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決定健康 第11章 敬老人:從噓寒問暖開始 (2)
    前幾天的一個上午,室外的天氣特別晴朗,但風很大。我剛剛給一個患者看完病,鄰居小黃就戴著一個大口罩走進了我的辦公室。我驚訝地問:「天兒這麼暖和,你怎麼還戴口罩呢?怎麼了?是哪不舒服嗎?」小黃隔著口罩模模糊糊地說了句話。可是我沒聽清,便走上前去,問他具體情況,並讓他把口罩摘掉。當他摘掉口罩的一瞬間,我發現他的右臉好像有些麻木僵硬,而且已經變形了,張嘴說話有些吃力。不用問,一定是被風吹到,導致輕度面癱了。

    原來,小黃每天早上都會開車送兒子上學,然後再去上班。那天,他拖著疲憊的身體,眷戀著被窩溫暖的氣息,開車去上班時,他怕自己睡覺,便開了一點窗,讓冷風清醒一下頭腦。可是,當他駛過一段路後,他感覺自己的臉有點緊,好像麻木了,並且無法張嘴。於是,他連忙調轉車頭,來到醫院。經檢查,發現他的手、腳肌力都沒有問題。只是面部因為吹風患了輕度面癱。

    天氣變冷後,寒風如果長時間直接吹拂面部,會造成面部經絡氣血組織不通,面神經因缺血而麻痺。受面神經支配的面部表情肌,就會因營養不足而出現功能障礙,導致面癱。

    面癱,又稱「面神經麻痺」,是面神經管及面神經的非化膿性炎症所致的口眼歪斜,是由急性發病的單側周圍性面神經損害引起的,病變主要表現為閉不上眼睛,臉部一側鬆弛,嘴歪,流口水,流眼淚,眉毛抬不起來,耳後疼痛等。常急性起病,患者常在清晨發現口角歪向一側,症狀在1∼3天內達到高峰。常見症狀是:額紋消失,眼不能閉合,鼻唇溝變淺,面部被牽向健側;用嘴鼓氣時,病側漏氣,飲水外流,示齒、鼓腮、吹口哨均不能,患者發病時耳後伴有微痛、壓痛。

    而人的面神經來自人腦的腦幹,這支較細的神經到達面部之前,必須穿過幾支動脈間隙以及顴骨部的一條「小管道」。春天室內比較溫暖,如果面部遭到冷風的侵襲,必然會使血管發生收縮,時間一長自然就容易發生面癱。相對來說,老年人患面癱的幾率更高一些。從中醫角度說,面癱多由人體正氣不足,經脈空虛,風邪乘虛入侵面部經絡,出現經絡阻滯,氣血運行不暢,筋脈失養而導致。

    預防面癱,關鍵還是要注意防寒,尤其是要根據春季的氣候特點,休息和出行時,要絕對避免寒風長久拂面(不可貪圖涼爽);平時多進行運動,加強鍛煉,提高人體的正氣,「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人體內正氣旺盛,風邪就不易侵入;還要注意保持精神愉快閒適、足夠的睡眠和休息時間;在飲食上,也要多吃果蔬,因為冬季進食新鮮蔬菜較少,攝入維生素不足,因此,春天應多吃蔬菜和水果,如韭菜、春筍、芥菜、油菜、香椿芽、蕪荽、馬蘭菜,既可增強體質,又可增強抗病能力。

    為防止面癱,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保暖,出門盡量戴口罩;第二,開車或坐車時,最好不要搖下車窗;第三,在疲勞時或洗浴後,不要再受風。

    4、不可小視夏季中暑

    每年夏天,隨著氣溫的升高,老年人中暑事件時常發生。一些患有心腦血管病的老年人甚至會被暑熱奪去生命。由於老年人的體溫調節中樞不敏感,平衡失調,身體各組織功能失控。如果天熱時房間通風不好,出汗後沒有及時補充水分,往往會使老人體內水電解質發生紊亂而引起中暑。

    去年夏天的一個中午,我去市場買菜,回來的路上,看到路邊好多人圍在一起。走進一看,原來是和我住同一個小區的趙大爺。當時他緊閉雙眼,半躺在地上,而且嘴唇發紫,頭上出了很多汗,一看就是中暑了。於是我指揮大家不要圍觀,給病人一些新鮮空氣。待我做了初步的檢查以後,我連忙衝著身邊的人喊:「快,快打120!」

    據知情者說,當時70歲的趙大爺午睡醒來後感到渾身燥熱、口渴難耐,於是決定到離家不遠的菜市場買個西瓜吃。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當趙大爺拎著西瓜,頂著烈日走在回家的路上時,卻一頭栽倒在地。

    遺憾的是,當120救護車把趙大爺送進醫院,醫生們全力搶救,可還是沒有挽回趙大爺的生命。後來經過驗證,老人是因天熱中暑、冠心病復發、心肌大面積壞死而引起的突發性死亡。

    有資料顯示,全世界每3例死亡者中,就有一例死因與心臟病和腦卒中有關。預計2020年,心肌梗死和腦卒中將從目前死因的第5位與第6位上升至第1位和第4位。作為人類健康頭號殺手的心腦血管病,每到夏天和冬天還會更多地奪去老年人的生命。

    事實上,老年人在夏季中暑並非完全因為天氣炎熱,更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於平時服用的一些藥物可以促使人們中暑。

    對於患有心腦血管病的老人來說,長期服用抗膽鹼藥物、β受體阻滯劑、抗組胺藥物、利尿劑、安定類藥物等,則會進一步加重中暑的可能與症狀。其主要表現為:發熱、頭痛、煩躁不安、口渴、體溫升高、呼吸加快、心動過速等,嚴重的還會帶來休克、昏迷、瀰漫性血管內凝血、黃疸、急性腎功能衰竭、心肌壞死等。由於中暑後老人病情發展非常快,常常還沒來得及搶救就失去了生命。因此,老人在天氣炎熱時應該高度警惕,以防中暑發生。

    根據臨床觀察,老年人中暑一般有三種表現形式:(1)熱射病。在烈日下勞動或長時間行走,又不戴草帽,頭部受到陽光直射,導致顱內溫度上升,體溫調節中樞功能發生障礙、熱平衡失調,使體內熱量蓄積,引起體溫升高、劇烈頭痛、頭暈眼花、噁心嘔吐、耳鳴、煩躁不安、神志昏迷等症狀,很容易猝發心臟病或腦血管病而喪生。(2)熱痙攣。在高溫下作業或運動量較大,出汗過多造成水和鹽分的丟失,又沒有及時補充,致使體內血鈉、血鉀及氯化物降低,從而引起陣發性疼痛性肌肉痙攣。脫水嚴重的老年人,血液因變得黏稠而循環不暢,血流緩慢易導致血栓形成,引發急性心肌梗死、腦梗塞。(3)熱衰竭。老年心臟病患者若在高溫環境下呆得時間過長,可出現頭痛頭暈、噁心口渴、胸悶不適,病情進一步發展,患者臉色蒼白、皮膚濕冷、神志淡漠,重者呼吸淺而快、脈搏細弱、血壓下降、暈厥、昏迷,常因心衰或周圍循環衰竭而亡。

    老年人中暑應迅速救治

    高溫時老人一旦發生中暑症狀,可採取以下措施:

    藥物降溫。體溫在40℃以下者可口服解熱藥,如去痛片、阿司匹林、人丹、十滴水等。

    物理降溫。迅速幫老人脫離高溫環境,到蔭涼處後可用涼水、濕毛巾、冰塊等敷於老人的額頭、脖子、雙腋窩下、腹股溝等處。有條件最好能進空調房間進行降溫。

    給氧。患有心腦血管病的老人,中暑後供氧器官功能會明顯下降,組織供氧減少。此時最好把老人安排到空氣流通的環境裡,必要時需給老人吸氧。

    治療併發症。中暑後的老人,需特別注意心腦血管等併發症的發生,一旦休克、心衰,其危險性更大。

    重症患者必須到醫院對症處理,注射冬眠合劑,伴有呼吸衰竭者應注射呼吸興奮劑,周圍循環衰竭者應補充葡萄糖或生理鹽水,以補充能量和丟失的水分。 

    為預防老人中暑,應注意下列幾點:

    酷熱天氣減少外出。夏日,當平均氣溫超過31℃時,中暑人數明顯上升;日最高氣溫超過38℃,中暑人數會急劇增加,此時也是心腦血管病患者發病的危險期。所以,老年人應盡量避免外出,以呆在涼爽的室內為宜。

    營造一個舒適的清涼世界。採用空調降溫時,老年人居室內與外界溫差不能過大,如外面氣溫31℃至35℃,室內宜26℃至28℃;外面35℃至38℃,室內宜28℃至30℃,並在早晨和傍晚開窗通風透氣,以保證空氣新鮮。

    靜心養神。老人應以一顆平常心對待暑熱的侵擾,靜坐室內或到林木茂盛的陰涼之處靜心養神,心境祥和,自然而然地忘卻溽暑的煩惱。

    飲食宜清淡。夏日,老人的飲食以富有營養的清淡飲食為宜,每天吃些富含水分的果蔬,如冬瓜、黃瓜、菜瓜、西紅柿、西瓜等,在為身體補充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同時,裡邊含的天然水分易為各組織細胞吸收和利用,並能促使體內代謝廢物的排出。還應做到不渴也要喝水,每天喝1500∼2000毫升白開水,或淡茶水、綠豆湯等,既能防中暑,又可稀釋血液,對防範心腦血管病發生意外大有裨益。

    堅持適度運動。老人在清晨和傍晚時分要外出活動,選擇自己喜愛的運動項目進行鍛煉,可使體內的熱應激蛋白增加,能有效地提高自身抵抗暑熱的本領。

    提高防範中暑猝死的意識。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和年老體弱者,如在酷暑天氣一旦出現頭昏頭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慌等中暑先兆症狀時,應立刻脫離中暑環境,及時轉移到陰涼通風處休息,並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若出現血壓急劇升高,心慌氣短、頭暈頭痛加重,精神萎靡,走路步態不穩、手足不靈活等異常表現時,需立即送醫院看急診,以防患於未然。

    防暑降溫宜從33℃開始

    氣溫升到多少度需要防暑?據生理學家研究,從人的高溫反應情況來說,30℃左右是人體最佳感覺的溫度。因為這個溫度不勞汗腺散熱,也無需衣著保溫。

    33℃——汗腺開始啟動,在這種溫度下工作2∼3小時,「人體空調」——汗腺開始啟動,通過微微涔汗散發蓄積的體溫。

    35℃——散熱機制立刻反應。這時,淺靜脈擴張,皮膚微微出汗,心跳加快,血液循環加速。對個別年老體弱散熱不良者,需要配合局部降溫。這個溫度也是啟用室內空調的起始溫度(如果濕度大,起始溫度要低一些)。

    36℃——人體「自我冷卻」,一級警報溫度。在這個溫度中,人體便會通過蒸發汗水散熱,進行「自我冷卻」。此時,一定要注意補充含鹽、維生素及礦物質的飲料,以防水電解質紊亂,同時還應採用其他降溫措施。

    38℃——多臟器參與降溫,二級警報溫度。一旦氣溫升到38℃,人體汗腺排汗已難保持正常體溫,不僅肺部急促「喘氣」以呼出熱量,就連心臟也要加快速度,輸出比平時多60%的血液至體表參與散熱。這時,降溫措施、心臟藥物保健及治療均不可有絲毫鬆懈。

    39℃——汗腺瀕臨衰竭,三級警報溫度。汗腺疲於工作,已經無能力並趨於衰竭,這時很容易出現心臟猝死的危險。

    40℃——大腦顧此失彼,四級警報溫度。高溫已直逼生命中樞,以致人頭昏眼花、站立不穩,這時人必須立刻移至陰涼地方或借助空調器降溫。

    41℃——危及生命的休克溫度,此時生命臨危,刻不容緩地需要救助措施。對體弱有病者和老年人,這是一個動搖生命根基的休克溫度。

    5、盛夏,「熱中風」盯上老年人

    很多人認為,中風與寒冷的氣候是密不可分的,這種觀點只對了一半。事實上,根據臨床實踐表明,患有高血壓、冠心病、高脂血症的老年患者,在夏季也容易引發中風。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