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時期的權謀遊戲 第100章 得一士而國興·古人的人才策略 (2)
    秦王果然後悔了,立即派兵追向函谷關。追兵到了關口,見關口已開,就查看過關文書,文書中並無孟嘗君等人。追兵以為他們尚未到達,就耐心地等起來。等他們弄清了這些情況,孟嘗君等人早已出了秦國國界,再也無法追上了。這就是著名的「雞鳴狗盜」的故事。

    孟嘗君逃回齊國,齊王非常高興,拜他為相國。孟嘗君一當權,門客也越來越多,實在養不起了,就不得不分為三等。一等門客吃飯有魚肉,出門有車馬;二等門客吃飯有魚肉,但出門無車馬;三等門客只吃粗茶淡飯而已。在三等門客中,有一個叫馮諼的人,剛來幾天,就敲著劍鞘唱道:「我的長劍啊,回去吧,咱們吃飯沒有魚肉哇!」孟嘗君知道了,就升他做二等門客。沒過幾天,他又敲著長劍唱了起來:「長劍啊,咱們回去吧,出門沒有車馬哇!」

    孟嘗君知道了,就把他升做一等門客。這回總以為不再唱了吧,誰知道沒過幾天,總管又向孟嘗君報告說:「馮諼又唱了,說是家中老母無人養活。」孟嘗君就派人把他的老母安頓好,從這以後,馮諼就不再敲劍唱歌了。

    不久,孟嘗君要找人去薛地收債,就想起了馮諼。他把馮諼叫來說:「先生會些什麼呢?」馮諼知他要收債,就回答說:「只會算算賬。」孟嘗君淡淡地說:「那先生就替我去薛地收一下賬吧!」馮諼問道:「收賬回來買些什麼呢?」孟嘗君不耐煩地說:「先生看看家裡缺什麼就買點什麼吧!」孟嘗君的三千食客都是靠薛地的租稅來養活的,所以百姓的負擔很重。馮諼到了那裡,欠債的百姓都不敢來見。他就買了大量酒肉,真誠招待,把債戶們都找了來。他把債券收集上來,查問清楚後,把能夠償還和不能償還的債券分成兩堆,然後對大家說:「孟嘗君愛民如子,哪裡是想借高利貸給你們,無非是想借此來幫助你們罷了。他這次派我來,就是專門看望大家的。有能力還債的,就慢慢地還;無力償還的,現在就把債券燒了,永遠不用再還了。」說著,就把帶來的那些債券燒掉了。薛地的百姓感動得流淚不已,從此一心一意地擁戴孟嘗君。

    孟嘗君看到馮諼兩手空空地回來了,就有些譏剌地問他:「先生替我買來了什麼呢?」馮諼不慌不忙地回答說:「您讓我看看家裡缺什麼就買什麼,我看家裡什麼都不缺,只缺少『義』,我就替您把『義』買回來了。」接著向孟嘗君報告了「市義」的經過,並解釋說:「那些能還債的自然會還,那些不能還債的逼死他們也還不了,只會把他們逼跑,那又何必呢?」孟嘗君聽完,哼了一聲,沒有說話。

    孟嘗君的名聲越來越大,秦王十分氣惱。他就派人到處散佈謠言說:「天下只知有孟嘗君,不知有齊王,孟嘗君不久就要當國君了。」他還利用楚懷王死的事件和楚國聯絡,造謠說孟嘗君一旦繼位必先攻打楚國。於是楚國也到處說孟嘗君的壞話。齊王很昏庸,聽了這些謠言就起了疑心,解除了孟嘗君相國的職務。

    正所謂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孟嘗君得勢時,真是門庭若市,現在倒運,那就門可羅雀了。只有馮諼還和他形影不離,替他趕車到薛地去。百姓一聽孟嘗君來了,都提著食物,帶著菜餚酒水夾道歡迎。孟嘗君感動地說:「這都是先生買來的情義呀!我總算有一個安身的地方了!」

    馮諼則回答道:「這算不了什麼,俗話說得好,『狡兔三窟』,您現在才有一個安身的地方,還遠遠不夠。請您給我一輛馬車,我去秦國走一趟,讓秦王重用您。到了那時,您的封地薛城,齊國的都城臨淄,秦國的都城咸陽都會是您安身的地方。」

    馮諼來到咸陽,對秦王說:「如今天下有才能的人,不是投奔齊國就是投奔秦國,哪個國家得到的人才多,哪個國家就強大。可見,現在的天下,不是齊國得到,就是秦國得到。齊國所以能有今天的樣子,還不是全仗著孟嘗君禮賢下士,治國有方嗎?如今齊王聽信了謠言,嫉賢妒能,氣量狹小,竟然免了孟嘗君的相國之職。您若能趁他怨恨齊王的時候,把他請到秦國來,好好地以禮相待,他若肯為秦國效力,還怕齊國不歸附嗎?您如果猶豫不決,齊王一旦反悔,重新起用孟嘗君,您也就悔之晚矣。」

    秦王正在到處尋找人才,聽馮諼這麼一說,就願意去請孟嘗君來。這時樗裡疾已死,無人反對任用孟嘗君。於是,他就派遺使者,帶了十輛車馬,一百斤黃金,用迎接丞相的儀式去迎接他。

    馮諼一看計謀奏效,立即返回齊國,來不及報告孟嘗君,就直奔臨淄求見齊王。他對齊王說:「人才是齊、秦兩國爭霸的關鍵,誰得到了人才,誰就可以稱雄天下,據有諸侯。我在來臨淄的路上聽說秦王已秘密派人帶十輛車馬、百斤黃金來迎孟嘗君去秦國當丞相。如果真的是這樣,齊國豈不是很危險了嗎?」齊王一聽十分著急,忙問馮諼該怎麼辦。馮諼說:「大王如能恢復孟嘗君的相國職位,再多賞田地財物,孟嘗君一定會感激您,就不願再去秦國了。即使秦國想來接,總不能硬搶人家的相國吧?大王如果遲疑不決,就怕來不及了。」

    齊王還有些不太相信,就派人前去打聽。恰巧秦國的車馬迎面而來,那被派去的人連夜趕回臨淄,向齊王報告。齊王一聽是真的,可著了慌,立刻下令恢復孟嘗君的相國職務,又多賞了一千戶的土地,並馬上接他來都城居住。秦王的車馬使者到了薛城,恰好齊王的命令也到了。他們不好硬搶,只怪自己來晚了一步!

    至此,孟嘗君的政治「三窟」已營造完畢,可以高枕無憂了。齊國不要了,可以去秦國。秦國不要了,再不濟也可到薛城去獨善其身。真是搶著的瓜甜,分著的飯香,秦王這一搶,可就奠定了孟嘗君在齊國的穩固地位。至於孟嘗君到底有多大的能力,能為國家出多少力,倒在其次,關鍵是使齊王看清了孟嘗君不是想當國君,否則,他願去秦國幹什麼呢?既然齊王消除了這點疑慮,孟嘗君在政治上潛在的危險也就沒有了。因此,他的官也就越做越穩當,並成為善於使用人才的典型。

    【評議】

    孟嘗君靠門客立家,收攬了民心,恢復了國相的職位,而且越做越穩,還建立了「國際」聲譽。他靠能夠學狗叫、穿狗洞和學雞叫的門客逃出秦國,免於客死異鄉,可謂是善於網羅人才和使用人才了。但宋代的大文學家、史學家、政治家王安石卻不這樣看。他在《讀孟嘗君傳》這篇短文中說:「世人都說孟嘗君善於招攬賢能之士,因此士人也多歸附於他,最後也是依靠這些士人的智力才從虎豹一般的秦國逃脫。唉!孟嘗君也只是能做雞鳴狗盜之徒的首領罷了,哪裡能稱得上善於招攬士人呢?不然的話,擁有齊國這樣強大的國家,得到一個真正賢能的人,就可以制服秦國了。哪裡還需要雞鳴狗盜之徒的力量呢?雞鳴狗盜之徒出入其門,這才是真正的賢士不願前去的根本原因啊!」王安石不愧是千古名相。他的話鞭辟入裡,一針見血,足可翻千古定案。

    中國歷史上也確實有得一賢士而開建一國的先例。漢朝末年的劉備,就並不多交濫交,不像孟嘗君那樣去搜羅雞鳴狗盜之徒,而是選一大賢之士,「三顧茅廬」,終於贏得了諸葛亮的信賴。諸葛亮也未辜負劉備的一片苦心,未出隆中就已「三分天下」,把天下大局和未來之勢分析得透徹見底;既出隆中,又能嘔心瀝血,一生謹慎,終於幫助劉備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地發展起來,建立了與魏、吳鼎足而立的蜀國,甚至有併吞天下之勢。諸葛亮的例子,完全能夠證明王安石的觀點,也極為有力地說明了人才的重要性。看來,怎樣依靠人才,依靠什麼樣的人才,如何立國與立家,是我們應該深思而慎行之的問題。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