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故事365天 午卷  酒功之三 (1)
    「這酒真厲害!」

    臨川柴子

    大家可能都知道中美關係正常化是依托有名的「乒乓外交」來完成的,卻不知之前國酒茅台已經從中充當了重要角色,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上世紀七十年代,是中國和美國打破外交冰封的前夕。美國歷來都是一個超級大國,而新中國也在不斷地成長,中美關係如何發展影響著世界的命運。中美關係正常化將有助於世界和平,當然也有助於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所以周恩來總理非常重視中美兩國的關係。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宣告了中美關係冰凍期的結束,兩國從此步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代,但尼克松訪華之前,其實就有一個負有特殊使命的重要人物訪華,這就是美國《紐約時報》副社長兼專欄作家詹姆斯·賴斯頓和他的夫人。

    詹姆斯此時訪華決不是個人的私事,帶著白宮的某種期待,此次訪華活動可以說是為尼克松總統訪華埋下的伏筆或者說是前哨戰,是非常敏感的政治任務。為了打好這場熱身賽,中方當然要全力以赴。

    詹姆斯·賴斯頓夫婦一下飛機就受到了中方代表濃重而熱烈的歡迎,古城北京在他們眼裡是陌生而美麗的,故宮,天壇等古老的東方建築及北京特有的景色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周恩來總理在人民大會堂和詹姆斯·賴斯頓夫婦親切交談五小時之久,也創造了會見外賓的歷史紀錄。

    氣氛是和諧而輕快的,周總理是東方式的大度灑脫,而詹姆斯則有著美國人天生的幽默感,倆人配合得相得益彰,談話間不時有歡快的笑聲溢出。詹姆斯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而且引經據典,周總理不禁對著他豎起大拇指,說他真厲害,詹姆斯不知道「厲害」是什麼意思,翻譯解釋「厲害」在中文中就是「很好」的意思,詹姆斯面對同樣能說一口流利英語的周總理也堅起大拇指,說:「你厲害,我也厲害,大家都很厲害。」像說繞口令一樣,大家都笑了。

    會見完畢,周總理設宴招待詹姆斯夫婦一行,滿桌的中國菜讓他們大開眼界,詹姆斯操起筷子就伸向餐桌,可他的手就是不聽使喚,兩根小小的竹筷像脫僵的野馬一樣難以馴服,他只好拳握著筷子免強將食物夾上來,嘴裡誇張地叫著這筷子真厲害,詹姆斯的幽默讓嚴肅的國宴也變得輕鬆活潑。

    酒當然是茅台酒,自建國以來茅台酒就被當作國禮贈予嘉賓,而每每有重大外事活動,宴會上也必定少不了茅台。

    茅台酒一開,那濃郁的香味已是撲鼻而來,清咧透明的酒液裝在高腳瓷杯中,有一種端莊華貴的感覺。周總理親自起身相敬,讓詹姆斯感動不已,他端起酒杯一飲而盡,持久的香味卻在他口腔裡綿延不絕,詹姆斯擲杯驚呼:「這酒真厲害!」那誇張而帶著孩子氣的認真神情,讓一桌人又善意地笑了。

    中方翻譯隨即給他講解茅台酒的一些典故,1915年,北洋政府以「茅台公司」名義,將土瓦罐包裝的茅台酒送到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參展,土頭土腦的外包裝讓外國人對之不屑一顧。一名中國官員情急之中將瓦罐擲碎於地,頓時,酒香撲鼻,驚倒四座,最終茅台酒憑著它傲人的質量一舉奪冠。

    「這酒真厲害,骨得!骨得!」詹姆斯又連飲數口,臉色微紅,興奮得手舞足蹈,而滿桌的中國菜也讓他胃口大開。

    席間端上來一盤荷葉粉蒸肉,詹姆斯聞著撲鼻的異香,棄筷而用手直接抓向盤中的菜餚,連同荷葉一同吃進嘴裡,服務員提醒他荷葉不能吃,詹姆斯也知道自己出洋相了,乾脆藉著酒意裝瘋賣傻:「中國的荷葉很厲害,很好吃。」

    詹姆斯回國後,難忘的中國之行立即在他筆下生輝,他詳細地記錄了他在中國的每一個細節,關於茅台酒給他的驚訝,甚至連吃下「荷葉」這樣尷尬的事情對他來說也是一種不可多得的回憶。

    美國總統尼克松密切地關注著詹姆斯的這次訪華,他從詹姆斯刊登在《紐約時報》頭版上這篇訪華文章中他隱約讀出了中國的友善以及詹姆斯對中國的感情,一個重大的決定已經在他心裡成形。

    對於國酒茅台來說,不過是它宴請外賓中尋常的一次露臉,相信有不少像詹姆斯這樣心直口快的外國友人禁不住茅台的驚嚇,直呼:這酒真厲害!

    茅台醉倒撒切爾夫人

    曾平

    1984年12月19日,北京,陽光明媚。天空像被什麼液體塗抹了一遍又一遍。空氣中瀰漫著一陣又一陣的喜悅。

    下午5時30,中英兩國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就香港回歸聯合發表申明,正式舉行簽字儀式。全世界人民,十億中國人民都從螢光屏上看到了中英關係史上最閃光的一頁。

    歷史定格在那裡。

    時間定格在那裡。

    所有的眼睛定格在那裡。

    似乎能聽到簽字筆沉重而漫長的沙沙聲。

    似乎能聽到整個中國所有的心臟在跳躍。

    長江黃河突然間似乎忘記了奔騰。

    長城珠峰遠遠地,深情地注目。

    整個中國睜大著眼睛。

    盼望著喜慶的鞭炮點燃。

    期盼著祝福的美酒呈上。

    簽字儀式結束,歡快的樂曲中,年過花甲卻依然風姿綽約的撒切爾夫人款款步入宴會廳。整個會場致以熱烈的掌聲。國宴用酒茅台美酒早已按捺不住喜慶的歡悅,它要把所有的祝福和歡快像鮮花,像爆竹一樣綻放開來。

    所有的嘉賓都等待著。

    所有的目光都等待著。

    晶瑩的酒杯端上來。一杯杯滿含深情滿含祝福的茅台美酒端上來。相互放飛著祝福的話語,互相展望著香港美好的未來。

    熱烈友好的氣氛中,撒切爾夫人情不自禁地端起一杯茅台美酒,一飲而盡。撒切爾夫人讚歎道,好!

    情不自禁中,撒切爾夫人再次舉起茅台美酒,一飲而盡。撒切爾夫人再次讚歎道,好!很好!

    不知不覺中,撒切爾夫人又一次舉起茅台美酒,又一次一飲而盡。撒切爾夫人又一次讚歎道,好!很好啊!

    三杯美酒下肚,撒切爾夫人感覺有些輕飄飄的,她似乎聽到了數千里之外美酒河畔的釀酒歌謠,她似乎漂浮在數千里之外起伏連綿的酒香裡。那是一條什麼樣的河流?那是一片什麼樣的土地?那是一門什麼樣的神奇絕技?撒切爾夫人連連叫道:好酒,好酒!我沒醉!沒醉!

    赤水河畔釀造的茅台美酒怎忍心醉倒來自英吉利的貴賓?烏蒙群峰中孕育的茅台佳釀怎忍心醉倒來自英吉利的貴賓?但香港總督尤德爵士畢竟領教過中國白酒的厲害,尤其是國酒茅台,他既擔心撒切爾夫人喝醉,又怕她因此鬧出笑話,尤德爵士和英國駐華大使伊文思耳語片刻,攙扶起撒切爾夫人回釣魚台國賓館休息。

    當撒切爾夫人步出宴會廳,抬腳走下漢白玉石梯的時候,突然推開了攙扶她的尤德爵士和伊文思,回眸向人民大會堂望去。她可能想記住那個歷史的時刻。她可能還在回味那醇香的佳釀連綿的芳香。就在那一瞬間,撒切爾夫人身子一搖,一個踉蹌,差點摔了下去。各國記者趕緊把鏡頭對準了這驚險的一刻。說時遲那時快,尤德爵士和伊文思迅速扶住了撒切爾夫人。他們聽見夫人喃喃細語:好酒!好酒啊!

    記者們因為太過突然沒有捕捉到這個意外鏡頭而大叫「可惜!」記者們更因為離夫人較遠而沒有記錄到夫人感歎「好酒!好酒啊!」而大叫「太可惜!太可惜啊!」

    很快,「美聯社」專門報道了撒切爾夫人因喝茅台美酒醉倒在中國人民大會堂國徽下。

    尼克松與茅台酒

    劉正權

    不到長城非好漢!大凡來過中國的國際友人,回國後總要對親朋好友翻出身在長城的照片津津樂道一番,但身為美國的前總統,當年的尼克松似乎更鍾情於茅台!

    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是中美建交的奠基人,這是人所共知的往事,可他和茅台酒之間的特殊故事卻鮮為人知!

    故事一童心玩火,總統府裡茅台燭光宴有驚無險

    讓我們把時光回溯到1972年的春天,為打開中美關係大門並為改善和發展中美兩國關係作出了重要貢獻尼克松首次來華訪問,來中國之前他就下決心一定要喝一喝茅台酒。事出有因,昔年太平天國名將石達開七經仁懷,暢飲茅台酒之後曾寫下「萬頃明珠一甕收,君王到此也低頭,赤虺托起擎天柱,飲盡長江水倒流」的千古名句。尼克松也想嘗一嘗這種君王到此也低頭的中國名酒到底跟西洋名酒有什麼區別。中美首腦在北京會晤其間,尼克松是每宴必飲,每次喝茅台酒都要盛讚一番:「茅台酒好喝!」「茅台酒能治百病。」茅台酒的酒文化和歷史典故更讓同行的美國政要聳著肩膀,攤開雙手,連連說OK!末了,他們還總結出訪華期間除中美兩國政府著名的《上海公報》之外的另一大收穫,那就是「登長城,喝茅台,吃烤鴨」是到中國的三大享受。

    訪華結束,尼克松帶著中國人民的友誼和周總理贈送給他的茅台酒飛回了華盛頓。正是尼克松對茅台酒的鍾愛,才使茅台酒由中國的養在深閨迅速開在全世界的大庭廣眾之下。

    再說尼克松吧!回到美國後的一天傍晚,興致勃勃的他在家裡打開了一瓶茅台酒,頃刻間整個房間酒香四溢,芬芳醉人。尼克松的女兒帕特裡夏高興極了,從尼克鬆手裡奪過酒瓶喝了兩口,連說「真香真香!」在女兒的歡快情緒感染下,尼克松童心大起,說我們開個茅台燭光宴吧!茅台燭光宴?帕特裡夏可是聞所未聞呢!尼克松在女兒的驚奇目光中,小心翼翼把茅台酒倒進一個精緻的酒杯,再用打火機把酒點燃,多麼醇馥幽鬱的酒香啊!這樣的燭光宴在全美國可是絕無僅有的,全家人圍著燃燒的茅台酒載歌載舞起來。誰知茅台酒一經點燃,很快就沿著撒落的酒滴蔓延到了桌布和地毯上,一家人由先前的手舞足蹈變得手忙腳亂起來,好在火勢不大,有驚無險,一家人通力合作,很快就把火滅掉了。這一小小的插曲讓帕特裡夏更加興奮,她抱著尼克松的肩頭撒嬌說:「爸爸的茅台酒表演實在精彩極了!」因為這一玩火的緣由,尼克松也從日理萬機的勞累中解脫出來盡享天倫之樂!以至於在後來的屢次訪問中國中,尼克松總是言必及茅台,其首創的茅台燭光宴也在中國高層政要中家喻戶曉了!

    ?故事二信口開河《領導人》中書寫茅台時幽了自己一默

    ?可能是受先入為主的習慣性邏輯思維觀念影響,尼克松錯誤的以為,茅台酒一定是中國的大米所釀造的!原因很簡單,中國人愛吃大米啊!有書為證,尼克松下野後寫了一本名為《領導人》的書,其中他深情款款回憶到當年對中國的7天訪問被稱為「改變世界的一周」。說起自己和周恩來在國宴上共飲茅台的情景,尼克松信口開河在書裡特別提到;「茅台酒是用大米製成的。」他的觀點無可厚非,中國人那麼愛吃大米,製造茅台酒的原料自然非大米莫屬。言必及茅台的他據說有一次在哈佛大學演講,講到中國之行時,再次提到中國人用大米製成了世界上最好的茅台酒。當時曾有人向尼克松提出疑問:為什麼中國人的大米能製成茅台酒,而我們的大米卻不能?

    尼克松幽默地回答,「也許是因為中國人的大米含有特殊的營養物質吧!」

    好在當年還沒有網絡這一傳播平台,否則,尼克松會因為這一不負責任的信口開河讓人貽笑大方而遭受攻擊的!其實茅台美酒的原料是高梁和小麥,不諳中國國情的尼克松不知道其實也是人之常情,畢竟是人非聖賢,所以大洋彼岸的尼克松在這個問題上鬧了一個小小的笑話也不足為過!究其原因,只能說明尼克松對茅台情有獨鍾了!

    天底下大概沒有哪種酒能像茅台一樣,讓貴為總統的人在自己專著裡幽自己一默吧!

    卓別林與「男子漢」

    王明明

    他作為一名身經百戰的常勝將軍,卻在離開朝鮮之前的那場戰役中把右腿留給了朝鮮。他至今仍不願回憶起那場戰役,更主要的是他失去了一個那麼優秀的通訊員,他是看著他長大的呀!所以,他記得1958年的那天,當周恩來總理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設宴招待他們這些英雄的時候,他卻無論如何都高興不起來。坐在最前排、離領導最近的他陰沉著臉,眼睛裡全是他的通訊員——那個叫王福林的東北小伙子的身影,當然更多的是小伙子那被完全豁開的脊樑和脖子上掛著的凝結的血疤。那慘烈的最後一幕永久地停留在他的眼球中,看著桌子上那一瓶瓶茅台,他的眼睛有些濕潤了。他想,我算什麼英雄啊?連個孩子都保護不了。

    那時,王福林躺在擔架上,顫抖著對他說:

    首——長,能——再給我口酒喝嗎?

    他知道此刻的王福林是想用酒麻醉自己的疼痛呢!他很欣喜,這個19歲的小伙子此刻竟然是清醒的,雖然他的眼睛時而微閉著。衛生員假模假樣地在王福林的脊樑上咕噥著,藥品緊缺,一切都妄想。通訊員一開始把牙咬得咯咯響,後來臉色漸漸蒼白。等他找出了自己的酒壺,向通訊員的嘴上觸的時候,通訊員微笑了一下,耷拉下了腦袋。他昂起頭,一聲長嘯,滿心自責。他是一個英雄,卻讓眼前的這個孩子為自己擋了炮彈。那彈片飛向通訊員的時候,他彷彿立即變成了一個懦夫、一個罪人。他近乎咆哮地呼喊:

    福林!你這臭小子——你,你——不能走啊!你說好的,等戰爭勝利,咱哥倆去我家,我請你喝茅台,讓我那仨小子給他叔敬酒!

    他眼裡映滿當初接通訊員入伍時的情景。

    ……

    此刻,茅台酒擺在他的眼前,他卻沒了力氣。沒力氣拿起酒杯,沒力氣說一句話。

    大概是他坐得離總理太近了吧!或許周總理注意到了他臉色的凝重,總之,周總理緩緩地移到他的面前。總理像是對他說,然而聲音確實高亢地傳向了所有的人: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