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凝:揭開中國帝王的身世疑團 第3章 生前身後多少事——嬴政 (2)
    呂不韋心中的不快我們可想而知,但是他在大腦裡經過一番快速「檢索」後,馬上意識到了這是一個更大的「商機」。《史記》說,他覺得自己反正都已經為子楚傾家蕩產了,又何必再在乎一個女子呢?所以就將趙姬贈送給了子楚。事實上,呂不韋的心思應該與華陽夫人是一樣的,那就是只有將自己的下一代扶持為君主,才能最終保障自己的榮華富貴。與秦太子繼承人合作自然比不上將自己的兒子扶持為秦國的第四代國君。想到這些,呂不韋宴會後主動將趙姬送給子楚。

    子楚對呂不韋更加感激涕零,對趙姬也相當寵愛。但是如何隱瞞趙姬已有身孕的秘密呢?這是呂不韋最為頭痛的問題。《史記》說「至大期時生子政」,也就是說趙姬是嫁給子楚後,懷胎滿10個月才生育的。這個孩子生於公元前259年,是子楚的長子,取名為「政」。子楚自然不會對嬴政的身世產生懷疑,也讓呂不韋和趙姬大大舒了一口氣。

    後人以秦始皇是足月生育這一點來否認他的私生子身份。但是懷胎12個月才分娩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再者說了,即使趙姬「大期時生子政」,也不能排除呂不韋和孩子有血緣關係的可能。因為呂不韋與趙姬的關係,並未因她與異人結合而中斷,他們的關係一直延續到嬴政繼承王位之後。

    關於秦始皇是呂不韋私生子的事實,在多本史書中都有明確的記載。《史記·秦始皇本紀》說:「秦始皇帝者,秦莊襄王子也。莊襄王為秦質子於趙,見呂不韋姬,悅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鄲。及生,名為政,姓趙氏。」本紀中沒說趙姬已有身孕,只講明是從呂不韋那裡娶來後才生了始皇,但結合《史記·呂不韋傳》的記載,我們完全可以確定秦始皇就是呂不韋的親子。張漢東,陳實:《秦始皇身世考辨》,載於《山東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5期。後來班固撰《漢書》時則直稱秦始皇為「呂政」,司馬光寫《資治通鑒》也持同樣看法。因此,儘管秦史一再否認,秦始皇的私生子身份怕是不能輕易就否定了的。奚椿年:《秦始皇史事辨疑》。

    子楚在邯鄲娶妻生子,樂不思蜀沒有多久。在嬴政出生前幾個月,秦國在長平坑殺了45萬趙卒,邯鄲城籠罩在一片哀慟悲憤之中,趙國人對秦國人充滿了刻骨的仇恨。在這種危險的氣氛下,子楚和呂不韋極為僥倖地逃回秦國去了。

    三這三年,秦國三君

    趙姬和幼小的兒子並沒有被子楚帶走,都留在了邯鄲。在呂氏結交的賓客和趙姬娘家人的保護下,兩人才倖免於難,沒被趙王捉住,「趙欲殺子楚妻子……得匿,以故母子竟得活」。

    長期的隱姓埋名、四處逃亡和貧困無著的生活不可能不對一個幼童造成不良影響。在這樣沉悶無助的氛圍中,抑鬱是必然的結果。無定的生活、家徒四壁的條件、缺乏交往的社會環境,都使得未來的皇帝形成了深深的抑鬱人格。心理學研究表明,抑鬱症患者由於早年不幸的遭遇和孤獨、被遺棄的痛苦經驗,往往需要以全力以赴的工作和對成功的極端追求來消除自身的自卑感,消除幼年的痛苦記憶。這對嬴政個人歷史的分析,同樣有效。

    嬴政母子倆在趙國的逃亡避難路線和經過,所有的史書都沒有記載。也許在秦朝建立後,官方就有組織有目的地清洗了這些內容。我們可以想像孤兒寡母在路途中擔驚受怕、可憐兮兮的樣子。這更加深化了小孩子的抑鬱人格和多疑心理。

    因此,我們就會發現秦始皇不長的一生都在追求建功立業,以求留傳後世的原因。他每消滅一國,就將該國的宮殿建築仿造在咸陽,儘管他並沒有居住過;他要將全天下的有錢人都驅趕到關中來,近距離地感受自己的威嚴;他建立了高度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制度,自加壓力超負荷地工作,天下之事不論大小都由他自己決定。

    公元前251年,嬴政從未相見的曾祖父秦昭王去世,留給後人一個強大的國家和一支龐大的軍隊。苦等王位的太子安國君此時已經53歲,即位後史稱秦孝文王,子楚被冊立為太子。過長的太子生涯消磨了安國君志向的稜角,也損害了他的健康,加上他在宮中長期沉溺於酒色,導致身體虛空,無力應付繁雜的政務。於是秦孝文王在為秦昭王守孝期滿後的第三天就去世了,在國一年,成為中國歷史上執政時間比較短的君主之一。王愛華:《秦孝文王在位時間小議》,載於《秦陵秦俑研究動態》2003年第3期。

    《史記·秦本紀》載:「五十六年秋,昭襄王卒,子孝文王立」,「孝文王元年……孝文王除喪,十月己亥即位,三日辛丑卒,子莊襄王立」。

    孝文王去世後,子楚即位,史稱秦莊襄王。新王第一道命令就是任呂不韋為本相,封為文信侯,以藍田(今陝西藍田縣西)十二個縣為食邑。呂不韋成為秦國集官、爵、食邑最高等級於一身的唯一一人,震驚了滿朝文武。呂不韋十幾年的投資終於得到了回報,從此逐漸控制了秦國大政,秦國由此開始了呂不韋專權時期。

    子楚和呂不韋當權後,就開始尋找趙姬母子二人。趙國經過長平之戰等一系列打擊後,國力衰微,現在不敢再遷怒於趙姬母子。在經過了6年的流亡生涯後,嬴政和母親一起通過外交渠道,被禮送到了秦國。

    嬴政來到了一個陌生的國家。在這裡,人們教育他說這是他的祖國,國君是他的父親。而他,則是極有希望繼承未來王位的嫡長子。遺憾的是,嬴政的人格、思想觀念和生活習慣都已經在趙國的流亡生活中定型了。寬裕的王族生活和嚴肅正規的教育並不能改變這一切,反而加深了他的悲劇性人格。

    一開始,年輕的王子在生活、語言和習俗上很難認同秦國的那一套,對嚴肅、華貴、高雅的王族生活更是難以適應。生活差距和地位懸殊,延續了嬴政正常社會交往的困難。他現在成了一個高貴的抑鬱症患者。當他想到花園中親近自然的時候,有一群奴僕跟著他;當他想去偷聽下人談話的時候,後者避之不及。更為可怕的是,呂不韋與趙姬幽會的事實和傳言、私生子的陰影等陸續進入了嬴政幼小的心靈,強烈地影響著他的性格。

    大人們在幹什麼呢?呂不韋在繼續幫助子楚,同時努力鞏固自己的權勢,而趙姬也依然美艷動人。莊襄王見美姬回到身邊,自然是憐愛有加,從此沉溺於錦被繡帳之中,無心過問政事。呂不韋獨斷秦國朝政更是暢行無阻。秦國在呂不韋當政後,越發顯得生氣勃勃。而秦國給嬴政列出來的一系列親戚名單中的人與他的關係更加疏遠,沒有人對這位來自趙國的王子表示出任何的興趣。

    公元前247年,13歲的嬴政在老師指導下開始認真習武學文。杏花枝頭的殘瓣飄落,微風吹起瀰漫著麝香的幃帳,這一切都不能撼動年輕王子的心。小小的王子幾乎不為外物所動,他自閉、自卑而自強,顯得早熟。突然,門外馬蹄聲四起,有黑衣朝官疾步而入,迎嬴政入宮。一切發生得如此迅速,以至王府四周馬蹄聲剛過,宮中就哀樂四起。這一天,秦莊襄王逝世,秦始皇在呂不韋的主持下即位。

    秦莊襄王的死是有疑問的。對於一位年僅35歲、即位才3年的國王來說,死前沒有任何徵兆,怎能不讓人懷疑呢?更何況從秦昭王駕崩至嬴政即位,只有短短3年的時間。戰國末期,最強盛的大國秦國竟然連換三代國君,商人出身的呂不韋都起了決定性的作用,這其中給人遐想的空間實在太大了。

    咸陽充滿了肅穆的氣氛。在渭水南的章台宮,悲涼的陣陣清音與後宮中九重笙管之樂相呼應。葬禮剛畢,嬴政就舉行了登基典禮。作為尚未成年的孩子,在威嚴的典禮過程中,丞相呂不韋始終伴其左右,指示他該如何做。從秦王嬴政即位的公元前246年,到公元前237年,都是呂不韋在秦國直接掌權的時代。在章台宮大殿秦王御座的右側,呂不韋以丞相、文信侯的名義處理朝政。按照呂不韋自己的意思,嬴政給他加封了一個特殊封號——仲父,加封食邑河南洛陽十萬戶,以示對受封者特別倚重與恩寵。「仲父」這個稱號,自此受到了之後歷代權臣和陰謀篡位者的青睞。

    呂不韋專權期間,秦國繼續對東方的兼併戰爭。秦軍把矛頭主要指向韓、魏等鄰國。每當呂不韋處理完朝政,就會去後宮會見太后。史書並沒有避諱兩人在後宮發生的荒誕、不道德的行為。我們很難理解秦始皇親政後為什麼也不將這些有傷王室尊嚴的資料清洗掉。或許,這是秦始皇抑鬱人格向世人的另一種宣洩吧。

    不久,呂不韋一方面受不了趙姬肆無忌憚的淫樂,另一方面也實在需要專心政務,因而開始冷淡太后,想擺脫糾纏。他將趙姬的另一位舊情人嫪毐以假宦官的身份安排在甘泉宮,接近太后來代替自己的情人身份。出身於市井無賴的嫪毐並不乏政治上的野心。他靠太后庇護,立即獲得了長信侯封號,待遇和地位完全可以與呂不韋相抗衡。嫪毐還與趙太后生育了兩個私生子,密養在深宮中。嫪毐集團的勢力不斷膨脹,惹得滿朝上下憤懣不堪。嫪毐集團與呂氏集團的對立也開始趨於白熱化。

    嬴政靜悄悄地觀察著這骯髒的一幕。骯髒往往是政治鬥爭新手最好的教師。在長達8年的時間裡,嬴政沒有留下什麼大的政治舉動。秦國在逐漸壯大,國內矛盾在不斷積累,嬴政也在慢慢成長。只要舉行了加冠禮,他就可以親政了。

    公元前239年,秦王政21歲。他還是沒有行加冠禮。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22歲。計劃在雍城舉行加冠典禮。

    因為多數朝臣,包括呂不韋集團都在雍城行加冠禮,首都咸陽空虛。嫪毐感覺自己與太后的穢行及叛亂的圖謀已被發現,害怕嬴政親政後對自己不利,便利用太后的玉璽調兵叛亂。突如其來的叛亂是對嬴政執政的第一次巨大考驗。嬴政先是從容不迫地加冠親政,同時發動雍城附近的軍隊,奔襲咸陽。嫪毐叛軍剛控制了咸陽,就遭到由雍城開來的秦軍的攻擊,一哄而散。嫪毐被車裂於東門之外,誅滅九族。嬴政對牽連的生母也毫不手軟,悶殺兩個私生子,削減太后待遇,收回璽印,發往雍宮域陽宮軟禁。

    呂不韋本人也深深陷入嫪毐的經歷之中。在嫪毐叛亂勢力被鎮壓下去時,呂不韋集團的勢力尚未被觸動。呂不韋依然保持「門下賓客三千,家僮萬人」的生活。這時,如何處理呂氏集團是擺在嬴政面前更大的問題。對於自己的生父,嬴政的心態是兩難的。出於權力慾和表現欲,他必先除之而後快,但從殘餘的人的感情來說,他又不願痛下殺手。在實踐中,嬴政採取了「逼殺」戰略。

    嬴政先是逐步剝落呂氏集團的實權。呂不韋依然是相國,待遇不變,但年富力強的嬴政開始更多地插手具體的行政事務,直接任免官員。朝廷的權力結構逐漸發生了變化。公元前237年,秦王突然下令,免去呂不韋相國之職。不久,嬴政到雍宮將太后迎接回咸陽,同時將呂不韋遣發到了河南的封地。

    呂不韋此時的心態也是複雜的。一方面,他知道自己的政治生命正走向終結,亟須夾著尾巴做人;另一方面,投機商人出身的他,權力運用慣了,投機的慣性使他難以驟然停止。在河南封地,他並未韜光養晦,而是廣交賓客,拜訪他的各方諸侯、使者絡繹不絕。

    公元前235年,嬴政下令要求呂不韋遷移到蜀地居住,並給他捎去了一封親筆信。史載,信中多有斥責之語。看完信後,呂不韋默然,當天飲鴆自殺。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