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太昂貴 第11章 進城當「沖頭」 (7)
    在上海著名的生活消費網站——籬笆網論壇中有很多單身女子發貼談論婚嫁問題,有部分女子表達了對男方各個方面(例如身高,視力,經濟狀況等等)的高要求。這個「高」是相對她們的自身條件而言,以至於她們根本找不到心儀的對象,於是在某些論壇上出現了「籬笆女」或者「liba女」一詞,主要是這座城市裡的大齡光棍們用以表示對這類沒有自知之明又極度物質的女子的不滿。「籬笆女」就成了無視自身條件,對婚姻盲目高要求的未嫁女人的代稱。

    滬上「籬笆女」的擇偶標準,概括起來16個字:「有房無貸,有車滬牌,月入過萬,父母雙亡。」

    舉例說明:某「籬笆女」,1977年出生,正宗上海人,身高1.63米,體重48公斤,本科畢業,工作收入穩定。

    她要找的人是:「最好出生於1975年或1976年,『弟弟』不要;希望生活能安康,月薪要稅後過萬(這個要求不算高,好多MM都要求年薪20萬到40萬元);身體要健康,『眼鏡兄』不要(俗話說:啤酒瓶底,悶騷心底。小女子怕怕);上海人,新上海人也勉強可以;房子一定要有,可以不大,80平方米,但不能有按揭;小車——最好有,實在不行,也勉強可以沒有;長相可以不是很帥,不過也不能太難看;最後,要疼我。」

    對此,有人給出了一個可行性分析報告:

    截至2005年底,上海常住人口為1778萬人,戶籍人口1360萬人,按照男女1:1的比例,其中上海本地男性680萬,25歲到44歲的黃金年齡人群比例僅為30.6%,即208.0800萬人,在30歲到34歲之間的,52.0200萬人。去年本市25歲以上人口中,本科以上學歷程度的比例為5.1%,繼續縮小至26530人。30歲到34歲為黃金年齡中的黃金階段,該人群平均年收入超過5萬元,按照金字塔比例,收入超過10萬元的約為8843人;中國青少年近視趨於低齡化,大學生近視率已超70%,那麼不戴眼鏡的剩下2653。上海男性平均結婚年齡為31.1歲,就算其中還有一半人沒結婚,那也只剩下1326人。上述人群由於年齡、收入關係,有女朋友的居多,算有三分之一沒有女朋友,那麼剩下442人,按雙向選擇規律,第一眼印象達標的概率為50%,還剩200人左右。

    經過計算,該「籬笆女」尋到目標男朋友的概率為200除以680萬,大概是0.0029%。

    據上海市統計部門公佈的數據顯示,上海市未婚人口比例,女性未婚比例上升幅度大於男性。在2000年至2005年間,女性未婚比例上升2.1個百分點,上升幅度大於男性0.9個百分點。

    此外,統計數據還顯示,在滬上未婚人口中,中心區比例最高,達到24.3%;高學歷未婚人口比例增幅明顯。

    大都市裡的「剩男」、「剩女」越來越多。一個小城鎮出身的女孩過了28歲還不結婚,遠在家鄉的親友就會半是擔憂、半是好奇地詢問女孩的父母:你家千金怎麼還不找對象?父母答曰:她在上海上班。親友們就會「哦」一聲,表示理解。似乎上海就該是這樣,盛產繁華和孤獨。

    網上曾有一條頗為惹眼的新聞——網友建議「剩男」繳稅補貼「剩女」。大致意思為「剩女」現象已然成為目前中國一個很大的現實問題,我們應該尋找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去解決問題,而不是逃避,建議能出台法律條文,賦予「剩女」相關的權利和義務。具體的操作方案多是針對「剩女」選擇做單身母親這一行為而設置的,廣大「剩男」同胞要通過繳稅的方法為單身母親的孩子承擔一部分撫養費用。這一假設引來了網友的眾多評議,一部分網友對此表示贊同;也有網友覺得這是在瞎操心,不能把女人單身的自由也剝奪了;更有甚者建議「剩女」超過30歲不結婚,繳稅補貼35歲無錢娶妻的「剩男」。

    議論歸議論,上海女孩對於婚姻的原則性從不會因為年齡而喪失。她們不會「病急亂投醫」,該列的條件還是一一列清楚的:

    (1)身高170cm以上,最好175—180cm;(2)學歷必須為大學本科及以上(關於這一點,父母覺得要求學歷相當的話選擇面會窄很多,因此放寬要求);(3)要聰明,有責任心;(4)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至少要門當戶對……以上這些可以代表上海的父母對子女的婚嫁要求。

    關於第四點,上海姆媽(媽媽)們會語重心長地對女兒說:以後找對象一定要有房的,要是沒有房子,生活壓力太大了。特別是在上海這樣高房價的城市中,一套房動輒上百萬,就算父母出錢幫你們付個首付,剩下的幾十萬也會讓你還得蛻掉一層皮。接下來的二十年或者三十年中,你會整天提心吊膽就怕丟工作還不上房貸銀行來收房子;就算工作穩定你也不敢亂花錢,怕一不小心生活費超支了。就算你勉強平安熬過了還房貸的這二十或者三十年,終於有了完全屬於自己的房子,你的孩子已經到了結婚年齡,你總不能讓他將就著老房子吧。於是你又得買房,由於之前還貸沒啥積蓄,於是又要問銀行貸款,說不定還得賣掉老房子來付新房的首付,想想看,這一輩子就在買房還貸中憋憋屈屈地過去了,多不值啊!

    有時,你可能會聽說一個女孩準備跟認識了約三個月的男朋友結婚,而她之所以那麼快決定結婚是因為男方家裡是准拆遷戶。只要在拆遷以前結婚,按戶口計算就能明顯地受益。「今年結婚,三年之內有寶寶就能多分100來個平方,就是200萬。」石庫門裡的愛情,擁有房子才能有安全感。

    上海就像一個舞台,當咖啡般的浪漫愛情遭遇到婚姻家庭的人生課題時,精明的上海人就會引領著來到大都會奮鬥的「新上海人」一起,開始斤斤計較著現實的利益與得失。

    無論是城市居民還是來到大城市裡拚搏的人群,「沒有房子怎麼結婚」幾乎成了擇偶與婚姻的共識;很多家庭讓女孩們努力讀書,讀出一個高學歷,也是為了一個「身價」,一個能夠接觸上流社會,尋得更優秀男人的機會。

    娶個老婆140萬

    如果你有幸成了那個被上海選中的女婿,那麼恭喜你,不幸開始了。

    上海市婚慶行業協會公佈的2006年全國新婚調查問卷顯示,滬上每對結婚的市民花費達到18.713萬元(不含購房、買車的費用)。如果連婚房的裝潢費用也扣除,結一次婚要花多少錢?上海婚博會組委會給出的答案是:約13萬元。

    18.7萬和13萬,分別是什麼概念?前者比廣州多5萬,是哈爾濱的兩倍;後者與港台齊頭並進。2007年北京城鎮居民戶均結婚直接消費則是53645元,上海是其三倍。調查顯示,上海的新婚消費為全國平均新婚消費的148.77%,超前消費年數達7年,列居全國第一。而上海人結婚消費年均超160億元。

    上海《生活週刊》2009年聯合開心網所做的調查顯示,445個受調查者中有416人覺得在滬結婚費用「高」,其中更有72人表示「沒有能力結婚」。

    從上海市結婚消費結構分析來看,上海市城鎮居民結婚除購房、車外的主要消費項目依次為:新居裝修(78781.19元,占42.16%)、新居用品(含家電、傢俱等居家用品17048.77元,占18.00%以上)和婚慶宴請(36812.80元,占19.70%),占總消費額的80%以上;其它新興的結婚消費(如婚慶佈置、拍婚紗照、度蜜月等)占15.54%。

    如今中國人結婚成本畸高,已經趕超美國。據CNN(2006年2月)報道,美國一家出版結婚書籍的出版社對1619名新婚婦女進行的調查表明,平均每次結婚要花費27852美元,其項目大體上和中國人結婚相同。如果以購買力評價計算,中國人結婚的花費甚至已遠遠超過美國人,即使按匯率計算,二者也大體相當。2005年度上海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8645元,十幾萬元的結婚花費也就意味著耗掉一對新人整整五年的收入。

    根據零點指標數據網的一項調查顯示,從結婚的平均費用支出來看,2000年後的花費是上世紀70年代前的46倍。

    此外,從新中國成立到現在的50多年間,結婚作為中國人的人生大事,其「請客」的形式也在不斷「升級換代」。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婚假很短。那時的婚宴特別簡樸,一般老百姓結婚就是發一點水果糖和花生給親友。領導也不過是在食堂加兩個菜、包頓餃子。

    上世紀七十年代的「豪華婚車」是三輪,婚宴雖「俗」但親朋好友的祝福真摯。那時的婚禮主要內容是新娘點煙、當眾「啃」蘋果、親戚朋友一起哄鬧新房等。

    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出現以親朋好友中普通話說得好的、能活躍氣氛的人擔當司儀,進而請專職婚慶司儀,進行像演出一樣的典禮。

    如今,個性化婚禮已成為拉動婚姻消費的主力。除了大擺婚宴外,古色古香的的轎子婚禮、碧波蕩漾間的遊艇婚禮、歐式庭院裡的草地婚禮屢見不鮮,還有白鯨婚禮、植樹婚禮、空中婚禮等等也日漸流行。而要實現這些「個性化」,必須投入更多的錢。

    是什麼原因導致結婚費用大幅攀升?實際上,除了裝修,買電器用品、金銀首飾等無法減免的費用外,很多情況下,新人以及雙方家長講究「排場」、講攀比、愛面子、圖炫耀的心態,成了影響結婚費用的關鍵原因。

    據悉,80%以上的上海父母願意為兒女的婚事大辦或借錢操辦,他們認為兒女的婚事不能比朋友、同事、鄰居的孩子差,而新人們也很少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量力而行。

    「對我們家長來說,誰不希望把孩子的婚禮辦得風光些呢?」一位兒子將要舉辦婚禮的家長這樣表示。而另一位母親則說,她的女兒今年將嫁作人婦,婚禮體面與否,關係到女兒將來在夫家的地位,「親戚朋友都看著哪,要是隨隨便便就辦了,那我女兒以後在男方家裡肯定要受氣的。所以,無論如何我們也要風風光光把女兒嫁出去。」

    正是上海人這種格外好面子、講排場的性格,使「兩情相悅」的愛情在上海灘越來越稀罕,新人反而會因為一場婚禮而心存芥蒂。

    任先生和龔小姐新婚不久,婚宴當晚,龔小姐整理親友送來的禮金,表示將存起來給未來的小孩留著。可公婆表示,婚宴酒水都是男方出的錢,收的禮金當然也應該分成兩部分。雙方家長為此發生口角,令夫婦倆為難不已。

    而王小姐和朱先生由結婚引出的矛盾更令人瞠目。結婚不足一年的王小姐正準備離婚,她的理由是:「婚禮那麼寒酸,讓我很沒面子。」據悉,王小姐在婚前已經懷孕,為盡快結婚,儀式辦得很倉促。她對當天婚車的檔次、傢俱沒有更新等問題耿耿於懷,認為公婆不重視她,也影響了她和丈夫的感情。

    滬上某人氣論壇曾有個帖子火爆一時,一個女孩發帖說,她男友結婚不肯裝修,也不肯請客,問網友她男友到底愛不愛她。結果網民幾乎一邊倒地回帖叫女孩離開那個男孩,那種男人根本不能嫁。

    此外,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有些人認為,結婚在人的一生中就這麼一次,現在經濟生活條件好了,無論如何也要把婚禮辦得體面些,寧肯借錢也不能讓人說自己寒酸。「我這一輩子就拍這一回婚紗照,多花就多花點。」在這種「指導思想」下,打算花5000元的劉小姐一共被影樓「斬」掉了9000元。「就這一回」的想法使大部分新人在面對新婚消費時,失去了理智的頭腦。

    隨著80年後出生的獨生子女逐漸踏入結婚禮堂,很多家有適齡兒女的家長開始為越來越高昂的結婚費用而憂心重重。

    在上海某大學從事教研工作的徐老師,對如今年輕人所講究的婚禮排場很無奈:「想當年我們結婚都是以簡單樸素為榮,再看看現在的年輕人,喜歡追求個性、時尚,結果就是讓婚禮成了吃錢的『老虎』。」

    徐老師表示,他的女兒已經有了結婚對象,相信不出兩年也會面對結婚消費的煩惱,「今年公佈的數據是平均消費18萬,那以後呢?會不會比今年更高?」徐老師不禁感歎:高昂的結婚消費還有沒有底?

    徐老師的擔憂也暗示了另一項調查結果。上海婚慶行業協會2006年對新婚人群收入調查顯示,月收入小於5000元的占60.99%。其中,結婚新人中有50%以上的費用來源於父母。

    據瞭解,1978年前後結婚的新人,結婚消費總支出平均為1016元,1999年結婚的新人總花費平均為51038元。大多數父母也都成為子女結婚消費的支出者。20年前,結婚新人的父母平均出資為588元,1999年達到23773元,現在則超過10萬元。其中,獨生子女結婚特別依賴父母,向父母借款的數額比非獨生子女高出了一倍。

    節節攀升的婚慶消費,令越來越多的新人及雙方家庭背上沉重的包袱。新人們在大手筆掏錢的背後,大多依靠雙方家庭的財力作為後盾。

    最新調查顯示,2010年上海婚慶市場的消費能力將超過150億元,而據估計,全年會產生15萬對新人。算一算,恰好每對10萬元——需要說明的是,這主要針對婚慶市場,而且僅僅是「保守估計」。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