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宋元時期的霸權博弈 第81章 歷史以成敗論英雄·官嘲長樂老」 (1)
    【引言】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確實存在著一批「明君」、「賢相」,確實有很多正直的官吏在為民請命、憂國憂民,確實有很多封建士大夫為國家的安定、社會的發展而嘔心瀝血,甚至殞身不恤;但無可否認,也確實存在著一批不辨是非、了無廉恥,不管誰當皇帝,只求有官可做的無恥之徒。這些人有時也能做一些好事,但從本質上講,其人格是卑微的,是決不足以傚法的。

    這些人的人生目的就是做官,為做官而做官,除做官以外,別無其他追求。

    【事典】

    國學大師錢穆先生在研究了中國歷史後指出,中國古代最無恥的時代是五代。確實,五代是一個紛亂的時代,在這個亂哄哄的時期,各色人等都容易顯示其本色。五代時期,出了一個臭名昭著的兒皇帝石敬瑭,而我們要看的是,歷事五代而不倒的官場不倒翁馮道。他的確是中國仕宦史上的一個奇跡。

    仔細讀一讀《五代史·馮道傳》和《新五代史》及《資治通鑒》中的有關篇章,馮道這個官場不倒翁的形象就會栩栩如生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馮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今河北省交河縣東北)人,生於唐僖宗中和二年(公元882年)。他的家庭,可能是一個能夠自給自足的小康之家,據記載,「(馮道)早先一邊耕種土地,一邊讀書學習,並不忙於操持生活家業。馮道自幼性格純厚,愛好學習,善於寫文章,不以穿破衣服、吃粗劣的飯食為恥。」他的祖先也不是名門士族,據查,連一個縣令以上的先人也找不出來。可見,馮道在這樣的家庭出身條件下,想躋身官場,其難度是可想而知的。

    唐朝末年,軍閥割據,戰亂頻仍,李克用割據晉陽,獨霸一方,從歐陽修的《五代伶官傳序》裡可以看出,李克用是一個有著雄才大略的人,其子李存勖在滅梁前期,也還是頗有作為的。大概是因為馮道看到了這一點,才投奔了李存勖,以圖求得前程。在這以前,馮道先在離家鄉較近的幽州做小吏。當時,幽州軍閥劉守光十分凶殘,殺人成性,對於屬下,也是一言不合,即加誅戮,甚至殺了之後,還叫人「割其肉而生啖之」,馮道與這樣的人相處,自然是很危險的。

    一次,劉守光要攻打易、定二州,馮道卻敢勸阻,結果惹怒了劉守光,幾被殺死,經人說情,被押在獄中。由此可見,當時的馮道還是較為正直的。馮道經人幫助,逃出牢獄,投奔了太原,投在晉大將張承業的門下,經張承業的推薦,馮道成為李存勖的親信。從此,馮道踏上了仕途。

    馮道起初擔任晉王府中的書記,負責起草收發各種政令文告、軍事信函。不久,李存勖看到朱溫建立的後梁政權十分腐敗,就準備滅掉後梁。晉王和後梁的軍隊在黃河兩岸對峙,戰鬥打得十分激烈殘酷,馮道身為李存勖的親信,卻能以身作則,率先過簡樸的生活。據歷史記載,他「在軍中,蓋了一個小小的茅草屋,連床席都沒有,只睡在一束乾草之上」。應當說,這種精神還是值得讚賞的。

    馮道也還善於處理君臣之間的糾紛。在消滅後梁的軍隊時,晉王的軍餉十分匱乏,因為陪李存勖吃飯的將領太多,主管人員弄不來那麼多供應,十分為難。大將郭崇韜對李存勖說:「供應緊張,能不能少幾個陪著吃飯的人?」李存勖發火說:「我想為那些替我賣命的人弄頓食吃都不成,哪裡還能當主帥呢?」郭崇韜嚇得不敢作聲,馮道在一邊說:「糧餉供應確實困難,郭崇韜這麼說,也是對大王的一片忠心啊!」這場風波就此消弭。

    但李存勖滅掉後梁建立後唐以後,只重視那些名門貴族出身的人,對馮道這樣的沒有「來歷」的人,並不重用,馮道這時當了個什麼官,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聽到父親死後,只能徒步奔喪,其困窘的程度是可想而知的。直到莊宗李存勖被殺、明宗即位,他才被召回。明宗鑒於前朝教訓,重用有文才的人,想以文治國,馮道這才被任命為宰相,真正發跡。

    在馮道當宰相的七年間,應該說做了一些好事。一天,明宗問臣下年景如何,臣下們大多說了些粉飾太平的話,但馮道卻給明宗講了一個故事,馮道說:「我當年在晉王府的時候,奉命到河北中山一代公幹,途中要路過井陘。我早就聽說過井陘是個很難走的地方,人馬到了那裡,多發生被絆倒摔傷的事,我就十分小心平安地走過了井陘。沒想到過了井陘,到了平地,卻被從馬上摔了下來,差點摔死,我這才明白要處處小心,時時提防。我的事雖小,卻可以用來比喻大的事情,望陛下不要以為五穀豐登、河清海晏就可以高枕無憂了。要兢兢業業,不要放縱享樂,這是我們臣下所希望的呀!」

    又有一次,明宗問馮道:「天下百姓的日子怎麼樣?」馮道趁機進言說:「谷貴餓農,谷賤傷農,此常理也!唐朝有位叫聶夷中的詩人,寫了一道《傷田詩》:『二月賣新絲,五月糶秋谷,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我願帝王心,化作光明燭,不照綺羅宴,偏照逃亡屋』。」明宗聽後,連說好詩,並命人抄錄,經常誦習。

    但馮道雖為宰相,還是為時人瞧不起,殘留在人們意識中的門閥士族觀念還未肅清,由於馮道出身低微,因此經常受到人們的奚落。一天,馮道下朝回家,一個出身於「衣冠門第」的工部侍郎跟在他的後面起哄道:「宰相走得太快了,必定要從腰裡掉下一本《兔園策》來!」

    在當時,《兔園策》是一本鄉校裡儒用來教農夫和放牛的孩子的讀本,這麼說馮道,明擺著是譏刺他出身低微。一個小小的工部侍郎竟敢在大庭廣眾之下奚落宰相,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裡,一般是不可能發生的。從這件事裡,可以看到馮道當時所處的環境。

    後唐明宗去世以後,他的兒子李從厚即位。從此以後,馮道就喪盡了正直向上之氣,一味地為做官而做官了。愍宗即位不到四個月,同宗李從珂即興兵來伐,要奪取帝位,李從厚得到消息後,連臣下也來不及告訴,就慌忙跑到自己的姨夫石敬瑭的軍中。第二天早上,馮道及諸大臣來到朝堂,找不到皇帝,才知道李從珂兵變,並率兵往京城趕來。馮道這時的做法真是一反常態,極其出人意料,他本是明宗一手提拔,從寒微之族被任命為宰相,按常理說,此時正是他報答明宗大恩的時候,況且李從珂起兵實屬大逆不道。但馮道沒有考慮這些,他所想的,是李從珂擁有大軍,且性格剛愎,而李從厚不過是個小孩子,即位以來尚未掌握實權,為人又過於寬和優柔,在權衡了利弊之後,他決定率領百官迎接李從珂。

    馮道身為宰相,權位為諸官之首,又兼一些官吏為他所親手提拔,他一倡議堅持,多數人也不好說什麼,但個別正直官吏還是出言詰問。中書舍人盧導首先抗言說:「哪有天子在外,大臣反去勸別人當皇帝呢?我們是不是該去投奔天子?」丞相李愚等人也隨聲附和。但馮道卻要大家認清當前的形勢,不要固執己見。大多數人無奈,只得跟馮道一起到洛陽郊外去列隊迎接李從珂,並獻上了請李從珂當皇帝的勸進文書。就這樣,馮道由前朝的元老重臣搖身一變,又成了新朝的開國功臣。只是李從珂對他實在不放心,不敢委以重任,把他放到外地任官。後來又覺得過意不去,把他調回京中,給了他一個沒有多大實權的司空之職。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