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受益一生的感恩故事 第34章 大愛無形——讓孩子學會感謝祖國 (4)
    餘震一結束,武警官兵用起重機把樓板吊開。陳全紅老師撥開人群跑了過去,跪在地上,用手電筒往裡面照。在很深的地方,有一個縫隙,透過縫隙,可以隱約看到一個小女孩的臉。

    「清清,是你嗎?我是陳老師!」

    「是我,陳老師。我們班還有同學活著,救救我們!」

    「不要怕,解放軍叔叔會救你們的!」

    「老師,我動不了,頭有點痛,我的頭破了,我不怕!」

    鄧清清被埋得比較深,武警官兵的挖掘工作進行得非常困難。同時,被埋的孩子們必須保存體力,不能再和老師說話,並且不能睡著。鄧清清是個很懂事的孩子,她說自己身邊有書,想讓武警叔叔給她遞進去一個手電筒,她要為其他同學讀書,讓他們別睡著。

    戰士們迅速找來一根竹竿和繩子,將手電筒慢慢吊送到鄧清清的手邊。廢墟下,手電筒亮了。鄧清清微弱的讀書聲,甚至傳到了外面……

    在黑暗的廢墟中,鄧清清按亮手電筒,把讀書聲傳給活著的同學們,鼓勵自己和同學們堅強起來,戰勝死亡的威脅。

    凌晨5點30分,武警官兵切斷最後一根困住鄧清清的鋼筋,移走了壓在她身上的最後一塊障礙物。此時,人們發現:鄧清清仍然拿著手電簡,還在看書!見此情景,陳全紅老師忍不住放聲大哭。她握著擔架上鄧清清的手說:「好孩子,只要你能活著出來,就比什麼都好。」

    就在這時,鄧清清的父母也從10餘公里外的家裡趕來了。他們輕輕地撫摸著鄧清清的臉:「清清,別怕,爸爸媽媽都在,你真勇敢!」

    也許是在鄧清清堅強意志的感召下,張曼、羅瑤、蔣蒙、廖友瑤等同學,堅強地忍受了十幾小時、幾十小時的痛苦,最終一個個獲救……

    5月21日,我們在成都市雙流第一醫院,看到了被轉送到這裡的鄧清清。她的母親陪在一旁。鄧清清的身體恢復得不錯,但由於失血較多,仍不時感到有點眩暈。「只要女兒在,我們就滿足了,家沒了可以再蓋。」看著女兒,母親覺得徹底坍塌的宅院算不了什麼。而鄧清清則幾次含著淚說:「我要感謝所有參加抗震救災的人,我會好好學習,長大了報答他們。」

    在罕見的「5·12汶川大地震」災害面前,廢墟中鄧清清小小的讀書身影,是我們民族在任何困難下摧不垮、壓不彎的寫照,是千千萬萬個祖國兒童的縮影,是祖國的希望之燈。

    一聲巨響,所有的教學樓瞬時垮塌。美麗的校園的變成了廢墟。在災難襲來之時,她並又有過度慌張。那種堅定自若和沉著冷靜與她小小的年紀並不相符。她盡力地在求救,引起了老師注意。她害怕和她朝夕相處的同學睡過去,不再醒來,讓武警叔叔給她遞進去一個手電筒,她要為同學們讀書。她沒有哭泣,沒有絕望,她勇敢地選擇了堅強。廢墟中讀書的小姑娘,是你的鎮定讓生命升起了希望。是你為自己和同學們,驅走了厄運。

    感恩箴言

    我們要感謝鄧清清,幾十個小時,她用平靜等待救援,用書驅趕黑暗。她小小年紀,在災難面前表現出來的冷靜、聰慧和堅強,讓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們一定能戰勝任何困難,而未來的中華民族一定更勇敢更堅強,未來的中國一定會更富強。

    我們是祖國的志願者

    2008年10月8日,全國抗震救災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會場裡的大屏幕上播放著抗震救災的宣傳短片:一個個震撼人心的畫面、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表白,讓無數中國人的思緒不禁回到幾個月前那場驚心動魄的生命大營救……在這場偉大悲壯的抗震救災鬥爭中,一個個身影在閃現——他們當中,既有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部隊官兵、民兵預備役人員和公安民警,也有基層幹部、人民教師、醫療衛生工作者、新聞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工程建設者和志願者……危難中,雖然職業不同、身份各異,但他們都以同樣的堅強和大愛共同塑造出中華民族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

    燈光閃亮,聚焦英雄;掌聲響起,鮮花環繞。他們本都是生活中的平凡人,如今卻成為億萬人心中的偶像。其中,就有這樣一名普通志願者被億萬人所瞭解,作為全國抗震救災模範代表,陳巖可以說是參與抗震救災的所有志願者的一個縮影。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發生時,身為成都東冠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的陳巖正在成都寬窄巷子簽合同。一瞬間,地動山搖,他馬上意識到:地震了!陳巖曾經參加過1996年雲南麗江地震救援,深知時間對於救災意味著什麼。當時,他心中,只有一個念頭——趕陝到災區去,那裡的人們需要幫助!於是,陳巖立刻加入了四川省省委組織的志願者隊伍。匆匆忙忙作了一些簡單的準備後,他當晚就驅車趕往都江堰,一路上有許多群眾招手搭車,他毅然決定先開車送需要離開災區的群眾出城。一趟又一趟,這個晚上,他在成灌高速公路上往返7次,護送幾十名受災群眾到成都安頓下來。

    2008年5月13目,災情信息越來越多,陳巖心急如焚。上午9時,他駕車從成都奔赴臥龍,但當時通往臥龍的道路已完全被山石阻斷,通信也已中斷,救援難度很大。與其坐等交通恢復,不如轉戰其他災區。5月14日凌晨,他趕到了漢旺鎮東汽中學。現場的景象觸目驚心,殘存的教學樓搖搖欲墜,孩子們在廢墟裡痛苦地呻吟。陳巖的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快救孩子!

    憑藉以往的救援經驗,他加入了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與隊員們一起制訂方案,一起救人。為了尋找倖存者,他們對著廢墟大聲呼喊;為了不傷到廢墟下的學生,他們徒手在瓦礫、鋼筋中刨挖;為了爭取時間,他們顧不上休息,5天5夜連續奮戰在救人現場。「我的嗓子喊啞了,十指劃破了,衣服淋濕了,可當看到一個又一個孩子被救出來,我渾身又充滿了力量!」

    在抗震救災總結表彰大會上發言時,陳巖的聲音不大、語調不高,但是卻充滿了感人的力量,他說:「祖國母親給了我們生命,而今祖國母親有難,我們怎能不顧?我只是做了一個兒子應該做的事!」話語情真意切,惹人落淚!

    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志願者成了抗震救災大軍中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沒有統一的指揮,但都在默默做著相同的事情——幫助受災群眾。

    根據相關機構的統計,地震發生後活躍在地震災區的來自全國各地的志願者總人數達20萬名。汶川特大地震的抗震救災也成為我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志願者行動。表彰大會上,來自北京市東城區的張先生表示:「在這次抗震救災中,志願者的身影給了我很多感動,這些人大多沒有留下姓名,但都像陳巖一樣有著一顆明亮的心,並讓世界通過他們對中國有了嶄新的認識。」

    中國礦業大學學生李禮在聆聽報告後表示,作為一名大學生,我也時刻準備著聽從祖國的召喚。

    北京某公司的渠道產品經理趙虎說:「志願者能夠獲得這麼高的榮譽,極大地鼓舞了我們。我相信很多企業在參與救援的時候完全是出於一種本能,出於一種對祖國的愛。祖國需要的時候,我們都是志願者!」

    愛祖國,首先意味著愛祖國的人民。一旦祖國人民遭遇災難,就是無聲的命令,我們就應該義無反顧地奔上前去。陳巖是這樣做的,來自全國各地的20萬志願者是這樣做的,全國人民是這樣做的。「2009年度感動中國人物」把一個最崇高的獎勵給了全國人民。這是前所未有的先例,也是深孚人心的。這是對我們偉大祖國的肯定,是對我們偉大祖國的偉大人民的肯定。從這一點,我們就可以看出,中國人民是有力量,有希望的。中國民族是不可戰勝的,中國必將為全世界矚目。只要想想,一個擁有13億顆富於愛心的國度,13億緊密團結在一起的兄弟姐妹,還有什麼困難不能戰勝,還有什麼力量不能夠征服呢?

    近年來,志願者現象成為我國的一個社會熱點,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顧名思義,所謂志願者,是自覺自願的。他們自覺地加入到祖國這個大家庭中,把自己的力量匯聚成汪洋大海。「5·12汶川大地震」是這樣,2008奧運是這樣,義務獻血是這樣,環境保護是這樣。這說明,人民群眾中蘊藏著巨大的愛國熱情。

    感恩箴言

    這是我們民族力量的源泉,這是我們事業勝利和成功的保證,也是我們青少年信心的源頭。我們為我們生長在這樣一個英雄的國度而自豪,我們為我們有這樣偉大的人民而驕傲。面對這愛的海洋,面對這無堅不摧的力量,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加入自己的「一滴水」?

    站在夢想的起點上

    我是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的一名本科畢業生。大學四年,我一直在為自己的夢想而思索,究竟怎樣才能實現自己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夢想。當我得知黨中央做出重大決策,要從2008年起,用五年時間選聘10萬名高校畢業生到農村任職,我興奮地發現自己終於找到了得以實現夢想的道路:做一名大學生「村官」,走向農村,走向基層,走向為社會和人民服務的第一線。

    如果說北大情懷是促使我決定走進農村的一個原因,那麼我對農村和農民的感情則是我選擇「村官」的另一個原因。

    我的家鄉在雲南麗江,一個祖國西南邊陲的美麗小城。我的大部分親人至今仍在那裡的農村生活,因此我有機會親眼目睹、親身經歷農村的生活。鄉親們大多靠種糧食勉強維持生計,由於缺水,蔬菜瓜果都很匱乏。我印象最深的是過春節的時候,家人還要坐車沿著盤山公路繞過雪山,到城裡去採購年貨。雖然最近幾年,在黨和政府的關心幫助下,農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和我們每天生活的城市相比,農村的生活依舊單調,村民們的觀念仍然比較陳舊。

    作為一個農民的女兒,我雖然來到了北京,來到了城市,但我一直都深切地關注著我們的農村、我們的鄉親。我從內心深處感覺到,為農村的發展作出貢獻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我認為最有價值的人生選擇。黨和政府非常關心農村的發展,每當我從電話裡聽到鄉親們告訴我家鄉農村的點點變化,我都異常欣喜。我深深地明白,也許我們每個人的貢獻是很微小的,我們每個人的能量是很有限的,在每一個村,我們的觀念和知識能夠影響的也許只是一些在讀書的孩子,幾個在耕作的農民。但是在廣闊的農村大地上,我們像散落的小星星,輻射出去的光芒將能夠照亮整片天空,照亮每一個農民祖祖輩輩致富的夢想。

    我明白我們這些從象牙塔裡走出來的大學生,也許吃的苦不夠多,也許缺少歷練和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但是我們有熱情到最基層的農村,去磨煉我們的心性,去鍛煉我們的能力,去瞭解和體會佔這個國家60%的龐大人口的真實情況和需要。到農村工作,除了要傳播新的觀念和知識外,我們還有很多東西要向農民群眾學習。在群眾面前,我們將是個謙虛好學的「小學生」。同時,我期待各位領導能對我們的工作多加指導和支持,我願意在農村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上揮灑年輕的汗水,我願意在農村這片孕育希望的土地上奉獻青春和年華!

    夢想,這是個多麼美麗的字眼!一無所有的人,只要有了夢想,就能振翅飛翔。一個一蹶不振的人,只要有了夢想,就會濯足前行。人的一生不就是一個尋夢的過程嗎?可是,我們應該怎樣間架自己的夢想?實現夢想的起點又在哪兒?楊順祥的抉擇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鮮活生動的事例。

    楊順祥是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的本科畢業生,面對擇業這個關係一生的緊要關頭,毅然選擇到農村去,當一名「村官」。這是因為她出生於農村,來自農村,是因為她響應黨的號召,把個人命運與祖國人民的要求緊緊聯繫在一起。「吃水不忘挖井人」,楊順祥不因為自己成為一名北京大學生,就忘記了還很貧困的農村。學習是為了什麼?難道不是把自己的才能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嗎?人生的夢想在哪兒?在於祖國的召喚。夢想的起點在哪兒?在生命的谷地,那裡開滿了鮮花。正如果戈理所說:「為了國家的利益,使自己的一生變為有用的一生,縱然只能效綿薄之力,我也會熱血沸騰。」

    感恩箴言

    「位卑未敢忘憂國」一直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優良美德。楊順祥想到說到,說到做到,自覺地把自己的前途命運與祖國的前途命運結合在一起。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