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另一張臉 第26章 歷史上由「性騷擾」引發的驚天大案
    公元649年,大唐的第二位皇帝太宗李世民逝世後的第二年,其第九子李治即位,躊躇滿志地開始了他的帝王生涯。一生勤儉的李世民沒有給李治留下什麼遺產,除了兩個重要人物——長孫無忌和褚遂良。這兩個太宗臨終時被召為顧命大臣的人物此時也正兢兢業業,大有「白帝城托孤」的味道。

    公元650年,高宗李治改元永徽,新皇帝一即位就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一切看上去都很和順。相比於先帝李世民,李治很幸運,作為第九子,他並沒有像李世民那樣發動「玄武門之變」才當上皇帝。即位之後,李治也表現出了自己作為明君的形象,國家政事也被處理得井井有條,沒有人感覺有什麼不妥。但是三年之後,即公元652年的秋天,風平浪靜多年的長安城卻突然發生了一起驚天大案。

    或許因其來得過於迅猛,朝野上下都猝不及防,甚至高宗李治也感到非常詫異。讓人覺得匪夷所思的是,堂堂顧命大臣,大唐王朝的宰相長孫無忌竟然為了剷除異己,而不惜「小題大做」,利用了此案,大唐帝國的政壇上演了一場血雨腥風般的大戲。而讓所有人都深覺吃驚的是,這個小小的案件的開端居然僅僅是一起毫不起眼的性騷擾事件,而它牽出的卻是一件大案——房遺愛謀反案。

    震驚朝野和高宗皇帝的,除了案件牽涉較廣之外,另一方面就是故事的主人公竟然是高宗李治的姐姐,太宗皇帝最寵愛的女兒——高陽公主。

    提起這個讓人頭疼的姐姐,高宗李治也無可奈何,作為皇親國戚,她丟盡了皇家的臉面。這個女人除了經常明目張膽地給老公戴綠帽子之外,還經常搞些婚外情,而更讓長安百姓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這個風騷的公主所選的情人不是和尚就是道士。高陽公主的丈夫是前任宰相房玄齡的次子房遺愛,按理說,宰相的兒子不會被戴綠帽子。不巧的是,他娶的是前任皇帝的女兒、現任皇帝的姐姐,有苦他也只能往肚子裡咽。

    對於房遺愛而言,他和妻子高陽公主之間出現的矛盾並非僅僅局限於感情危機,早在房玄齡在世時,高陽公主就鬧著要分家。在和房家長子房遺直爭奪財產的同時,還把貪婪的目光瞄向了房玄齡的封號——梁國公的爵位。按理說,房玄齡的封爵應由長子繼承,但高陽公主又哭又鬧。房家上下面對這個任性刁蠻的公主也是無計可施,最後只好向太宗告狀。此事後來被高陽公主獲知,她更是惱羞成怒、恨上心頭。

    不知何故,高陽公主在房家大鬧之後沒多久,高陽公主和一個名叫辯機的和尚通姦的消息傳遍了長安城的大街小巷。這一事件極大損傷了皇家的尊嚴,太宗皇帝獲知此事後勃然大怒,但高陽公主畢竟是他的女兒,不可能對女兒怎麼樣吧。結果,辯機和尚成了替罪羊,很快被投進大獄並被處以腰斬,「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與此事相關的十幾個僕人和婢女也慘遭殺害。

    高陽公主此時更是聲名狼藉,卻並未有絲毫的愧悔之心。太宗皇帝駕崩後,高宗李治即位,她根本不把這個弟弟放在眼裡,而是變本加厲,愈發肆無忌憚。沒多久,她又找了幾個和尚和道士情人,兩個和尚分別是智勖和惠弘,道士則叫李晃。有了情人還不知足,高陽公主始終還惦記著房玄齡留下來的家產和爵位。房玄齡死後,她又不斷慫恿房遺愛與大哥房遺直爭奪爵位,最後這件事又鬧到了李治那裡。拿這個姐姐沒辦法,高宗李治只好把房遺愛貶為房州刺史,把房遺直貶為隰州刺史。偷雞不成蝕把米,自己不但沒撈到好處,丈夫還被貶職了,這讓她很是惱火,把仇恨一股腦兒都算到了房遺直的頭上。為了殺掉房遺直,幾經思考,她終於想出了一個妙招。但是讓高陽公主沒想到的是,她準備置房遺直於死地的這個陰謀,竟然變成了一根導火索。事發後,竟然莫名其妙地引發了大唐開國以來最殘酷的一場政治清洗——最終害死了她自己,也害死了丈夫房遺愛,同時還給李唐朝廷的皇親國戚們惹來了一場殺身之禍。

    自以為深思熟慮之後,高陽公主開始了實施自己的陰毒之計。一天,她衣冠不整地向高宗李治哭訴,說丈夫的哥哥房遺直非禮了她,也就是性騷擾。小小刺史竟然敢「太歲頭上動土」,騷擾自己的姐姐,皇親貴胄,金枝玉葉,怎受得了如此屈辱。但他也知道自己的這個姐姐的人品,她的話也不能全信。於是李治命令有關部門嚴加審理。

    作為當朝太尉,長孫無忌在這個時候站了出來,自告奮勇地接下了這樁案子。讓當朝太尉來審理這一樁性騷擾案,史上似乎未曾有此先例。一朝太尉,真的有閒情逸致來處理這一樁雞毛蒜皮的案件嗎?很顯然,長孫無忌是別有用心的——準確地說,長孫無忌是要利用這個案子,把朝中的所有政敵一網打盡!

    被長孫無忌列入黑名單的第一個人是駙馬都尉薛萬徹,作為武將的他,因功勳卓越,娶了唐太宗的妹妹丹陽公主。當年因為驍勇善戰,是太子李建成的忠實部下,在玄武門之變中曾率部與秦王將士力戰。李世民成功奪嫡後,念其忠誠且在治軍上很有見地,不但沒降罪,反而予以重用。果然,薛萬徹英勇過人,不負眾望,於貞觀年間在平定東突厥、吐谷渾,以及攻打薛延陀、東征高句麗等一系列重大戰役中立下汗馬功勞。深得太宗信任的薛萬徹也因此升任左衛將軍,並娶了高祖的女兒丹陽公主,此後歷任右衛大將軍、代州都督、右武衛大將軍等軍中要職。

    受太宗重用,特別是娶了丹陽公主之後,薛萬徹變得有些狂妄自大,甚至連他的副將裴行方都向上級控告其過於「仗氣凌物」,甚至對太宗也有抱怨,也就是發牢騷。因此被太宗「除名徙邊」,流放到了邊疆。如果薛萬徹僅僅是因發牢騷而受牽連也就罷了,但實際上真正的原因是朝中的政治傾軋和派系鬥爭白熱化,而薛萬徹恰恰與長孫無忌的對手房遺愛關係非常密切。

    太宗死後,高宗李治即位,因大赦,薛萬徹得以從邊關回到京城長安,兩年後被高宗任命為寧州刺史。飽受數年邊疆流役之苦,如果薛萬徹能吸取之前的教訓而安分守己的話,也許他能避開這場災難。但遺憾的是,重新被起用之後,他將過去的苦楚都忘記得一乾二淨——回京後,薛萬徹主動拜訪房遺愛,並說:「今雖病足,坐置京師,鼠輩猶不敢動。」薛萬徹所說的「鼠輩」,其實指的就是朝廷的當權派長孫無忌。

    受薛萬徹蠱惑,房遺愛深表贊同,他說:「若國家有變,當奉司徒、荊王元景為主!」「荊王元景」指的是時任司徒的唐高祖的第六子李元景,他和房遺愛有親屬關係——他的一個女兒嫁給了房遺愛的弟弟房遺則。

    除了薛萬徹,房遺愛還有個朋友叫柴令武,和薛萬徹一樣,他也是駙馬都尉。他和房遺愛都是魏王李泰黨的核心成員,自從魏王李泰被廢黜後,柴令武很失意。高宗李治上台後,柴令武被任命到衛州做刺史,但對於皇帝的聖旨,他充耳不聞,以公主身體不適要留在京師就醫為由拒絕赴任。據說柴令武不願意做刺史,就與他和房遺愛「謀議相結」有關。

    公元650年,被貶黜到均州的唐魏王李泰抑鬱而死,太尉長孫無忌自覺時機已到。而就在此時,高陽公主又吵吵鬧鬧到高宗李治前告狀說房遺愛的哥哥房遺直非禮他,無疑,這給長孫無忌找了一個借口。這就出現了前文中,長孫無忌主動請纓的一幕了。

    很顯然,長孫無忌是有備而來,案件一入手,他就挖出了高陽公主身上的一個政治問題,「主使掖庭令陳玄運伺宮省禨祥,步星次」。意思是,高陽公主曾經指使掖庭令內侍省宦官陳玄運暗中窺伺宮禁中的情況和動向,並且觀察星象變化。很顯然,這是高陽公主謀反的徵兆。在唐朝乃至前後很多朝代,禁中是天子所居的重地,而天象的解釋權也只能歸朝廷所有。因此,無論高陽公主是窺伺禁中還是私窺天象,其行為都已經觸犯了朝廷權威,對於高陽公主而言,這是致命一擊。

    抓住了高陽公主的把柄,就控制住了房遺愛——既然公主都已涉嫌謀反,作為丈夫,房遺愛又豈能逃脫干係?!正當長孫無忌準備向房遺愛開刀時,房遺愛之兄房遺直也「落井下石」,主動站出來檢舉房遺愛和高陽公主,將兩人平時的醜行都抖了出來。這也不怪房遺直如此不義,高陽公主誣告他非禮,讓他差點性命不保,為了保住自己的名譽和性命,房遺直當然要和房遺愛夫婦拚個魚死網破了。

    很快,房遺愛就被長孫無忌控制住了,在採取了一系列軟磨硬泡的措施之後,長孫無忌終於從房遺愛嘴裡撬出了薛萬徹、李元景、柴令武等幾個關鍵人物。房遺愛為了自保,很快就把很多秘密洩露了出來——他的「戰友」全部都被出賣了。為了得到坦白從寬的機會,他甚至無中生有地主動供出了許多無辜的人。如司空、梁州都督吳王李恪,侍中兼太子詹事宇文節,左驍衛大將軍、駙馬都尉執失思力等。

    因為房遺愛的「瘋狗亂咬人」,這些帝國大佬和皇親國戚忽然之間都成了房遺愛的造反同謀,很快都被長孫無忌逮捕,成了階下囚。這也正是長孫無忌的陰險所在——借房遺愛的嘴巴,將長孫無忌厭惡的人都供了出來。案件審理了半年之久,公元653年,案件終於有了結果,「鐵證如山」,高宗李治無奈地頒下了一道詔書:房遺愛、薛萬徹、柴令武被斬首;荊王李元景、吳王李恪和高陽公主、巴陵公主被處以自盡;房遺直被貶為春州銅陵縣尉;甚至連已經駕鶴西去好幾年的房玄齡也慘遭株連,他在宗廟中的配饗(以功臣身份配享於太宗別廟中的祭祀牌位)也被罷停。

    原本是件小小的性騷擾案,最後竟然演變出了謀反的政治大案,皇親國戚被處死和流放了數十人——這個結果不僅令朝野極度震驚,同樣也大大出乎了高宗李治的意料。高宗李治對此非常困惑不解,這麼多皇親國戚真的都參與了房遺愛的謀反案嗎?儘管他顧慮重重,一直都不相信這件事的真實性,但在掌握大權的長孫無忌的威嚴目光下,他也只能無可奈何地接受現實了。

    行刑時,當劊子手問薛萬徹可有遺言時,他冷笑著說:「薛萬徹大健兒,留為國家效死力固好,豈得坐房遺愛殺之乎?」然後從容脫下上衣,讓劊子手快點行刑。而吳王李恪在死前曾面朝蒼天,說出一句可怕的詛咒:「長孫無忌竊弄威權,構害良善,宗社有靈,當族滅不久!」

    該砍頭的砍頭,該賜死的賜死,該貶謫的貶謫,該流放的流放……一場因「性騷擾」而引發的血案就這樣無聲無息地過去了。沒有人會想到,李恪臨死前的這句詛咒竟然會一語成讖。

    公元659年,當年那樁轟動全國的性騷擾案之後的第六年,在那個炎熱的七月,長孫無忌也同樣遭遇了家破人亡的命運。長孫無忌因反對立武則天為後,死在了流放之地重慶。不知死時,他的耳旁是否還響起當年吳王李恪死時的那句詛咒?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