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敗局Ⅱ(十週年紀念版) 第15章 德隆: 金融恐龍的宿命 (1)
    德隆是一個時代的產物,也是制度性的產物。

    這個龐然大物的生成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十分詭異的事件。

    「反思德隆就是反思我們自己,

    「反思中國企業界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

    「反思中國的管制環境和經濟崛起的社會基礎。」

    「你將有一段轟轟烈烈的事業,無人可及。不過在40歲的時候,一切都會毀滅,你將身敗名裂。」30歲那年,一位「高人」一臉詭異地對風華正茂的唐萬新預言。

    這個「不祥的預言」一直折磨著唐萬新,38歲時他宣佈將在40歲正式「金盆洗手」。可惜他還是沒有躲過那個冥冥中的魔咒,他真的在不惑之年跌倒了,而且跌得驚天動地,玉石俱焚。

    唐萬新和他一手打造出來的德隆——這個曾經是中國資本規模最大的民營企業集團——到底隱藏著一個怎樣慘烈的故事呢?

    這真的是一個被天意和宿命控制著的商業傳奇嗎?

    第一桶金:5000人去深圳排隊認購原始股

    在近30年的中國商業界,先後出現過兩個名重一時的資本大鱷,前一位是南德的牟其中,後一個是德隆的唐萬新。兩人的創業生涯和興衰經歷迥然不同,卻有幾點很相似:他們的生肖都屬「龍」,相差整整24歲;他們的籍貫都是重慶萬縣;他們後來都在武漢受審定罪,並被關在當地的監獄裡。

    唐萬新出生在新疆烏魯木齊的一個支邊家庭。他中學畢業後考上過兩所大學但都沒有讀完就肄業了。他對學業沒有興趣,似乎生來就想做一個偉大的商人。在讀書期間,他就曾經自告奮勇去經營一個校辦農場,結果生意做得一敗塗地。1986年12月,唐萬新籌集了400元錢在烏魯木齊市團結路人民公園的邊門開了一家「朋友」彩印店。這裡很快成了烏魯木齊市商業青年的據點。他們每天穿著厚重的軍棉衣,一邊在軍用鋼壺裡泡饃饃,一邊高談闊論。唐萬新在彩印上賺了點錢,然後就去創辦了一大堆的實業:他辦的一家鎖廠因為沒有生產許可證而倒閉;他去研製衛星電視接收器,但後來技術人員被人挖走;他創辦了一家飼料廠卻虧了不少錢;他代理新疆人造毛業務造成入不敷出;他甚至還跑到偏遠的塔什庫爾干縣承包了一家賓館,結果也是鎩羽而歸。在短短3年時間裡,他還辦過掛面廠、小化工廠、學生課外讀物服務部、服裝自選店、軟件開發公司、廣告代理公司、出國留學咨詢中心等等。唐萬新擅長獵取、疏於精耕的遊獵個性在此時已暴露無遺。他對商業抱有濃厚興趣,但興奮點非常容易轉移,天生有以小搏大的賭性,還有一股屢敗屢戰的韌性。

    因為折騰了這麼多的事,唐萬新欠了100多萬元的債。他把債主們召在一起說:「如果你們信得過我,就給我一個機會;如果信不過我,就送我去監獄。」1991年,27歲的唐萬新突然時來運轉,他辦的一家電腦經營公司,靠代理四通打印機在新疆一些大油田的業務上居然一口氣賺了150萬元。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一一上門把欠債還清,並還上一筆利息。唐萬新在商業上的信譽由此得以建立,好些債主後來都成了他的部下。

    1992年,唐萬新做了一件改變命運的大事情。當時,鄧小平南方談話發表後,全國掀起了一股加快改革的熱浪,中國股市出現井噴。8月,深圳證券交易所宣佈發行國內公眾股5億股,發售抽籤表500萬張,中籤率為10%,每張中籤表可認購1000股。曾經去海口、深圳碰過運氣的唐萬新當即覺得這是一個發財的好機會,他花錢一下請了5000人以出去玩一圈的名義到深圳排隊領取認購抽籤表。當時的深圳一下子湧進了150萬人,最後釀出了一場不大不小的騷亂。「唐萬新的部隊」應該算是其中人數最多的一支認購隊伍。這些人每人一條小木凳,排隊一天領50元勞務費,一排就是3天,領到的抽籤表換成原始股,這讓唐萬新狠狠賺了一大筆錢。從此,唐萬新「覺今是而昨非」,由創辦實業轉而迷上了「來錢最快」的股市。

    回到新疆後,他和大哥唐萬里等人註冊成立了新疆德隆實業公司,專門從事資本市場的股票運作。他們在新疆、陝西等西北諸省大量收購國有企業的原始股和內部職工股,要麼將之倒賣給新疆的金融機構,要麼等到上市後甩賣套現。有一次,他們以1000萬元的價格受讓了「西北軸承」的1000萬股法人股,數月後出手淨賺3000萬元。那是一個瘋狂的年代,善於發現和膽大包天讓一代人迅速地暴富。

    如果說股票倒賣讓唐萬新初窺資本市場殿堂的話,那麼,他在國債市場的試水則讓德隆完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原始積累。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財政部出台了國債承購包銷政策,在相當多的年份裡,大部分國債都是由數十家證券中介機構包銷的,數年累積下來,漸漸地便形成了一個非官方的國債流通市場,而武漢的國債場外交易所是當時國內規模最大、交易最活躍的一個平台。1994年,唐萬新通過國債回購業務,先後向海南華銀國際信託投資公司——我們將在華晨一案中看到它的蹤跡,以及中國農村發展信託投資公司融資,總額達3億元。

    也正是靠著這筆不菲的資本金,唐萬新開始構築起他的金融帝國。

    三駕馬車:被誇大的整合神話

    1996年,唐萬新把德隆總部遷到北京。這時候的他,已經不滿足於在二級市場當一個土財主式的炒家。他要有自己的公司戰略。在公司高參們的啟發下,他提出了「創造傳統行業的新價值」的德隆核心理念。該理念認為,全球的產業結構正在發生一次巨大的衍變,中國正成為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很多傳統產業都存在迅猛擴大的機遇,但是由於體制及觀念的落後,絕大多數企業規模偏小、投資分散、沒有競爭力。因此,如果通過資本併購的方式,將之進行優化整合,盤活存量,這將是中國經濟騰飛的希望所在。

    同呂梁等純粹靠高科技概念炒作來玩弄股市的莊家不同,唐萬新認為,中國企業最大的發展空間在傳統產業。只有傳統產業,才能發揮中國在勞動力和資源方面的比較優勢;只有傳統產業,才是一個成熟的、現成的,而不是潛在的市場;只有傳統產業,才不會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

    這是一套試圖自圓其說的理論。在某種意義上,它僅僅作為德隆瘋狂擴張的理由而存在。也是由此出發,德隆在實業上實施多元化整合,在金融業上進行「非常規」運作,走上了一條裂變式發展的道路。

    在進京當年,德隆受讓剛剛上市的新疆屯河10.19%的股權,成為其第三大股東,不久後,增資擴股當上第一大股東;1997年6月,德隆從瀋陽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手中購得瀋陽合金29.02%的股權,控股該公司;4個月後,德隆又與上市公司湘火炬的第一大股東株洲國有資產管理局達成協議,收購湘火炬25.71%的股份。在短短1年時間裡,德隆先後成為3家上市公司的控股方,完成了所謂「老三股」的收購任務,它們後來都成為「德隆系」最重要的產業整合平台。

    唐萬新對「三駕馬車」均按照自己的理念,精心地進行了產業整合。

    新疆屯河原本是新疆建設兵團旗下的水泥廠,創辦於1984年,儘管它是新疆第一家上市公司,但多年來卻一直效益平平。於是,唐萬新毅然決定將其向「紅色產業」轉型。他先後收購和新建了9家番茄醬加工廠,從而一度成為全球第二大番茄醬生產商,濃縮番茄醬出口量佔到全球貿易額的17%。同時,這一產業的發展還一時解決了新疆10萬農戶的就業問題。

    瀋陽合金原本是一家鎳合金專業製造企業,每年有4000多萬元的銷售收入、600萬元的利潤,是個小富即安的公司。德隆進入後,連續收購了江蘇、上海、陝西等地的多家電動工具製造企業,使之成為全國最大的專業生產商和出口商。到2000年,合金投資(1999年12月,瀋陽合金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瀋陽合金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的總資產由1.33億元增加到13.98億元,增長了10倍,主營業務收入增加到8.44億元,增長了15倍多。在德隆對電動工具業進行整合之前,中國的產量已佔全球的70%,但銷售收入卻只佔10%,利潤佔有率還不到1%;而整合之後,在行業內的議價談判能力和出口效益都有明顯提高。

    德隆對湘火炬的改造是唐式整合理念的經典之作。之前,這家企業只生產「火花塞」單一品種。為此,唐萬新提出了「大汽配」戰略。他先是收購了美國最大剎車系統進口商MAT公司及其9家在華合資企業75%的股權,從而獲得了美國汽車零部件進口市場的一定份額;然後控股陝西一家汽車齒輪企業,成為該專業的國內龍頭企業;緊接著湘火炬接連發佈公告,與東風汽車、陝汽集團、重汽集團等進行各種重組、合資行動。到2004年,湘火炬擁有50多家子公司,成為中國齒輪、火花塞、軍用越野車3個行業規模最大的企業,同時還是空調壓縮機第二大生產廠家、汽車剎車系統的最大出口商等等。

    在德隆史上,「三駕馬車」的產業整合一直被外界津津樂道。唐萬新對此自視極高,認為這是「天下一等一」的企業戰略。一些經濟學家也頗為讚賞,與唐氏兄弟有過密切交往的經濟學家鍾朋榮就認為,「到目前為止,中國的民營企業家還很少有人能做到他們這樣的高度」。

    客觀而言,德隆的整合之功實不可沒。「三駕馬車」都是傳統意義上的國有企業,產業老化,管理落後,僅僅靠上市籌得一筆錢來苟延殘喘。唐萬新不僅在產業上將之全面重組,還花錢聘請麥肯錫、科爾尼等國際專業顧問公司為企業在職業經理人成長、戰略設計、管理改革等方面提供咨詢,將它們從「連一張準確的財務報表都收不上來、有想法而沒有章法的企業」,轉型成管理規範、朝氣蓬勃的現代公司。日後,德隆因財務危機轟然倒塌,「老三股」卻因為產業結構清晰、效益良好而仍然受到資本界及實業界的青睞,這也從一個側面驗證了德隆的整合並非敗筆。

    而從另外的角度來觀察,整合的績效顯然有被誇大和利用的嫌疑。「三駕馬車」所處的行業——番茄醬、電動工具、汽車零配件——均不是成長性很好、具有強大延伸和輻射能力的領域。因此,即使整合做到極致,也很難在中短期內實現可觀的利潤和達到很大的產業規模。在效益最好的年份,3家上市公司的淨利潤分別為5100萬元(新疆屯河,2002年)、1.02084億元(湘火炬,2002年)、7000萬元(合金投資,2003年),總計不過2.23億元,遠遠算不上是「效益奇跡」。德隆在整合的過程中,不斷在資本市場上發佈讓人眼花繚亂的併購公告,事實上只不過是其抬高股價的炒作手段。

    還有一個連唐萬新也始料未及的事實是,由於「三駕馬車」所能貢獻的利潤有限,而且均處在不能夠產生大量現金流的行業——一個更重要的現實是,德隆始終無法靠良好績效在股市獲得增發的資格。所以,實業整合出現的績效並不能支持金融擴張所需要的資金流量。而到後期,為了支撐龐大而高息的融資平台,唐萬新反而被迫從實業公司中抽取資金向金融板塊輸血。根據有關的數據統計,這一部分的資金輸送總計超過40億元。所以,其所謂的「產融整合、雙輪驅動」效應一直停留在理論層面,從來就沒有真正實現過。

    第一莊家:股不在優,有「德」則名

    1998年,德隆出資1000萬美元購進明斯克號航空母艦。它是蘇聯太平洋艦隊已退役的旗艦。唐萬新把它停泊在深圳大鵬灣的沙頭角,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以航空母艦為主體的主題公園。這條新聞轟動一時,也是從此開始,德隆以「中國民營企業的航母」自居,而在資本市場上,它也被形容成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艦」。

    在中國股市,「航母」德隆是以「天下第一莊」的形象而被定格和傳誦的。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