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受益一生的感恩故事 第35章 成長瞬間——讓孩子懂得感恩社會 (1)
    當今社會,人和人之間的身體距離很近,但心的距離則遙不可及。構建和諧社會,首先要解決的是人們的心態問題。社會是一個大家庭,有歡笑、淚水、驚喜、失望……每一種經歷都彌足珍貴,每一個人都是我們的兄弟姐妹,帶給我們溫暖和依靠,也給我們磨煉、幫助與支持。懂得感恩社會,更好地融入社會,我們就不會孤單無助,就能無憂無慮地生活。

    不一樣的懲罰

    八年前,特納爾在一次酒後駕車時,撞死了一名叫蘇珊的年輕姑娘,她還在上高中。當時他接受了一項由姑娘的父母提出的處罰:每週要給死者的父母寄一張支票,支票必須是開給蘇珊的,金額只為l美元——不多不少,僅僅是1美元,而且要在以後的18年的每個星期五寄出。真是「黑色的星期五」哇!

    特納爾覺得自己撿了個大便宜。每週l美元,18年加起來不過是936美元,太小意思了。蘇珊家的親戚朋友們也大惑不解,認為蘇珊的父母因悲憤過度被氣糊塗了。每週l美元是個什麼數字?若想用罰款解決,就要獅子大張口,要他900萬、9000萬也不為過,還要一次全結清。幹嗎要拖上18年?夜長夢多,拖來拖去對方賴賬了怎麼辦?蘇珊的父母卻不為所動,堅持原來的條件。

    八年以後,特納爾受不了啦,不再按時寄支票。蘇珊的父母又將他告上法庭。特納爾的精神幾近崩潰,他淚流滿面地對巡審法官說:「我實在是無法忍受了,每次填寫蘇珊的名字時心裡都會泛起極度痛苦的罪惡感。蘇珊的死還歷歷在目,這傷口太深了,而且每個星期都要撕開一次,後邊還有漫長的十年,怎麼熬啊?也許熬不到十年我就會瘋了。我喜歡躺在床上胡思亂想,現在無論什麼時候一躺下,就會看到蘇珊正向我走來……」他要求加倍償還,並一次全部付清罰款。

    他的請求理所當然地被法庭和蘇珊的父母拒絕了。法官雖然理解他的痛苦,卻還是以藐視法庭罪,判他30天監禁。

    為此感到稍許寬慰的是蘇珊的父母,他們的目的就是要讓特納爾不能淡忘蘇珊的死,要他牢牢記住因自己的過失給別人造成的無法彌補的痛苦。他每到寄支票的時候才會想起蘇珊的死就覺得受不了啦,可蘇珊的父母在八年來沒有一刻忘記過自己的女兒。一個像花一樣的女孩,說死就死了,輪上哪個當父母的能受得了?但是,他們也並不想要他用一生來承擔那次事故的後果,所以只定了十八年。真厲害,這無異於精神判刑。

    如果當初只是罰特納爾一大筆錢,他會因為心疼錢而覺得自己已經受到了懲罰,這容易讓他心安理得,很快就會淡忘了自己所闖的禍。只有經過這樣的精神懲罰,他才會真正領悟到無論自己受到怎樣的懲罰都無法改變所造成的惡果。

    懲罰原來也是可以換一種方式的。懲罰的方式不同,所收到的效果就不一樣。地球上的犯罪和過錯每天都在發生,千篇一律的懲罰在不斷地重複著,倘若受害者和制定法律的人在極度的痛苦和憎恨當中,仍能像蘇珊的父母那樣冷靜地想出最符合這個人的懲處辦法,對拯救這個人並防止他(或她)以後重犯同樣的罪過和錯誤,肯定會大有裨益。

    生活中,我們隨時隨地都會犯錯,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能讓自己記住教訓應該是最有力的懲罰!

    特納爾因為一次酒後駕車撞死了蘇珊,蘇珊的父母要求特納爾在以後的18年裡,每個星期都要給蘇珊寄一美元。每寄一次支票,蘇珊的樣子都會在特納爾的腦海中重現!特納爾堅持了八年,終於感覺到精神幾近崩潰了!

    感恩箴言

    這世上最重的懲罰無異於對精神和心靈的懲罰,它會讓人們無法忘記自己所犯下的錯,如果法律也可以參考一下這種懲罰,我相信,犯錯的人會得到真正的教育!

    讓人們充滿責任心

    天色昏黑、混濁了。風搖樹葉,白浪翻捲,催促著遊興未盡的人們上岸、穿衣、回歸。

    突然,一聲尖利刺耳的呼救聲劃破沉靜的黃昏,人們止住了腳步。原來一位初學游泳、樂而忘形的少女被蔚藍的大海吸引住了,她只顧在深水裡盡情地游來游去,卻不料風起潮漲,腿抽筋,力已盡……岸上的男女老幼驚恐萬狀、瞠目結舌。其中有三四個人雖然尚未脫掉游泳衣,卻止步不前,屏息凝望著那瀕臨死亡的溺水少女在浪濤中苦苦掙扎。

    這時,一位走在高坡上的小伙子飛快地向海邊衝去。他顧不得脫掉衣帽,就毫不遲疑地撲進波湧浪捲的海濤。

    少女得救了,歡聲笑語又回到了人們中間。而小伙子卻默默地向她綻出一絲坦然的微笑,帶著滿身的水漬,步履艱難地離開了岸邊,消失在歸途中的人流裡。

    有一個12歲的少年目睹了這一切。他不敢相信這是真的,懷疑自己是剛剛看完了一場電影。他驚魂不定,疑慮重重,回到家,就向父親詳細地講述了所見的情景。「她當時就要淹死了,那麼多的人都不管。要不是那位不知名的大哥哥去救她,她早就成了魚群的美餐了。」他最後說。

    父親蠻有興致地聽完了兒子的講述,說:「這就是生活呀,孩子。這就是現實。有的人對生活有著高度的責任心,而有的人卻自私自利。責任心需要極大的勇敢、堅強的信念和對生活、對人的熱情。」

    托爾斯泰說過:「一個人若是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點正是責任心。」

    許多年以前,倫敦住著一個小孩,自幼貧病交加,無依無靠,飽嘗了人生的艱辛。為了餬口,不得不在一家印刷廠做童工。

    環境雖苦,志氣卻不短。早就與書報結下了不解之緣的他,常常貪婪地佇立在書櫥前,不住地摸著衣兜裡僅有的買麵包用的幾個先令。為了買書,他不得不挨餓。一天早晨的上班途中,他在書店的書櫥裡發現了一本打開的新書,便如饑似渴地讀了起來,直到把打開的兩頁讀完才走。翌日晨,他又身不由己地來到了這個書櫥前,奇怪,那本書又往後翻開了兩頁!他又一氣讀完了。他是多麼想把它買下來呀,可是書價太高了。第三天,奇跡又出現了:書頁又順序地翻開了兩頁,他又站在那兒讀了起來。就這樣,那本書每天往後翻開兩頁,他每天來讀,直到把全書讀完。這天,書店裡一位慈祥的老人撫摸著他的頭髮說:「好孩子,從今天起,你可以隨時來這個書店,任意翻閱所有的書籍,而不必付錢。」

    歲月如梭,這個少年後來成了著名的作家和記者。他就是英國一家晚報的主編本佳敏?法利吉尤。

    本佳敏之所以自學成功,是因為他酷愛讀善學,也是因為他遇到了一位極富責任心的人。善良的老人傾注給他的是人間最美好的東西:溫存憐憫,愛護關懷,鼓舞鞭策。他向身處困境的少年打開了嚮往美好生活的心扉,引導他步入知識的世界,為他後來成為對人類有所貢獻、為世人所尊敬的作家而盡到了責任。

    一位婦人帶著她的女兒來到心理學教授面前,訴說起女兒的情況:「先生,我弄不明白她是怎麼回事。她對自己的一切都馬馬虎虎,毫不經心,學業荒廢,衣衫不整,吊兒郎當,浮皮潦草;對她周圍的事物漠不關心,神不守舍。她如今都17歲啦,還這麼不懂事。這可叫我如何是好?」

    教授笑著說:「請允許我單獨跟她談一談,好嗎?也許我能瞭解她對自己和周圍一切漠不關心的秘密所在。」

    母親走了,教授仔細觀察著姑娘。這位衣衫不整、蓬頭垢面的少女長得很美,但她的美卻被邋遢的外表掩蓋了。姑娘成熟了,而心理卻很幼稚。

    教授跟她聊天,她似聽非聽。教授沉默了一會,突然問她:「孩子,你難道不知道你是個非常漂亮、非常好的姑娘嗎?」

    這句問話,使姑娘美麗的大眼睛裡放射出一縷亮光。她慢慢抬起頭來,久久盯著老教授那佈滿皺紋的善良面孔,一絲深沉的笑容浮現在她的臉上,如同沉夢方醒,看到了新的天地。「您說什麼?」姑娘驚喜地問。

    「我說你很漂亮、很好,可你自己卻不知道自己是個漂亮的好孩子。」姑娘那秀麗的臉上現出了舒心的微笑。這樣的話她從未聽到過,平時充塞她耳際的除了同學們的數落、嘲弄,就是母親的謾罵。因而,她自己也就破罐破摔了。

    教授拉著姑娘的手說:「孩子,今晚我和我的夫人要去劇院看芭蕾舞劇《天鵝湖》,特請你陪我們一塊去。現在還有兩個小時的時間,如果你願意,請你回去換換衣服。我們在這兒等你。」

    姑娘高興極了,活蹦亂跳地跑出去,跟母親一塊回家去了。快到時間了,教授聽到一陣文雅的、輕輕的敲門聲。打開門,他驚呆了:一身晚會的盛裝襯托出一位出水芙蓉般的少女,兩道如月的細眉下是一雙動人的眼睛,抬起來亮閃閃,低下去靜幽幽。那富有表情的面龐,使她顯得那麼聰明伶俐,體態那麼苗條健美。她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都是那麼文雅、自持、適度。教授簡直認不出這位姑娘就是剛才那位邋裡邋遢的少女了。

    從此,姑娘變了,變得自愛而奮發。她果然有出息了,不但學習很好,而且還成了著名的舞蹈藝術家。

    對生活的熱愛,對人們、對大自然、對一切美好事物的熱愛,會使一個人轉變、認識自己,從而努力對社會做出貢獻。

    感恩箴言

    生活,是美好的,創造美好生活的正是那些富有責任心的人們。關愛、肯定、責任讓我們的生活充滿了陽光。小伙子的捨身相救是對生命的關愛;書店老人對窮孩子的優待是對年輕人才華和勤奮的肯定;教授對女孩的友好是人生的責任。只有胸懷一顆寬宏的心才能發現世間的美好;正是因為有了這顆寬宏的心,別人也會因此多了一份機會和一種感激。種種美好構成了多姿的生活和多彩的世界,人們的生活也因此才越來越美好。

    善於在生活中發現美、肯定美,這是我們對社會的一種責任,只要認真去做,未來就是美的!

    你能成為生活的主宰

    人應該展望未來,真正認識自己擁有的一切。

    一百多年前,美國費城的六個高中生向他們仰慕已久的一位博學多才的牧師請求:「先生,您肯教我們讀書嗎?我們想上大學,可是我們沒錢。我們中學快畢業了,有一定的學識,您肯教教我們嗎?」

    這位牧師名叫R?康惠爾,他答應教這六個貧家子弟。同時他又暗自思忖:「一定還會有許多年輕人沒錢上大學,他們想學習但付不起學費。我應該為這樣的年輕人辦一所大學。」

    於是,他開始為籌建大學募捐。當時建一所大學大概要花150萬美元。

    康惠爾四處奔走,在各地演講了五年,懇求大家為出身貧窮但有志於學的年輕人捐錢。出乎他意料的是,五年的辛苦籌募到的錢還不足1000美元。

    康惠爾深感悲傷,情緒低落。當他走向教堂準備下禮拜的演說辭時,他發現教堂周圍的草枯黃得東倒西歪。他便問園丁:「為什麼這裡的草長得不如別的教堂周圍的草呢?」

    園丁抬起頭來望著牧師回答說:「噢,我猜想你眼中覺得這地方的草長得不好,主要是因為你把這些草和別的草相比較的緣故。看來,我們常常是看到別人美麗的草地,希望別人的草地就是我們自己的,卻很少去整治自家的草地。」

    園丁的一席話使康惠爾恍然大悟。他跑進教堂開始撰寫演講稿。他在演講稿中指出:我們大家往往是讓時間在等待觀望中自白流逝,卻沒有努力工作使事情朝著我們希望的方向發展。

    他在演講中講了一個農夫的故事:有個農夫擁有一塊土地,生活過得很不錯。

    但是,當他聽說要是有塊土地的底下埋著鑽石的話,他只要有一塊鑽石就可以富得難以想像。於是,農夫把自己的地賣了,離家出走,四處尋找可以發現鑽石的地方。農夫走向遙遠的異國他鄉,然而卻從未能發現鑽石,最後,他囊空如洗。一天晚上,他在一個海灘自殺身亡。

    真是無巧不成書!那個買下這個農夫的土地的人在散步時,無意中發現了一塊異樣的石頭,他拾起來一看,它晶光閃閃,反射出光芒。他仔細察看,發現這是一塊鑽石。這樣,就在農夫賣掉的這塊土地上,新主人發現了從未被人發現的最大的鑽石寶藏。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