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凝:揭開中國帝王的身世疑團 第27章 縈繞宋朝的兩支血脈——宋太宗趙光義 (1)
    歷史上以「兄終弟及」的方式獲得皇位的例子很少。而宋太宗就是少數幾個以這種方式登基稱帝的皇帝。正是因為他特別的登基方式,後世才對他的身世充滿了矛盾般的猜測。

    宋太宗趙炅,976年到997年間在位的北宋第二代皇帝。他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同母弟,初名匡義,北宋初年改名光義,稱帝后又改名炅。976年,宋太祖趙匡胤離開人世,以「兄終弟及」的形式替代了「嫡長子繼承」的制度,將皇帝寶座傳給了二弟趙光義,而不是已經成年的嫡長子趙德昭。從趙光義登基的那一刻開始,圍繞著他的身世和權力合法性的猜測就沒有停止過。其中夾雜著的「金匱之盟」和「燭影斧聲」的傳說使得問題更加複雜化,最終使這次權力轉移變成了一個千古之謎。

    一當親情遭遇政治

    趙光義和趙匡胤是一母同胞,兄弟感情非常好,趙家也是一個溫馨的家庭。

    宋太祖趙匡胤祖籍河北涿郡,927年3月出生於洛陽的夾馬營。趙匡胤的父親,也就是宋朝建立後被追封為宣祖的趙弘殷當時正行軍在洛陽。趙弘殷是歷經後晉、後漢、後週三朝驍勇的將軍,常年征戰在外。趙匡胤是趙弘殷的第二個兒子,母親是杜夫人。趙匡胤的弟弟,北宋的太宗皇帝趙光義,也是杜夫人在丈夫行軍地浚儀官捨裡生下來的。

    他們的母親杜氏共生了5個兒子,分別是長子匡濟,次子匡胤,三子光義,四子匡美,五子匡贊。其中長子趙匡濟在北宋建立前就去世了,北宋建立後被追封為親王。最小的第五子趙匡贊幼年夭折,也被北宋追封為親王。杜夫人養活了三個兒子:趙匡胤、趙光義和趙匡美。

    作為事實上的長子和長兄,趙匡胤剛成年就離開家到外面的天地去闖蕩。有志向的男人都希望自己能夠幹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為自己和家族爭取功名利祿。趙匡胤在外面吃了很多苦,一步步從最基層的士兵成長為後周王朝重要的禁軍將領。他在後周王朝中的地位和掌握的軍隊成了北宋王朝最初的實力基礎。

    趙光義比哥哥趙匡胤要幸運得多。他不僅享受了多年的父母關愛,還因為有做將軍的哥哥的支持而接受了系統的教育。他成年後,雖然沒有哥哥那樣的地位和武功,但也是個相貌堂堂、文采出眾、見識不凡的人物。因為哥哥的關係,趙光義進入後周官場擔任了軍職。哥哥趙匡胤的地位不斷提升,最後成了朝廷的禁軍首領,將趙光義也攬入自己的政治核心圈。趙光義辦事得力,忠誠可靠,很快成了趙匡胤建立新王朝的得力助手。在陳橋兵變中,趙光義就是擁戴趙匡胤稱帝的主謀之一。

    在黃袍加身的那個晚上,趙光義、趙普等人召集禁軍將領們專門開會討論。趙光義和趙普兩人從理論和現實兩個方面為官兵們指出了興旺發達的道路:「興王易姓,雖雲天命,實系人心。」現在將士們要想長久地保富貴,擁立點檢趙匡胤為新皇帝是必然的選擇。趙普從將領們「長保富貴」的共同利益出發,提出了「興王易姓」的選擇,一下子獲得了所有將領的支持。散會後,軍中就開始情緒沸騰。有人喊「趙點檢英武蓋世,是天下棟樑。不如先策點檢為天子,然後再北征」!「皇帝年幼無知,不像點檢那樣瞭解我們的辛苦與功勞」。「咱們一塊找點檢去」!最後,官兵們都全副武裝,聚集在趙匡胤的大帳四周。等趙匡胤出來的時候,趙光義、趙普馬上將事先準備好的龍袍披在他身上。

    北宋王朝就這樣建立了。趙光義不僅是皇弟,更是實打實的開國功臣。

    杜老夫人非常瞭解自己的兒子,當她聽說二兒子稱帝的消息後,高興地說:「我兒素有大志,今天果然做了皇帝。」宋太祖即位後,尊杜老夫人為皇太后。杜太后不只是一個慈祥的母親,更具有敏銳的政治洞察力。宋太祖登基後,正式去參拜太后,大家都向老人家道賀,杜太后卻悶悶不樂。左右奇怪地問她:「都說是母以子貴,現在您的兒子做了天子,太后您為什麼不高興呢?」杜太后說:「我聽說『為君難』,天子置身萬民之上,如果能治國得道,那皇位就真的是尊貴無比的了;如果治國無道,那皇帝本人想做普通老百姓也不可得啊!因此我擔憂我兒子的前途啊。」杜太后的這段話可謂是至理名言。人人都知道做皇帝好,卻不知道做皇帝難。做得不好,一個皇帝還不如一個普通老百姓過得舒服呢。宋太祖聽到母親的話後,聯想到五代十國時期君臣相殺、國運不久的經驗教訓,恭敬地拜謝太后說:「兒子謹受母親教誨。」

    杜太后是位不錯的母親,但是只做了不到兩年太后,在北宋建立的第二年就去世了。杜太后在去世之前召集自己的兩個兒子,談了一段話。《宋史》第242卷《杜太后傳》記載:

    建隆二年,太后不豫,太祖侍藥餌不離左右。疾亟,召趙普入受遺命。太后固問太祖曰:「汝知所以得天下乎?」太祖嗚咽不能對。太后固問之,太祖曰:「臣所以得天下者,皆祖考及太后之積慶也。」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兒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長君,天下豈為汝有乎?汝百年後當傳位於汝弟。四海之廣,萬機至眾,能立長君,社稷之福也。」太祖頓首曰:「敢不如教?」太后顧謂趙普曰:「爾同記吾言,不可違也。」命普於榻前為約誓書,普於紙尾書「臣普書」。藏之金匱,命謹密宮人掌之。

    筆者之所以不厭其煩地將這段史料轉載過來,是因為它是有關趙光義身世之謎的唯一一段正史記錄。後世的許多猜測和批評都是圍繞著它展開的,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金匱之盟」。《宋史紀事本末》、《續資治通鑒》及《續資治通鑒長篇》雖然在言語上有所差異,但基本史實是完全相同的。我們根據這段話大致可以勾勒出病榻之前的情景:

    杜太后知道自己快不行了,就將宋太祖、趙光義和重臣趙普三個人召集到病榻前。杜太后直接問宋太祖趙匡胤:「你知道你是怎麼得到天下的嗎?」宋太祖一時間不知道怎麼回答,杜太后再次問他。他這才說:「我之所以能夠得到天下,全靠先祖和母親您的功德。」杜太后顯然不認可這樣的答案。她說:「不是。真正的原因是周世宗死的時候讓自己的幼子當皇帝,給了你可乘之機。如果當時後周在位皇帝是一位成年的英主,天下還會是你的嗎?」頓了頓,杜太后說出了核心想法:「你死了以後,要將皇位傳給你的弟弟光義。天下之大,政務繁重,只有擁立長君才是社稷的福氣啊。」宋太祖當時點了頭,說:「我一定照母親說的辦。」於是杜太后回過頭命令趙普:「你記下我的話,不能有違。」趙普就將母子之間的約誓忠實地記錄在紙上,並在末尾署上了自己的名字。杜太后將這份契約鎖在金匱中,命令忠厚謹慎的宮人掌管。

    《宋史紀事本末》專列了《金匱之盟》一條,記載的杜太后的話更加具體:「汝百歲後,當傳位於光義,光義傳光美,光美傳德昭。」意思是說:趙匡胤死後,傳位給趙光義;趙光義死後,傳位給幼弟趙光美;趙光美死後,再將皇位傳回到趙匡胤一支,由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繼承。

    所有的資料都記載,宋太祖對這樣的權力轉移方案都沒有反對。

    我們分析杜太后作出這樣安排的原因有兩條:一是她在病榻上說的是為了防止趙家的天下被他人奪取,是為了讓年長的皇帝更好地處理繁重的政務。但還有一條原因杜太后沒有說,那就是她對自己兒子的愛。杜太后對自己的三個兒子都非常喜愛,非常放心。她希望皇位能夠在三個兄弟及其子孫之間流傳。這樣,天下肯定就是趙家的了。因為這樣的制度設計不僅能夠避免其中一支絕嗣造成的繼承危機,也可能保證繼承者的能力。在杜太后看來,自己臨死之前為北宋王朝找到了糅合親情和權力的皇位繼承途徑。

    但是在現實政治中,杜太后這樣的安排幾乎是「天方夜譚」。最大的問題就是你如何能夠保證子孫後代都嚴格按照這樣的安排傳遞皇位?如果在位的某位皇帝破壞了這樣的安排,又有誰能夠制止他?如果親情被現實的權力慾望所打敗,這一環扣一環的權力轉移鏈條又如何能夠維持?執行得不好,杜太后的一片好心反而可能成為動亂的原因。杜太后在歷史上有記錄的兩段對話顯示出她有敏銳的政治洞察力,但在臨終前她將感情與政治混淆了起來。她試圖尋找到一條二者和諧發展的道路,卻使之後的皇位傳承增加了更多的複雜性。

    因為「金匱之盟」身上帶有的明顯邏輯缺陷,更因為「金匱之盟」的最大得益者是趙光義,因此從宋朝開始就有人置疑它的真實性。後世的許多人認為,這是宋太宗趙光義為了顯示其即位的合法性而偽造的杜太后遺命。但是不管對「金匱之盟」真實性的爭論如何發展,「金匱之盟」對北宋初年的政局影響卻是實實在在的。

    歷史資料表明,在杜太后死後,趙氏兄弟依然保持著良好的關係。北宋的政局朝著盟約所計劃的方向發展。在杜太后死的時候,她的長孫趙德昭只有10歲。宋太祖有四個兒子,分別是長子勝王趙德秀、次子燕王趙德昭、三子舒王趙德林、四子秦王趙德芳。其中趙德秀、趙德林都早亡,而趙德芳年紀很小,真正有望繼承皇位的就是二子趙德昭。但是從960年趙匡胤即皇帝位到976年駕崩,宋太祖在17年間都沒有立過太子。

    趙德昭,字日新。他的「燕王」是趙光義封的。趙德昭是賀皇后的兒子,干德二年(964年)出閣,也就是離開皇宮自立。依照制度,皇子出閣即封王。但是宋太祖以趙德昭年紀還小為理由(時年13歲),想讓兒子多歷練一下,因此僅授予趙德昭貴州防禦使的官職。973年(開寶六年),趙德昭出任興元尹,之後被提升為山南西道節度使、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但是終宋太祖之世,趙德昭都沒有被封王。

    四王子趙德芳在開寶九年(976年),也就是父親趙匡胤死的那一年才被授予貴州團練使的官職。

    相反,趙光義被朝廷寄托了重任。宋太祖每次出征或外出,都讓趙光義留守都城;宋太祖還讓趙光義參與預謀和決策軍國大事。趙光義的地位穩步上升,先是擔任開封尹,後來又升為中書令。開寶六年(973年)九月,趙光義被封為晉王,兼任侍中。朝廷下詔晉王趙光義上朝的時候排在宰相前面,可見晉王趙光義的地位之重。同時,史書記載兄弟兩人的關係和睦融洽,有許多「賞花習射於苑中」,「步至晉王邸,命作機輪,挽金水河注邸中為池」等記載,顯示兄弟兩人經常一起遊玩。趙光義曾經患病,宋太祖親自探望,並親手為他燒艾草治病。在病中的趙光義覺得疼痛,宋太祖就先在自己身上試驗來觀察藥效。兄弟兩人手足情深的場面令人感動。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