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先養心 第28章 怡情養心必讀篇 (6)
    生活於今,很多人的感覺就是心累。現實生活中,工作、家庭、房子、車子、貸款……各種壓力的蜂擁而至,讓人感覺都快要透不過氣來。在浮躁的空氣裡,要想使自己的心得到片刻的靜謐,不妨找個清靜處,品上一杯清茶。唐代詩人盧全這樣形容茶葉的功效:「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生平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膚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清風生。」從科學的角度分析,飲茶可有以下作用:

    降血脂降血糖:茶裡面含有氨基酸、茶多酚、維生素、脂肪酸、蛋白質等多種有益成分,其中茶多酚可以清除動脈血管壁上膽固醇的蓄積,同時抑制細胞對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攝取,從而實現降低血脂,預防和緩解動脈粥樣硬化的目的。此外,它也有較強的抑制轉換酶活性的作用,可以起到降低或保持血壓穩定的作用;還可以調節人體的糖代謝障礙,降低血糖水平,從而有效地預防和治療糖尿病。

    防齲齒除口臭:除了茶中含有的氟以外,茶多酚類化合物也可以有效防止齲齒的發生。它可以殺死在齒縫中存在的乳酸菌及其他齲齒細菌,使齲齒形成的過程中斷。殘留於齒縫中的蛋白質食物容易成為腐敗細菌增殖的基質,茶多酚可以殺死此類細菌,因此還有清除口臭的作用。另外,經常飲茶,增加了口腔的水液流動量,有利於保持口腔衛生;茶葉中的糖類、果膠等,與唾液發生了化學反應,滋潤了口腔,增強了口腔的自潔能力。這些也都與飲茶防齲有關。

    放鬆身體舒緩心情:多喝茶有助於舒緩身心。茶葉中所含的咖啡鹼跟咖啡中所含的咖啡鹼同樣具有提神的作用。除此之外,茶葉中特有的茶氨酸和咖啡鹼堪稱最佳拍檔。兩者共同存在時能產生一種奇妙的協同作用,能把人迅速帶到一種安靜、專注的心境,且同時保持放鬆的狀態,「養神」之外,還能「養心」。

    ★四季喝茶有講究

    不同季節飲什麼茶大有講究。中醫學主張:春飲花茶,夏飲綠茶,秋飲青茶,冬飲紅茶。

    春飲花茶:在春天的日子裡,春風復甦,陽氣生發,給萬物帶來了生機,但人們卻普遍感到睏倦乏力,俗稱「春困」。人喝花茶,能緩解春困帶來的不良影響。花茶甘涼而兼芳香辛散之氣,有利於散發積聚在人體內的冬季寒邪、促進體內陽氣生發,令人神清氣爽,可使「春困」自消。

    花茶是利用烘青毛茶及其他茶類毛茶的吸味特性和鮮花的吐香特性的原理,將茶葉和鮮花拌和窨制而成,其中以茉莉花茶最為有名。茉莉花香氣清婉,入茶飲之濃醇爽口,馥郁宜人。

    高檔花茶的泡飲,應選用透明玻璃蓋杯,取花茶3克,放入杯裡,用初沸開水稍涼至90℃左右衝泡,隨即蓋上杯蓋,以防香氣散失。二三分鐘後,即可飲用,頓覺芬芳撲鼻,令人心曠神怡。

    夏飲綠茶:夏日炎熱,驕陽似火,人在其中,揮汗如雨,人的體力消耗很多,精神不振,這時以品綠茶為好。因綠茶屬未發酵茶,性寒,「寒可清熱」,最能去火,生津止渴,消食化痰,對口腔和輕度胃潰瘍有加速癒合的作用。而且它營養成分較高,還具有降血脂、防血管硬化等藥用價值。這種茶沖泡後水色清冽,香氣清幽,滋味鮮爽,夏日常飲,清熱解暑,強身益體。

    綠茶中的珍品,有浙江杭州獅峰的龍井,湯色碧綠,清香宜人,被譽為「中國綠茶魁首」;江蘇太湖碧螺春,茶色碧翠嫩綠,香氣濃郁;安徽黃山毛峰,茶味清香。

    一般的綠茶,用90℃左右的開水沖泡;高級綠茶和細嫩的名茶,其芽葉細嫩,香氣也多為低沸點的清香型,用80℃開水沖泡即可,沖泡時不必蓋上杯蓋,以免產生熱悶氣,影響茶湯的鮮爽度。

    秋飲青茶:秋季花木凋落,氣候乾燥,令人口乾舌燥,嘴唇乾裂,中醫稱之「秋燥」,這時宜飲用青茶。青茶,又名烏龍茶,屬半發酵茶,介於綠、紅茶之間。色澤青褐,沖泡後可看到葉片中間呈青色,葉緣呈紅色,素有「青葉鑲邊」的美稱,既有綠茶的清香和天然花香,又有紅茶醇厚的滋味,不寒不熱,溫熱適中,有潤膚、潤喉、生津、清除體內積熱,讓機體適應自然環境變化的作用。

    常見的烏龍茶名品有福建烏龍、廣東烏龍、台灣烏龍,以閩北武夷巖茶、閩南安溪鐵觀音為著名。但烏龍茶類很多以茶樹品種而分,有鐵觀音、奇蘭、梅占、水仙、桃仁、毛蟹等。烏龍茶習慣濃飲,注重品味聞香,

    沖泡烏龍茶需100℃沸水,泡後片刻將茶壺裡的茶水倒入茶杯裡,品時香氣濃郁,齒頰留香。

    冬飲紅茶:冬季萬物蟄伏,寒邪襲人,人體生理功能減退,陽氣漸弱。中醫認為「時屆寒冬,萬物生機閉藏,人的機體生理活動處於抑制狀態,養生之道,貴乎御寒保暖」,而紅茶性暖,入心、肺、胃,具有生津止渴、消食止瀉、清心提神的功能,《隨息居飲食譜》中記載:紅茶具有涼肝膽熱手腳,除熱消痰暖心肺的作用。所以冬季喝茶以紅茶為上品。

    紅茶類在加工過程中經過充分發酵,使茶鞣質氧化,故又稱全發酵茶。茶鮮葉經過氧化後形成紅色的氧化聚合產物——茶黃素、茶紅素、茶褐素,這些色素一部分溶於水,沖泡形成了紅色茶湯。傳統功夫紅茶名品有湖紅、宜紅、寧紅、閩紅、台紅、祁紅,以安徽祁門縣的祁紅為著名。

    沖泡紅茶,最好用剛煮沸的水沖泡,並加以杯蓋,以免釋放香味。英國人普遍有飲「午後茶」習慣,常將祁紅和印度紅茶拼配,再加牛奶、砂糖飲用。在我國一些地方,也有將紅茶加糖、奶、芝麻飲用的習慣,這樣既能生熱暖腹,又可增添營養,強身健體。

    ★品茶貴靜

    品茶貴靜,靜方能品出茶的滋味,靜方能修身方能養性。儒家以茶修德,道家以茶修心,佛家以茶修性。白居易自幼受到儒家思想熏陶而在青年時期立志功名,晚年結於釋道,自稱「香山居士」。他屢次仕途碰壁之後,「浮雲不系」、「造化無為」的灑脫個性日漸顯露。茶之清香,消卻白居易官場瑣事煩惱,淡化仕途功名野心,而良心依舊在。茶的滋潤,白居易不再去哀歎世道的不公,生活的不幸,以坦蕩的胸襟從容對待宦海生死沉浮。「或吟詩一章,或飲茶一甌;身心無一系,浩浩如虛舟。富貴亦有苦,苦在心危憂;貧賤亦有樂,樂在身自由。」這就是淡泊名利、曠達自解、忘懷得失的「別茶人」。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有茶喝,會品茶,是一種福分。其實,若能於忙碌中,擠一點時間,用一點心,與一二故交知已,覓一個清靜場所,從茶葉的沉浮間感受人生的炎涼。在茶味的甘苦中體驗人生的滋味;於茶湯的淡泊裡享受人生的平靜;讓心情得到一時放鬆,讓靈魂得到一次淨化……這,該是多好的事啊。

    修身養性,

    大德必壽

    南北朝時顏之推的《顏氏家訓》有一段言論很妙,其大意是說:一個人能否盡享天年,有時候,是不僅僅靠「養生」就能夠辦到的。據說,魯國人單豹為了養生,獨居深山,結果身體是練好了,卻命喪餓虎之口;他的老鄉張毅奔走於權貴之間,長袖善舞,外面兜轉得很,但「過勞死」,40多歲就病夭了。西晉時的大富豪石崇,天天吃補藥以求長生,最終卻因貪贓枉法掉了腦袋。而位列竹林七賢之首的嵇康,自身很懂得保養,還寫有《養生論》專著,卻因恃才傲物而遭殺身之禍。

    早在我國春秋時期,孔夫子就提出了「仁者壽」的觀點,他的那句「大德必得其壽」更是千古流傳。當今社會,在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健康標準中,明確將道德修養也歸入健康的範疇。就養生而言,涵養道德是調暢情志養生法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一個人只有注重道德修養,做到「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才可能「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至於涵養道德的具體內容,儘管隨著時代的變遷和價值觀念的變更出現了較大差異,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以及正直、善良這樣一些基本方面,無疑是各時代所共同推崇的道德準則。

    活了100多歲的唐代藥王孫思邈,在總結其長壽經驗時指出:「性即指善,內外百病皆不悉生,禍亂災害亦無由作,此養生之大經也……德行不克,縱服玉液金丹,未能長壽。」在這裡,孫思邈明確提出養德為養心的基礎,是養生首務,既能防病,又能避禍。如果心性、行為、語言不善,即使吃靈丹妙藥、折騰鍛煉,也不能得健康、長壽。

    孫思邈對他的學生說:「天有盈虛,人有屯危,不自慎,不能濟也。故養性,必先知『自慎』也。慎,以『畏』為本。故,士無畏,則簡仁義;農無畏,則墮稼穡;工無畏,則慢規矩;商無畏,則貨不殖;子無畏,則忘孝;父無畏,則廢慈;臣無畏,則勳不立;君無畏,則亂不治。是以,太上畏道、畏天,其次畏物,其次畏人,其次畏身。」

    自慎、畏,就是自律、敬畏因果、敬畏一切。這樣,人才不敢為所欲為地亂來。做人,要恪守天道,修德積善。廣積善德、心地善良,福澤自然長久,必然身心健康、長壽;心性改為善的、純淨的,那麼,內外百病都不生了。如果違背天理行事,什麼藥也無濟於事。所以,做人,最重要的是修德。

    孫思邈不僅倡導養德與養生相結合,而且身體力行,他不受名利之誘,多次拒絕高官厚祿,獻身醫道,為大眾解除疾苦。

    那麼具體而言,道德修養為什麼能使人保持健康的狀態,繼而長壽呢?

    ★五臟和順,陰陽協調

    良好的道德修養能維持臟腑陰陽協調與平衡。唐朝醫生楊上善說:「修身為德,陰陽氣和。」《黃帝內經》也指出:「所以能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以其德全而不危也。」這一思想已被現代科學證明。

    美國3所著名大學的研究表明,善惡影響人心理和壽命的長短。耶魯大學和加州大學跟蹤調查了加州某縣的7000位居民,密西根大學的研究人員,以「社會關係如何影響人的死亡率」為課題,對2700多人進行了14年跟蹤調查。研究結果發現,一個樂於助人、和他人相處融洽的人預期壽命顯著延長,在男性中尤其如此;相反,心懷惡意,損人利己和他人相處不融洽的人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1.5∼2倍。不同種族、收入高低、體育鍛煉及生活作風都不能影響這一結論的普遍性。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樂於助人可以激發人們對他的友愛感激之情,他從中獲得的內心溫暖緩解了他在日常生活中常有的焦急。從免疫系統角度看,常常行善的人有益於人體免疫系統;反之,一個心懷惡意,損人利己,和他人相處不融洽的人,壽命比較短。如一個心臟病常常發作又對他人懷著敵意的人,其心臟冠狀動脈堵塞的程度就越大。再如視別人處處為敵的人,要麼脾氣暴躁,要麼心理抑鬱陰暗,血壓往往很高,這也是誘發心臟疾病的重要因素。

    ★情志愉悅,心境開朗

    良好的道德修養能使人保持開朗、樂觀的心境。孔子云:「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道德品質低下的人,整天盤算的就是爭權奪利、鉤心鬥角、爾虞我詐。有些人貪污受賄,偷盜搶劫,謀財害命,這些有悖於社會道德準則的人,其道德行為必然在其心理活動中產生一種惡劣心態,終日心不得安寧,思不得休止,心境處於一種緊張、內疚、自責、懺悔、恐懼狀態。這一系列的精神負擔和異常情緒,不但摧毀了健全的精神面貌,而且還會激起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負面反應,影響人的正常生理代謝過程,降低人體的免疫功能,導致疾病纏身,未老先衰,難登「仁壽之域」。而一個道德高尚的人,胸懷坦蕩,心志安定,樂於助人,心中沒有私心雜念,自然不會因一些小事而煩惱,心情舒暢,情緒樂觀,這樣自然可以獲得長壽。

    人們只要重視道德修養,嚴以律己,寬厚待人,光明磊落,行善積德,心理自然處於愉悅平衡狀態,身體機能必然和諧,有益於健康長壽。《素問·上古天真論》指出:「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這即是說,講道德,重仁義,不謀私得,不患得患失,就有利於心志安定,氣血調和,使「形與神俱」而獲長壽。

    ★修身五法

    捨得法:古人云「有捨必有得」,小取小舍是百姓的胸懷,大取大捨則是將相大氣。取捨的真諦在於寬心。

    釋懷法:世間萬事皆有不足,想長壽就要有平常心,要拿得起、放得下。耿耿於懷的小家子氣,有百害而無一益。學會「釋懷」方見天地寬。

    謙和法:謙和是人生的美德,更是醫治心胸狹窄的良方。

    忍讓法:忍讓是求壽的基本素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中庸法:中庸之道既是為人之道,也是健康之道。只有真正把握了中庸之道,才能把握心中的度與量的關係,才能不偏不倚。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