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頭震盪:宜萬鐵路始末 第7章 民間戰火焚殘夢 (1)
    悼念孫中山和詹天祐

    民國故事,至為複雜多義。就說孫中山先生吧,1912年元月中華民國宣告成立,孫先生當選為臨時大總統。孰料僅僅四十多天,風雲變幻,孫中山先生便無奈辭掉原職,轉而致力於拓展實業。2月22日在上海成立中華民國鐵路協會,10月出任「全國鐵路督辦」一職,負責全國鐵路全權。他還特聘得力助手——辛亥功臣黃興先生,擔任了漢粵川鐵路督辦,誓要完成晚清時代半途而廢的未竟事業。孫先生的觀點是,「今日之世界,非鐵道無以立國」,「若交通不便,運轉不靈,事業難以振興,蘊華無由宣洩」。抱著這一志向,孫中山先生於1919年提出了修建10萬英里的鐵路建設規劃,折合下來,可成16萬公里鐵路網。孫先生主持制定了一部大型科學專著《實業計劃》,為中國現代化建設首次描繪出宏大全景,氣吞萬里如虎。

    《實業計劃》之鐵路建設部分,包含了長江以北每一個省份,遠至內蒙古及新疆部分;又分別規劃了東南鐵路系統、東北鐵路系統、西北鐵路系統和高原鐵路系統,遠達西藏。前章所述宜萬鐵路那一場舊夢,被孫中山先生重新容納在東南系統之中。它的起點是「東方大港」即上海港,覆蓋江蘇、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再由鄂西宜昌、恩施、利川、萬縣與粵渝線會合,到達重慶。孫先生明確提出從恩施開一支線,一廂上宜昌接武漢,一廂下利川到萬縣。這條線,既是以往詹天祐先生宜萬段的繼續,又是後來重修宜萬鐵路的開始。

    這一全國鐵路規劃橫空出世,也包含著詹天祐先生的心血。晚清政府垮掉之後,詹先生精神大振,親在廣州迎接孫中山先生前來粵漢鐵路視察,欣然出任粵漢鐵路會辦。1912年9月,孫中山特邀詹天祐等五人,參與籌劃全國鐵路大業。新政府還給物望極隆的詹先生授予一枚「三等嘉禾勳章」。1913年6月,詹天祐出任中華民國交通部技監一職,主持全國交通技術事業,成立「中華工程師會」於漢口,被推選為首任會長,此後連續五年當選此任。

    那條眾所周知的宜萬鐵路,雖然早已停止了施工,詹天祐先生卻不曾輕易放棄。他一邊為全國許多工程操勞,一邊繼續組織力量,對這條鐵路重新勘測設計。將原先川漢鐵路所採取的山區內陸選線方案,進行裁彎取直,縮短為大致沿長江而行,並於1915年完竣了宜夔線及至成都線的復測,向民國政府交通部多次提交開工請示報告。

    然而這不過是詹先生的一段殘夢罷了。辛亥革命之爆發,新政權準備實不充分。交通部給詹天祐的批復是:「其時歐戰初開,諸事商議未妥,故暫停擱。現查歐戰停止無期,宜夔段如何辦理,尚待研究。」是啊,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致全球風雲激盪,而且,一場革命推翻帝制,國內戰火亦隨之而起。多省軍閥爭搶地方統治權,乃至國家統治權,人民不堪重負。各路梟雄對於重整山河,對於宜萬鐵路這個話題,根本不感興趣。一轉眼,詹天祐所熟悉的袁世凱大佬,妄在京城稱帝。沒幾天工夫,張勳辮子軍也以區區三千兵力,助推年僅18歲的溥儀重登寶座,大搞復辟。更讓詹先生不可容忍的是,張勳等人一廂情願地在帷帳中組閣,沿襲晚清大臣官制那一套,強行宣佈:詔命詹天祐出任郵傳部尚書一職!這個崗位,也就是原先引爆全國革命火藥箱的賣國大臣盛宣懷的位子,詹天祐半生以來最為厭惡。現在,張勳之流卻要詹先生出山,去填補這項君臣空白,當然行不通。細說起來,張勳自己不過相當於一個省軍區司令而已。

    詹天祐身在漢口,遙斥張勳,斷然拒絕,更不會赴京就任——張勳此命,把這位留美高材生給氣壞了,難道把我詹天祐當成想官想瘋了的土老帽嗎?天下已是民國六年,倒行逆施絕難長命。前些年詹先生出任晚清學部主考官,就講過萬萬不可迷戀官職等語,震撼人心,猶在耳畔,又怎麼會去戴你張勳這頂復辟官帽?

    詹天祐先生所深切祈禱者,還是興工商而強中國。1914年,詹先生再度當選為中華工業會名譽會長,他在講演中說:「……因思吾國恆言,輒曰士農工商,蓋古昔即首重士農而後工商也。今者,時易勢殊,工商兩事已成為世界富強之根本……吾國工事,方在萌櫱之始。吾人所習皆工事,工既與國之富強如柱之礎,水之有源,則吾人不敢不重視其事,朝探求而夕研究之。……俾吾國工業一日千里,遠毗歐美,雄長東方,是則不才所馨香默禱者矣!」詹先生到處宣講並且身體力行,誓為祖國工業化建設而奮鬥,「我國礦產素豐,利源未辟;輪艦軍械,仰給外人!交通不便,急需多興路工,製造未精,允宜廣立機廠」,「冀有所貢獻於國家,而立富強之基礎,責任所在,難作緩圖。」你看,國家大業責任所在,工學界怎能不著急呢!

    而軍閥混戰,烽火連天,孫中山尚且無奈無助,詹天祐又當如何作為?到1916年,這宜萬鐵路之長江沿岸,居然變成了川軍與鄂軍大戰一百回合的戰場,整個築路計劃,徹底無望而終。孫中山先生親手發動的中國《實業計劃》亦宣告流產。孫先生留下兩句話,至今震響於中國。他說:「交通為實業之母,鐵道又為交通之母。」是為名言。

    詹天祐先生終年奔走,殫精竭慮,歲近六旬,身體也大不如前。他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年輕一代身上。在他臨終前一年,即1918年,發表生平最後一篇長文《敬告青年工學家》,表達了這位中國現代化先驅最深切的期盼。文章以修業、進德、守規、處事四方面為綱,寄語晚輩,實可作為科技工作者的座右銘。其中「進德」一節,詹先生力倡職業道德,則是今人最缺失的精義,詹天祐寫道:

    「鏡以淬而日明,鋼以煉而益堅……縱觀世界之潮流,物質進步,一瀉千里。由人力而進於汽機,由汽機而臻於電力,電力可以無線而傳,飛艇可以航空而駛。二十世紀之世界,實賴工學家以左右之。

    「道德者人之基礎也。學術雖精,道德不足,猶築高屋於流沙之上,稍有震搖,無不傾倒。歐美富強,實普通人民皆守自然道德所致。近世人心澆薄,古道難行,毀謹厚者為迂腐,譽巧辯者為能才。而我工學家以實業為根本,切忌浸染於狂流。……凡做一事,無論人言之是非,先求己心之安泰。必須以事業為前提,訴良心而無怍,方可坦然行之。勿屈己以徇人,勿沽名而釣譽。以誠接物,毋挾褊私,圭璧束身,以為范則。不因權利而操同室之戈,不以小忿而萌傾軋之念。視公事為家事,以己心諒人心,皆我青年工學家所必守之道德也!」

    仔細再讀一遍吧,這是百年前一位中國工學大師的教導。真令今人羞愧呢,彷彿我們的前輩早就看穿了百年後種種陰謀:對同行抄襲論文,對患者開以假藥,對嬰兒哺之毒奶,對金牌施以詭計,對名利巧取豪奪,對跑官竭盡全力,對國有資產掠為私有,對消費產品推銷偽劣;可憐的孩子慘死在豆腐渣工程,苦難的民工悲憤於打白條返鄉,好友忽然淪為貪官,壞事可以橫掃國法,文化既已一錢不值,道德又算幾兩幾斤?

    詹先生當年修不成宜萬鐵路,歎時政維艱。今天,我們能不能修通現代化之路呢?真正的現代化前景又將是一副什麼模樣呢?文化道德淪喪怎麼辦呢?政治體制不改革行不行呢?

    1919年4月24日,詹天祐先生因腹疾嚴重,心力衰竭,在漢口與世長辭,終年59歲。臨終遺囑,語不及私。

    偉大的孫中山先生同樣英年早逝。

    戰火燃燒四十年

    接下來,中國人幾乎沒有好日子過。用蔣介石先生的話說,就是「新的制度尚未建立,而舊的制度早已崩潰」,中國因此難以遠離動亂。幾十年間,先有北伐鐵軍與北洋軍閥大戰,繼而蔣、閻、馮中原大戰;轉而國共兩黨長期鏖戰。在鐵路中樞大漢口,共產黨人發動了著名的「二七」大罷工,鐵路工人又受到當局鎮壓,血濺火車頭。天下大亂之時,日寇侵我東北三省,直至1937年爆發全面抗戰。統計下來,從1928年到1937年間,國民政府僅在山海關內修成3600公里鐵路,在關外只修通900公里幾段路。如今這一打,國民政府退守重慶,半壁江山淪陷敵國。八年血火,國政建設一律服從救亡,服從軍事需要。歎日寇侵華,幾乎所有大中城市俱在破壞之中。而日本人又把佔領區當成了他們家,先後在東北三省至承德修建鐵路5700公里,在其他地區修建900餘公里,做掠奪輸送之用。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待到抗戰勝利,又生一大問題: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國共兩黨重開戰幕。1945年秋後,蔣介石與毛澤東聚首重慶,這廂坐而談判,另一廂,太行山一場「上黨戰役」即刻打響;而在劉伯承、鄧小平和陳賡等將領打掃戰場之後,整個東北大地又展開激烈爭奪。這回是林彪上陣,仗越打越大,戰火遍及全中國。一直打到1949年10月,毛澤東登上天安門城樓。

    蔣介石政府於短短十年間,曾經兩度無奈西上,落腳地都是重慶山城。第一次尚能在打敗日寇之後,得以凱旋南京,第二次卻只能直接敗走台灣。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