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論:捨得寬容幸福 第39章 擁有愛心的人才會幸福 (1)
    愛是人類的天性,愛心是人類的品德,每個人都希望得到愛,但是沒有付出怎麼能得到?其實付出愛心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一個微笑,一句話就夠了,我們並不用付出多少,舉手之勞卻可以幫助別人走出困境,讓自己的人生也精彩起來。愛心是一盞燈,照亮自己也照亮別人;愛心是盛開的花,美麗給別人果實給自己。擁有愛心的人一生也會生活在愛的包圍中,因為愛心是人最美好的一種品德。

    1、勿以善小而不為

    生活的辯證法時時處處啟迪著我們:一個人價值的實現,不能只顧及個人生命和利益的存在。並且,它也不由自己給自個的生存意義給予評判。個人不能離開他賴以生存的群體,不能離開由這些群體所構成的社會;個人的生命價值是由他人、社會給予評判的。只有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下,個人的人生價值才能得以體現出來。因此,一個人在自己的人生征途中時刻不能脫離集體、社會;個人必須為大眾,為社會承擔責任,作出貢獻,奉獻自我。一個人只有當超越自己生命的狹小圈子,而熱心投入到社會之中,才有可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從前有個國王,非常寵愛他的兒子。這位年輕的王子,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要什麼有什麼。可是,他從來沒有開心地笑過一回,常常愁眉緊鎖,鬱鬱寡歡。

    有一天,一位魔術師走進王宮對國王說,他能讓王子快樂起來。國王興奮地說:「如果你能辦成這件事,宮裡的金銀財寶你隨便拿。

    魔術師帶著王子進了一間密室,他用白色的東西在一張紙上塗了些筆畫,然後交給王子,並囑咐他點亮蠟燭,看紙上會出現什麼。說完,魔術師走開了。

    年輕的王子在燭光的映照下,看見那些白色的字跡化做美麗的綠色,變成這樣幾個字:「每天為別人做一件善事。」王子依此做去,不久,他果然成為一個快樂的少年。

    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有人之所以生活得有意義,很快樂,有豐滿足感,是因為他能奉獻,而不是處心積慮地想到佔有。奉獻給人一個實現自我的空間,因為他知道要努力工作,為社會服務,他知道要肩負一個幫助和安慰大眾的使命。在那努力的目標之中,他發現了生活實現的空間。

    曾獲諾貝爾和平獎,受全世界敬仰的德蘭修女,由於和英國平民王妃戴安娜的去世日期相近,所以有人將她們二人相提並論,但她們卻是兩個截然不同的類型。

    德蘭個子瘦小,相貌普通;她不知多少次在污穢、骯髒的街道擁抱那些身患皮膚病、傳染病,甚至週身流膿的垂死病人,她把他們帶回自己的住處,照顧他們,安葬他們,讓人們享受她的奉獻。

    許多人一談到德蘭修女,都說她是個偉大的人,和她相比,自己實在太渺小了。可德蘭修女卻說:「我們都不是偉大的人,但我們可以用偉大的愛來做生活中每一件平凡的事。」

    德蘭修女一生沒有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她所做的,是每一個普普通通的人都有能力做到的事:照顧垂死的病人,為他們洗腳、抹身;當他們被別人踐踏如塵的時候,還給他們做人的尊嚴,僅此而已。

    劉備曾教導兒子劉禪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善良是一種巨大的力量,任何力量都不如善良的力量大。善良並不體現在禮物上,而在於一個人誠摯的內心。有的人能從錢包裡掏錢出來送給別人,但他的心卻冰冷漠然。

    或許,我們做人的境界還沒有達到德蘭修女那樣的高度,但是我們如果常存樂善好施、成人之美的好心,這個世界定會減少許多憂傷和怨歎。

    2、心中充滿仁愛,生活順風順水

    人作為一個社會關係的總和,必然不能只為自己著想,否則,不但是道德上的污點,更會處處受阻礙,這樣的生活何談順風順水。一個人,尤其是作為領導者,一言一行都應該帶有令人親切的人情味,多為他人著想一些。這不但能問心無愧,同時也會給自己增加「人

    氣」,讓自己得到更多的尊敬和擁戴。

    能夠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許多事情都可以順利地解決,那麼這個人就自會顯出一派從容淡定。生活中的很多誤解和隔膜實際上都是由於人與人的生活狀態存在差異,因而造成的思維角度和方式不同所引起的。一個人如果能夠充滿仁愛之心,言行充滿人情味,不但能

    給他人帶來溫暖,也會令自己的人生順風順水。

    東漢的袁安就是這樣一個充滿仁愛之心的人。有一次,鵝毛般的大雪下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清晨,天放晴了,應該是掃雪的時候了。但是他怕自己掃雪而打擾了在自己家門口避寒的人,於是就關上門繼續在家裡躺著。這時,洛陽的地方官下去視察,發現家家戶戶都出來

    掃雪。可是,走到袁安家門前時,看見雪地上連腳印都沒有一個,官員們懷疑袁安是不是在家裡凍死了,急忙命人將他門前的雪掃開走進屋子,看見袁安在家裡直直地躺著。地方官問他為什麼不出去,袁安說:「這樣的大雪天氣,那些在我門前避寒的人又冷又餓,我不忍心

    出去打擾他們。」地方官認為他很賢德,就舉薦他當了孝廉。

    為自己謀取方便似乎是人們的天性,能夠將別人放在自己心上來考慮的人,無疑是道德高尚的人。袁安因為怕妨礙別人在自己門前躲避寒冷,就不出門掃雪,真可稱得上是君子的行為,無怪地方官要把他舉薦為孝廉。下雪的時候袁安不是先考慮為了自己出行方便去掃雪,而是設身處地地為那些在門前躲避寒風的人著想。人在順境中往往會沉浸在自己的快樂生活中而忽視他人的苦難和不幸,袁安卻超脫於個人的情感之外,將關注的目光投向那些和自己素無瓜葛但卻需要幫助的人,體現出他高於常人的境界。

    北宋名臣張詠,官至吏部尚書。

    一次,他辦完公事回到後廳,見一名守衛正在熟睡。張詠就把他叫醒,和氣地問他:「你怎麼了,是不是家裡出了什麼事啊?」果然,那人悶悶不樂地說:「我母親病了很久,哥哥外出很久了也沒有音信。」

    張詠派人調查,證實守衛說的是實話。

    第二天,張詠派了一個僕人去幫助看廳的人照料他的母親,幫他把事情安排好,那人感激不盡。

    事後張詠說:「在我的後廳怎麼敢有人睡覺呢?這人當時睡著了,一定是心裡很愁悶,所以我才詢問他。」

    像張詠這麼有人情味的領導,下屬能不願為他盡力做事嗎?的確,在生活中,一個充滿人情味和愛心的人,往往具有很強的親和力。無論其地位高低,都會贏得別人發自內心的尊敬。這樣的人,無論走到哪裡,可以說都不會有過不去的路的。

    3、祖宗遺訓: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所揭曉的是處理人際關係的重要原則。孔子所言是指人應當以對待自身的行為為參照物來對待他人。人應該有寬廣的胸懷,待人處事之時切勿心胸狹窄,而應寬宏大量,寬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給他人,不僅會破壞與他人的關係,也會將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確實應該堅持這種原則,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體現。人生在世除了關注自身的存在以外,還得關注他人的存在,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切勿將己所不欲施於人。

    中國人一直奉行孔子的這一觀念,並將其作為與人交往的準則。這一說法從淺層次上說,是指自己不喜歡的東西,不要送給別人;從深層次上說,是一種換位思考,推己及人,將心比心,如果你不想別人以你不喜歡的方式對待你,那麼你就不要以此方式來對待別人。

    自己不喜歡做的事,不要加在別人身上。這句話可視作待人處事的基本修養,其實,對於對手我們同樣要如此,如能做到這一點,在交往中,你會給自己和對手都留下進退的餘地,這樣就不至於讓你與對手的關係對立,彼此老死不相往來。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在肯定自己時要肯定別人,肯定了別人,同時也就肯定了自己。人之所以為人,是處於人與人的因緣和合之中的。

    從世界人類所面臨的各種危機中,從現實的實際生活中,我們也體悟到了孔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價值和意義。

    從國與國的關係來說,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希望自己國家主權的喪失,都不希望自己國家的領土被霸佔,都不希望國家統一受到破壞等。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觀點出發,那就任何一個國家就應該尊重別國的主權,不要去侵奪別國的領土,不要去破壞別國的統一,不要把戰爭強加給別國人民,不要去奴役別國人民等。要想自己的國家主權不受侵犯,也就不要去侵犯別國的主權;要想自己的國家發達,也就要讓別的國家也發達;要想自己的國家強盛,也就要讓別的國家強盛等。但是,有的國家不是這樣,它找出種種借口、種種理由去干涉別國的內政,限制別國的經濟發展,限制別國的貿易,甚至施加種種壓力,心怕一些發展中國家富強了。世界上的這些奇怪現象,每天都發生在我們的面前。各國的政治家們,特別是發達國家的政治家們,如果能夠懂得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訓導,那麼,世界將可能更安寧一些,將可能更人道一些,各種糾紛和摩擦就會更少一些。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