彳亍世界 第四站  文明的邊緣如此絢麗 {東南亞} (2)
    上午十一點,我趕到了京那巴魯國家公園的入口。不少人都會選擇在公園門口的基地住一天,為的是能減輕高山反應,也順便緩解一下過度的疲勞感。我並沒有選擇住在這裡,而是直接上山了,從那天十一點到第二天下午五點,我用了大約三十個小時才回到公園的入口處。在上山之前,大概要用二十分鐘的時間處理各種事物,比如訂房間,收拾行李,把不用的東西存在山下,簽一些文件,支付房費和各種相關費用。不過公園在管理上還算先進,我剛剛填了表,登山牌照就已經做出來了——一張信用卡大小的卡片,上面寫著我的名字。

    從公園入口到神山頂峰一共是8.7公里的路程,第一天天黑以前一定要爬到6公里處的營地。最初的一公里是最容易的,一路上都用東南亞特有的木板鋪了路,走起來十分方便。第二公里的路就沒有木板了,只有一些簡易的階梯模樣的東西,大部分路段還是土路,偶爾有石頭夾雜其中。這座山越往上爬石頭會越多。走到第三公里的時候就開始下雨了,我連忙穿上衝鋒衣。這段路的階梯已經變成一些不太規則的石塊了。頭三公里我用了不到兩小時。雖然前三公里的景色不像山頂那麼宏偉,但也還有很多值得看的東西,比如植被、松鼠、原始森林等。雖然海拔還不到2000米,但是山間已經飄滿了雲霧,真像中國古詩裡說的那樣,「雲深不知處」。

    從第四公里開始,路上滿是大小不一的石頭,有的時候還會遇到十幾米長的巨型石頭。短短6公里的路,從海拔1000多米升到3000米,向上延伸的石階似乎永遠都沒有盡頭。

    從第五公里開始,路已經基本變成乾枯的河床,在快完成第五公里的時候,有一段路需要拉住繩子才可以爬上去,在那個地方我第一次看到了山頂。我爬上那個地方的時候恰好是太陽升起的時候,一路上都沒看到太陽,好不容易有陽光能趕走我身上的寒氣,真是太令人興奮了。這裡的植物基本上都是松樹,加上陣陣水霧飄過來,如同仙境一般。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如此美好的畫面,它給我的感覺就像初戀一樣,使我至今都無法遺忘。

    最後一公里是最難爬的,除了在河床上爬行比較困難外,攀登者的體力也已經達到了極限。現在回憶那時的經歷,感覺就好像是在做噩夢一樣:我居然忘記買乾糧了,在經過五小時的攀登以後,我哪裡還有力氣去經受最後一公里的折騰。爬到最後100米的時候,天基本已經黑下來了,我實在是堅持不住了,就把7公斤的背包丟給了嚮導,他背起來居然顯得很輕鬆。汗水,冷風,黑夜的來臨,這讓我想起了五年前在虎跳峽的經歷。此時的海拔高度已經超過3000米,周圍的景物一覽無餘。如果夠幸運的話,這時你將會看到一個非常奇特的景觀:遠處低矮的雲層中會有電光閃現,給人的感覺就好像是身處童話世界一樣,只不過氣氛稍稍有些詭異。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一部叫《格林兄弟》()的電影,沒錯,就是那個創作了《格林童話》的格林兄弟。導演和編劇將格林兄弟塑造成兩個江湖騙子,靠裝神弄鬼騙取錢財。後來他們被派去一個恐怖的森林執行任務,經常會有小孩子在那裡失蹤。《格林童話》中所有主要人物的原型都出現在了電影裡,而且還是以恐怖形式出現的。想起這個電影,再想想當時的景物,我覺得格林兄弟很可能是在親身經歷了一些事情後,才寫出那麼精彩的童話故事的。

    經過七小時的攀登,我終於走進了兩層高的營地,趴在櫃檯上匆匆忙忙地寫完了登記卡,然後趕緊盛碗熱湯喝了下去。這裡的客人大部分都會吃旅店準備的自助餐,所以管理比較混亂,我都吃上好幾碗湯了,也沒人讓我簽單。可能是因為餓的時間太長,又吃了太多東西,我的胃在下山後整整疼了三天。這裡的食物雖然不冷,但也不是很熱。幸好洗澡水是熱的,感謝它救了我的命。脫掉濕透了的衣服,換上乾爽的睡衣,真是太舒服啦!

    也許是因為第一天消耗了太多體力,第二天早上登頂的時候我遇到了更多困難。寒冷的天氣讓我的肚子變得不太正常,一路上跑了四次廁所,登頂的時候已經是七點半了,算下來我用五個小時完成了最後2.7公里的路程。最難爬的是石土混合的路段與石頭路段之間銜接的那部分,幾乎要完全依靠纜繩才能往上爬,斜坡傾斜角度最大的地方可能超過了70度。過了7公里驛站,就是完全被石頭覆蓋的山頂了,我不知道這種地質結構是如何形成的——它不是一塊一塊的石頭,也不是整個山頂完全由石頭構成,這裡給我的感覺就好像是有人在山頂抹了一層水泥,風乾以後就變成了現在的樣子。

    下山的速度遠比上山時要快很多,但之後你會發現,爬山留下的後遺症還是相當嚴重的。上下樓梯的時候,腳上的每一塊肌肉都在痛,不過再次回到城市的感覺還是很好的。和吉隆坡不同,哥打京那巴魯是一座寧靜的海邊小城,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這裡的機動車司機都相當紳士,儘管沒有人行橫道,行人過馬路卻不是什麼危險的事情。我住的那一帶叫澳洲坊——二戰末期曾經駐紮過新西蘭和澳大利亞軍隊。據我所知,這兩個國家的軍隊在歷次戰爭中幾乎沒什麼業績,不過和本地軍隊比起來,他們還是很強大的。現如今這裡已經被大大小小的印務公司佔領。我住的旅店樓下是一個咖啡館,裡面佈置得就像一個小型博物館,賣的東西都是當年澳洲人喜歡吃的麵包、咖啡、雞蛋等食物,一種由梅子和當地特有的酸柑混合而成的飲料非常好喝,這裡的早餐價格不算很貴,3令吉就能吃得很豐盛。

    在王家衛的多部電影中,均充斥著大量的20世紀60年代的景物,我相信其中很大一部分外景應該是來自東南亞。這裡沒有香港繁榮,雖然國民收入不低,但在城市裡還是隨處可見舊時南洋一帶的招牌、遮陽蓆子以及茶餐廳……雖然我不是土生土長的南洋人,但這裡總給我一種說不出來的親切感。

    伊洛瓦底江畔的萬塔之城{緬甸}

    當修建起吳哥和婆羅浮屠的王國逐漸走向衰落時,在東南亞的最西邊,一個古老的民族正慢慢強盛起來,並於公元13世紀進入全盛時期。它就是以蒲甘為都城的緬族。很多人將蒲甘稱為萬塔之城,這真是毫不誇張。在這塊面積約為30平方公里的平原上,曾經矗立著數萬座建築。由於其中大部分建築是用緬甸盛產的柚木為建築材料建成的,所以不宜保存下來,最後只有以磚石為建築材料的佛塔和寺廟還勉強維持原貌,共計一萬三千座。伊洛瓦底江的沖刷以及1975年的大地震,使得大部分寺廟都被埋在了地下。現如今,我們只能看到其中的兩千多座寺廟,另外的數千座則深埋於地下等待考古學家挖掘。然而,僅僅是這兩千多座寺廟,就足以震撼我們這些現代人了。特別是當你爬上其中某座較高的寺廟後環視四周,就會發現你彷彿置身於另一個世界。夕陽緩緩從伊洛瓦底江西側落下,一望無際的平原上,數不清的佛塔被落日的餘暉抹上一層金色,一個超凡脫俗的世界在這一刻誕生了。這種感覺是你在吳哥都感受不到的,因為原始森林已經把吳哥的寺廟一個一個地隔開了,即便你爬到幾十米高的吳哥城頂端,依然不能看到周圍的景色。

    說到蒲甘,我們就不能不說說緬甸的族群。緬甸是由緬族、猛族、彪族、撣族幾個主要大族和一系列小族組成的,其中緬族最大,他們的後裔是今天緬甸的主要人口。這些種族大約從兩千年前開始,自中國西南、印度東北部以及西藏東南部逐漸遷移到緬甸這塊肥沃的土地上。其中對構成蒲甘文化有影響的是緬、猛、彪三個大族。蒲甘大約在公元800年時就已經成為緬族的城市中心,公元849年,緬族十九個部落的領袖在蒲甘集會,在互相認可對方部落精靈的基礎上,選出了一位共同的精靈,並把由這位精靈化身成的樹移植到蒲甘,從此緬族統一了,統一後的緬族顯示出了強大的軍事力量,先後擊潰了猛族和彪族。緬族在文化上並不發達,同時也是出於政治因素考慮,緬族大量吸收了猛、彪二族的文化。除了在建築、服飾和生活工具上的改變外,緬族的信仰由大乘佛教改為猛族的小乘佛教,並延續了彪族「男女童七歲剃度出家就讀佛教學院」的傳統,這使得緬甸長期以來都是亞洲受教育程度最高、犯罪率最低的國家。這方面的社會成就在我國古代的諸多典籍中都曾有過記載。我在緬甸的時候,也深刻體會到了緬甸人的誠實和友善。

    終結蒲甘燦爛文明的是蒙古人,根據文獻記載,當時蒙古人有六百萬騎兵和兩千萬步兵。蒲甘陷落最主要是因為宗教的勢力超過了王權。大量青壯年出家當和尚,財富被寺廟佔有,國庫空虛,兵力匱乏,國家不堪一擊。蒙古人並沒有在此駐留太長時間,所以緬族在他們撤走以後還能夠繼續統治國家,但蒲甘的黃金時代卻也一去不復返,從此再也沒有受到神的垂青。我們如今只能通過那些殘破的寺廟來解讀緬族過去的輝煌。由於此前我曾去過泰國,通過比較可以看出,自從蒲甘沒落以後,再也沒有同樣偉大的建築群在泰、緬一帶出現。泰國的阿育塔亞繼承了彪族的圓塔式建築風格,但在規模上遠遠無法和蒲甘相比。

    開往蒲甘的火車非常便宜,軟座車廂只需要9美元。緬甸的火車很有意思,坐在裡面就好像坐在了以前流行的彈簧沙發上一樣,火車的行進速度總是忽快忽慢,當震動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火車就會慢下來,這樣有趣的火車我還是第一次乘坐。緬甸是個守時的國家,九點鐘會準時發車。我那天剛坐上車就下雨了,雨勢很大,必須把窗戶放下來,關上窗戶後車廂變得非常悶熱,好在雨很快就停了,我又可以享受緬甸夜晚涼涼的空氣了。第二天早上五點多,我到達了蒲甘。那段時間來此旅遊的遊客數量很少,我開出的租車費,對方一下子就接受了。這天中午,兩位司機請我吃緬甸的自助餐,味道很不錯,菜的種類很多,至少有十幾種。想租自行車遊覽蒲甘的兄弟們要注意一下時間安排,蒲甘很大,如果想騎自行車看完所有重要廟宇至少需要兩天。

    我遊覽的第一座廟宇是瑞喜宮塔(ShwezigonPagoda),它是距離火車站最近的大規模寺廟,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歷史。雖然地面不太乾淨,但是「脫鞋入寺廟」是這裡的規矩,我也只好入鄉隨俗。整座寺廟呈現的是完全對稱的建築風格,加上金色的主色調,給人一種莊重穩固的感覺。瑞喜宮塔在蒲甘的東北部,要想去蒲甘老城,還需要向西行進大約2公里。路上你會遇到很多廢棄的寺廟,這些寺廟不像瑞喜宮塔那樣多姿多彩,它們只有一種單調的磚紅,我更喜歡這樣單調的色彩,一來它給人一種廢棄感,二來是因為我在北京的家附近就有很多這種色調的房子,這些寺廟讓我想起了故鄉。悉隆敏羅塔寺(HtilominloPatho)是眾多廢棄寺廟中最龐大的一座,千萬不要小看了這些廢棄的寺廟,它們留給後人的絕不僅僅是令人讚歎的建築風格——牆壁上那些已經斑駁的壁畫才是最能觸動人類心靈的瑰寶。

    來到蒲甘第二天的早餐,我是在旅店二樓的陽台上享用的。緬甸果然是芒果之鄉,芒果之於緬甸,就像香蕉之於巴拿馬。當地就連早餐也備有芒果,真是讓人驚奇不已。

    小島天堂{泰國}

    來到泰國如果不去甲米,那將是一件很遺憾的事情。在美景名勝極多的泰國,甲米猶如泰國的桃花源。甲米是位於泰國南部的熱帶島嶼群,距離度假勝地普吉島約80公里。甲米不像普吉島那樣名滿天下,客流量要遠遠小於普吉,但也正因為如此,它才完全保留了原始的樣子,讓人感覺別有一番味道。柔軟潔白的沙灘,清澈碧藍的海水,挺拔翠綠的棕櫚樹,還有紅色的懸崖——這裡如天堂般美麗的風景每年都吸引著世界各地大量的遊客前來度假,另外甲米也是國際攀巖運動的中心。除了詩情畫意的自然景觀,巖穴裡還有史前圖畫。在甲米,每年11月到次年4月是旅遊旺季,即使在雨季,這裡也常常是陽光燦爛,所以說,甲米是難得出來度假的旅行者的小天堂。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