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做對了,孩子才優秀 第二章 是媽媽,也是老師——幫助孩子愛上學習 (2)
    兒子想了想,點頭答應了。於是,我將他帶到圖書館,找來關於螢火蟲的書,告訴他螢火蟲和天上的星星有何不同。兒子很認真的看著書上的圖片和介紹,並不停的問我這種「星星」在哪裡可以捉到。我告訴他,如果他對這種「星星」瞭解得足夠多的話,我們可以在暑假帶他出去尋找這種星星,順便來個全家旅行。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兒子天天都纏著我給他講解關於螢火蟲的知識和故事,並主動要求買些書回來看看。

    孩子心理分析:

    孩子對未知世界總是懷有強烈的探知欲,提問就是其中一種反應。之所以問題稀奇古怪,是由於孩子年幼,思維和表達能力有限,往往無法提出一個有效地問題來獲得他要的答案。

    三四歲到六七歲的孩子,正是人的一生中求知慾望最強烈和智力發展迅速的時期,如果正確地對待孩子提問,對提高孩子的知識水平,培養孩子的多種興趣愛好,甚至對孩子的一生都很有益處。

    在日常生活中,媽媽和小孩之中的談話天天都會有。對於小孩的發問,媽媽不僅要認真對待,並且應巧妙地將小孩的提問引向他更高一層的思考,並讓他繼續發問,從而到達不斷致使其心智發展的目的。

    那樣,小孩便會帶著活躍的思維,所獲得的新知識、滿足的答覆、媽媽的關愛和美好的幻想進入夢鄉,等待他的將是明天的陽光。

    孩子愛提問是好現象,說明孩子具有學習意識。媽媽一定要耐心,不要輕易打斷孩子的問題。無論孩子的問題讓你多麼心煩,也不要有厭惡的言行,這樣會挫傷孩子的探知欲,甚至使他們喪失進取心。確實很忙時,可以告訴孩子:「媽媽現在很忙,等媽媽忙完了再回答你的問題好嗎?」要知道,大人們回答問題的方式、語言甚至技巧,將會對孩子今後如何學習、智力開發等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反之,如果媽媽粗暴地阻止孩子的「囉嗦」,就等於他們親手掐去了孩子智慧的萌芽,扼殺了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遇到回答不上的問題,媽媽千萬不要胡亂解釋或搪塞了事。應該先承認自己不知道,然後引導孩子和自己一起去尋找答案,或者參閱一些相關書籍,或者向別人請教。這樣做的目的一是讓孩子明白,個人能力是有限的,媽媽也有不懂的時候。二是以身作則,培養孩子誠實品質。三是告訴孩子,瞭解事物的途徑有多樣性,每個人都要盡可能地通過各種途徑學習。

    【給媽媽的小建議】

    很多媽媽回答孩子的問題時,沒有考慮孩子們將如何從自己的回答中接受信息,她們想當然地以為孩子們能夠明白自己委婉而又複雜的答案,並奇怪為什麼孩子不按照自己的話去做。事實上,應該怎麼回答孩子的問題呢?這裡給你一些不錯的建議供你參考。

    1)接納孩子的問題

    孩子經常提出一些令人忍俊不禁的問題,如果媽媽不接納孩子的問題,只是一笑置之、敷衍了事或粗暴制止,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想再問了,這將導致其智慧的萌芽逐漸枯萎。如果媽媽正忙於做事,可以告訴孩子「過一會兒告訴你」;或暫時放下自己正在做的事,給孩子解答。

    2)回答問題不需「包辦」

    家長最好不要包辦代替地以「幫助孩子解答問題」為榮。兒童文學作家劉小玲說,「上初中的兒子小時候非常愛問問題,那時候自己都會細緻地幫兒子找答案。可現在發現他自己的自學能力明顯不如班裡的很多同學。我覺得這跟我一直幫他解決問題有很大的關係。」因而,對於孩子的提問,家長不要包辦,而是間接引導孩子到書本裡尋找知識,幫助孩子從小養成查字典、看書的習慣,這樣將來遇到疑難問題就知道如何自己去找答案了。

    3)變晦澀為生動

    回答孩子的提問,要有「把晦澀變生動」的藝術。媽媽如果不根據孩子的知識經驗和接受能力來回答問題,孩子往往聽不懂。因此,媽媽應盡量運用明白易懂的語言,以擬人、比喻、觀察實物、實際操作及列舉生活中實例的方式加以回答。如回答「為什麼我沒有小雞雞」的問題時,家長可以把女孩子特有的身體器官稱作「小平平」,告訴她「小雞雞」和「小平平」都是身體裡很隱私的部分,不可以露出來讓別人看到,也不可以偷看別人的。

    4)給孩子思考空間

    面對比較難回答的問題,媽媽沒有必要硬著頭皮去回答,太複雜的答案小朋友未必明白,還不如給孩子點想像空間,允許他們做一次天馬行空的回答。有時則可鼓勵孩子在自己的不斷操作中尋求答案。這時,家長不妨反問孩子「你覺得為什麼?」以瞭解孩子的想法。反問時要啟發、引導,問題的難度要適宜。還可以用開放式的提問,讓孩子敘述所見所聞。

    3.把學習變成一件開心的事兒

    自主玩耍和學習是孩子的權利。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譜·詹姆斯

    愛玩耍是孩子的天性,過早強制小孩學習,只能讓他們產生牴觸情緒,更不會好好配合媽媽主動學習。所以說,當媽媽看見小孩玩耍的時候,不必如臨大敵,更不必強制他完成各種學習任務。最好的辦法是,將孩子的玩性與學習結合起來,將學習也變成一種玩耍的方式。

    同事的兒子亮亮明年準備上小學了。因此,幼兒園偶爾也會留一些難度較大的作業給小孩,作業內容包括算數、拼音、識字,乘法口訣表等等。

    亮亮卻非常牴觸這些,每次要學習的時候,他就跑到電腦跟前坐著,同事一說他,他就說自己在電腦上學習,同事一走開,他就打開遊戲界面打遊戲。為此,同事氣得只咬牙,但又怕跟他發火,物極必反,使他更不喜歡學習了。

    一天,亮亮因為打遊戲打得太興奮了,導致作業裡面錯了好幾道題。同事看著那些簡單的加減法,想著亮亮這麼簡單的題目也做錯,氣不打一處來,對著亮亮劈頭蓋臉就是一頓訓斥。亮亮看著父親怒火中燒的臉,低著腦袋,一句話也不說。讓同事意想不到的是,自那天起,亮亮對作業更加抗拒了,不僅書寫潦草馬虎,有些題目根本就是在應付差事,隨便填個答案上去拉到。

    同事為此煩透了心,卻一時想不到什麼好辦法。

    過了一段時間,同事去參加了一個教育講座,回來之後,想到了一個好辦法。他叫來兒子,對他說:「你不是很喜歡打怪升級嗎?現在我們現實裡也來玩一個遊戲,你現在開始背乘法口訣表,背會一個口訣,我們加5點經驗,背會十個,經驗有加成,如果順帶你還能做出我出的題目,會有隨機獎勵出現哦。你要不要來參加這個遊戲?」

    亮亮望著爸爸,想了想,問:「那多少經驗升一級?」同事想了想,回答說:「一開始10點經驗就能升一級,但越往後,就越困難,看你有沒有這個決心了。當然,你也可以不玩這個遊戲,我絕對不勉強。」

    亮亮想了想,說到:「我參加。」

    就這樣,同事每天都設定了一些情節,背會兩個口訣表就「升一級」,然後做會一題獎勵額外的「經驗」。與此同時,同事還和亮亮一起打起了網絡上的聯機遊戲,遇見過不去的關卡,同事還會虛心請教亮亮。就這樣,父子兩個網上遊戲,網下「遊戲」,「玩」得不亦樂乎。

    沒想到,有了經驗獎勵之後,亮亮開始變得愛寫作業了,他還時常向父親邀功說:「我『經驗』都滿了,再多開些任務給我做吧。」

    孩子心理分析:

    對孩子來說,玩耍不只是為了得到樂趣,玩耍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玩耍是孩子「每日的工作」,玩耍幫助他們成長,媽媽是孩子的第一個,並且是最重要的老師。媽媽可以幫助孩子從玩耍中得到最多的好處:

    1)認識他們的世界;

    2)學習怎樣做事;

    3)學習怎麼解決問題;

    4)怎麼處理情緒;

    5)建立自信心;

    6)變得更強健;

    7)學習怎麼與別人相處,與別人分享、交流及合作。

    玩耍和學習不是對立的,而是統一的,有益的玩就是學習,而科學的學習就是玩;玩可以促進學習,而遊戲化的學習可以讓學習變得格外輕鬆愉悅。

    首先,它教會孩子認知。從誕生那一天起,孩子就開始在玩耍中認識和感知世界,並在玩耍中學會語言交流,懂得人際交往。可以說,玩耍是孩子理解人生的開始。

    其次,它教會孩子做事。比如很多遊戲需要和他人配合才能獲勝,在遊戲的過程中,孩子會懂得合作的重要性,會學會如何和別人合作;但凡遊戲都有規則,不遵守規則遊戲就無法順利進行下去,在遊戲的過程中,孩子養成了遵守規則的習慣,日後生活中就有了遵守社會規則的意識,等等。

    還有,遊戲能提高孩子的實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模仿能力、創造能力、思維能力,甚至還可以開發智力,促進大腦發育,提高注意力、觀察力、想像力、協調能力,等等。

    所以,對於孩子來說,玩是最開心的事情;而對於媽媽來說,玩也是最佳的教子方式。孩子通過遊戲可以學到多少知識,增長多少能力,這真的是難以估量的。

    在玩耍中,孩子不僅得到了快樂,更重要的學習到了有關學習的方法。媽媽不應該只關係孩子的成績,其實更應該關注孩子的學習方法。

    許多媽媽一聽見孩子打遊戲,頭就開始大了。在他們的眼裡,遊戲就如同洪水猛獸一般,會影響孩子學習,讓孩子沉迷在遊戲之中。其實不然,遊戲世界的升級模式,其實就如同孩子的成長模式一樣,逐漸由低到高,由易到難。如果掌握了這門規律,並將其運用到學習中去,對孩子的發展其實是有益的,只是看媽媽如何引導而已。

    事實上,學習就如同遊戲中的過關斬將,孩子在遊戲關卡中遇見障礙,會尋求夥伴的幫助,現實中也是一樣,當學習和生活遇見關卡時,媽媽要好言勸導,與他一同度過難關,不能因為他不肯學,或是做錯題目而責備他。

    此外,心理學告訴我們,人類的學習就是反覆試錯的過程。所以,當小孩在學習過程當中犯錯,無論是因為什麼原因。比如他貪玩,不專心,都是最正常的、最必要的。因為,千百個錯誤才能為我們指明一條正確的道路。如果一個孩子怕犯錯誤,他就永遠不知道什麼是「正確」。

    【給媽媽的小建議】

    過小的孩子能動性差,愛貪玩,所以媽媽在安排學習任務時,要特別注意學習的時間不要太長,任務量要低。小孩子學習的事情急不得的,如果孩子把學習和不高興聯繫起來了,媽媽就會更加著急了。

    現實告訴我們,一個綜合能力強、心裡充滿快樂、陽光的孩子,在學校的成績不一定好,但走出學校後,無論他身在何處,都會因為適應環境的能力強,生存的能力強,而順利找到自己的位置,發揮自身的價值。所以教育的最終目的不在於孩子學了多少文化知識,考了多少分,而在於他是否能成為一個完整的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

    玩耍就如一塊投入海洋中的海綿,有無盡的甘霖供孩子汲取。其實,很多教育就包含在簡單的遊戲中,所以,就讓孩子去玩,而且教孩子更好地玩吧。媽媽要學會鼓勵孩子聰明、巧妙、愉快地玩,不僅重視孩子的智商、情商,也要發展孩子的「玩商」。因為會玩的孩子更優秀!

    事實上,學習需要有快樂的感覺,我們完全可以讓學習像遊戲一樣有趣。想一下,孩子為什麼那麼喜歡玩?因為玩可以讓他們快樂。如果學習也能讓他們快樂,孩子還會有厭學的情緒嗎?還會把學習當成苦差事嗎?當然不會,而且在快樂的心境下,孩子的學習效率會更高。既然如此,我們又何必讓孩子在重負下痛苦「爬行」,甚至終身痛恨學習呢?

    【名人示範榜樣】

    作家劉墉的兒子劉軒是哈佛大學碩士,波士頓音樂指導及劍橋電台製作主持人。

    但這樣一個有成就的人,在中學時卻是個不折不扣的差生,他的考試卷上永遠都是C。一天,劉墉終於忍不住將兒子叫了過去,並對他說:「你的老師告訴我,你現在整天夢想著當舒馬赫那樣的車手,變得不愛學習了,對嗎?」

    劉軒對此不屑一顧,並有些挑釁的對他父親說「舒馬赫是我的偶像,他還考過零分呢。」劉墉笑了,他答到:「舒馬赫考了零分,所以成為了賽車手,可是你連零分都沒考過。」

    劉軒覺得受到了侮辱,對劉墉說:「你也希望我考零分回來嗎?」劉墉回答:「我們打個賭吧,只要你能考到零分,那麼你一切自便,我再也不會干涉你的學業了。」

    聽聞父親的話,劉軒答應了這個賭注。在他看來,考零分是件很容易的事。沒想到,在接下來的幾場考試中,無論他怎麼亂答題,成績始終都是C,始終到不了零分。

    劉軒還發現,無論他怎樣亂填空,在選擇題中都會蒙對那麼幾道題目,只要他不會做全部的題目,就總會得上那麼幾分。

    於是,為了得到零分,劉軒不得不努力學習,在考試的時候故意將題目做錯。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劉軒得到了人生裡的第一個零分。但他同時也發現,試卷上的所有題目他都會做了,零分和滿分,其實都是一回事。

    4.幫助孩子改掉「馬虎」的小毛病

    一個人在學校裡表面上的成績,以及較高的名次,都是靠不住的,唯一的要點是你對於你所學的是否心裡真正覺得很喜歡,是否真有濃厚的興趣。

    ——中國政論家、出版家鄒韜奮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