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凝:揭開中國帝王的身世疑團 第20章 首位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 (1)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知名度最高的皇帝之一。在他統治時期,中國幾乎達到了傳統社會的頂峰,出現了「貞觀盛世」。我們在前言裡也談到過,李世民是典型的血緣身世沒有任何疑問、但政治身世充滿疑點的皇帝。他在太原起兵中扮演了什麼角色?玄武門之變是怎麼發生的?李世民和父親李淵的關係,和哥哥、弟弟的關係一直也受到人們的質疑。但不管怎麼說,李世民時代是值得中國人驕傲與自豪的偉大時代。

    現在歷史研究發現,正史上李世民的形象多少有虛假的成分。李世民當朝時期就與大臣一起進行了系統的「修史」活動,在上面的諸多問題上進行了有利於自己的粉飾。隨著後來人一點點地剝去這些粉飾,我們會發現一個相對真實的李世民。

    一太原公子李世民

    李世民於隋文帝開皇十八年(598年)二月戊午生於武功別館,是唐高祖李淵與正妻竇氏的次子。李淵和竇氏共生了四個兒子,分別是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元霸(本名李玄霸)和四子李元吉。不幸的是,李元霸早死,只剩下兄弟三人。

    李家是發源於西魏時期的世襲貴族家庭,也是一個胡漢混血民族融閤家庭。唐朝建立後,李家自稱是十六國時涼武昭王李氏的後代,現在研究普遍認為李唐皇室很可能是胡人,即北魏弘農太守李初古拔的後裔。在北朝的民族融合風潮中,他們與漢族通婚,到李淵的祖父李虎時已經是胡漢混血。李虎是西魏的八柱國之一,北周初追封唐國公。李淵的母親獨孤氏與北周明帝獨孤皇后、隋文帝獨孤皇后是姐妹關係,都是同為八柱國之一的獨孤信的女兒。李淵襲封唐國公,因貴族身份很早就入仕了。李淵的正妻竇氏也是胡人血統。

    李世民身上就有明顯的胡人的體貌特徵,他臉部線條分明,高鼻深目,鬍鬚微卷,身材高大。

    史書載,李世民出生的時候,有兩條龍在別館的大門口之外盤繞嬉戲,三日才離去。李世民出生的第四年,李淵遇到一個自稱善於相面的書生。那個書生看到李淵後大驚:「唐公是貴人啊,而且必有貴子。」隨後,他又見到了4歲的李世民,更加吃驚道:「這個小兒有龍鳳之姿、天日之貌。他不到20歲的時候,肯定能做出濟世安民的壯舉來。」李淵聽到這話,開始還覺得挺受用的。後來仔細一想,這不是大逆不道的話嗎?這樣的評價用在自己和兒子身上,怎麼合適呢?李淵害怕起來,就要殺那個書生滅口,可惜再也沒找到那個相面的書生。於是李淵取「濟世安民」的意思為自己的第二個兒子取名為「李世民」。

    大業十一年(615年),隋煬帝在雁門關被突厥圍困,隋朝各地的軍隊都趕去救駕。還未成年的李世民也要隨隸屬於屯衛將軍雲定興的軍隊出陣。

    雲定興戰前召開會議,商議進軍策略。主導的意見是大軍要輕裝快進,迅速與突厥軍隊作戰,爭取救出皇帝。年輕的李世民很不以為然,對雲定興說:「我軍勤王,必須大張旗鼓才有勝利的希望。」雲定興很奇怪,問李世民為什麼要高調進軍。李世民胸有成竹地說:「突厥可汗率騎兵深入內地,圍困皇上,採取的是突擊戰術。突厥人料定我們倉促之間無法救援。現在如果我們大張旗鼓,數十里之間幡旗相續,晝夜鼓聲相應,就大大出乎突厥意料之外。突厥肯定會以為我朝四方勤王軍隊雲集而來,突擊戰術已經失去意義。那時突厥騎兵必然撤圍而去。如果我軍現在輕裝快進,與突厥大軍硬碰硬決戰,勝負卻很難預料。」雲定興略加思索,肯定了李世民的計劃。

    雲定興率軍大張旗鼓,穩步推進。突厥可汗聽到情報後,沒等隋軍到達,就心虛地撤圍而去了。這一戰讓很多人都知道唐國公生了個很有軍事頭腦的兒子。

    615年,李淵出守太原(隋朝時稱晉陽),帶著李世民一起來到了轄地。之後,李世民在太原生活了兩年,與太原結下了很深的感情。人稱他為「太原公子」。

    李世民當時已經是很有政治眼光和宏大志向的年輕將領。他看到當時天下群雄並起,隋朝官府已經處於風雨飄搖之中。李世民敏銳地預料到隋朝國運將盡,正是英雄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

    李世民充分利用父親主政太原的有利時機,積極為反隋爭霸進行活動。李世民一邊廣交英雄豪傑,聯絡晉陽縣令劉文靜、晉陽宮副監裴寂奔走謀劃;一邊積極招兵買馬,準備起事反隋。正史記載他為後來的晉陽起兵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劉文靜曾經因受瓦崗軍首領李密株連,被捕入獄。李世民以探視為名,與他在獄中擬定了招募兵士、西入關中、創立帝業的起兵計劃,並通過裴寂將這個計劃轉告給了李淵。在整個起事過程中,李世民發揮了主要作用,史書上有他三勸父親的記載。

    李世民第一次勸父親李淵時說:「今上無道,百姓困窮,晉陽城外皆戰場。父親如果只滿足於現在的身份地位,那麼天下到處是寇盜,朝廷又有嚴刑峻法,我們隨時可能處於危亡之中。不如順應民心,在晉陽起兵,轉禍為福。這就是所謂的『天授之時』啊。」

    唐國公、太原留守李淵一聽,大驚失色:「你怎麼說出這樣的話來,我現在就把你抓到官府去。」話說到這個份上,李世民也只好不再勸了,李淵也沒有把他扭送至官府。

    不久,李世民第二次勸李淵起義:「現在盜賊日繁,遍於天下,父親大人受詔討賊,現在情況又怎麼樣了呢?如果您能夠討蕩群賊,朝廷也會功高不賞,依然會身陷危局。父親如果聽從我上次勸您的話,就可以避禍。我說的是萬全之策,請父親大人不要懷疑。」

    這一回,李淵不像第一次那樣堅決拒絕,而是以無可奈何的口吻說:「今日破家亡軀由著你去,化家為國也由著你吧。」

    現實情況是李淵討賊不力,隋煬帝要興師問罪。李世民乘機第三次規勸李淵:「現在的朝廷是君昏臣亂。父親盡忠是沒有意義的。現在晉陽士馬精強,宮監蓄積巨萬,如果以晉陽的資源舉事,何患無成!」李淵這次在李世民的勸說下,終於下了起義的決心。

    太原副留守、虎貴郎將王威和副留守、虎郎牙將高君雅都是隋煬帝的親信,安插在太原監視李淵。兩人見太原公子李世民結交天下英豪,留守李淵頻繁調集糧草人馬,馬上意識到情況反常,判斷李淵極有可能加入造反者的行列,決定先下手除掉李淵。他們假稱將在晉祠舉辦祈雨儀式,請李淵主持,準備暗中埋伏士兵殺掉李淵。晉陽鄉長劉世龍知道了王高兩人的陰謀,馬上告訴了李淵。

    李淵已經有了造反之心。他曾對李世民說:「唐固吾國,太原即其地焉。」事實上,他長期在與起義軍作戰的第一線,非常清楚造反者已經遍佈全國,朝廷已經無力鎮壓。隋朝的滅亡是遲早的事情了,李淵不得不為自己的前途考慮。而荒淫嗜殺的隋煬帝也一直猜忌李淵,隋煬帝一次出巡途中,徵召李淵來行宮覲見。李淵托病沒有前來,隋煬帝大為不滿,繼而猜疑起來。當時李淵的外甥女王氏在後宮做妃子。隋煬帝不經意地問她:「你舅舅為什麼不來啊?」王氏說舅舅生病,來不了了。隋煬帝再問:「李淵的病,能讓他死嗎?」李淵聽到這段對話後,更加恐懼,不再輕易去朝見隋煬帝。他以縱酒沉湎,納賄貪污的表象來掩護保存自己。隨著隋朝形勢的日益惡化,李淵造反的念頭從出現一步步深入到行動上。之前的招兵自肥就是壯大自己實力的表現。現在知道王威和高君雅兩人的刺殺陰謀後,李淵是不想造反也不行了。

    617年5月14日深夜,晉陽宮城外,出現陣陣盔甲晃動、碰撞之聲,火把映照出了李世民的面孔。

    第二天早晨,李淵和王威、高君雅議事。劉文靜領太原屬下開陽府的司馬劉政會來到庭中,說有密狀呈給李淵。

    李淵很自然地讓劉政會將密狀呈上來,劉會政卻不交,說:「密狀關係重大,只能給留守大人一人查看。」

    李淵很奇怪地問:「在座的都是朝廷大臣。你所告何事,如此機密?」

    「下官所要告的,正是兩位副留守大人。我告他們勾結突厥,圖謀不軌。」

    王威和高君雅大驚,喊到:「絕無此事,劉政會妖言惑眾。」

    李淵也驚訝地說:「怎麼會有這種事?快快將密狀呈上來。」李淵看後對大家說:「王威、高君雅二人勾結突厥入侵,的確是證據確鑿。來人啊,將二人拿下正法。」

    王威、高君雅不甘心束手就擒,召喚親兵隨從拔出兵器拒捕。怎奈,大殿外湧入的不是一般的守衛兵丁,而是李世民早已經埋伏好的鐵甲精兵。沒幾個回合,王、高等人就招架不住,倒地被俘了。當天,王威和高君雅被斬首。

    當時突厥乘中原大亂,時常入侵中原,太原城外時常出現遊蕩的突厥騎兵。李淵為除去王威和高君雅二人找的理由非常自然,他人找不出確切的反對證據來。

    之後,李淵調回李建成、李元吉,與李世民一起舉事。在向長安進軍的途中,李世民率領的部隊是主力,屢立戰功。老根據地太原在李氏家族爭奪天下的過程中依然擔當著重要作用,李淵專門留李元吉防守晉陽。在天下割據的局面中,李淵受到太原以北劉武周的強大威脅。劉武周得到河北宋金剛的投靠後,大軍南下太原以爭天下。李淵在長安稱帝初期,劉武周在突厥騎兵的援助下進攻晉陽,兵鋒甚銳,李元吉棄太原而逃。劉武周佔領平遙、介休、晉州、龍門等地,關中震駭。李世民臨危受命,救援晉陽,經過半年多的征戰,擊滅劉武周,收復太原。唐朝建立後,李世民又在晉陽負責打擊不斷南下攻唐的突厥。太原作為雙方攻守的重點地區,李世民自然沒少放在心上。在北方軍情緊急時,屯駐太原的李世民是唐朝的軍事依靠。

    隋朝時,太原的地位就僅次於長安和洛陽,成為第三大城市。作為李唐王朝的發源地,又因為晉陽有唐國之古稱,於是唐朝將國號定為「唐」,非常重視太原地區。唐代初期的幾位帝王曾數次擴建晉陽。在唐朝,晉陽被稱為「北京」,與京都長安、東都洛陽並稱為「三都」、「三京」。

    李世民登基後依然對太原懷有深深的眷戀。當時社會安定,天下一片欣欣向榮的繁榮景象。貞觀十六年(642年),他在群臣的勸說下,決定於二月到泰山舉行封禪大典,展現強大的國力。消息傳出後,太原地區的一些僧道和老人趁機到長安上表,請求李世民在封禪之後,順便駕臨太原。李世民聽說後非常高興,特意在武成殿設宴接見了他們。

    席間,李世民回憶起太原往事感慨道:「我年輕的時候在太原,喜歡群聚博戲。暑來寒往,到現在將近三十年了啊。」并州僧老們見皇帝感情很深,乘機請求說:「現在四海太平,百姓歡樂,都是陛下的功勞。臣等年老了,來日不多,但眷戀聖化,不知疾苦。請皇上駕臨晉陽。」李世民當即應允,並充滿深情地說:「飛鳥過故鄉,還躑躅徘徊,更何況我是在太原起義奪取天下的。等我泰山封禪完畢後,就去太原和大家相見。」

    遺憾的是,泰山封禪計劃因為天象不吉而沒有成行,李世民也沒能夠順便出巡太原。為此,李世民特意發了一封《存問并州父老璽書》,來說明情況。璽書中追述了自己與太原豪傑起事爭奪天下的事情,將太原當做自己的第二故鄉:「漢祖悲歌,嘗思豐沛;晉皇吟詠,唯在溫泉,此人情也。」這裡,李世民以漢高祖思故鄉豐沛,晉皇思念故鄉溫縣作比來說明自己對太原的感情。他說自己常常「引領北望,感慕兼深」,並不忘叮囑鄉親:「父老宜約勤鄉黨,教導後生。親疏子弟,務在忠孝。必使風俗敦厚,異於他鄉。」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