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宋元時期的霸權博弈 第89章 歷史以成敗論英雄·忠臣與奸臣 (2)
    第一次密談時,秦檜說:「臣僚們多是畏首畏尾的人,不足以與他們討論大事,和議之事,請陛下只與我一人商議決斷,不要讓其他的人干預。不知可否?」高宗說:「我只派你一個人來主持此事。」秦檜又說:「我對這件事是有信心的,只是不知陛下是否下定了決心。請陛下考慮三天再定,免得我行事時有不方便之處。」

    過了三天,他們進行了第二次談話。高宗說:「我的信心已經很堅定了!」

    秦檜說:「我恐怕還有考慮不周,別的方面還有不方便之處,請陛下再考慮三天!」

    又過了三天,他們進行了第三次密談,秦檜覺得高宗的信心不再動搖了,就去堅定地實行他的投降方針。

    秦檜先拿出他準備好的議和方案,讓高宗簽了字,然後一個人主持議和談判,不許其他大臣干預。在議和時,金國派來的「諭江南使」和「明威將軍」帶來了議和國書,非要求高宗跪拜不可,否則,議和不成。正在萬分為難之際,朝臣中有人引經據典,說是高宗守喪三年未滿,不能處理國家大事,如果行此大禮,既屬不孝,又屬不吉,金朝使者這才勉強應允,由秦檜代行皇帝職權,跪在金使面前,在和約上簽字。

    金朝統治集團內部的鬥爭也十分激烈,粘罕死於政敵之手,撻懶又死於政敵金兀朮之手。金兀朮以「與宋交通、倡議割地」為理由,處死了撻懶,當然,金朝也就不再以議和為方針,而是要長驅直入,滅亡南宋。於是,在秦檜簽訂和約之後一年,金兀朮就率兵南下,直取河南、陝西,河南、陝西諸州紛紛陷落。這不僅驚醒了高宗的安樂夢,也使秦檜十分震驚。金人撕毀盟約,秦檜議和無效,恐怕要遭貶黜了。他為了弄清高宗對金兀朮入侵的真正態度,就找了一位心腹大臣,前去試探。

    此人見到高宗,試探著問:「金軍長驅直入,陝、豫諸州陷落,張浚雖有陷州之責,但畢竟忠勇,尚可委以重任,使之領導抗金。」

    高宗聽了此話,拍案大怒說:「寧可亡國,我也不用此人!」

    秦檜得到了這一消息,心也就放回肚子裡去了。原來,張浚是一位堅定主張抗金的將領,失陷陝西諸州,並非張浚的責任,乃是由於金兵勢大,高宗不用張浚,說明高宗並非真想抗金,還是希望議和。

    正在此時,抗金名將岳飛出現在河南一帶,在劉錡的協助下,在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的五、六月間,岳家軍和金軍進行了幾次大戰,結果使金軍的十萬人馬死傷過半,收復了蔡州、鄭州、洛陽等地。金兀朮聞岳家軍到來,就恐懼後逃,真有聞風喪膽之勢,很多金將,已準備降宋,在這種形勢下,岳飛準備乘勝追擊,他豪邁地與諸將說:「直抵黃龍府,與諸公痛飲耳!」

    前線的勝利卻嚇壞了秦檜和高宗。秦檜怕金兀朮向他問罪,高宗在經歷了苗傅和劉正彥兩位將軍的叛亂之後,也心有餘悸,深恐將領勢大,難以控制,所以也不願岳飛繼續北上。正當岳飛雄心勃勃地準備大舉進攻之際,秦檜卻以高宗的名義命令劉錡、岳飛「擇利班師,不可輕進。」不久,岳飛又在朱仙鎮大敗了金兀朮,準備渡過黃河,乘勝追擊,秦檜慌了手腳,在一天之內,連下了十二道金牌,催逼岳飛撤軍。所謂金牌,就是木牌朱漆黃金字,使者把金牌舉過頭頂,騎馬奔馳,見者讓路,一天要走五百里。其催逼之急,可以想見。岳飛無奈,只得仰天長歎,痛惜十年之功,毀於一旦。

    宋高宗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四月,秦檜以明陞官職、暗奪軍權的辦法把韓世忠、岳飛、張浚召入朝廷,「論功行賞」,任命韓世忠、張浚為樞密使,岳飛為樞密副使,削去了他們的兵權。金兀朮聽到南宋這一自毀長城的消息後,十分高興,當即又做出一副重整軍馬、進攻南宋的樣子,威脅南宋把淮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割讓給金國,並要殺掉抗金最為堅決的將領。

    於是,秦檜開始精心組織安排,準備殺掉岳飛等人。他先派諫官萬俟契製造、收集偽證,然後又串通張俊,收買了岳家軍的重要將領張憲的部將王貴、王俊等,令王貴、王俊誣告張憲和岳飛的兒子岳雲,把張憲和岳雲捕入獄中。在送交高宗的「罪證材料」中,有一封偽造的書信,其中有岳飛令張憲舉兵之辭,高宗看了,驚懼不已,立即批准逮捕岳飛。

    岳飛被人騙入大理寺,他看到岳雲、張憲遍體鱗傷,不禁怒火中燒。他袒出脊樑,露出母親所刻的「精忠報國」四個字,在場諸人無不震驚。問官何鑄在審查材料時見所告不實,就向秦檜請求撤銷此案。秦檜當然不肯,把案子轉交死黨萬俟契審理。岳飛等人雖經嚴刑拷打,始終一言不發。

    在迫害岳飛的過程中,秦檜已代表南宋同金兀朮簽訂了「和約」,規定兩國以淮水為界,割唐、鄧二州與陝西諸地;歲貢銀兩、絹匹各二十五萬;北方人流寓江南者,任其歸回舊地。

    高宗沒想到條件如此低,不僅滿口答應,甚至還心存感激,連忙發誓同意,這就是宋金對峙史上的第二個「和約」,史稱「紹興和約」。

    岳飛被關已兩月有餘,秦檜等人還是找不到足夠的證據,在逼迫岳飛簽字畫押時,岳飛寫下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後來,秦檜在老婆王氏的慫恿下,發出密令,將岳飛、張憲、岳雲等人處斬。在行刑之時,還特囑多設防衛,以免有人劫法場。對岳飛的親朋故舊,也不放過,殺戮流放,極盡迫害之能事。

    對於岳飛的被害,當時就引起了公眾的憤怒。韓世忠已被罷職,但他還是當面質問秦檜說:「岳飛到底犯了什麼罪?有何證據?」秦檜說:「莫須有。」「莫須有」是宋時的口語,意思是也許有。韓世忠聽了,十分氣憤地說:「『莫須有』三字,怎可服天下人!」

    秦檜就是這樣一個十惡不赦的奸徒,他之所以能在南宋時期興風作浪,實在跟他縱奸有術大有關係。

    首先,他在總的方面抓住了金強宋弱的特點,利用南宋積弱不振的局面和朝廷裡多有主和派的情勢來為金朝賣力。他還深深地抓住了高宗極怕迎還「二聖」或是金人讓欽宗在北方立朝的心理,牽制高宗,讓他乖乖地跟著自己走。即使有一時的不便,他也不喪失信心,而是等待時機,以求一逞。

    其二,他嚴酷地迫害政敵,且必欲把對手置於死地而後快。例如,大學者胡銓任樞密院編修,對秦檜的投降行為極為憤慨,就上書高宗,要求斬秦檜以謝天下。秦檜立刻把他貶至昭州。後來陳綱上書附和胡銓,秦檜又借小故把他貶往當時稱為「死地」的安遠,終於使他死在貶所。邵隆對秦檜主持簽訂的「紹興和約」很不滿意,秦檜就先行貶官,再用毒酒毒死他。總之,秦檜對反對他的人毫不容情,被他殺死的人不知有多少。

    其三,他善於見縫插針,造謠離間,撥弄是非,借此製造群臣間的矛盾,拉攏自己的勢力。張浚本來是趙鼎的好朋友,曾推薦趙鼎做宰相,經過秦檜的離間,趙鼎與張浚反目成仇,反去幫助秦檜排擠張浚。後來,趙鼎也被秦檜排擠,兩人晚年在貶所相會,談起前因後果,才恍然大悟,知道為秦檜所騙。就這樣,秦檜在朝廷之中竟能左右逢源。

    其四是他發語不多,言出必中。他在與人討論問題時,一旦覺得對方反對自己,就住口不說,等對方說完,他尋找破綻,出語攻擊。例如,大臣李光在討論政事時頂撞秦檜,秦檜就沉默不語,等李光說完,秦檜才慢慢地說:「李光沒有做大臣的禮法。」結果使得高宗對李光十分不滿。秦檜的這種做法看來很簡單,但要掌握到火候上則十分不易,一旦使用純熟,往往能生出奇效。

    其五是他嚴密防範,不使自己的名聲受損。一次,秦檜舉行家宴,請戲班子唱戲,在演戲的情節中,一演員頭上的飾環落地,沒有去撿,另一演員問道:「那是什麼環?」答道:「那是二勝環(同徽、欽二帝還朝的「二聖還」諧音)」。另一演員就說:「你坐了太師椅,為什麼把『二勝環』丟在了腦後?」這話涉及到秦檜,滿座震驚。散戲後,秦檜就把演員找來,嚴加責打,並不准再演這齣戲。對於其他詩文詞賦,只要涉及到他,他就大興文字獄。在秦檜的晚年,他曾以「誹謗罪」誅死了許多朝臣,受株連的賢人名士多達五六十人。

    高宗紹興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秦檜病死。他兩次為相,長達十九年之久,在他活著的時候,他的賣國行為和奸邪的面目就為人們所清楚地認識到。有一個叫施全的軍人,手提大刀,截在秦檜上朝的路上,等秦檜出現,揮刀迎面砍去,不幸只砍斷了橋邊的柱子,被秦檜捉住殺死。在秦檜死後,真可謂「哀榮」無限,應了那句「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遺臭萬年」的話!

    【評議】

    在中國歷史上,似乎還沒有哪一個奸臣能像秦檜這樣受後人痛恨,在岳飛墓前和岳王廟裡,秦檜、萬俟契等人被塑成十分醜惡的形象,囚跪在鐵柵欄或是鐵籠子裡。據說連現在的油條,也是由宋人發明的「油炸檜」演變而來。當時,人們用面捏成秦檜的形象,放在油裡炸來吃,後來簡化得只剩下兩條腿,就是現在油條的樣子了。

    清朝時,演出秦檜陷害岳飛的戲時,就多次發生觀眾上台把飾演秦檜的演員打倒的事。民間的許多傳說也很有意思,即便現在,每當說起某人既奸又壞時,還往往說他「壞得像秦檜似的」。傳說明朝有一人在杭州屠場裡見到一口豬,被殺掉刮去毛後,肚皮竟現出「秦檜十世身」等字樣。鐵鞭打秦檜的故事也很有名,故事敘述了岳飛的友人張先生夢入岳王廟,在與岳飛款談之後告辭出來,走到廟後樹林中,忽聽有求救之聲,過去一看,原來是一力士正執鞭抽打秦檜。秦檜說:「岳王派人每天打我一百鞭,你與岳王友好,能否講情免了今天的一百鞭?」張先生答應了,前去講情,沒想到被岳飛責怪說:「我被秦檜害死,你只是倖免,何故替他講情?還是快走吧。看在故人的份上,姑且寬恕了你!」張先生慚然而退,經過樹林時,見又多了一人,上前一問,才知是岳飛惱怒秦檜托人求情,再加罰一百鞭。張先生驚恐而醒,第二天感到臉熱心跳,急忙到岳王廟中去謝罪,才沒有得病。

    秦檜是一代奸臣,而且縱奸有術,正因為他有術,才成為千古大奸。他被永遠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這是中華民族所做出的最公正的裁決。中華民族雖歷遭磨難,也有許多昏君奸相當道,但其正義感始終不滅,正是因為有這不滅的正義感在支撐著我們,這座民族的大廈才能久經風雨雷震而不坍塌。

    自古忠奸就有別。忠者自忠,奸者自奸,我們有時會被一些表面現象所迷惑,看不清忠在何處,奸在何處,這不要緊,只要有這正義感,是非和忠奸之辨,遲早會分清。不僅對歷史,就是對現實也會自有心得。

    秦檜之奸是一目瞭然的,但隨著歷史的發展,「奸」的形態也會變化。所謂大智若愚,是否會大奸若賢呢?在今天的現實社會中,忠奸之辨恐怕就不會像岳飛與秦檜那麼涇渭分明。

    竊堂皇之名而行奸邪之事的人恐怕不是沒有,只是他們比秦檜要高明得多。其奸比秦檜有餘,卻又能流芳百世,若秦檜在地下見之,也只能自歎還未奸到家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