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蕩一百年(下) 第21章 第五部·1949年:兩陳治滬 (2)
    從11月13日起,已從北京南下坐鎮上海的陳雲給各地密發12道指令。他命令長江中游的棉花和紗布中心漢口將紗布囤積並秘密東運,西北地區將隴海路沿線的紗布盡速運到西安,華北的紗布則聚集在京津;各地由政府控制的貿易公司,暫時停止交易,將紗布調集到中心城市待命;各工礦投資及收購資金全數暫停支付,由中財委統一掌握;同時,電令人民銀行總行及主要分行,除特殊許可外,一律停止所有貸款。陳雲的這些指令都在第一時間上報中央,周恩來在電報上批示:「如主席未睡,請即送閱,如睡,望先發,發後送閱。」毛澤東歷來有晚睡習慣,對此事十分關注,每件必復,宛若在指揮一場決定生死的軍事戰鬥。

    經過一段時間的緊張準備,大量物資集結完畢,兩陳掌握了充足的紗布,於是開始發動總攻擊。陳雲在戰前還告誡說:「如出現市場大亂的情況,只要我們確已緊縮貨幣發行,物價指數已漲達兩倍則不必恐慌。那時,糧、油、鹽等照正常門售量售出是需要的,但過多的拋售則不必要。」

    11月25日,陳雲命令全國採取統一步驟,在上海、北京、天津、武漢、瀋陽和西安等大城市大量拋售紗布。

    開始時,上海等地的投機商一看有紗布售出,即拿出全部資金爭相購入,甚至不惜借高利貸,在過去的20年裡,幾乎沒有人因為囤積物資而吃過虧。當時上海的借貸甚至出現了以日計息的現象,號稱「日拆」,幾乎陷入瘋狂。然而,這一次他們碰到了真正的對手,各地的國營花紗布公司源源不斷地拋售紗布,而且一邊拋售,一邊降低牌價。投機講究的是買漲不買跌,投機商眼看國營公司的紗布洶洶然地拋出,似乎下定了死戰的決心,便先有了怯意,而他們又是一盤沒有組織的散沙,如何與一個強悍的國家機器對抗?於是,有人預感到大事不妙,開始悄悄拋出手中的紗布,這消息立刻以瘟疫傳播的速度散發開來,市場局面頃刻間發生可怕的反向翻轉。紗布拋得越多,市場行情就跌得越慘,如大江東流不可抵擋,上海的紗布價格竟在一天之內腰斬了一半。

    兩陳仍然窮追不捨,他們又發出三道指令,規定所有國營企業的錢一律存入國營銀行,不得向私營銀行和民營企業家貸款;規定私營工廠不准關門,而且要照發工人工資;同時在這幾天裡加緊徵稅,稅金不能遲交,遲交一天,就罰稅金額的3%。有人跟陳雲說,這些招是不是太狠了?陳雲說,不狠,不這樣,就天下大亂。

    數招並下,投機商兩面挨打,資金和心理防線同時崩塌,頓時潰不成軍,不得不派出代表要求政府買回他們吃進的紗布,兩陳乘機以極其低廉的價格購進。經過這番交手,上海的商人元氣大傷,有人血本無歸,有人因應付不了「日拆」而跳樓自殺,有人遠遁香港。

    兩陳在紗布大戰中表現出來的戰略能力,讓國內外輿論頗為驚艷,他們採用的戰法來自毛澤東屢戰屢勝的軍事思想,即「每戰必集中絕對優勢兵力,打殲滅戰」,「不打無準備之戰」。目睹此役的榮毅仁說:「6月銀元風潮,中共是用政治力量壓下去的,此次則僅用經濟力量就能穩住,是上海工商界所料不到的。」兩陳的策略運用還讓很多原來看不起共產黨的經濟學家心悅誠服。當時也在上海的民主人士章乃器在《投機商人趕快洗手》一文中寫道:「在那緊要關頭,像我們這班知識分子就難免要犯主觀主義的急性病。我那時曾經一再建議早點下手,對市場施用壓力。

    然而,財經工作的負責人卻是那樣的沉著、堅定,認為依據通貨膨脹數量和物資數量的對比,時機尚未成熟。應該再多準備一些實力。同時,不妨再從市場陣地撤退若干步,以便爭取主動,進行反攻。事後的檢討告訴我們,這種策略是完全正確的。經濟上的反攻從11月中旬開始,以五福布為例,11月13日的行市是每匹12.6萬元,比較10月31日的5.5萬元,已經漲起一倍多。那就是說,倘使反攻提早半個月,兩匹布吸收貨幣回籠的能力,就抵不了半個月以後的一匹。譬如用兵,在敵人深入到達了於我絕對有利的地形之後,一師兵就可以發揮出來兩師兵的力量,就有把握可以克敵制勝了。」

    紗布大戰剛剛鳴金收兵,兩陳很快轉入第三戰,糧食大戰。

    1949年秋季,華北糧區遭天災,莊稼歉收,原本就緊繃的糧食形勢變得更加嚴峻。在籌劃紗布大戰的時候,陳雲就非常擔心北方的投機商集中攻擊糧價,如果布糧同漲,南北一起開戰,將兩面受敵,局面難以收拾。他想出一計,在10月20日急電東北,要求每天發一個列車的糧食到北京,在天壇建倉存糧,而且每天必須增加席囤。這一計謀果然非常有效,北方的糧販子們看到政府手中有糧,而且日漸增多,便不敢輕舉妄動。等到紗布戰事抵定,陳雲轉頭專攻糧食。

    當時上海的存糧只有8000萬斤,僅夠市民20多天的口糧,防守力量非常脆弱,各大城市也都面臨糧荒。糧食交易市場歷來在春節休市,正月初五開盤後會有一波行情,俗稱「紅盤看漲」。上海的糧商們都把眼睛盯在那個開盤日,在整個12月,他們大量囤進糧食,把全部資金都壓了上去,眼看,這將是一場最後的豪賭。

    12月12日,中財委召開全國城市供應會議,對全國範圍內統一調度糧食進行具體部署。在上個月,陳雲已經要求東北每天往京津地區車運糧食1000萬斤,此次更是命令從四川徵集4億斤支援上海,同時要求華中、東北在短期內運糧濟滬以應急用。他擔心這些糧食還不足以應戰,又向中央報告,準備向國外增購4億斤大米。很快,他在上海周圍完成了三道防線的部署,第一道是杭嘉湖、蘇錫常一線現有的存糧,第二道是從江蘇、浙江和安徽急速運糧,第三道由東北、華中、四川組織搶運。據他的計算,這三道防線合在一起,政府掌握的周轉糧食大約有十幾億斤,足夠上海周轉一年半,同時,京津、武漢等大城市的糧食也得到了大量的補充。

    正月初五一到,糧食交易市場上「紅盤」開出,出乎所有投機商的預料,糧價不漲反跌,而且連續數日下跌。上海廣泛開設國營糧店,持續拋售兩億多斤大米,投機商不得不跟進拋出,損失前所未見。

    經此三役,上海的物價開始日漸企穩。自1937年抗戰開始以來,困擾了中國經濟12年的惡性通貨膨脹終於被陳雲遏住。到1950年春夏之交,全國的物價基本上穩定了下來。毛澤東對上海的經濟戰役評價很高,認為它的意義「不下於淮海戰役」。中財委副主任薄一波回憶說,有一次,他向毛澤東匯報工作。毛澤東說:「陳雲同志有這樣的能力,我在延安時期還沒有看得出來,可稱之為能。接著,他順手在紙上寫下了一個「能」字。毛澤東熟讀古書,這次他借用的是三國諸葛亮的一個典故。諸葛亮在《前出師表》裡評價愛將向寵時說,「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

    比較兩陳治滬與經國「打虎」,可以看到兩個政權的不同:一是政局穩定,事有可為;二是全國一盤棋,以集中供應來打擊投機;三是行政效率超高,絕對沒有官倒貪腐。

    銀元、紗布和糧食三戰打下來,兩陳打出了威風,也牢牢地握住了上海經濟的主動權。與此同時,如何恢復經濟以及如何管理這座城市的工商業成為新的關注焦點。

    當時面臨的局面十分棘手:上海工業陷入半解體狀態,1.2萬家工廠中只有1/3維持開工,機器業工廠停工八成以上,麵粉業由於北運通路不暢,產量只是內戰爆發前的1/10。佔上海工業產值74%的輕紡業,既缺原料又無銷路,陷於半癱瘓狀態。實業家們更是人心惶惶,騎牆觀望,誰也不敢擴大再生產。工商矛盾空前激烈,工人視業主為「反動派」,有人甚至認為,應該像土改一樣,把工廠的資產直接分發給當家做主的工人們。

    7月24日,就在陳雲抵滬一周後,上海遭到30年未遇的特大颱風襲擊,海堤被沖毀,黃浦江江水倒灌,市區受淹,連市政府大廈都水深過膝,大量檔案、稅票和憑證被水浸毀。在市政大廳裡,一個34歲的青年共產黨幹部帶著一群人,用臉盆和木桶把水清倒出去,然後將浸濕的檔案一份份地晾曬烘乾。與所有身著黃土布軍裝的同事們不同,他穿著一條吊帶褲,這在樸素而農民氣質很重的共產黨幹部中非常刺眼。他叫顧准,是新上任的上海市財政局兼稅務局局長。

    這是一個瘦高個兒、戴一副深度黑框眼鏡的上海本地人,他出生在南市區顧家灣的一個小商人家庭,父親開過一家棉花行。他12歲就進了中國第一家會計師事務所立信當練習生,在這裡一幹就是13年,成了一個嫻熟的會計學專家,他編寫的《銀行會計》一書被商務印書館列入「大學叢書」出版,並被之江大學、滬江大學聘為會計課教授。顧准於1935年加入共產黨,曾任中共上海職業界救國會黨團書記,1940年他離開上海到蘇南抗日根據地工作,擔任過江南行政委員會秘書長、山東財政廳廳長等職,上海解放後,他回家鄉出任重要的財稅局長一職。據當時的上海市民回憶,1949年前後,滬上最出名的共產黨幹部有三個人,除了陳毅市長之外,一個是公安局局長楊帆,還有一個就是顧准,原因是「大街小巷到處可以看到他們貼出來的治安和徵稅佈告」。

    如果說對投機商人的清算遏制住了通貨膨脹的勢頭,那麼,要真正解決經濟問題,則有待於實業的恢復,它的難度一點也不遜於前者。顧准採取的辦法是「盡快扶植民族工商業,恢復生產,發展經濟培養稅源,打擊偷稅漏稅不法行動」。他在兩年任期內,完成了三項很重要、對全國工商業治理起到了試驗性效果的工作。

    第一項是重建徵稅制度。

    自晚清到國民政府時期,稅制管理一直十分混亂,偷逃現象很嚴重,逃稅越多,稅率越高;稅率提高,逃稅更厲害,形成了惡性循環。顧准實行的是「輕稅重罰」辦法。為了避免大的動盪,他基本上延續了國民政府的稅制體系,同時廢除了一些民憤很大的苛捐雜稅,譬如保衛團費、保安特捐、新兵安家費等,取消了有重複徵收性質的11項捐稅,此外陸續頒布了開徵貨物稅、營業稅、印花稅等9種地方性稅種的暫行辦法。由於數年的通貨膨脹,工廠的賬面資產與實際值發生了嚴重的背離,為合理徵稅帶來了嚴重的困擾。10月,顧准公佈了一項規定,允許私營企業按當時人民幣物價重估全部財產價值,從而改正賬面資本額,使之接近實際狀況。這個辦法一公佈,受到實業界和會計界的歡迎。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