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宋元時期的霸權博弈 第18章 帝王氣象·無為而治的典範
    【引言】

    無為而治一直是中國最高的政治理想,任何朝代的帝王將相都希望能用最小的力氣來獲得最大的政績,但要想做到這一點卻是十分困難的。縱觀整個中國歷史,也只有寥寥數人和寥寥幾個朝代的特定階段而已。洪邁在其《容齋隨筆》中列舉了能夠無為而治的七位大臣。

    【事典】

    漢初曹參繼蕭何之後為漢惠帝時宰相。他繼續推行黃老之術,與民休息。為了便於國家政治、經濟政策能夠一脈相承,曹參對蕭何制訂的一切措施往往不做任何改動,他自己很清閒地沉醉在酒鄉之中,什麼事也不管,他的屬下飲酒,曹參不但不去禁酒,就是屬下辦事稍有小誤,也往往替為遮掩。屬吏感德,但朝中大臣往往感到不解,有的便把曹參的作為報告了惠帝。惠帝查問此事,曹參忙伏拜在地,頓首謝罪,問惠帝道:「陛下自思,您的聖明英武,可比得上高祖?」惠帝道:「朕怎敢與先帝相比!」參又問道:「陛下察臣才,與故丞相蕭何比,誰優誰劣?」惠帝不知參所問為何,還是答道:「恐不及蕭丞相。」參這才說道:「陛下所言聖明,確實如此。從前高祖及蕭丞相定天下,法令、制度都已完備,今陛下垂拱臨朝,臣等能守職奉法,遵前制而不令有失,便算是能繼承前人了,難道還想勝過一籌嗎?」惠帝聽了以後,才瞭解了曹參的真正意圖,說:「朕已知道你的意思了,請退下休息吧!」

    曹參病死,主持相府整整三年。曹參為政,竟得謳歌。他本人原來就善長黃老之學,主張無為而治,這倒還在其次,關鍵是漢初在經過了長期的戰亂之後,也正需要休養生息,所以,蕭規曹隨,無為而治,似乎並不能完全歸功於曹參,實在是由於劉邦和蕭何任人得當的明智。

    東晉王導也是一個十分有頭腦的人,他的性格有些與當時的名士相近。他歷仕元、明、成三帝,主張治理國家應清靜無為。到了晚年,他尤其注意不要過多地處理政事,當別人誤解他的時候,他總是說:「現在的世人都說我無所事事,但後人一定會思念我無所作為給國家帶來的穩固和安寧。」

    東晉另一位宰相謝安也是非常有胸懷和見識的人,主張不必事必躬親,他志向遠大而性情疏闊,在輕鬆愉快中就把國家治理得很好。

    唐宰相房玄齡、杜如晦輔佐李世民治國安邦,形成了唐初貞觀大治的局面。然而,史書上對他們功勞的記載遠不如他們實際上所建立的多。他們雖然對前代的制度多有改革,但他們也有著順其自然、無為而治的一面。

    宋初趙普為宋太祖的宰相,他注意籠絡人心、團結官吏,尤其是對待官吏的過錯,他特別注意要慎重對待,甚至主張不予處理,以寬容的態度來順其自然。每當收到士大夫之間相互告發和揭短的文書,不看一眼就扔進提前準備好的兩個大甕中,裝滿了就燒掉。這就防止了官吏之間勾心鬥角、危害國家,保證了大宋江山的穩固。這好像是不負責任,但實際上對維護當時的安定團結起了積極的作用。

    宋代的李沆也是一位大智若愚的賢相,每當各種建議呈報上來時,他都不批准,而主張不變祖宗之法,並對人說:「我以這種方式報效國家,也就足夠了!」

    曹參、王導、謝安、房玄齡、杜如晦、趙普、李沆七位顧命大臣,雖身處顯位,握有生殺予奪大權。然而,為了國家從不譁眾取寵,從不宣揚自己的名聲,真不愧是賢明的宰相!當然,更不能說他們是無所作為的宰相。

    【評議】

    夏、商、週三代的初期一直是我們嚮往的大同世界典範,據說那時是無為而治;西漢初年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據說也是無為而治的典範,除此以外,似乎很難找出哪一個朝代、哪一個時期是無為而治,可見無為而治是多麼不易做到。為什麼會如此呢?其實道理也很簡單,無為而治需要一個基本條件,就是帝王和官吏少私寡慾,而這,又有哪個朝代能做得到?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