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都有好孩子 Step 1  瞭解孩子每個孩子都是上天的寵兒 (3)
    多數孩子的厭學情緒還不構成心理障礙,他們不喜歡學習和考試,但還是可以克服自身的這種消極情緒而堅持學下去。但當孩子具有以下一些表現時,我們的教育者包括和家長就一定要認真考慮孩子的出路了——

    ◇學習一點兒都不用功盡力,被動地應付學習,作業馬虎,行為散漫。

    ◇成績差,但毫不在乎,考不好無所謂,天天混日子。

    ◇學習非常被動,把學習當成負擔,因為害怕批評懲罰而不得不學。

    ◇為了學習經常苦悶、焦慮、抑鬱、沮喪。

    ◇厭惡學校生活,上課不聽講、不做作業。

    ◇孩子對4科以上失去興趣,不願意繼續學習。

    ◇不想上學,經常遲到,甚至逃學曠課。

    嚴重厭學的結果是讓人非常頭疼的。常見的後果有三種——

    ◇混學。導致成績越來越差失去自信心、自尊心和上進心,破罐子破摔,並形成惡性循環。

    ◇鬧學。不守紀律,愛出風頭,和老師對著幹,成為學業和品行雙差的問題兒童。

    ◇棄學。自閉在家沉迷網絡遊戲,或拉幫結伙走向犯罪道路。據統計,我國有近1000萬閒散的未成年人。所謂閒散的未成年人,就是指理應在學校讀書而不願讀書,選擇輟學的孩子,這其中94%是學業失敗的結果。學習落後、厭學、逃學、離家出走成為當今未成年人犯罪的四部曲。

    厭學、逃學不是中國「特產」,日本文部科學省對學生長期逃學的現象進行了調查,調查中將一年逃學30天以上的學生視為長期逃學。調查結果顯示,在1999年小學生中有2.6萬人長期逃學,初中生長期逃學者超過了10萬,這個數字還在逐年增加。

    按照逃學的原因,研究人員將孩子不去上學的行為分為以下8種:

    1)神經性因素導致逃學。

    2)精神障礙導致的逃學。

    3)厭學導致的逃學。

    4)暫時性逃學。

    5)不願別離的傾向導致的逃學。

    6)發育遲緩導致的逃學。

    7)反抗性的逃學。

    8)其他種類的逃學。

    強迫厭學心理嚴重的孩子去學習是不會有好結果的,因為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根本強迫不來。摁住雞的脖子強迫它吃米,都強迫不來,何況強迫一個人天天認真聽每一節,好好做作業、背書?!

    打罵、體罰不僅沒用,而且很不應該,因為孩子厭學,甚至逃學或恐懼學習,不一定是孩子的錯。

    首先要找到原因。讓我們做家長的多想想——

    為什麼年幼的孩子常問父母:「我什麼時候才可以去上學呀?」長大以後卻常常問老師:「我們什麼時候放假呀?」幾乎每個小孩在上學前都渴望上學,上了學以後越來越不喜歡上學。每個人都有機會上學了,卻有相當多的學生想逃離學校。

    為什麼一些學生高考結束後,最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扔書,甚至撕書?

    為什麼連高考狀元,也沒有幾個能大聲地說:「我喜歡學習,喜歡考試」?

    那麼讓孩子們厭學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

    1.孩子厭學,社會有責任

    「一切向錢看」、拜金主義風氣,以及財富腦體倒掛現象使一些孩子覺得讀書沒用,不讀書照樣掙大錢,因此讀不讀書無所謂。根據調查研究,51.4%的初中生和72.5%的高中生認為從學校學到的某些知識沒用,沒有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

    2.孩子厭學,教育專家有責任

    中國中小學學生的學業難度在世界名列前茅,導致學生普遍產生挫折感。學業上的挫折是最直接的原因。考試科目過多,內容難度過大,超過學生的可接受程度。一些題目不僅難得連專家都說不出標準答案,而且怪得脫離了生活實際需要。作家王蒙最近說,他做過幾次中學語文標準化試卷,最好成績是60分。難怪越來越多的孩子覺得讀書沒有用。

    3.孩子厭學,部分教師有責任

    《中國青年》1994年第九期刊登了一封中學生的來信:「期中考之後,老師就為我們重新安排座位,他讓考試成績在前30名的同學坐中間兩排,後30名的坐兩邊——靠邊嘛,老師從不關心兩邊的同學,只要你不出聲,隨便你睡覺或玩東西,這樣中間和兩邊就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兩個世界。」這些「差生」被拋棄、被瞧不起、被冷落,教育者根本沒給他們希望。

    4.孩子厭學,學校有責任

    社會需要各行業各種各樣的人才,但學校對學生的評價標準太過單一。有些教育者在急功近利的浮躁中背離了教育的根本目標,偏離了養育子女的初衷和正常軌道。有一些專家這樣抨擊道——

    「目前單一、刻板的應試評價體系,造成幾乎所有的老師和學生跟著高考的指揮棒在轉。老師在為考而教,學生在為考而學。」

    「體制的死板,造成科目設置的呆板,使孩子們失去了發揮個性的機會。」

    「題山題海分為命,學海無涯苦做舟。孩子們在生搬硬套、死記硬背中把鐵棒磨成針。」

    「在這個崇尚物質的年代,家長和老師列出了這樣的公式:孩子上好學校+上大學+好工作=幸福。迫使學生學習+讓學生上大學=自己的名利。」

    好媽媽手裡沒有鞭子

    除了上節提到的因素,孩子厭學,當父母的負有最大的責任。家庭中有如下有幾種情況的特別容易導致孩子不想學,厭學。

    1)家庭沒有文化氛圍和學習環境。有些家長非常關心孩子分數,但自己缺乏對讀書學習真正的重視和興趣。家中環境不利於學習,甚至有的家長有不良嗜好,比如平時「風聲雨聲麻將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關我屁事」,這樣的家長往往有個不愛讀書的孩子。

    2)家長信奉讀書無用。一些不靠讀書發財致富的家長平時也會有意無意宣揚讀書無用論,導致孩子缺少勤學上進的動力。我們只要細心一些就會發現,中國很多富豪的孩子往往不愛讀書,不會唸書。

    3)望子成龍心切,給孩子壓力過重。這種情況最為普遍,很多家長因為對孩子有過高期望,給孩子增加作業和精神負擔。看到孩子太早做完作業,就給孩子另外佈置作業。更有無數家長不管孩子有沒有興趣,週末和寒暑假安排孩子不但要做完老師佈置的作業,還要加班,成績好的上特長班、奧數班;成績差一些的上輔導班、家教課。難怪有個孩子在作文中寫道:「我最大的夢想是不再上奧數班!」

    4)鼓勵少而責罰多。在孩子青春期,如果家庭成員之間關係差,導致孩子太叛逆也可能是不學的原因,你叫我好好學我偏不,不好好學導致學不好,最後真的不想學。更為普遍的問題是:我們的家長對孩子的學習要求過高,方法上對孩子鼓勵、肯定的少,批評、責罵的多。在小學階段,絕大多數孩子都能考90分左右,但很多家長不滿意,因為他們更關心的是最高分是多少?為什麼自己的孩子不能像人家那樣考第一?結果只能使大多數孩子經常遭遇挫折感、失敗感。

    反覆的失敗經歷很容易導致孩子平時厭學,考試緊張不安、恐懼、暈倒,甚至心理異常。以下是其中一部分極端的例子——

    1996年1月29日,初三學生顏玲因成績退步,擔心完不成父親的「軍令狀」,服毒自殺。同年6月1日,青海省西寧市第五中學高三優秀生盧曉瓏,在高考模擬考試之後跳樓自殺。

    2000年1月17日中午,浙江金華四中某「品學兼優、全面發展」的好學生,因再也無法忍受母親嚴厲的管教、苛刻的要求和沒完沒了的嘮叨,長期壓抑在心裡的煩躁、對立、焦慮、厭煩等不良情緒終於爆發,一時失去理智,舉起鎯頭砸死了自己的母親。

    2001年,貴州省安順市,一對姓呂的雙胞胎在父母的飯裡放入「毒鼠強」。她們平時除了學習,任何活動都要經過父母的批准,連節假日也不許干其他事情。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姐妹倆想到「只有殺死父母,自己才能解脫」,殺人計劃進行了三次。

    2002年5月,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雙城鎮發生了一連串的學生集體自殺事件。

    2002年9月26日,焦作15歲的男孩文明明,向母親舉起了屠刀,因沒有足夠的錢僱人殺父,其父親才倖免於難。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父母平時很重視孩子的學習,自己省吃儉穿,卻花高價請家教。平時對他的管教非常嚴厲。不讓孩子交朋友,不讓他看電視、看課外書,孩子覺得「沒有一點兒快樂」。

    2003年11月2日,這一天是趙某的生日,但他不但沒有得到生日蛋糕,反而因為學習挨了母親一頓痛打。傍晚,兒子舉起下午藏好的菜刀砍向母親。當他被警察抓獲時,既不驚慌,也不後悔,他說:「我這幾天像出籠的小鳥,幸福極了。你們把我帶走吧,監獄肯定比家裡好。」

    孩子考不好,或者不肯學,作為家長和老師會著急、上火這可以理解。但是如果孩子想學,努力了可是學不好,那就不能怪孩子;如果他不想學或不肯努力,你打他、罵他、逼他也沒有用,那麼家長能做什麼呢?該怎麼辦?

    如果孩子考不好或不好好做作業,不少家長、老師常用的做法是罰孩子做更多的作業,事實證明這一招的效果往往適得其反,只會讓孩子更加討厭學習,或害怕考試。《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提出了一個與眾不同的新理念——「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這讓我想起了《三十六計》中的「欲擒故縱」,針對孩子們普遍的叛逆心理,我們教育者不妨多用用這種逆向思維方式和教育方式。

    當然,首先我們得找出孩子不想學的真正原因,爭取改變它;如果難以改變,比如孩子對讀書做學問毫無興趣,一見書本就頭疼,說明他不適合走讀書做學問這條路而已,社會也並不需要每個人都去動腦子搞科研等。

    那麼,我們應該去瞭解孩子的能力和興趣到底在哪兒。

    三瞭解孩子的天分和優勢

    好媽媽語錄:一個人能不能成功,是不是成功,最關鍵的是能否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優勢。

    一天,一位父親火急火燎地來找我,說今天他的手機裡收到了女兒這樣一條短信:「我覺得自己什麼都不如人家,活著實在沒什麼意思……」在交談中我問父親:「您覺得孩子最大的煩惱是什麼?」他愣了好一會兒,告訴我孩子考進重點高中,開頭挺高興的,一個月後就開始跟她媽媽說過上課聽不太懂,作業常常不會做,做不完;我又問:「您覺得孩子有什麼優點嗎?」他又楞了,說平時他忙於上班,孩子從初中起就寄宿了,不太瞭解,就覺得女兒最大的優點是學習好,小學、初中在班上、在年段都是老師們關愛的尖子生,不過現在看來天外有天,不怎麼樣;我再問:「您平時經常誇孩子嗎?」他沉默了。

    這孩子就在我們學校,由於有較明顯的抑鬱、輕生傾向,我設法找到了她。她一看就是個內向、沉默的女孩,好不容易才慢慢地拉近了距離,願意向我暢開心扉。

    她告訴我,從小她就聽家裡人說自己長得不好看,不如姐姐(其實至少中等以上),因此她特別用功讀書,初中時每天就學到晚上11點,成績一直不錯,自己也越來越自信,終於如願以償考進了這所全省有名的高中,沒想到進來以後,越來越自卑,因為自己居然考出了上學以來第一次不及格!如今從一個過去備受老師關注的學生,變成被老師遺忘、忽略的中等生、差生。她覺得自己不僅學習上跟人沒得比,其他方面也樣樣不如人,比如人家「城裡的同學」有的會唱歌,有的會彈琴、畫畫,自己什麼都不會。

    她說不出自己的哪怕一個優點。

    您說得出孩子的幾個優點?

    每個人都有閃光點

    休謨說過:「一個人不論有什麼天賦才能,如果他自己不清楚自己具有這種才能,不能形成適合於自己才能的計劃,那種才能對他就完全無用。」

    大家都知道,能力是選擇職業的重要依據。有人說得好,「世上本無垃圾,全是放錯了地方的財富」。比如美國有人用狗屎造出汽油;2006年中國女首富張茵資產高達270億,做的主要是廢紙生意。同樣的道理——世上本無蠢材,全是站錯了崗位的天才。

    每一個人都做不到十分完美,任何人都有其長處和短處。孩子還沒長大成人,可塑性很強,更是如此。人們通過研究發現,人類有400多種優勢。這些優勢本身的數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個人應該知道自己的優勢是什麼,然後將自己的生活、工作和事業發展都建立在自己的優勢之上,這樣人人都可能成功。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