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可能進行的六場戰爭(一) 第4章 .一場風暴,東海戰事推演 (2)
    美國蘭德公司曾對「台海戰爭」的方式、戰法、勝利幾率和作戰步驟都作了詳細調研測評,並推出種種「台海戰爭」的模型,例如「三軍合成應變模型」為例。這一測評報告由3位軍事分析師進行1700多次模擬運行,以4個階段和7大變數為核心,將可能發生的軍事衝突進行測算。報告將台海戰爭分為四個階段:首先是兩岸爭奪制空權。雙方對空軍基地和指揮設施實施導彈攻擊和空中打擊為主要內容。接著是制海權之戰。水面艦艇部隊或與潛艇部隊在海峽中狹路相逢。之後為島嶼爭奪戰,即對島嶼沿岸及縱深重要戰略目標進行打擊,使用的武器將包括地地導彈、遠程火箭炮以及精確制導炸彈等先進武器。最後為地面戰。作戰模式類似海灣戰爭時美軍的「沙漠風暴」以及「沙漠軍刀」等行動。

    2010年3月,美國蘭德公司國際政治分析師大衛·A·席拉帕克在《中國研究報告:平衡的問題》一文中認為,20年來,中國軍隊一直進行著軍事現代化的進程,從「小米加步槍」的裝備,變成了擁有有效的作戰能力的裝備。無論用什麼標準衡量,這種進步都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中國的軍事穩步提高,結果就是一個跨海峽的軍事平衡在北京傾斜。大衛·A·席拉帕克認為,在一場大規模的攻擊中,中國有能力壓制中國台灣的空中行動,如果中國在幾個小時擊垮台灣的空軍基地,就將獲得決定性的優勢。中國在東亞挑戰美國可能出現在未來10—20年內。中美間的衝突,源於地緣平衡的問題。

    在二戰之前,國家歷史上的任何兵器,無論它有多大的殺傷力,在贏得戰役或戰爭的勝利時都比不上軍事指揮家那樣重要。在二戰後,戰爭的輸贏更體現為以科技與經濟規模所建立起的數量壁壘。2010年3月,美國國家戰爭學院中國戰史教授伯納德柯爾在美國《安全週刊》的專訪中稱:台海戰爭,核心是幾波導彈。中國軍隊目前在考慮如果武力解決中國台灣問題,會造成多大的後果。這主要是根據目前中國所處在的亞洲地位。中國軍隊,約一千餘枚導彈,部署在台海周邊,一旦中國台灣發生「台獨」,那麼中國軍隊肯定要在前階段,實施一波導彈攻擊戰術,藉以摧毀中國台灣的機場與港口。此時的台灣依靠自身攔擊與防禦能力,根本不可能來抵擋這樣大規模的導彈攻擊。被這一波摧毀是確定無疑的。而一旦中國台灣空軍遭受了重大損失,那麼,飛到台灣上空的,將再也看不到台灣飛機,只有大批的蘇-27,蘇-30戰鬥機,以及自產的殲10。

    同時,中國軍隊將會掩護大約40架安24,12架伊爾96,投放兵力到達中國台灣。與登陸部隊,配合起來。形成組合方式,接下來就是一個時間問題。當前,中國成為中程,近程導彈製造大國,同時還有很多具深度打擊理論的火箭。中國軍隊在台海制空權爭奪上,目前具有明顯的優勢。一旦獲得制空權,陸航部隊就會投射過來進行剿滅式突擊。目前中國台灣將大批軍隊集結於某些重點城市,這樣會導致大兵團作戰中,被擊潰與圍殲。中國軍隊善於圍殲大兵團。目前,中國台灣在島嶼沿海窪地與海灘,布設了大批的抗登陸器材與措施。加固了海灘高地的防禦工事。軍隊大多是主動部署在掩體與工事內。這樣一旦遭到大批導彈襲擊,在一波波攻擊中很難生存。而撤離那裡也會導致中國軍隊快速突擊,率先搶佔。關鍵問題是中國台灣是來中有能力防控兇猛的導彈。如果能保持1/3的空軍機場與戰鬥機。還可以做些抵抗。但是,這是一種不太可能的假設。因為,目前除去美國,俄羅斯以外,對抗大規模,多批次導彈同步打擊,其他國家還沒有這樣的能力。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戰略研究部分析師萊爾·戈爾茨坦則將視線投向中國龐大的漁業船隊。他對所謂的中國「漁船戰略」進行了推測,並在美國智庫詹姆斯敦基金會官方網站撰文提出所謂「中國漁船擴張」理論。萊爾·戈爾茨坦認為,當美國智庫把目光集中於不斷發展的中國海軍、造船業和港口設施時,很容易忽視中國海上實力的另一個增長點,那就是中國漁業船隊的噸位在2007年就已達到驚人的1700萬噸,漁船規模龐大如編外海軍,遠遠超過美國、日本以及其他太平洋周邊國家。而中國龐大的漁船隊伍過去曾主要集中在西太平洋海域活動,但現在全球各大洋都可以看到它們的身影。據2011年數據顯示,中國已經擁有約297937艘機動漁船,大約800萬漁民。而在任何時刻,在西非海域作業的中國漁船數量都能達到300艘。2009年3月,中國漁船在與美國偵察艦「無暇」號的衝突中,幾艘中國拖網漁船、兩艘執法船和至少一艘中國軍艦,一同對「無暇」號進行了「圍堵」和「干擾」,而這只是一系列危險的海上衝突事件之一。

    針對台海情況,美國與日本都有非常系統的評估體系,據已知情報進行戰爭模擬介入以或介入程度的重要環節。衝突的形式也不同,美軍智庫曾準備了不同「場景」預案。以韓國《東亞日報》所披露的《台海戰爭預案中美國的選擇》為例,美國對戰爭的應對分為:威懾、危機穩定、戰爭和戰爭中止及評估四個階段。

    美軍智庫在這一預案中模擬了四種戰爭場景,「場景A」——「紅方」特種作戰部隊潛入某島內引發低強度衝突:約有100至1000名不等的某特種戰部隊,在早已潛入島內的軍事情報小組的協助下,秘密分乘小型艦隻、潛艇和直升機登陸台島。這些特種部隊的目標不只是島內的政界、軍方高層,還包括島上的電廠、交通樞紐、早期預警系統、指揮與控制設計等等。其戰略目的是通過摧毀島上基礎設施來製造恐懼與混亂,從而為部隊諸兵種大規模攻擊鋪平道路。

    「場景B」——偶發衝突觸發戰爭,「紅方」向某島水域派出了潛艇、驅逐艦和其他艦隻。「藍方」也針鋒相對地派出了P—3反潛機、「宙斯盾」戰艦和F—15戰鬥機與其對峙。夜裡,「藍方」驅逐艦與「紅方」潛艇相撞引發雙方衝突,「藍方」戰艦打算援救在相撞中受損嚴重的「紅方」潛艇,但「紅方」海軍誤判,視「藍方」戰艦是想採取「敵對行動」,於是向「藍方」戰艦發射了兩枚反艦導彈,但「藍方」的「宙斯盾」艦將其成功攔截,雙方海軍就此發生海戰。「紅方」潛艇最終沉沒,這使得雙方向出事海域大量增派戰艦。

    「場景C」——「紅方」全面進攻某島:這是戰爭最可怕的一種預案,「紅方」陸海空中對該島發動閃電突襲,從而成功阻止第三國的軍事介入。

    「場景D」——某島對「紅方」進行先發制人的軍事挑釁:當「紅方」舉行陸海空三軍聯合演習的時候,某島視演習為對該島進攻在即,於是下令部隊發動先發制人的打擊,同時島內空軍和海軍還對其南方港口、機場和導彈陣地實施轟炸與攻擊,特種戰部隊消滅了對方大部分的潛艇。

    上述4種「場景」任何一種情景發生,美國都將介入,這主要是因為美日1951年簽有《美日雙邊安全協定》等。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