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讓成長不煩惱 第4章 建立和睦親子關係的幾個大原則 (1)
    在前面一章裡,我們已經理解了青少年在生理、心理兩方面發展的獨特性。在這一章中,我們就來看看為了應對這個獨特性,我們有沒有比較好的,或者是比較容易被青少年接受的教養方式。

    第一,不要跳上他的船去幫他掌舵駕船,也不要動不動為了一些無關緊要的事,去「搖他的船」。

    首先,我們來想像一個畫面——一艘中等型號的船,由一位剛學會獨自駕駛的新手掌著舵,在風浪有些大的海面上搖搖晃晃地前行。那位剛學會駕船的新手,一面努力地掌著對他來說體積有些大、有些重的船舵,一面忙著觀察風向和海浪,一面還要專注地辨識方向,好找到在霧茫茫的大海中,可以安全靠岸的前方港口。

    這時,有兩艘分別由兩個已獨自在氣候變化多端的海面上駕船多年、很有航海智慧的老手所駕駛的大船,在這艘中型船隻的兩旁巡弋護航。這兩艘大船的船長,只是待在自己的船上,留意這中型船隻的動向,並且在必要的時候,為它重新定位調校一下有些偏離航道的舵盤;或在中型船隻的船長感覺孤單的時候,把船體向他靠攏,陪他說一會兒話,給他打打氣;或在中型船隻的船長不知道該怎麼穿越驟起的風浪的時候,教他一兩招航海的訣竅。

    為了訓練、尊重並且信任中型船隻船長的能力,這兩位有航海智慧的老手,不會跳上中型船隻的駕駛艙,接手替他掌舵駕船;也不會在中型船隻已經在風雨中搖晃的時候,再在一旁猛力地搖他的船。他們明白,對於中型船隻的船長來說,他只要知道有兩艘大船一直巡弋在側,而那兩個航海老手也一直在一旁默默關注,必要時,隨時準備出手護航,這就足夠了。因為對這個航海新手來說,他需要擁有自己的駕船經驗,也需要相信自己具備獨自駕船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只有他知道,內心深處,自己最想去的港口在哪裡。

    因此,讓我們回頭來看看,擁有豐富經驗和人生智慧的航海老手,如何掌握和這個確實在風雨飄搖中駕駛著中型船隻的船長之間的互動方式。

    當然,我相信你們應該已經猜到,我接下來首先要說的是:放手。

    我不止一次在講座的問答互動時間裡被問到這樣的問題:「金老師,我怎麼樣才能訓練孩子獨立呢?我家的孩子太依賴我們了,特別沒有自信,什麼事都要我們操心!」面對這種問題,我都會蠻「狠」地回答:「因為你們不想讓他獨立,喜歡為他操心,所以他當然就依賴你們,不獨立咯!」聽我說完這狠話之後,問問題的父母就一定是帶著一副錯愕和有些沮喪的表情,等著我進一步解釋。

    是的,我自己也是個很愛孩子的母親,所以我知道這種既想放手、又不肯放手的複雜情緒。我們雖然嘴裡總是說「這孩子什麼事都要我操心,我不在身邊,他就什麼事都做不了」,可是在我們的潛意識裡,卻很享受這種被需要的感覺。我們喜歡幫孩子做事,喜歡因孩子圍在身邊而散發出來的溫暖母性,喜歡他們回家推門時大喊「媽媽,我回來了」的美好時光。所以我們總是情不自禁地操著心,即使不需要的時候,也總是操著心,因為這樣才能讓我們擁有做母親的那種很棒的感覺。

    很多人知道我和先生在兒子10歲的時候,就把他一個人送到英國念寄宿學校,因此總有人問我們,這樣的安排有沒有什麼優缺點。我曾經問過兒子這個問題,從他的回答中,以及從他現在的工作表現中,我知道這個安排對兒子的事業前程和生活技能來說,是很好的,除了頭一兩年會想家和寂寞之外,其餘的部分幾乎都是有幫助的。

    可是,這個安排對我和他爸爸來說,卻是要付出很大和很艱難的代價的。我們常彼此安慰取暖地說,我們所付出的代價,就是兒子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已經不再那麼需要我們。很多時候,對於他的一些決定,例如,讀哪個大學,念哪個科系,去哪裡打工,到哪裡實習,我們已不再被徵詢,而只是被告知。這是種很奇妙的感覺,我們一方面為他的獨立自主和工作成就感到驕傲和高興;可另一方面,卻也為我們的失落,感到一絲絲的難過。

    這就是我一直說的、存在於父母靈魂中的那種錯綜複雜的矛盾情緒,而就是這種矛盾的情緒,讓我們手中拴住孩子的絲線,一直無法鬆脫下來。往往,真的,我們看起來是在不辭辛勞地保護我們的孩子,其實,我們是在滿足自己內心深處那種需要被孩子需要的微弱聲音。我們對於緊緊抓住那被孩子需要的舒適圈的渴望,可能比孩子實際需要我們的,還要強烈。

    所以,我為我自己所設計規劃的做法是:設定一個底線,在這個底線之上,我們放手讓孩子為自己掌舵,自由地去作一些決定;但對於已經設定好、明示了不可被衝撞或跨越的底線,我們就要很堅定地去執行它。而且一旦他出現了明知不可卻又故意試探的跨越行為,我們就可以採取一些決斷的措施去阻止他或處罰他。

    在《愛在左,管教在右》那本書裡,我曾經提到過我們把兒子送到英國去之前所簽訂的合約和裡面所規範的底線。現在,我想更仔細地描述一下當時的細節,給讀到這本書的父母作個參考。雖然這個例子並不盡適用於每一樁獨立的親子關係,但已足可以清楚說明我的「底線理論」。

    第一步。在準備送他去英國唸書之前,我帶他去了趟英國,花了幾天的時間,實際參觀了三所朋友推薦、我們自己也考察過的條件適當的學校。參觀完這三所學校之後,我們給了兒子一整個星期的時間,讓他好好地想想,然後再自己決定想申請哪個學校,並參加哪個學校的入學考試。

    第二步。當他選定了學校(也就是後來他念了7年中學的學校),我們就協助他開始訓練進入這個學校所需要的各項能力,其中包括英語聽說能力、以英語接受入學考試的能力,並在暑假時,拜訪了幾個也正在英國唸書的差不多年齡的孩子,聽聽他們的經驗和意見,好為他將來赴英國唸書作一些心理準備。

    一年後,他如願通過了學校的考試,並即將在6個月之後離開爸媽,隻身遠赴他鄉求學。還記得接到學校錄取通知書的那天,兒子當時正在浴室洗澡,聽見他爸爸在浴室門外喊著告訴他這個好消息時,他顧不得濕淋淋的、裸著的身體,立刻就興奮地衝出浴室看他的入學成績報告。但是也就從那天開始,每天晚上睡覺時,他自動自發地躺在我們的大床上,佔據著爸爸的位置,挨著我睡覺,而他爸爸也就在兒子房間的單人床上,獨自睡了6個多月。

    第三步。從我們接到學校錄取通知書之後,我和他爸爸就很清楚地告訴他,雖然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為入學作準備,也已經交了入學保證金,但只要他現在說不想去,這些我們都可以放棄。那年初夏,在距離他去英國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時,我們再次有過一次家庭會議,我們對他重申了這件事,告訴他現在反悔還來得及。

    兒子說:我考慮好了,我不後悔,我還是想去。

    我們說:好。我們支持你去,而且學校一年6次的寒暑假和期中假,每次你都可以回家來或我們去英國看你。但是,你一旦去了,不管有多苦,有多難,你都不可以反悔,再回來唸書。你能遵守這個約定嗎?我們再給你一個月的時間去考慮,記得,一旦去了,不管有多苦,有多難,都不可以再回來唸書。

    一個月後,兒子給了我們他的答案,他要去,也很清楚地知道,去了,就不能反悔說要回來!

    第四步。我們在送兒子去英國唸書並在那兒陪了他兩個星期的旅途中,又簽訂了一份很重要的合約,合約上說,有三件事他絕對不能去做:第一,他不能接觸毒品;第二,他不能加入幫派;第三,18歲之前不能有性行為。至於要不要好好讀書,要不要抽煙喝酒,他必須自己作決定。因為這是他的人生,是他自己的前途,我們在那麼遠的地方,既看不見,也干涉不了,所以必須由他自己明白了,並作出決定。兒子答應了,我們也遵守合約的內容去做了。

    每個星期六和他通電話時,我們在電話裡只會問他:開心嗎?吃得好嗎?衣服夠暖和嗎?同學友善嗎?有什麼新鮮好玩的事嗎?我們不問:有沒有好好學習?上課專不專心?老師說的聽得懂嗎?送你到英國來不容易,不要光顧著玩……我們雙方都堅持著履行了合約的精神,而他的高中生涯也在完全沒有讓我們擔心的情況下結束,並進入了一所好大學。

    在這期間,其實還有一段插曲。在每個星期六的電話中,年僅十歲多的兒子總是用「很好啊!」「很開心啊!」「吃得飽啊!」這一類的回答來安慰我們。一直到第二年暑假回來,他已經是全學年成績第一名的時候,他才告訴了我們一個「天大的秘密」——第一年上學時,睡在他下鋪的是一個比他高壯很多的同學,由於兒子是那所學校裡唯一的一個亞洲學生,英語又不是完全聽得懂,所以自然就成了那個同學欺凌的對象。

    那個睡在下鋪的頑皮同學,不僅在晚上睡覺時,把上鋪的床板當鼓板用腳來踢,讓兒子無法安穩地睡覺,每天吃飯進餐廳時,他還推擠兒子不讓他進門吃飯,所以有好幾天他都是餓著肚子。

    當兒子告訴我們這些事情時,我心疼得眼淚嘩嘩直流,他爸爸也難過得不得了。我們問他,為什麼在電話裡不早告訴我們呢?如果我們知道這些事,不僅僅他的監護人——也就是我的老師——可以立刻去學校處理,我們也可以打電話到學校去請老師解決呀!

    沒想到我們那個才11歲多、戴著寬邊眼鏡、身材還圓圓胖胖的兒子,面對著他難過得不得了的父母,像個小大人一樣,很成熟地說:你們在那麼遠的地方,這些事情說給你們聽只會讓你們擔心難過。而且,這種事情必須要自己來解決。

    我仍然心如刀割淚眼婆娑地問他:那你是怎麼處理的呢?處理好了嗎?

    兒子很得意地說,他自己去校長室找到了校長,用結結巴巴的英語外加比手畫腳向校長說明了情況。校長除了告誡了那個頑皮的學生之外,每天吃飯時,還牽著兒子的手領他第一個進餐廳吃飯。兒子繼續說:除了這個之外,我想,只要我成績好,考第一名,還會踢球,同學就會巴結我,想和我做朋友,這樣那個同學就不敢再欺負我了!於是,他果然在第二年得到了全學年第一名,並且進了學校的足球隊。

    我相信很多父母讀完這一段文字後,會嚇得說不出話來,他們可能會想:啊?!如果不盯著孩子學習,督促他努力用功,那他不就正好可以沒人管,像脫韁野馬一樣只顧著玩不讀書了?而且,你們多狠心哪,把孩子一個人丟在這麼遠的地方,讓他在外面被人欺負?!

    呵呵,對於監管讀書學習這件事,有多少孩子在接聽父母的電話或當著父母的面時,虛應故事地說自己會好好地唸書,等父母一轉身,他就該幹嗎幹嗎去了?事實上,對已經半大不小的青少年來說,你說什麼和他做什麼,並不完全相關。所以,與其讓我們之間的溝通變成言之者諄諄,聽之者藐藐,倒不如學會信任他們,並且讓我們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成為可以讓孩子聽得進去的溫暖和智慧之言。

    至於讓孩子學會遭遇困難時保護自己、為自己挺身而出,我想是天下父母最希望看見,但也是最難學習的功課。對於這一點,我和先生十分幸運,並為此一直感謝上蒼。

    回頭說到信任,我想這也是青少年和父母之間的一個大問題。

    包括我自己在內,我們出於因關心而產生的焦慮和擔心孩子的未來,總是會不由自主地把事情往壞處想。從小學甚至幼兒園時期開始,只要孩子參加學校的郊遊,我們就在家控制不住地想像著一些可能會發生的可怕情況,直到孩子安全地回家,才放下一顆懸著的心;上了初中,孩子從學校回來,只要表情有一點點的疲倦或不高興,我們馬上就問,是不是挨老師罵了或考試沒考好;如果上中學的孩子關了房門,獨自一個人留在房間裡太久,我們就疑神疑鬼地擔心他是不是在偷偷地上網,或和同學沒完沒了地打手機聊天。面對孩子,我們好像總是先假設一些負面的情況,然後再讓孩子證明我們是錯誤的。

    我知道自己也有這個問題,是在一次和兒子的交談中。我的侄子是個從事攝影和平面設計的藝術工作者,在倫敦的藝術界和時尚界工作。出於對藝術家放蕩不羈的刻板印象,我們都很擔心一直很老實乖巧的侄子,會在工作中被朋友影響而沾染上一些壞習慣。因此每次兒子從英國回北京後,只要談及他的表哥,我的第一句問話,總是:「他沒有沾染上什麼壞習慣,例如毒品吧?!」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