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做對了,孩子才優秀 第九章 是媽媽,也是心靈導師——指導孩子面對挫折和困境 (2)
    同學剛從美國帶著不滿五歲的兒子回來,我決定抽時間去看望她,因為我們曾是大學的好友,她出國一別近十年了。

    我敲開了好友的門,她和兒子非常熱情地歡迎了我。那是一個非常可愛的小傢伙,雖然出生在美國長到五歲還是第一次回國,但是他不僅英語說的好,一口流利的漢語也是讓人驚訝的。

    分別多年的好友見面,自然是有好多話要說,對孩子的關注就少了一些。忽然噹啷一聲杯子打碎的聲音引起了我們的注意。我慌忙說:「快去看看寶寶傷到沒有!」朋友卻不急不躁,而是微笑著對孩子說:「寶貝,過來,先到廚房拿塊海綿,我們一起把牛奶擦乾淨好嗎?」然後,她和孩子一起去收拾打翻的牛奶,還告訴孩子應該怎樣去端杯子,避免杯子滑落。我對她的表現有點意外,問她怎麼這麼放心孩子,而孩子打碎了杯子也沒有什麼異常的表現。

    她說在美國,例如孩子打翻杯子之類的事情,媽媽都會向她那樣處理,而不是中國媽媽那樣:孩子打翻了牛奶,會馬上跑過去,把孩子抱到一邊,說:「寶貝,有沒有燙到手?」有些媽媽甚至會說:「都怪這杯子,這麼滑,讓寶寶抓不住,媽媽把這杯子扔掉,寶寶不哭!」於是,孩子不哭了。

    結果是,美國的孩子總是樂觀地面對困難,積極地尋找各種方法去解決困難;而中國的孩子遇到困難時多會消極逃避,有些孩子甚至把責任推給媽媽,遇到重大的挫折時,孩子則六神無主,甚至出現輕生的行為。

    孩子心理分析:

    從表面看來,中國的媽媽似乎幫助孩子解決了困難。其實,當孩子再次遇到相同的問題時,這個困難仍然會出現。因為,媽媽的全方位保護和包辦代替給孩子留下了終身的「殘疾」,即能力的殘疾、心理的殘疾。這樣的孩子由於永遠生活在媽媽的「保護傘」中,盡情享受著媽媽的照顧,所以當困難來臨時,只會躲在媽媽的懷抱中,不敢獨自去面對。

    遭遇困難是人生必經的坎兒,我們必須教孩子學會接受困難。與其一輩子替孩子遮風擋雨,不如給孩子戰勝困難的信心勇氣。因此,作為媽媽,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能只做孩子避風的港灣,還要在一些時候鼓勵孩子去自己解決困難,即使知道他那樣做會失敗,甚至會受一點小傷,也要鼓勵孩子勇敢地去嘗試。因為成長是要付出代價的,怕吃苦,不敢嘗試是永遠也長不大的。讓孩子自己去總結成長的經驗,遠比媽媽言傳來的有用的多。

    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說:「困難對於孩子來說未必是件壞事,關鍵在於他對待困難的態度。」因此,明智的媽媽應該從小就教孩子如何面對困難,讓孩子從小就「吃點苦」。

    【給媽媽的小建議】

    怎麼培養孩子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對於必須要讓孩子承受的一些困難和痛苦,媽媽應有幾個原則:

    1)平靜自若,不要表現出焦慮。如果媽媽首先一臉焦慮,孩子就會覺得問題嚴重,會嚇著他們。

    2)對於為什麼要這樣做,要用孩子能懂的語言向他說明。比如告訴孩子你現在生病了,需要打針,打針可以治病。不要認為孩子不懂就不去說。

    3)對於孩子所要承受的痛苦如實相告,盡量不誇大也不要過分縮小。比如許多媽媽帶孩子打針時,為了消解孩子的緊張,就說「一點也不疼」,孩子上一次當後,就絕不肯再上第二次當;他們挑戰困難的理性和勇氣就失去一次萌發機會,並且以後會不信任大人。

    4)四是激發孩子的勇氣。兒童的忍耐力其實是驚人的,只要不嚇著他們,給出一個合適的心理預期,他們多半能夠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難的事情。同時也要給他們退路,不要讓孩子為自己流露的「不堅強」感到羞愧。

    5)五是絕不通過哄騙或收買的方式達到目的。有的媽媽通過「聽話,把這件事情做好了,就給你買個遙控汽車」等方式達到目的,這是很糟的。哄騙和收買只能解決一時的問題,並不能真正緩解孩子的緊張,還有礙他們的道德發育。

    4.賦給孩子勇敢和堅強,不讓孩子做膽小鬼

    卓越的人的一大優點是:在不利與艱難的遭遇裡百折不撓。

    ——德國人,世界知名作曲家兼演奏家,人稱「樂聖」,貝多芬

    據美國心理學家多年研究,許多成年人的拘謹可以追溯到他的兒童時代。如果孩子的拘謹在兒時得不到解決,那麼,他的不合群、不愛與他人交往的個性將會妨礙他今後事業上的成功。即使有的孩子有聰明才智和一技之長,也會因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而在人生道路上遇到意外的困難。

    因此,孩子膽小的問題與媽媽的教育有很大的關係,往往是因為媽媽對待孩子的許多做法不夠正確,在方式方法上過於簡單急躁,才造成了孩子的心理緊張。

    我不止一次地聽見媽媽說孩子膽小的問題,有人說孩子怕人,有人說孩子怕生、怕黑等等。我印象中也有好多膽小的孩子。

    貝貝是男孩,已經四歲了,膽子特別小。

    出去走親戚,從不叫人,也不喜歡和其他小朋友玩,一直跟在他媽媽的後面;電視裡放的動物世界如果有血腥場面,他馬上會說「我不要看這個」;到了動物園,他好像都不感興趣;看到高大的駱駝他都不敢走過去,嚷著要回家。看到長頸鹿吃樹上的樹葉,他也害怕。

    丁當上小學一年級了。

    「你是小學生了,應該自己睡。」開學第一天,丁當的媽媽賈女士就這麼跟丁當說。為了讓兒子自己睡覺,賈女士還和兒子做「鬥爭」——不僅給兒子買了他喜歡的帶滑梯的兒童床,還按他的要求重新佈置了整個房間。

    即使如此,「我怕黑!」只要媽媽一說讓他獨自睡這件事兒,丁當就會硬硬地頂回去。尤其讓賈女士苦惱的,是問丁當為什麼怕黑,他說黑夜裡有許多怪物,會把他捉走。而且,告訴丁當「怪物」並不存在,他還不相信。

    源源今年7歲,已經上小學二年級了。

    但是他特別膽小,家裡只要來了客人,無論認識與否,便會躲在自己的房間裡不出來。在外邊,走路喜歡溜邊兒,尤其是靠著牆角走他才會感到安全。有一次,爸爸帶他出去散步,正好遇到熟人停下來說話,熟人剛問了一句:「源源學習好不好?」他立刻躲在爸爸的背後,並拖著衣角要求趕快離開。在學校裡,源源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和老師交流,而且和老師一說話就臉紅。

    孩子心理分析:

    孩子膽小的例子還有好多,我認為這些膽小的孩子之所以膽小和媽媽對待他們的方式有關。有的媽媽總是把孩子當成小孩子,或怕其經不起摔打,動不動就說:「你不行」,「你還小」。事事都是媽媽包辦代替,這樣就讓孩子養成了膽小怕事的性格,缺乏獨立精神和應變能力,一旦離開媽媽便神色慌張,不知所措。適度的挫折與磨難,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不可或缺的財富。媽媽千萬不要輕易地將之剝奪,而應該放手讓孩子自由玩耍。孩子尤其愛玩沙子、玩泥巴,媽媽應努力不去干涉他怎麼玩。

    對於孩子的畏縮行為,如不敢滑滑梯、跳蹦床、說話聲音太小等,媽媽要盡量克制自己的感情,不做太強烈地反應,而應善於發現並強化孩子身上的「閃光點」,避免拿別人的標準來判斷自己的孩子。最膽小怯弱的孩子,偶爾也會有「大膽」的舉動,也許在媽媽看來這微不足道,但作媽媽的,必須努力捕捉這些稍縱即逝的「閃光點」,給予必要的乃至誇張的表揚鼓勵。

    但現實中不少媽媽不但對孩子表現出來的勇敢,漠不關心甚至嗤之以鼻,而且經常拿別的孩子來比較,「你這算什麼,誰誰比你本事大多了」,「誰在演講比賽中拿了大獎,你連講台都不敢上」。這些話語嚴重損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越加自卑膽怯。因此,媽媽對於膽小的孩子必須堅持「多肯定,少批評;多鼓勵,少指責」的原則。

    【給媽媽的小建議】

    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性格開朗,特別是男孩,如果能像個小男子漢就更好了。要想讓孩子像你期望的那樣,你就得給予孩子一個寬鬆的成長環境,不要負面批評孩子,多引導和鼓勵,讓孩子感受到溫暖和愛。還要經常陪伴孩子玩耍,不是做媽媽,而是做孩子的玩伴,平等地對待孩子,做他的朋友。

    除此之外,還要經常帶孩子和他熟悉的小夥伴玩耍,孩子在熟悉的環境和人面前會感覺放鬆,給孩子慢慢適應,不要急於求成,讓孩子在和媽媽、熟悉的小夥伴的交往中學會慢慢建立自信。

    5.挫折教育,給孩子體驗挫折的機會

    困難與折磨對於人來說,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錘,打掉的應是脆弱的鐵屑,鍛成的將是鋒利的鋼刀。

    ——俄國著名小說家,契訶夫

    一位美國兒童心理學家說:「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長大以後會因不適應激烈競爭和複雜多變的社會而深感痛苦。孩子早晚都要自己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而許多媽媽卻不敢把孩子放出去,怕他們經驗不足,怕他們上當受騙,什麼都不敢讓孩子自己去做。這樣做的結果是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相當脆弱,經不起一點小小的挫折。

    現在很多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所以媽媽們就把孩子當做掌上明珠,不肯讓孩子吃一點苦。他們千方百計為孩子打點一切,使孩子生長在非常安逸的環境下,孩子在成長中很少或根本就沒遇到過挫折,表面上一帆風順,其實非常危險。孩子沒有機會經歷挫折,嚴重缺乏抗挫的能力和經驗,一旦遭遇困境就會引發種種問題……

    豆豆是我的遠房親戚家的孩子,7歲的她活潑可愛,由於她的媽媽是她所在幼兒園的教師,所以她在上幼兒園期間一直被老師「特殊照顧」,沒有經歷一點點挫折。可是當她結束幼兒園的生活進入小學以後,因為沒有了以往的「特殊照顧」,她便產生了一種失落感。

    這天,因為她在課堂上和別人說話,老師就批評了她幾句,誰知她竟當場大哭了起來,竟鬧著不再上學了……

    孩子心理分析:

    生活中,還經常出現這樣的現象:如果孩子第一次繫鞋帶的時候打了個死結,媽媽們便不會再給孩子買有鞋帶的鞋子;如果孩子第一次洗碗的時候弄濕了衣服,媽媽們就不再讓孩子走近洗碗池。這樣的孩子永遠也學不會繫鞋帶,學不會洗碗。他們長大後遇到困難也會想辦法繞開,因為他們沒有學會克服困難的方法。

    其實,孩子這種脆弱的心理,與媽媽的教育方式有著密切關係。由於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爸爸媽媽生怕委屈了孩子,在很多事情上都小心翼翼。孩子能做的事不讓做,孩子能參加的活動不讓參加,長此以往,孩子好奇、好玩、敢於冒險的天性慢慢被泯滅,養成了膽小和懦弱的個性。

    同時,媽媽的縱容嬌慣磨滅了孩子的堅強意志。比如孩子摔倒了,媽媽趕緊把孩子抱起來一味地怨天怨地;孩子在學校摔破了皮,有的媽媽會不惜一切代價去「討個說法」……媽媽的嬌慣使孩子根本不知道什麼是苦、累,什麼是挫折,鬥志在慢慢消磨,稍遇到一點挫折就不知所措,甚至意志消沉。

    每個人的一生都不會一帆風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承受這樣那樣的挫折和打擊。作為媽媽,不應該只是竭力幫孩子逃避困難和挫折,而應該教會孩子如何以積極樂觀的心態戰勝挫折。幫助孩子戰勝脆弱,培養堅韌的品質和抗挫折能力,是當今家庭教育所要面臨的重要問題。

    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接受它,就是接受成長。所以,媽媽要認識到,孩子一生中不遇挫折是不可能的,要想讓孩子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必須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在適當的環境下放開手腳,留給孩子一個生活自理的空間,讓他在摔倒中逐漸增強抗挫的能力;使孩子能始終保持積極心態,形成執著的品性。經過在逆境中千錘百煉成長起來的孩子才能更具生存競爭力,這也是媽媽應為孩子盡到的義務和責任。

    【名人示範榜樣】

    李嘉誠是香港巨富,他非常注重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他希望孩子依靠自己的努力來學習今後立足於社會的本領,而不能依靠媽媽來生活。

    李嘉誠在他的兩個兒子李澤鉅和李澤楷只有八、九歲時,就讓他們參加董事會,一方面讓孩子們列席旁聽,另一方面讓他們就某些問題來發表自己的見解。通過參加董事會,兩個孩子不但學會了父親以誠信取勝的生意經,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這段生活為他們今後在事業上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後來,兩個孩子都以優異的成績上了美國斯坦福大學。畢業後,他們向父親表示想要在他的公司裡任職,幹一番事業。李嘉誠斷然拒絕了他們的請求。他對兄弟倆說:「我的公司不需要你們!還是你們自己去打江山,讓實踐證明你們是否合格到我公司來任職。」於是,這兩個孩子去了加拿大,一個搞地產開發,一個去了投資銀行。他們憑著從小養成的堅忍不拔的毅力克服了難以想像的困難,把公司和銀行辦得有聲有色,成了加拿大商界出類拔萃的人物。

    【給媽媽的小建議】

    媽媽要讓孩子體會到挫折,可以有意設置障礙,培養抗挫折能力,媽媽在平時應有意識為孩子創設挫折情境,為孩子打下勇於面對困難的預防針,讓他獲得應對挫折的適應能力。比如媽媽可以讓孩子負責去做某件事情等,但要注意,障礙設置難度要適中,否則屢次失敗,容易引起孩子的自卑。

    但是當孩子真的遇到挫折時,媽媽不能置之不理,採取「無視」態度或者指責、謾罵孩子,而應幫助孩子認真分析挫折產生的原因,採取正確的方法戰勝挫折。同時還應讓孩子認識到挫折本身並不可怕,最重要的是要敢於面對挫折。

    因此,媽媽在孩子遇到挫折時,適時地扶他一把,給予鼓勵,才能幫助孩子學會忍受暫時的焦慮與不安,加強對困境和壓力的容忍力,並且有信心和方法去克服困難。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