尊敬,其他什麼都不需要,只要地位高而又有錢就夠了。「人生世上,勢位富貴,蓋可忽乎哉!」,這是蘇秦面對絕情寡義的人生世故發出的感慨。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