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宋元時期的霸權博弈 第4章 帝王氣象·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得謀臣者得天下
    【引言】

    現代領導體制基本上是實行領導一人負責制。應該說,這個體制並沒有錯,問題是在這種領導體制中彷彿領導都是超人,一定比被領導者各方面的水平都高,這就不對了。尤其是到達了一定的職位之後,被捧到了某個位置上,領導者如果沒有極其清醒的頭腦和超常的毅力,是很難把握住自己的,其結果自然是被捧殺。無論何時,以實事求是和謙虛謹慎的態度發揮屬下的集體智慧,應該是最為明智的選擇。其實,發揮屬下的集體智慧古今都有,這種智慧集體在古代稱為謀士,在現代稱為智囊團。現代社會的許多成與敗的實例都從正反兩方面證明了集體智慧的作用。洪邁對這個問題曾經有過很好的論述。

    【事典】

    洪邁在《容齋隨筆》中這樣說:自從夏啟破壞了「禪讓制」,自立為王以後,帝王寶座就成了天下人爭奪的目標。然而,商、周、秦、漢、隋、唐到宋朝,沒有哪個雄才大略的帝王創業不是靠一大批賢明睿智的佐命大臣幫助才成功的。商時的伊尹、周武王滅商紂時的周公,竭誠輔佐,名留《詩》、《書》,跡遺後世。漢朝的蕭何、唐代的房玄齡、宋時的趙普等,也都是聲名顯赫的佐命元臣。

    劉邦起兵於秦末亂世,開始不過據有沛縣一隅之地。自從得到了蕭何的輔佐,才如虎添翼,進軍潼關。劉邦攻克咸陽時,大多數將領沉浸於勝利之中,只顧享樂,忘乎所以。他手下的眾將都爭先恐後跑進倉庫分搶財寶。只有蕭何一人將秦國丞相御史大夫所保管的法律、政令、典籍等全部收繳,並妥善保管。後來劉邦之所以能夠對地形地物、人口多少、何處強、何處弱、老百姓反對的是什麼等有細緻的瞭解,就是靠蕭何將秦國的圖書典籍全部弄到手的緣故。

    在後來的楚漢相爭中,劉邦的軍事力量不及項羽,被項羽分封為漢王。劉邦的部將周勃、灌嬰、樊噲等人準備與項羽硬拚,只有蕭何勸阻劉邦說:「現在敵眾我寡,如果交戰,每戰必敗,不如暫回漢中,安撫民眾,招攬人才,先治巴蜀,以為立足之地,然後再平定關中,以圖成就統一霸業。」劉邦聽了他的這一番話,覺得十分有道理,就接受了這個關係到劉姓帝王大業的建議,遂拜蕭何為丞相。在蕭何的鼎力推薦下,劉邦拜足智多謀、勇敢善戰的韓信為大將,派一支奇兵向關中、燕、趙等地進軍,垓下一戰中,韓信與劉邦合兵一處,徹底擊敗項羽,建立了西漢王朝。蕭何根據漢初局面,實行休養生息政策,使百姓得以安居樂業。蕭何臨終前又薦引曹參為丞相,以繼承自己沒有完成的事業。漢代能夠維持三百年長久基業,功勞應該首推蕭何。

    唐太宗李世民早年隨父親高祖李淵創業時,就非常器重謀臣的作用,尤其對他的重要謀臣房玄齡更是言聽計從。房玄齡也深蒙知遇之恩,盡心盡力地幫助他,為李世民籠絡了許多有用的人才,把將領團結在李世民周圍。後來,李世民登基為皇帝,房玄齡被命為宰相,他為唐朝的繁榮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他首先奠定了唐初在州下設縣的行政格局,在經濟上積極推行租庸調製度,軍事上實行內重外輕的府兵制,加大了中央集權制的力度,在用人上把進諫的責任交給敢於犯顏直諫的魏征等人,而把軍權交給了有卓越的軍事才能的將領李靖等人。可以說,正是以房玄齡為首的一大批佐命元臣開創了唐代三百年的基業。唐玄宗以後,節度使制度代替了府兵制,兩稅法代替了租庸調,中央設立了神策軍,從而形成外重內輕的政治格局和軍事格局,在政治、經濟和軍事等各個方面都改變了以前的制度。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有名臣輔佐,也不能挽救唐朝沒落的命運。

    宋太祖趙匡胤創業之時,趙普為之出謀劃策,對大宋的穩定和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首先幫助宋太祖制定了「先南後北」的統一全國戰略,這在當時是十分英明的策略。在實現統一的同時,又汲取了唐末藩鎮割據、尾大不掉以至發生叛亂的教訓,為宋太祖設計了「杯酒釋兵權」的巧妙做法,削奪了大將的兵權,由中央直接控制地方財政,把精兵猛將都集中在中央禁軍,在各州設通判,分散知州的權利,又設轉運使和提點刑獄等,分管各郡的財政、司法。還嚴明法律,嚴懲貪官,重視生產,合理用人,力圖與民休息,發展經濟。這些政策措施,到現在還大部分被沿襲下來,起到了利國利民的重大作用。

    即使在今天看來,洪邁在其《容齋隨筆》中對唐朝、宋朝的穩定和繁榮的評論也是十分有道理的。

    【評議】

    什麼是領導者?要想下一個準確的定義是很難的,但我們可以從某些特定的角度來界定領導者的素質或特質。我們是否可以這樣說,領導者本身並不一定要有特別超群的具體能力,關鍵是要具有統率群雄、發揮集體力量的人格和能力,也就是說,領導者就是那些善於團結眾人、調動眾人,使眾人的力量集中到自己所希望的方向的人。孔子講「君子不器」,如果從上述的角度來理解,君子不是像器皿一樣起具體作用的人,而是不善於做具體的事情但善於管理人的人。這也許是古人對於領導者最經典的理解和定義。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