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另一張臉 第17章 三國第一悲劇人物魏延真身
    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魏延應該是個不折不扣的悲情人物。不僅武藝高強,而且智勇雙全、勇冠三軍,但其一生卻顛沛流離,先保劉表,再保韓玄,最後保劉備,除了深得劉備信任,沒有一個信任他。雖然劉備對魏延好一些,但被劉備視若珍寶的軍師孔明處處與他作對,不給他好臉色看——有功勞不獎賞,出了好主意也堅決不採納,即便在自己身死五丈原之後還設計殺死魏延。如此可見,魏延的確是三國最悲劇的一個人物。

    相比三姓家奴的呂布,魏延的品行要好很多。呂布為了赤兔馬而殺義父丁原,為了貂蟬而屠義父董卓,其人惡貫滿盈,就是這樣,呂布也霸佔一方,最後轟轟烈烈地戰死。而魏延就窩囊多了。

    應該說魏延是個武藝高強卻也有點清高、有個性的人物。在保劉表的時候,不被劉表重用,甚至連入廳議事的資格都沒有,可見此時魏延的懷才不遇。若把魏延和呂布劃為同一類人還是不恰當的,因為其並不像呂布那樣「有奶便是娘」,其實他對劉表也算忠心,因為在劉表處不得志,才想「跳槽」投入劉備麾下。今天人工作不滿意就可以隨意跳槽,為什麼魏延就不可以呢?當時,劉備率兵到荊州,魏延冒著危險開城迎接,卻被文聘截住廝殺,劉備因不忍看與劉表手足相殘,因而領兵他去。魏延殺退文聘,一看已空無一人,只好暫時去投韓玄,一投劉備以失敗告終。

    投靠韓玄之後,魏延仍然希望有一天能投奔到劉備麾下,而其在韓玄處得不得重用,也助長了這一心理。其後,劉備攻打長沙,韓玄因懷疑長沙守將黃忠通敵,欲斬之,結果又是魏延挺身而出,奮不顧身地率眾殺掉韓玄救了黃忠,打開城門迎入劉備。從某個方面說,魏延身為人臣卻弒其主乃不忠之人,但換個角度考慮的話,如果魏延不挺身而出,恐怕就沒有後來的五虎大將之一的黃忠了。

    說魏延是個悲情人物,是因投到劉備麾下之後,本應該受到重用,但偏偏遇到了疑神疑鬼的諸葛亮。當其斬殺韓玄救下黃忠之後,興沖沖地以為要受到獎賞的時候,諸葛亮卻給了他一個下馬威。諸葛亮一聲斷喝:把魏延綁了,推出斬首,理由是說他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魏延嚇得出了一身冷汗,最後還是在劉備的求情下才免於一死(諸葛亮本無心殺魏延,只是想在氣勢上壓魏延一下)。

    輾轉反側才投奔到劉備麾下卻又鬧了個灰頭土臉,真是顏面掃地。其實這才是魏延最冤枉的地方。說人有反骨,純屬子虛烏有的事情,只不過是諸葛亮認為其經常出爾反爾就認定他有反骨而已。因為這件事,諸葛亮一輩子都不信任魏延,直到入川成了頭號大將仍然是只利用不重用,這不能不說是魏延的悲劇。

    歸順劉備之後,依照魏延的才能,他是能和關、張、趙、馬、黃並列的,但蜀漢建立之後,其他五人被列為五虎大將,而魏延只被封了個漢中太守而已。從這點來看,諸葛亮未免謹慎過度,甚至說有點小心眼了。諸葛亮看不慣的地方,除了因為魏延「心有雜念」之外,另一件事情是,入川時,黃、魏爭功給諸葛亮造成了不好的印象。雖然說在這件事上魏延有點意氣用事,但這也是魏延工作積極性高的表現,在那種受壓抑的環境中,能煥發出這樣的積極性還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實際上,作為大將,魏延智勇雙全、技壓群雄,在軍事才能上,足以與關、張、趙、馬、黃一決高下。如果諸葛亮能利用好魏延,也許三國的歷史將會改寫。遺憾的是,在諸葛亮的打壓下,魏延的軍事才能未得到完全發揮。

    後來,關羽被呂蒙奇襲荊州,最後敗走麥城,被東吳所殺;張飛也因急於為關羽報仇而被部下殺害。劉備為了報仇,結果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而在白帝城敗亡。五虎凋零,魏延成了頭號大將。按理說,這時候諸葛亮本應改變偏見重用魏延。讓人匪夷所思的是,諸葛亮不但不重用他,反而處處壓制他,對他提出的建議,一概不採納。

    尤為突出的一例是,劉備白帝城托孤之後,深感大恩的諸葛亮為了一統天下恢復漢室,數次出師北伐。第一次北伐時,蜀軍出祁山時,諸葛亮利用反間計誘使曹魏罷免了司馬懿的兵權。此時對於諸葛亮而言,除去了主要對手之後,掃平曹魏不在話下。魏延向諸葛亮提出奇襲長安「子午谷奇謀」,建議諸葛亮讓其領兵五千由子午谷快速到達長安城下,一舉拿下長安,由諸葛亮率領大軍由斜谷趕到長安支援。諸葛亮認為此計過於凶險且難以成功,因而棄而不用。用現在的眼光看,魏延的這一計策無疑是非常正確的。但對於這件事,諸葛亮不但不採納魏延意見,還把他呵斥一頓,弄得魏延好生沒趣,以後再沒有提出過任何建議。

    讓魏延鬱悶不已的是,每次遇到硬仗、危險較大的戰鬥,他總是第一個被派上戰場,相反,凡是能得功勞的戰鬥,他卻只做些誘敵的輔助工作。人都是有自尊心的,當然魏延也不例外——諸葛亮每次都不給他好臉色看,令他顏面掃地。這也讓魏延的積極性受到極大挫傷,難怪有一次,北伐曹魏需要勇將出馬,諸葛亮目視魏延,但魏延低頭不語。

    其實要說魏延有反骨,確實是天大的冤枉。即便處處受到諸葛亮的壓制,魏延也從未考慮跳槽,更從沒有想過謀反。史書記載,諸葛亮死後不久魏延即造反。實際上,此論有失偏頗,與其說是魏延造反,倒不如說是被諸葛亮逼迫的。諸葛亮在臨時死將軍權交給了楊儀,而此人素來與魏延不和,諸葛亮難免有利用楊儀之手除去魏延的嫌疑。魏延不得不考慮楊儀掌權後自己的境地,與其坐以待斃,還不如拚個魚死網破。因此,諸葛亮一死,魏延立即違反諸葛亮撤兵的遺令,率部下燒燬棧道、攻擊楊儀。最後魏延被馬岱出其不意斬落馬下,並被冤枉成謀反,「夷三族」的處罰,到頭來還是被諸葛亮定計害死。鬱鬱一生的魏延可謂三國中第一大悲劇人物。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