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製造了房奴、車奴和卡奴? 第一部分 經濟活力與結構調整 (1)
    導言|Introduction

    2008年下半年開始,在中國市場還沒有完全作好心理準備和物質準備的情況下,中國經濟開始出現了迅速放緩的趨勢。中央高層領導經過到沿海城市深入調研後,充分意識到當時中國出現的中小企業接連倒閉、農民工打道回府、外企資金撤離、銀行業惜貸、政府稅收明顯滑落等現象,已不是一個暫時的現象,也不是一個像美國處理本國金融危機那樣,僅僅靠降息等寬鬆貨幣政策手段就能夠加以解決的問題。這是受美國引發的金融大海嘯的牽連出現的十分嚴峻的出口和民間投資「雙降」的問題,如果不及時採取比貨幣政策更為有效的辦法,那麼,中國經濟很有可能會出現像鄰國日本那樣的經濟硬著陸問題。而這又會反過來衝擊到和企業與個人貸款緊密相關的中國金融體系的穩定,形成一個實體經濟與金融體系互相拖累的惡性循環格局。

    為了挽救中國經濟的活力,提升中國大眾的信心,中國政府毅然決定啟動4萬億元的投資計劃和十大產業振興計劃,並以這場「危機」為契機,將中國改革開放過程中所出現的「發展失衡」的問題提到救市計劃的「籃子」中,即以落後的中西部地區和農村為投資的主戰場,通過大規模的鐵路、公路、機場等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家電下鄉的農村消費扶持計劃,把沿海城市表現出來的「過剩」的產能釋放到為中西部地區和農村今後推進「城市化」所需要的投資環境的建設中。由於各級政府成了這一次挽救中國經濟的主力軍,銀行找到了政府帶來的這種「安全性」,所以,銀行能夠借助自己掌握的豐富的大眾儲蓄資源,向市場慷慨地投放出在金融危機中更顯得寶貴的流動性資金。這和歐美金融體系直到今天還在拚命「去槓桿化」、大規模收回流動性的行為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正是由於這種政府主導的及時「輸血」行為,才使得中國經濟最快地擺脫了「經濟硬著陸」的風險,才能讓中國依然保持著世界經濟舞台上增長最快的地位,並拿出了2009年經濟增長率為8.7%的好成績。這也讓絕大多數經濟處於負增長的國家再次意識到了中國經濟的強大。

    但是,我們也開始逐漸意識到上述這種政府主導的「輸血」行為,如今也帶來了一些值得我們密切關注和急需解決的問題。首先,原來支撐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民間企業「活力」,在如今歐美經濟繼續疲軟、貿易摩擦日益升級的環境下,如何轉向國內,盡快找到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空間?其次,這一過程是繼續靠政府的「政策安排」來完成呢,還是靠市場自身固有的「造血」能力和制度環境的完善來將它「激發」出來呢?再次,政府的大量財政支出是否能夠替代企業自發的投資和個人安心的消費?總之,本書的第一部分回答的是,應該通過怎樣的方式才能讓中國經濟永遠保持向上的活力,這一「結構調整」中最為關鍵的問題。本部分內容涵蓋了筆者對金融危機爆發前中國政府已經在進行的和金融危機後更加深化的結構調整問題的一些認識。

    第一篇題為《從「四大環節」再論〈反壟斷法〉實施的緊迫性和艱巨性》的文章,向讀者闡述了如今壟斷勢力及其行為在中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中國企業國際競爭力的培育、民營企業的生存環境和創新能力的提升等方面,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活力所產生的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這一問題至關重要,尤其是在這輪政府救市行動之後,我們更要警惕新的壟斷勢力在不知不覺中形成和壯大。若任其發展下去,不在這方面進行「結構調整」,甚至還可能會危害到中國經濟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活力。

    第二篇題為《「長三角先行」意義何在?》的文章,向讀者介紹了中國經濟在經受了金融危機衝擊後,我們更注意到了自己在發展模式上的「軟肋」問題。雖然結構調整的任務在目前中國的發展階段很難全面快速推進,但是,經過30年改革開放所帶來的高速經濟增長,長江三角洲(以下簡稱長三角)地區已經在一定程度上積累了轉型和升級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條件。如果能先行一步嘗試走出一條以「創新」為動力、以「平衡發展」為基礎、以融入「全球化經濟」改善中國形象的全新發展模式之路,那麼,不僅會為全國樹立良好的榜樣,同時也會為相對落後的地區「騰」出發展的空間。

    第三篇題為《靠市場還是靠政府》的文章,向讀者闡明了政府對中小企業扶持的立場:政府要為中小企業創造能真正起到「雪中送炭」作用的扶持機制,而不能僅僅提供無法解決實際問題的那種形式上的「錦上添花」的融資方法。這就需要政府創造條件、充分鼓勵有專業化投資能力的民間資本去扶持融資困難但前景遠大的中小企業的成長。同時,要給予這類做「慈善」事業的民間機構優惠的減稅支持,及時為他們提供創業所需要的各種服務平台,並讓他們能在適當的時候利用成熟的多層次的金融市場,分享到這類有希望的中小企業所帶來的可觀的財富效應。

    第四篇題為《「危機」當頭中國更應該臨危不亂!》的文章寫於2008年年底,當時中國經濟正在經歷最殘酷的寒冬時刻。面對各項經濟指標同步惡化的情況,我們應該如何冷靜對待?筆者向讀者闡明了處理好「內需」和「外需」、保增長和調結構、政府和市場之間平衡關係的重要性。因此,千萬不能脫離中國經濟發展的客觀條件,好高騖遠、好大喜功,否則,就會事倍功半、重複建設,治標不治本。即使現在經濟指標做上去了,最終它會給中國經濟未來活力的提升帶來更大的障礙。

    第五篇題為《努力打造中國在「低碳經濟」社會中的有利地位》的文章,向讀者指出根據中國經濟目前所處的發展階段,如果一下子接受「低碳經濟」產業新標準,那麼很有可能就會帶來傳統行業巨大的產能過剩問題,從而造成今後轉型的成本急劇增大。但是,如果我們對世界經濟發展新趨勢無動於衷、我行我素,那麼,今後不可抗拒的低碳經濟一旦進入世界各國的生活之中,我們就要被自己所處的落後而被動的局面拴住發展的腳步。所以,為進入「低碳時代」的準備工作應該和今天的產業升級結合在一起,同步推動。

    第六篇題為《扶持民間投資是提升中國經濟活力的重要源泉》的文章,向讀者闡述了民營資本在重振中國經濟「市場活力」過程中將發揮的「四大」積極作用。具體而言,就是隨著政府對民間資本扶持力度的加大,中國企業的技術創新動力、人才團隊建設的急迫感都會出現前所未有的改變。這樣就有利於打破目前部分行業的壟斷和低效率的落後格局,從而推動中國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高,為中國金融體系的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的物質基礎。

    第七篇題為《無視「地方債」後患無窮》的文章,向讀者介紹了當今世界經濟跌宕起伏的原因和在2010年6月召開的二十國集團多倫多峰會上世界各國首腦都一致同意要加強公共財政赤字管理的動向。中國雖然沒有規模龐大的中央財政赤字,但是,中國地方政府的財政透支問題,因為沒有較強的外部約束力,雖然沒有出現經濟增長顯著放慢的態勢,但是因為沒有明確地、合理地規定地方政府的「權利」和「義務」規則,沒有意識到靠地產拍賣來維持財政收入的「不可持續性」,沒有向老百姓說明過度投資的危害性,沒有梳理好歷史遺留下來的財政負擔和發展民間資本來增強財政收入之間的關係,所以,與歐洲債務問題相比,可能會更加嚴峻、更加複雜。

    第八篇題為《中國經濟的「新增長點」在哪裡?》的文章,向讀者介紹了中國政府正在試圖通過「區域經濟」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相結合的發展戰略來探索後危機時代中國經濟的「新增長點」。筆者在肯定了這一戰略對結構調整、發揮區域優勢、打破地方本位主義所帶來的「同質化」、低效率的經濟發展格局等方面所發揮的不可小視的積極作用之後,也提出了各個地方政府無視自己所處的發展階段和資源的約束條件,好高騖遠、好大喜功的問題。如果不及時糾正這些傾向,只強調形式上的區域平衡發展,那麼不僅會浪費國家寶貴的資源和納稅人的財富,而且可能還會導致另一種形式的「重複建設」、「惡性競爭」的局面。

    第九篇題為《財政制度改革不能操之過急》的文章,向讀者闡述了稅收制度改革的艱巨性和重要性。因為良好的稅收制度能夠平衡「公平」與「效率」之間的關係,能夠在此基礎上增強一個國家整體的經濟活力;反之,則會損害社會大眾對國家作出貢獻的積極性,甚至產生各個收入群體之間的利益衝突問題。為此,筆者強調稅收制度的改革一定要透明化,以保證社會上下形成最大程度的「共識」。要以激發市場活力為前提,並和其他改善收入分配不合理的政策結合在一起使用,否則,改革的結果就會事倍功半、事與願違。

    下面,就讓我們進入第一部分,共同思考打造中國經濟的「活力」應該需要怎樣的「結構調整」戰略。

    從「四大環節」再論《反壟斷法》實施的緊迫性和艱巨性

    歷經14年打磨、素有「經濟憲法」之稱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以下簡稱《反壟斷法》),自2008年8月1日起正式實施。它的推出引起了社會極大的關注。這裡,筆者特別提出四大值得注意的實施環節,以期我們的《反壟斷法》能夠盡快發揮「保護競爭、提升國民經濟活力」的功效。

    一、加強對資本市場濫用支配權行為的監管。

    《反壟斷法》指出,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及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的行為都是壟斷的表現,應予制裁。微軟公司在海外的擴張行為就受到了歐盟反壟斷協會的起訴。金融服務業屬於第三產業,雖然一些壟斷行為並不像製造業那樣容易識別,但是,它影響市場的健康發展,造成的危害不亞於消費者失去選擇而為企業的壟斷利潤付出高昂的代價。比如,隨著中國投資機構化的程度越來越深,各類基金對市場的控制力越來越強,他們可能會擅自「建立」行業的「潛規則」,通過聯手單方向的資金運作,來左右大盤指數的走勢。這種操控價格的行為會影響廣大不知情的投資者,為了「明哲保身」,自然會出現散戶被動跟風的羊群效應。這就會進一步放大價格操縱的效應,使得市場無法根據企業發展的基本面來選擇股票,結果就會嚴重阻礙中國股市價值投資的發展取向。對於這類濫用市場地位的價格操縱行為,儘管取證的技術性要求較高,但是,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也應該協同有關部門查處這類壟斷行為。

    二、保護市場競爭的生態並不等於不能「做大做強」。

    對於經營者集中的行為,不僅在《反壟斷法》中作了明確的界定,而且,國務院還頒布了《反壟斷法》的首個配套規定《關於經營者集中申報標準的規定》,確立了以經營者營業額為申報標準的方案。而目前值得注意的傾向是,在中國主要的核心產業中,外國企業控股的大公司比例迅猛增加,有些外資企業很明顯地出現了在中國「一地」強化「經營者集中」的市場佔有策略,在併購的力度上甚至超過了其本國。在目前中國企業品牌缺乏、管理不佳、技術劣勢、市場不足的情況下,中資企業很明顯地處於競爭的劣勢。這種格局非但不能保證支撐中國內需的遠大重任,而且,也會越來越影響中國企業產業價值鏈的升級戰略。所以,商務部會加強對這方面壟斷行為的合法監管,從而有效抑制外資企業在中國的迅速擴張勢頭。

    但是,《反壟斷法》不能濫用,不能因為要保護自己弱勢的企業群體,就拿它來當做「擋箭牌」。這樣不僅會削弱競爭從而導致中國企業成為溫室裡的花朵,而且還會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被我們的經濟夥伴看做是嚴重的「保護主義」行為,從而影響到中國企業今後做大做強的發展戰略。

    三、行政性壟斷行業要透明化、社會化和市場化。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