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宋元時期的霸權博弈 第23章 帝王氣象·種樹之道與居官之理
    【引言】

    如何居官治民,是我們至今仍在探索的一門大學問,其實,古人在這方面已經積累了極其豐富的經驗,做出了各種各樣的論述,即使今天讀來,恐怕也不無啟發。

    柳宗元的《種樹郭橐駝傳》意味深長,借一個社會最底層的種樹者郭橐駝的種樹之道來比喻居官之理,諷刺了那些根本不懂生產,不懂如何治理政事的官吏,尖銳地指出他們只會煩苛政令,干擾人民。同時,作者還表現了對勞動人民的深刻同情,認為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規律,居官之理應該順應社會的自然規律,不要做戕害事物本性的蠢事。

    【事典】

    柳宗元在《種樹郭橐駝傳》中這樣說:

    郭橐駝,不知道原先叫什麼名字,他因為病而後背隆起,俯伏身子走路,有點像駱駝的樣子,所以鄉里人稱他為「橐駝」。他聽到後,說:「很好,這樣稱呼我確實恰當。」於是,就捨棄他的本名,也自稱「橐駝」了。

    橐駝的家鄉在豐樂鄉,在長安城的西面。他以種樹為職業,長安城裡喜歡觀賞遊玩的富豪人家和賣果子的人,都爭著把他接到家中去。請橐駝種樹,他種的樹沒有不活的,並且高大茂盛,果實結得又早又多。別的種樹人雖然偷看模仿,卻沒人能趕得上他。

    有人問他原因,他回答說:「我郭橐駝並不是能使樹木活得好而且繁茂,只不過順應樹木自然生長的規律,充分發展它的本性罷了。大凡種樹的規律,樹根要舒展,培土要均勻,移時要舊土,搗土要細密踏實。這樣做了以後,就不要去動它,離開後不要再去管它。栽種時要像愛護自己的子女,栽完後把它擱在一邊,這樣樹木的生長規律就得到保全,而本性也就能得以發展。所以我只是不妨害它生長罷了,並不是有什麼法子使它的果實結得又早又多。

    「別的種樹人就不是這樣,樹根纏在一起,移栽又總換上新土,培土不是過多就是不夠。如果有能不這樣做的人,卻又對樹木愛得過於殷切,擔心得過頭。早晨晚上,走開了還要回頭看看。更嚴重的,用指甲抓破樹皮看樹的死活,搖動樹木來察看樹根的松或實,這樣,樹的本性就一天天喪失了。雖說是愛樹,其實是害了樹;雖說是擔心,實是樹的仇敵。所以比不上我啊,我又能做什麼呢?」

    問的人說:「把您種樹的道理,移用到當官的治民上,是否可以呢?」橐駝說:「我只知道種樹而已,治民,不是我的職業。但是我住在鄉里,看到那些當官的頻繁地發佈命令,好像是愛護百姓,結果卻因此給人民帶來災難。每天早晚,差吏來喊:『上官有令,督促你們耕田,勸你們播種,督促你們收割。早點抽好你的絲,早早地織好你的線。乳好你的孩子,餵好你的雞和豬。』一會又敲鼓把百姓聚集起來,一會兒又敲木梆把百姓召來,我們小百姓停止做飯、吃飯去接待差吏,尚且沒有閒空,又怎能使我們發展生產、生活安定呢?所以我們既困頓又疲憊。像這樣,與種樹那些同行,也許有相似之處吧。」

    問的人感歎地說:「這不說得很好嗎?我問養樹的事,卻得到了養民的辦法。」

    【評議】

    柳宗元既是唐代的大文學家,又是一位極有見地的思想家,他的許多政治主張在今天看來還都很有教益。他主張應該實行與民休養生息的政策,反對苛刻繁複的政令,揭露了當時「長人者好煩其令」的社會弊端。文章用種樹來比喻治民,用「順木之天以致其性」類比治民要「順民之天以致民之性」,用種樹「其蒔也若子」類比做官要愛護老百姓,用種樹要「其置也若棄」類比治民要讓老百姓休養生息,用「憂之太勤」類比「長人者好煩其令」的道理。在許多方面都構成了對比。這一系列對比,將種樹過程中的是與非、正與誤、利與弊都襯托得十分清晰。文中寫「他植者」種樹的兩種錯誤態度時,詳寫「愛之太殷,憂之太勤」方面,這是為了與文中的「長人者好煩其令」的社會弊端相對應,揭示出「過猶不及」的治國治民的道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