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另一張臉 第32章 趙匡胤暴亡之謎
    公元976年,宋代開國皇帝趙匡胤一夜之間猝然離世。趙匡胤死後,正史中沒有其患病的記載,而野史又莫衷一是,說法不一。趙匡胤可謂死得不明不白,他的死成了歷史上一宗離奇的懸案。

    宮廷疑案,玄機重重,未能親歷現場的後人,只能在故紙堆裡摸「狐狸尾巴」。而老謀深算的趙光義怎麼能躲開這些窮追猛打的詰問呢?說他是「竊國大盜」,自然有幾分道理。以下是部分野史關於趙匡胤之死的記載。

    《涑水紀聞》:趙匡胤駕崩時已是四鼓,宋皇后立即命令內侍王繼恩傳趙匡胤的幼子趙德芳。王繼恩認為太祖在世時有傳位於其弟晉王趙光義的想法,於是找來了趙光義。當王繼恩返回時,宋皇后問:「德芳何在?」王繼恩答曰:「晉王即來!」宋皇后驚詫莫名,後來突然醒悟,哭著對趙光義說:「吾母子之性命,皆托官家。」

    《燼餘錄》:趙光義對趙匡胤的一個妃子垂涎之久,然後趁趙匡胤病中昏睡不醒時調戲,驚醒了趙匡胤,並用玉斧砍他。生怕事情敗露,趙光義一不做二不休,殺了趙匡胤。

    宋朝僧人文瑩的《湘山野錄》: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十月二十日的一個夜晚,趙匡胤急召趙光義入宮,兄弟二人互相對飲,當夜趙光義留宿寢宮。沒想到第二天清晨,趙匡胤便死去,而遺詔則命令趙光義即位。

    從這些野史的記錄來看,可以分析出以下幾點。

    第一,趙匡胤之死,其弟趙光義的嫌疑最大。

    960年正月初四,掌握禁軍的歸德節度使、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和弟弟趙光義一起,乘「主少國疑」之機,發動「陳橋兵變」,奪取了後周政權,建立宋王朝。可以說,趙光義對宋王朝的建立功勞很大。而趙匡胤也深知,正是因為弟弟的鼎力相助,自己才當上皇帝的,因而對趙光義非常照顧。《宋史·本紀》記載,趙光義生病後,趙匡胤親自到床頭去服侍——手足深情,令人感喟。趙匡胤也常向近臣誇讚趙光義:「福德所不及。」

    趙匡胤死後,官方的記錄很是模稜兩可:「癸丑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殯於殿西階……」只說其死,卻不提死因,難免讓人生疑。因此,當趙匡胤駕崩的消息傳至民間時,坊間的猜測五花八門:有死於飲酒過度的猜測,也有人認為是因腹下腫瘡發作而病亡……

    據說趙匡胤死的當天晚上,大雪飛揚,他命人召時任開封府尹的晉王趙光義入宮。趙光義入宮後,太祖屏退左右,與其酌酒對飲,商議國家大事。室外的宮女和宦官在燭影搖晃中,遠遠地看到趙光義時而離席,擺手後退,似在躲避和謝絕什麼,又見太祖手持玉斧戳地,「嚓嚓」斧聲清晰可聞。與此同時,這些宮女和宦官還聽到太祖大聲喊:「好為之,好為之。」兩人飲酒至深夜,趙光義便告辭出來,太祖解衣就寢。然而,到了凌晨,太祖就駕崩了。可見,趙匡胤之死,最大的嫌疑犯就是最大的受益人——趙匡胤的政治接班人趙光義。如《湘山野錄》中的記載等疑點重重,諸多不正常疑點暴露在太祖駕崩之時。

    這一點,可以從趙光義即位後,親自主持編修《太祖實錄》得到佐證。趙光義三次修改了《太祖實錄》裡的內容,即便這樣,他本人還是不太滿意。為了一位死去皇帝修撰「起居注」,至於費這麼大勁嗎?可謂欲蓋彌彰,越描越黑。

    第二,「金匱預盟」,成了趙光義篡位的政治基礎。

    關於「金匱預盟」,《宋史》記錄得頗為詳盡:趙匡胤與趙光義兄弟二人的母親杜太后在病危前,把趙匡胤和丞相趙普叫到床前,留下了匪夷所思的「遺囑」。杜太后對趙匡胤說,你之所以能獲取後周的江山,就是因為周世宗任用了一個小孩子當皇帝,如果是一位壯年英武的君主,絕不會出現「陳橋兵變」。為了不讓這種慘痛的歷史重演,為了維護趙宋億萬年社稷,希望你選擇一位「長君」做接班人。對於母親的命令,趙匡胤表示同意,然後命趙普白紙黑字記錄下來,並把這份政治遺囑當成「基本國策」珍藏在黃金寶櫃裡。如此看來,趙匡胤死後,趙光義即位也是理所當然。但偏偏這個「金匱預盟」的來歷非常曖昧。《太祖實錄》第一次編修的時候,絲毫未提及此事。很明顯,「金匱預盟」是趙光義親自主持編纂《宋史》時才加進去的。

    由此也可以看出趙光義謀害其兄的端倪。杜太后去世時,趙匡胤只有35歲,正是建功立業的強壯之年,而趙光義比趙匡胤小一旬,剛剛23歲。此時,趙匡胤的次子德昭11歲,四子德芳只有3歲。既然有「金匱預盟」這個尚方寶劍,趙光義即位是不成問題的。但問題是,趙匡胤此時身強力壯,也許還要當個十年二十年皇帝……如此一來,自己何時當皇帝還是個未知數,況且那時,趙匡胤的兒子已長大成人,立其子為太子順理成章。免得夜長夢多,趙光義先下手為強,是大有可能的。

    第三,趙光義即位後,迫不及待地更改年號,大有造成既成事實的嫌疑。

    按照以往的管理,新皇帝即位的當年,一般均沿用故帝年號,直到第二年,才啟用新紀元。但趙光義即位後,就沒這麼做,而是立即換上了自己的年號「太平興國」。趙光義冒天下之大不韙,意在搶先為自己「正名」,唯恐皇帝大位被誰搶了去。而他提前改元的做法,也遭到了史官的公開批評,《宋史·太宗本紀》拽住了趙光義的幾條「小尾巴」,提前更改年號這件事名列第一。

    第四,趙光義即位後,提攜親信的同時,積極剷除後患、打擊異己。

    趙光義一即位,除了立即更改年號,還對此次皇位更替中涉及的關鍵人物都做了一番安排:他任命其弟趙廷美為開封尹兼中書令,封齊王,為了掩人耳目,還將太祖的三個女兒封為國公主。此外,太宗更注重培養和提拔自己的親信。其實,趙光義早在即位前就已經緊鑼密鼓地進行佈局了。他任開封府尹多年,在此期間組織了一股舉足輕重的政治勢力。趙光義還有意結交不少文官武將,即便是太祖的舊部,諸如楚昭輔和盧多遜等掌握實權的朝中要員,都著意加以結交。

    為了剪除後患,趙光義不惜對至親骨肉大開殺戒,將親弟弟趙廷美、親侄子趙德昭、趙德芳一一逼上絕路。結果,趙廷美被貶房州,38歲抑鬱而終;趙德昭被逼自殺,年滿30歲;趙德芳像老爹一樣,不明不白地暴病而死,年僅23歲。

    趙匡胤之死和趙光義上台,二者之間有太多的巧合和離奇,史學家只能根據已有的記載進行推理,但是尚無確鑿史料推翻以前的觀點,趙光義如何登基至今是個謎。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