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有學問 第21章 蕭規曹隨的人事糾葛
    何素不與曹參相能,及何病,孝惠自臨視相國病,因問曰:『君即百歲後,誰可代君者?』對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參何如?』何頓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史記》卷五十三《蕭相國世家》

    平陽侯曹參者,沛人也。秦時為沛獄掾,而蕭何為主吏,居縣為豪吏矣。……參始微時,與蕭何善;及為將相,有卻。至何且死,所推賢唯參。參代何為漢相國,舉事無所變更,一遵蕭何約束。

    ——《史記》卷五十四《曹相國世家》

    「蕭規曹隨」是歷史上一大美談,曹參以「不折騰」為由因襲蕭何制定的規矩,表現出對蕭何才能的認可,但是,故事中的兩大主角在此之前卻非和諧之友,而是心存芥蒂,互有不滿。

    曹參在秦朝時是沛縣的監獄管理員,當時蕭何則是當時沛縣的人事部部長,是常委,參與當時沛縣的一切政務,兩人是上下級關係。當曹參微賤之時,與蕭何關係不錯,後來曹參跟隨劉邦徵兵打仗,屢立戰功,被封侯做相,與蕭何之間有了隔閡怨郤。但是,作為大漢王朝的首位相國,蕭何的胸襟並不狹隘,很給力。惠帝二年,蕭何病重之時,剛即位的年輕皇帝親往相國府探望病情,探望病情是實,但是小皇帝也想從蕭何處得到良策妙方,以防不測。在眾多問題當中,首要的問題便是相國的繼承人,漢初對於相國一職甚為倚重,蕭何深謀遠慮,力爭劉邦據守漢中,力薦韓信,等等,在漢代建國歷程中功勳卓著,被稱為「開國第一侯」。一旦蕭何病故,誰能承續衣缽,保證漢初政局穩定、經濟發展,這是年輕的惠帝最為關切的,病重的蕭何沒有糊塗,也沒有限於個人恩怨,將接班人定為曹參。

    蕭何與曹參之間的怨郤,《史記》中沒有明言,但是,通過太史公的相關記載,我們似乎可以推測出箇中原因。《蕭相國世家》記載漢初論功行封之事,高祖力舉蕭何為首功,在確立上朝位次時,群臣大多數都說,平陽侯曹參跟隨高祖攻城略地,身體留有七十餘處傷痕,功勞最多,應排第一。關內侯鄂君卻從蕭何在楚漢戰爭關鍵時刻的關鍵作用指出,蕭何所作是萬世之功,曹參等人只是一時的戰功。最後班次定為蕭何排第一,曹參排第二。自古一山不容二虎,絕大多數人都認為曹參功勞最大,這麼強大的粉絲團說明曹參功勞確實不小,即使後來曹參認為自己才能不如蕭何,但是,按照人之常情推斷,曹參當時心裡雖不至於波濤洶湧,但也會暗潮湧動。梁子就在各自利益面前不知不覺間結下了。

    事情的轉折在蕭何病重之時出現了。蕭何推薦曹參做接班人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曹參曾有與蕭何在位次問題上有抗衡之勢,足以說明曹參的才能與影響,在惠帝新立之際,呂後開始要話語權,在這樣的狀況下,需要開國功臣的「定海神針」,需要對漢王室忠心耿耿的人,由此曹參成了不二人選。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後來曹參做了齊國的丞相,在天下初定謀求治理方法時,曹參延請膠西蓋公,蓋公為言治道貴清靜而民自定,相齊九年,齊國安集,大稱賢相。這一治國方法使得曹參找到了一條方便之路,這也是蕭規曹隨得以實現的思想先導。

    歷史就在這樣的時刻水到渠成地成就了一段佳話,人生也是這樣無常,或許蕭何生前也沒有想到兩人的怨郤在他死後倏忽而逝。與其死後忘卻恩怨,怎如生前把酒言歡!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